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逍遥游一课时练新人教必修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6 课逍遥游(一)
1.下列加横线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北冥(mínɡ) 尘埃(āi)
坳堂(ào) 抟扶摇(chuán)
B.鲲鹏(kūn) 夭阏(yān)
蓬蒿(hāo) 学鸠(jiū)
C.晦朔(shuò) 泠然(línɡ)
决起(jué) 宿舂粮(chōnɡ)
D.蟪蛄(huì) 榆枋(fānɡ)
蜩(tiáo) 数数然(shuò)
2.下列句中加横线字的解释相同的一项是( )
A.①则其负大翼也无力②常以身翼蔽沛公
B.①夫列子御风而行②以疲病之卒御狐疑之众
C.①未有知其修者也②乃重修岳阳楼
D.①适百里者,宿舂粮②余自齐安舟行适临汝
3.下列句中加点的“之”字用法和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A.风之积也不厚
B.之二虫又何知
C.甚矣,汝之不惠
D.定乎内外之分
4.从句式的角度分析,下列句子与例句句式不同的一项是( )
例句:覆杯水于坳堂之上
A.翱翔蓬蒿之间
B.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
C.使负栋之柱,多于南亩之农夫
D.背负青天而莫之夭阏者
5.下列句子中加横线词语与现代汉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天之苍苍,其正色邪?
B.翱翔蓬蒿之间,此亦飞之至也。

C.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

D.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秋。

【课外阅读】
惠子谓庄子曰:“魏王贻我大瓠①之种,我树之成而实五石。

以盛水浆,其坚不能自举也。

剖之以为瓢,则瓠落②无所容。

非不呺然③大也,吾为其无用而掊之。

”庄子曰:“夫子固拙于用大矣!宋人有善为不龟手之药者,世世以洴澼④为事。

客闻之,请买其方百金。

聚族而谋曰:‘我世世为洴澼,不过数金;今一朝而鬻技百金,请与之。

’客得之,以说吴王。

越有难,吴王使之将。

冬,与越人水战,大败越人,裂地而封之。

能不龟手一也,或以封,或不免于洴澼,则所用之异也。

今子有五石之瓠,何不虑以为大樽,而浮于江湖,而忧其瓠落无所容?则夫子犹有蓬之心⑤也夫!”
惠子谓庄子曰:“吾有大树,人谓之樗⑥。

其大本臃肿而不中绳墨,其小枝卷曲而不中规矩,立之塗,匠人不顾。

今子之言大而无用,众所同去也。

”庄子曰:“子独不见狸狌⑦乎?卑身而伏,以候敖者;东西跳梁,不辟高下;中于机辟,死于罔罟⑧。

今夫犛牛⑨,其大若垂天之云。

此能为大矣,而不能执鼠。

今子有大树,患其无用,何不树之于无何有之乡,广莫之野,彷徨乎无为其侧,逍遥乎寝卧其下。

不夭斤斧,物无害者,无所可用,安所困苦哉!”
【注】①瓠(hù):葫芦。

②瓠落:宽大的样子。

③呺(xiāo)然:庞大而又中空的样子。

④洴(pínɡ):浮。

澼(pí):在水中漂洗。

(kuànɡ):丝絮。

⑤蓬:草名,其状弯曲不直。

“有蓬之心”喻指见识浅薄不能通晓大道理。

⑥樗(chū):一种高大的落叶乔木,但木质粗劣不可用。

⑦狸(lí):野猫。

狌(shēnɡ):黄鼠狼。

⑧罔:网。

罟:网的总称。

⑨犛(lí)牛:牦牛。

6.下列语句中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我树之成而实五石树:栽种。

B.能不龟手一也一:相同。

C.立之塗,匠人不顾顾:顾虑。

D.不夭斤斧,物无害者夭:夭折。

7.下列语句中加横线的虚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①以盛水浆,其坚不能自举也②而彭祖乃今以久特闻
B.①大败越人,裂地而封之②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
C.①今子之言大而无用②而宋荣子犹然笑之
D.①其小枝卷曲而不中规矩②其远而无所至极邪
8.下列语句编成四组,全部表现庄子善于“化无用为有用”思想的一组是( )
①剖之以为瓢,则瓠落无所容
②何不虑以为大樽,而浮于江湖
③其大本拥肿而不中绳墨
④则夫子犹有蓬之心也夫
⑤今夫犛牛,其大若垂天之云
⑥无所可用,安所困苦哉
A.②④⑥ B.①④⑤
C.②③⑤ D.①③⑥
9.下列对原文内容或写作手法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惠子使用比喻的手法,用瓠大无用形容庄子的理论虽然宏大,但实际上却毫无用处,对庄子的学说加以否定。

