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1-6单元期中期末测试卷共八套01含答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一单元测试卷01
一、积累与运用(20分)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3分)()
A.磐.石(pán)窥.视(kuī)酗.酒(xù)鲜.为人知(xiǎn)
B.荒谬.(miù)选聘.(pìn)疏.懒(shū)妇孺.皆知(rú)
C.彷.徨(páng)遭殃.(yāng)踌.躇(chóu)锋芒毕露.(lù)
D.涉.猎(shè)迭.起(dié)解剖.(pōu)当.之无愧(dāng)
2.下列各组词语书写准确无误的一项是(3分)()
A.马革果尸沥尽心血心会神凝奠基
B.鞠躬尽瘁燕然勒功零乱不堪徒劳
C.一拍即合家喻户晓惹人注目元勋
D.和爱可亲死而后已无暇顾及滑稽
3.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不当的一项是(3分)()
A.他“说”了。
说得真痛快,动人心,鼓壮志,气冲斗牛
....,声震天地!
B.日本帝国主义在侵华战争期间,肆无忌惮
....地掠夺我国的财富和资源,犯下了滔天罪行。
C.不是你俩还有谁,这班上就数你们最爱造谣生事,搬弄是非....!
D.本刊将洗心革面
....,继续提高稿件的编辑质量,决心向文学刊物的高层次、高水平攀登。
4.下列说法中与课文内容不符的一项是(3分)()
A.《邓稼先》是一篇人物传记。
作者杨振宁将邓稼先的生平、贡献放在广阔的社会文化背景中描写、评价,突出了邓稼先不平凡的人生经历和他对民族的伟大贡献。
B.《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选自《人民日报》,作者是臧克家,他是我国著名诗人,其主要
作品有诗集《烙印》等。
C.《回忆鲁迅先生(节选)》作者是萧红,现代著名作家,其代表作有《生死场》《呼兰河传》等,她被
鲁迅誉为“当今中国最有前途的女作家”。
D.《孙权劝学》节选自南宋政治家、史学家司马光编纂的《资治通鉴》。
5.七年级某班以“我是合格小公民”为主题开展综合实践活动。
活动中有一些问题,请你参与解决。
(8分)
(1)【普法活动我宣传】活动中,班级进行《环保法》普法宣传,请你使用比喻或对偶的修辞手法,拟写
一则宣传语。
(2分)
(2)【道德风尚我倡议】陈洁同学为本次活动拟写了一份倡议书。
下面是倡议书的部分内容,请你按要求
帮她修改。
(3分)
为了强化同学们的公民意识,营造“争做合格小公民”的浓郁氛围,我们在此特向大家发出如下倡议:
一、爱国守法,自觉培育爱国情操,遵守各项法令制度。
二、诚实守信,严于律己,【A】坚决杜绝考试没有舞弊行为。
三、团结友善,与同学和睦相处,尊敬师长,关心他人。
四、乐于奉献,从身边的小事做起,以感恩之心回报社会。
【B】同学们,让我们积极行动起来,切实执行一个合格小公民应尽的责任。
①【A】处画线句中有不合逻辑的问题,应将“___________”一词删除。
②【B】处画线句中有搭配不当的语病,应将“___________”一词改为“____________”
(3)【助人为乐我践行】张爷爷患有高血压病,他今日收到了女儿从外地寄来的降压药,但不知该怎么服用。
下面是降压药说明书中的部分内容。
请你从中选取必要的信息,用自己的话转告张爷爷。
要求语言简
明,表达得体,不超过30字。
(3分)
【性状】本品为薄膜衣片,除去薄膜衣后显白色。
【适应症】用于治疗高血压。
【规格】5mg/片。
【用法用量】口服,成人每日推荐剂量为10mg,每日一次,早晨服用更好,饭前饭后均可,可以长期连续用药。
二、阅读品悟(40分)
(一)阅读下文,回答6—9题。
(10分)
孙权劝学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
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蒙乃始就学。
及鲁肃过寻阳,
