九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第15课诗人谈诗多角度深入赏析辅导素材苏教版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诗人谈诗》
多角度深入赏析
——品《宁静而深沉的意境》一文的赏析方法
【问题】
《一个深夜的记忆》一诗精致短小,时代感强,曾卓先生是如何对其进行赏析的呢?
【探究】
类比法赏析
从门槛下流进的月光,诗人误以为是曙光。
从梦中乍然醒来,是容易有这样的错觉的,李白就曾将床前的月光误以为是霜。
他起来了,推开门看看,原来还是深夜。
可以想见,他是习惯于黎明即起的。
使他惊醒的是对黎明的期待。
曾卓先生引用李白的事例来议论,李白曾将月光误以为是霜,因此诗人将月光误以为是曙光便更具真实感了,这样赏析使读者更容易理解本诗的意境。
扩展法赏析
他不再返回屋中,而是眺望着月光下的旷野:起伏的山峦,河岸边的山峦的巨大的暗影……大地笼罩在沉静中。
划破夜空的流星,被风吹响的月亮的弓弦,既反衬了夜的沉静,又使夜有了动态感:夜在沉静中行进,黎明即将到来。
这里将诗的第二、三节描写的景象扩展开来,描绘成一幅完整的风景画。
这样,将诗的语言化为了散文语言,诗意就更好理解了。
关键词赏析
他独自面对大地,他感到自己是最初醒来的人。
这里用了“感觉到”这个词语,就使这句诗有了更深一层的含意:诗人是对于时代最敏感的人,是盼望黎明最迫切的人,这里的诗人不是指他自己,至少不仅是指他自己。
这里,曾卓先生提炼出“感觉到”这个词来赏析。
由这个词入手来探究这首小诗的主旨与内涵。
曾卓先生指出“感觉到”暗示了诗人是“对于时代最敏感的人”,且不仅指他自己,这就把诗人个人的感受同时代的脉搏跳动联系在了一起。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