B.对于“龟手药”,有的只能世世代代漂洗丝絮,有的却能用它为官做宰,庄子用这个故事说明惠子“拙于用大”。

C.惠子又用樗树大而臃肿、不中绳墨、不合规矩的比喻,再次指出庄子理论的大而无用,希望庄子能接受儒家的观点。

D.庄子巧借惠子樗树的比喻,提出即使真是百无一用,但仍可以在“无何有之乡,广莫之野”保持“逍遥”的境界。

10.把文中画横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1)能不龟手一也,或以封,或不免于洴澼,则所用之异也。

译文: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2)不夭斤斧,物无害者,无所可用,安所困苦哉!
译文: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高考语文模拟试卷
注意事项:
1. 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考生信息条形码粘贴区。

2.选择题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字迹的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4.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

一、现代文阅读
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近二十年来,中国网络文学蓬勃发展,出现了作品丰富、写手众多的繁盛局面。

但是,网络文学在发展的同时,也客观存在着粗制滥造、缺之担当等一些问题。

网络写作,需要从传统文学写作中汲取营养。

首先,要提升担当精神。

古人写文章,通常追求价值功能,而不只是为了娱乐消遣。

今天的网络空间,似乎为作者提供了一个狂欢场所。

网络写作的最初目的是自由宣泄情感,作者更看重写作过程中的惬意与畅神。

换言之,网络文学卸下了功利主义的重担,回归到自由抒情、悦心快意的游戏写作本质。

文学的价值功能,变为自娱和娱人。

网络文学应主动担当。

写作时,从现实生活中发现题材,反映老百姓的生活境遇和真实心声。

通过深入挖掘精神内涵,网络文学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渗透在作品中,强化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的重要责任。

其次,要强化经典意识。

传统文学写作,习惯精雕细琢。

曹雪芹对《红楼梦》“批阅十载,增删五次”的精神,值得钦佩。

司马迁所言的“藏之名山,传之其人”,就是对作品经典性、永恒性的追求。

网络写作追求快速生产,一般不会仔细推敲,而是匆匆写完就贴出。

有鉴于此,网络写作需要借鉴传统写作中的经典意识,重建作者的权威性和个体风格,尽量让自己慢下来、静下来,在每个环节都精益求精。

另外,要尊崇独创性原则。

鲁迅说:“依傍和模仿,决不能产生真艺术”。

在传统观念中,文学写作是一种灌注个性精神的创造性劳动,贵在独创性,排斥重复性。

而网上资料的丰富性、搜索的便捷性和网络传播的开放性快速性,导致网络写作表现出互文性特征。

网络写手,容易受到流行模式的影响,套用现成模式。

网络作家,应当树立追求独创性的理想,开掘自身的独特体验,重视精神世界在文学中的表达。

通过独创性写作,从同质化类型化的网络文学流行趋势和套路中突围出来。

最后,要涵养诗性精神。

传统文学的艺术形象是间接的,隐藏在语言符号中,必须通过读者的联想、想象,才能在头脑里出现。

语言艺术的诗性魅力,正是通过对间接的、想象的语言形象的经验还原、想象填充和韵味品,而得以实现的。

网络文学写作则因多媒体表达的直观性和便捷性,不再追求“寄意于言外”的韵味,以及空灵曲远的诗意境界。

网络写作,不应一味沉浸于文本的快感、故事的惊险刺激和语言的直白浅陋,而要主动向传统写作取经,合理运用多媒体技术和文字,塑造生动的形象、高远的意境,追求意义丰富、含蓄蕴藉、语言雅致的诗意表达效果。