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
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6.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2分)
(1)及鲁肃过.寻阳过:___________________ (2)但当涉猎
..涉猎: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请你至少写出两个出自选文的成语。
(2分)
8.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2分)
蒙辞以军中多务。
9.吕蒙在短时间内才略长进惊人的原因是什么?吕蒙的成功对你有什么启发?(4分)
(二)阅读下文,回答10—13题。
(14分)
1949年到1966年我在普林斯顿高等学术研究所工作,前后17年的时间里所长都是物理学家奥本海默。
当时,他是美国家喻户晓的人物,因为他曾成功地领导战时美国的原子弹制造工作。
高等学术研究所是一
个很小的研究所,物理教授最多的时候只有五个人,奥本海默是其中之一,所以我和他很熟识。
奥本海默和邓稼先分别是美国和中国原子弹设计的领导人,各是两国的功臣,可是他们的性格和为人
却截然不同——甚至可以说他们走向了两个相反的极端。
奥本海默是一个拔尖的人物,锋芒毕露。
他二十几岁的时候在德国哥廷根镇做玻恩的研究生。
玻恩在
他晚年所写的自传中说,研究生奥本海默常常在别人做学术报告时(包括玻恩做学术报告时)打断报告,
走上讲台拿起粉笔说:“这可以用底下的办法做得更好……”我认识奥本海默时他已四十多岁了,已经是
妇孺皆知的人物了,打断别人的报告,使演讲者难堪的事仍然时有发生,不过比起以前要少一些。
佩服他、仰慕他的人很多,不喜欢他的人也不少。
邓稼先则是一个最不要引人注目的人物。
和他谈话几分钟,就看出他是忠厚平实的人。
他真诚埋白坦
白,从不骄人。
他没有小心眼儿,一生喜欢“纯”字所代表的品格。
在我所认识的知识分子当中,包括中
国人和外国人,他是最有中国农民的朴实气质的人。
我想邓稼先的气质和品格是他所以能成功地领导各阶层许许多多工作者,为中华民族做了历史性贡献
的原因:人们知道他没有私心,人们绝对相信他。
“文革”初期,他所在的研究院(九院)和当时全国其他单位一样,成立了两派群众组织,对吵对打。
而邓稼先竟有能力说服两派继续工作,于1967年6月成功地制成了氢弹。
1971年,在他和他的同事们被“四人帮”批判围攻的时候,如果别人去和工宣队、军宣队讲理,恐怕
要出惨案。
而邓稼先去了,竟能说服工宣队、军宣队的队员。
这是真正的奇迹。
邓稼先是中国几千年传统文化所孕育出来的有最高奉献精神的儿子。
邓稼先是中国共产党的理想党员。
我以为邓稼先如果是美国人,不可能成功地领导美国原子弹工程;奥本海默如果是中国人,也不可能
成功地领导中国原子弹工程。
当初选聘他们的人,钱三强和葛罗夫斯,可谓真正有知人之明,而且对中国
社会、美国社会各有深入的认识。
10.怎样理解下面两句话的意思?(4分)
(1)邓稼先是中国几千年传统文化所孕育出来的有最高奉献精神的儿子。
(2分)
(2)邓稼先是中国共产党的理想党员。
(2分)
11.邓稼先与奥本海默,你喜欢哪一个?为什么?(4分)
12.选段叙述了邓稼先的哪两件事?(3分)
13.邓稼先为什么能“说服两派继续工作”“说服工宣队、军宣队的队员”?用原文的一句话回答。
(3分)
(三)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4—17题。
(16分)
驻守荒原
①西大滩加油站到了,这是离藏区最近的青海加油站,海拔4150米,周围都是无边无垠的荒原。
路过
这里的司机,无论多晚,只要叫一声老韩,一个瘦小的男人就颠颠地奔出,披着军大衣,双手习惯性地拢
在腰间。
到了近前,老韩解开大衣纽扣,原来怀中藏着一个热水袋。
寒潮一过境,加油站上就刮着吹哨子
一般的寒风,气温很快降到零下20摄氏度,加油枪就容易被冻住,得用热水袋把它慢慢暖开。
②加完油,如果天色已经像墨汁一样浓黑,老韩会建议跑长途的货运司机在他家借住一晚,次日早上