(摘编自罗立桂《网络文学,应向传统文学借鉴什么》)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为了让作者自由宣泄情感,舒畅心情,网络文学将文学的价值功能变为自娱和娱人。

B.网络写作追求快速生产,一般不仔细推敲,很少尊崇独创性原则,难有经典作品问世。

C.网络文学有同质化类型化的流行趋势,网络写手容易受到影响,套用现成模式。

D.多媒体表达的特性让网络文学缺少了“寄意于言外”的韵味,及空灵幽远的诗意境界。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采用了对比论证手法,在比较中强调网络文学向传统文学汲取营养的重要性。

B.文章第三段两处运用引用论证手法,论证传统文学的写作追求作品经典性、永恒性。

C.文章以当今网络文学存在的弊端为前提,论述网络文学应向传统文学借鉴的观点。

D.文章以总分结构组织全文,从四个方面进行论述,用“首先”等提示语,层次分明。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网络写作要主动地向传统写作取经,并合理运用现代网络技术,重建作者个体风格。

B.网络文学虽然存在缺乏担当等问题,但无功利主义,不追求价值功能,这值得提倡。

C.网络写作没有独创性、存在互文性特征,是网上资料丰富搜索便捷等因素导致的。

D.网络文学要涵养诗性精神,就要用含蓄深刻的语言表达,将形象隐藏在语言符号中。

2.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各题。

不甘寂寞的当代艺术
陈德洪
当代艺术在市场退潮后犹如积压的商品,在寂寞的如库房的展厅中陈列,因为市场热潮不再而更加刻意扮
演一种曲高和寡的姿态。

其间的忸怩作态、故作高深、自我标榜其实也难掩对廉价赞誉追捧和高价售出的热切期待。

艺术家过于标榜个性、微观叙事导致的自恋和自我中心其实极端矛盾地希望得到公共性的认同、传播和抬举。

移动互联网彻底改变了艺术的生态,把微小的嗓音放大到全民皆知。

于是大家都不寂寞,但传入耳朵的声音则全是八卦。

艺术成为一种舆论,一种街头巷议的等同物。

如此接地气的状态要再扮演崇高的角色已经更加困难,于是,理论家、批评家粉墨登场,专著、论文、研究成果,研讨会套用各种晦涩的话语,营造一种浓郁的学术性氛围,让不再有光晕的艺术发出万道金光,等待被迷住双眼的金主下注。

教授、博士、专家、xx 长,xx主席使艺术界成为一种头衔密集的重灾区。

说了这些闲话全由几本闲书引起。

所谓“以史为鉴”、“殷鉴不远”这些格言在这个重视历史叙事的国度可谓深入人心。

改写历史的冲动无处不在。

而通过几本闲书,我恍然发现中国艺术史是一部悲催的血泪史和心灵的放逐史。

国破家亡,江湖放逐成全了一个又一个艺术大家——颜真卿、黄公望、倪瓒、徐渭、八大、石涛,所谓国家不幸诗家幸。

即便是盛世的李杜不也不得志吗?或许我们可以得出一个不算离谱的结论:艺术史往往不是记载那些功成名就者和歌功颂德者的荣誉证书,它更可能是高尚者的墓志铭。

由此来看,艺术本是寂寞的,而不甘寂寞的往往是以艺术之名进行的操作、经营、糊弄以及蒙和骗的勾当罢了。

当作品成了小便器,套用丹托的名言,是理论使小便器成为了艺术。

我们如果不识时务地去拨开附加于艺术的层层包装,最终呈现的可能象贵妇人的一身赘肉不堪入目。

法国古典主义画家普桑经典的作品《阿卡迪亚的牧羊人》或许可以看成一种关于艺术史的隐喻。

艺术是那
坟墓里的枯骨,而艺术史就是对墓志铭的解读,也许不做掘墓人我们就永远不可能看清艺术的真相。

但盗墓者垂涎的是艺术坟墓中想象的宝物,没有人想盗窃那几根枯骨。

由此奉劝有大师情结的艺术家们,不修成正果,炼成舍利,枯骨不可能因为陪葬的华贵而增值。

艺术研究者其实面对作为社会事实的艺术场域知道的并不比牧羊人更多。

解读墓志铭也许并不是艺术研究者真正的工作,正如牧羊人,放羊才是正业才是生活,而研究墓志铭则是生活的闲暇和余兴。

古人讲“游于艺”,没有游于艺的超脱与从容,也许就已经和艺术擦肩而过了。

回归寂寞对中国当代艺术未必不是好事,而不甘寂寞的折腾倒是需要警惕了。

1、请简要归纳第三段的论述层次。

2、解析画线句子的含义。

3、为什么要警惕不甘寂寞的折腾?
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人工智能近来很火。

普通人若要感受人工智能,跟阿尔法狗对弈也许不太好实现,但跟自己手机“对话”就容易多了。

拿起手机,屏幕自动点亮,放下就自动锁屏;在早高峰的地铁里打电话,不再需要扯着嗓门嚷嚷,手机能将说话人声与背景噪音分开并增强,轻声细语也能顺畅交流……这些功能,依靠人工智能芯片,在国产手机上已经能实现了。

在手机上显神通,应用从B端(商家端)走向C端(客户端),是人工智能发展的一个好现象,说明经过几起几落,人工智能的“虚火”在慢慢下降,一些人工智能技术开始跨越商业化鸿沟,从实验室走到生产车间再走进寻常百姓家。

是否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是鉴别人工智能真伪虚实的利器。

诚然,人工智能技术还处于起步阶段,需要大量自由探索的基础研究取得技术突破。

但是另一方面,我国企业提高竞争力和经济转型升级迫切需要人工智能提供动力,人工智能研究也需要更多地瞄准产业方向、消费需求。

即便是代表当下人工智能技术最前沿的阿尔法狗项目,也在升级技术,瞄准新材料开发等更多重要的现实应用。

人工智能将与互联网一样,融入各行各业中,它的发展潜力正是在于将来各行各业深度应用的前景,全球科技巨头对这一趋势的判断高度一致。

我国虽然在部分技术与应用方面已经取得不少进展,但整体发展水平与发达国家相比仍存在差距。

进一步挖掘应用,提升人工智能的通用性,应该成为有市场优势的中国在人工智能领域追赶的重要途径。

从企业层面来说,要多挖掘人工智能应用场景。

有大量行业和领域能够与现行人工智能技术融合,但技术并不是生搬就能用好,要细分研发、生产、制造、销售各个环节,分析人工智能技术具体如何融入,能否提高企业生产效率、降低交易成本、满足消费升级需求。

同时,人工智能应当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企业不仅要拿得出硬技术,还要提升软实力,加强精益化管理、全面质量管理。

技术先进了,各项管理能力也要跟得上、相匹配,才能让好技术真正发挥效力。

从政府层面来看,促进人工智能应用,扶持之余更要提供保障,加强标准建设和监管为人工智能应用创造公平宽松的环境。

比如加大数据开放和共享,为技术提供更多应用对象;建立标准体系,避免低水平重复建设;加强知识产权保护,保障公平竞争等等。

此外,还须建立和逐步完善统一的法律法规。

不仅将今后一段时间内人工智能应用纳入有序监管的视野,也要确保在更远的将来,当人工智能像人一样思考的那天来临,人类仍能成为人工智能的主人。

(摘编自赵展慧《人工智能应用为重》)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人工智能芯片在手机上的应用,让老百姓已经全面感受到了人工智能的便捷。

B.目前,人工智能应用从B端走向C端,一些技术开始从实验室向市场转化。

C.尚处于起步阶段的人工智能技术如果瞄准产业方向、消费需求,就能取得技术上的突破。

D.我国的人工智能部分技术与应用取得不少进展,但各方面都与发达国家存在差距。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首先从国产手机已经能实现的一些功能说起,使读者轻松感受了什么是“人工智能”。

B.文章接着阐述了人工智能要不断发展,重视应用,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意义。

C.文章点明了人工智能的发展前景,同时也指出进一步挖掘应用,提升它的通用性是我国追赶发达国家的唯一途径。

D.文章后半部分从企业、政府、法律等层面阐述了如何促进人工智能在各行各业的应用。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趋势是与各行各业深度融合,进入寻常百姓生活。

B.提升人工智能的应用空间,可以更好地为企业提高竞争力和经济转型升级提供动力。

C.企业即使在生产中融入人工智能技术,但管理跟不上,也未必能提高生产效率、降低交易成本。

D.当人工智能取得技术突破时,只有对其加强精益化管理,并将其应用纳入有序监管,未来人类才会真正成为人工智能的主人。

二、文言文阅读
4.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杜衍字世昌,越州山阴人。

父遂良,仕至尚书度支员外郎。

衍总发苦志厉操,尤笃于学。

擢进士甲科,补扬州观察推官,改秘书省著作佐郎、知平遥县。

使者荐之,通判晋州。

高继升知石州,人告继升连蕃族谋变,逮捕系治,久不决,衍辨其诬,抵告者罪。

宁化军守将鞫人死罪,不以实,衍覆正之。

守将不服,诉之,诏为置狱,果不当死。

召为三司户部副使,擢天章阁待制、知江陵府。

未行,会河北乏军费,选为都转运使,迁工部郎中,不增赋于民而用足。

还,为枢密直学士,求补外,以右谏议大夫知天雄军。

兼判吏部流内铨。

选补科格繁长,主判不能悉阅,吏多受赇,出缩为奸。

衍既视事,即敕吏函铨法,力阅视,具得本末曲折。

明日,令诸吏无得升堂,各坐曹听行文书,铨事悉自予夺,由是吏不能为奸利。

数月,声动京师。

民有亡其妇者为设方略捕立得杀人贼发所瘗尸并得贼杀他妇人尸二秦人大惊徙并州元昊反以太原要冲加龙图阁学士
宝元二年,迁刑部侍郎、复知永兴军。

时方用兵,民苦调发,吏因缘为奸。

衍区处计画,量道里远近,宽其期会,使民得次第输官。

比他州费,省钱过半。

召还,权知开封府,权近闻衍名,莫敢干以私。

契丹与元昊战黄河外,参知政事范仲淹宣抚河东,欲以兵自从。

衍曰:“二国方交斗,势必不来,我兵不可妄出。

”仲淹争议帝前,诋衍,语甚切。

仲淹尝父行事衍,衍不以为恨。

衍清介不殖私产,既退,寓南都凡十年,第室卑陋,才数十楹,居之裕如也。

善为诗,正书、行、草皆有法。

病革,帝迷中使赐药,挟太医往视,不及。

卒,年八十。

赠司徒兼侍中,谥正献。

(节选自《宋史·杜衍传》)
(注)①铨:选授官职,量才授官。

②科格:规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民有亡其妇者/为设方略/捕立得杀人贼/发所瘗尸/并得贼杀他妇人尸二/秦人大惊/徙并州/元
昊反/以太原要冲/加龙图阁学士/
B.民有亡其妇者/为设方略捕/立得杀人贼/发所瘗尸/并得贼杀他妇人/尸二/秦人大惊/徙并州/元昊反/以太原要冲/加龙图阁学士/
C.民有亡其妇者/为设方略捕/立得杀人贼/发所瘗尸/并得贼杀他妇人尸二/秦人大惊/徙并州/元昊反/以太原要冲/加龙图阁学士/
D.民有亡其妇者/为设方略/捕立得杀人贼/发所瘗尸/并得贼杀他妇人/尸二/秦人大惊/徙并州/元昊反/以太原要冲/加龙图阁学士/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总发,即束发,古代男孩成童时束发为髻,因此用束发指代成童之年,与“总角”之意有所不同。

B.户部,中国古代官署名,执掌全国土地、户籍、科举、赋税、财政收支等事宜,其长官为户部尚书。

C.河东,其中的“河”指黄河,因黄河自北而南流经山西省境内,故称山西省境内黄河以东的地区为河东。

D.中使,宫中派出的使者,多指宦官。

与白居易《卖炭翁》“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中的“宫使”意同。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杜衍公正执法,善于断案。

高继升被诬反叛而被逮捕治罪,关押了很久也没有被处决,幸亏杜衍及时辨明冤案,且将诬告者绳之以法。

B.杜衍为政有方,体恤百姓。

任工部郎中时,他不向百姓增加赋税而保证财用充足;宝元二年,朝廷大举用兵,他想方设法减轻百姓的兵役之苦。

C.杜衍工作严谨,待人宽容。

任吏部流内铨时,他察觉到下属官吏借机为奸,于是在公事上尽职尽责且亲力亲为;范仲淹因战事与其观点不同而诋毁他,他也不在意。

D.杜衍清廉正直,不谋私利。

他身居高位,但周围的人畏其清廉不敢以私情请托;他自己也不营谋私产,退职后居住环境十分简陋。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宁化军守将鞫人死罪,不以实,衍覆正之。

(2)衍区处计画,量道里远近,宽其期会,使民得次第输官。

三、诗歌鉴赏
5.阅读下面这首元曲,完成下列小题
【中吕】卖花声·客况
张可久
十年落魄江滨客,几度雷轰荐福碑①,男儿未遇暗伤怀。

忆淮阴年少,灭楚为帅,气昂昂汉坛三拜②。

【注】①雷轰荐福碑:范仲淹是守鄱阳(今属江西),穷书生张镐来投。

荐福寺有唐书法家欧阳询所书碑刻,其拓本值千钱,范仲淹准备为张镐拓印千本出售,以作为张镐赶考资费。

备好纸墨,将拓未拓,忽然夜间雷雨大作,将碑击碎。

②"忆淮阴”三句:据《史记•淮阴侯列传》载,韩信少年时家贫,曾受胯下之辱。

后被刘邦登坛拜为大将,并辅佐灭楚兴汉。

1、下列对这首元曲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
A.元曲的标题一般由三部分构成,分别是宫调、曲牌、题目。

本曲中“中吕”是曲牌,“卖花声”是宫
调,“客况”是题目。

B.此出前三句,抒发了一种“志不得伸”的感慨,同时含蓄地诉说了落魄江湖的坎坷经历,充满了生不逢时的悲哀。

C.“十年落魄”,化用杜牧《遣怀》诗:“落魄江湖载酒行,楚腰纤细掌中轻。

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倖名。

”取其流落失志之意。

D.“男儿未遇暗伤怀”一句承上启下,由客居境况的诉述转入内心情感的抒发,一个“暗”字,写出了作者的孤寂落寞,也写尽了人情的冷暖炎凉。

E. 最后三句是作者内心世的进一步展开,但作者并未直抒胸臆,而是巧妙地以对历史人物的回忆来表达自己对现实的无奈和悲观的人生态度。

2、本曲运用了多种艺术手法,请结合曲子内容简要分析。

四、名句名篇默写
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念奴娇·赤壁怀古》中,苏轼面对千古常新的江山,想起在这个历史舞台上曾经叱咤风云的许多历史人物,不禁感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辛弃疾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写孙权时期的旧迹已被岁月洗涤净尽的两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庄子在《逍遥游》中用“水”和“大舟”表现世间万物互相联系的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语言表达
7.古往今来,文人雅土从未停止对人生的思考、命运的突围。

请从所给作品中选择两篇作品,仿照下面的示例各写一段话,要求内容贴切,句式与所给示例相同。

作品:王羲之《兰亭集序》曹操《短歌行》王勃《滕王阁序》李白《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
示例:苏轼《赤壁赋》:赤壁泛舟,清风明月。

苏轼用理性思辨洞悉人生,借自然美景慰藉灵魂,获得一份洒脱达观。

(1)
(2)
8.根据要求写一段话,不少于80字。

当今社会有不少家长,为孩子请家教、报校外各种补习班,目的是孩子能上好的学校。

他们都认为只有好的环境,才能让孩子成才。

这个观点无疑有失偏颇,请你写一段文字反驳这一观点。

六、选择题
9.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
①在称雄之前,刘备成功地把自己装扮成一个胸无大志的庸才,这一韬光养晦
....的做法让他得以与强大的曹操和孙权一起称雄三国时代。

②“手如柔黄,肤如凝脂”,《诗经·硕人》通过对齐女庄姜的细腻描绘,刻面了一个珠圆玉润
....、亮丽动人的古典美人形象。

③自8月1日滴滴出行收购优步中国的消息正式宣布后,网上盛传商务部反垄断局已两次约谈滴滴并依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