喝过老韩媳妇做的面片汤再走,这样安全。
③老韩应聘到此加油站工作前,四年中加油站已经换了七拨主人——条件太艰苦,工资待遇低,每到
夜晚,荒原上呜咽的风就像一个有冤屈的灵魂在游荡,听得人心里毛毛的;这里的海拔太高,就算是本地
人,只要身体动作稍微快一点儿,太阳穴那里就像有一面小鼓在敲,突突地抽痛。
因此,不论是加油站的
领导,还是经常光顾加油站的老司机们,都没想到老韩一来,转眼已待足八年。
④因为地处荒凉的高原,老韩一家人的饭食十分简单,长连七个多月的冬季只有洋蒸、土豆和白菜这
三样蔬菜,连老韩三岁半的孙女也吃这样简陋的饭食,可是万一哪个司机有点儿高原反应,老韩就赶紧吩
咐媳妇给他煮酸菜面片汤,把家里人都舍不得吃的鸡脯肉下在汤里,喝完汤,额头上密密麻麻出一层细汗,
无休止敲打太阳穴的那面小鼓就停了。
⑤喝汤的人就说:“老韩,你要是不在这里干了,我们还怪不习惯的。
”老韩很不能接受这样的赞美,
局促地搓手回答:“一时半会儿离不开的,我舍不得儿子……”
⑥老韩的大儿子已经落葬在离加油站只有一里地的戈壁上,那里有方圆十几里地唯一的一棵红柳树,
早被高原上的风吹成了贴地盆景的模样。
儿子的去世是老韩心里永运的痛:加油站由旧址搬往新址前,同
为加油站员工的老韩的几子前去看守物资。
那时暖气还没有装好,他半夜冻得睡不着,不得不烧炭取暖,
就这样再也没有起来。
⑦老韩的媳妇说,老韩以前从不抽烟,但现在,他想儿子想得受不了时,会带上烟,慢慢走到红柳树
下面,在那里抽上一根。
⑧每次,老韩走很远的路去抽烟,一向打扮得粉嘟嘟的小孙女就能感应到爷爷心里的难受,会寸步不
离地跟着他。
一老一小缓缓走去的背影,让在加油站门口闲聊打趣的司机们都安静下来,近乎肃穆地目送
着他们远去。
⑨在远方,那棵孤独的红柳树悄然站立,它的枝条在寒风中抖动,犹如火焰一般。
(选自《读者》2016年第5期,有删改)14.通读全文后,你认为老韩为什么要“驻守荒原”?(4分)
15.文章第⑤段中的画线句子富有语言表现力,请自选一个角度进行赏析。
(4分)
16.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老韩这个人物形象。
(4分)
17.请你谈谈文章结尾有何妙处。
(4分)
三、写作(40分)
18.人生在世,谁不希望生活愉快。
可是,要真正做到生活愉快谈何容易。
我们常常会碰到不如意的事。
尤其是刚刚步入少年之旅的中学生,随着青春意识的一天天觉醒,幼稚与成熟并存,自尊与烦恼共增,一旦受了委屈,忧郁感伤就笼罩在我们的心头,生活也随之失去了光彩。
把烦恼说出来,并能正确评价自我。
这就是成长。
打开心窗一吐为快,也许你心头的阴云就会烟消云散,心情就会像阳光一样灿烂,笑容就会如鲜花一般绽放。
请以《成长的烦恼》为题作文,不少于600字。
第一单元测试
答案解析
1.【答案】B
【解析】“谬”应读miù。
2.【答案】C
【解析】A项“马革果尸”成为“马革裹尸”;B项“零乱不堪”应为“凌乱不堪”;D项“和爱可亲”应为“和蔼可亲”
3.【答案】D
【解析】“洗心革面”比喻坏人物彻底悔改,用在此处不符合文意。
4.【答案】D
【解析】司马光为北宋政治家、史学家。
5.【答案】(l)示例一:《环保法》,地球的绿色保镖。
示例二:依法保护环境,齐心建设家园。
(2)①没有②执行承担
(3)示例:张爷爷,这种降压药,您每天早上吃一次,每次吃两片就可以。
6.【答案】(l)经过
(2)粗略地阅读
7.【答案】吴下阿蒙刮目相看(待)
8.【答案】吕蒙拿军营中事务繁多为理由来推托。
9.【答案】吕蒙认清了学习的重要性并开始刻苦学习。
启发:学习起步晚了不要紧,只要坚持不懈,仍能
取得长足的进步。
10.【答案】(1)中国几千年的传统文化讲求为人忠厚、谦虚、真诚、朴实;讲求人与人之间和睦相处,
邓稼先汲取其中的先进成分,把它们变成自己的优秀品格和气质。
因此他是中国几千年传统文化所孕育出
来的有最高奉献精神的儿子。
(2)中国共产党的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而邓稼先把它作为自己行为的准则。
因此他是中国共产党
的理想党员。
11.【答案】示例:我喜欢邓稼先。
因为他品德高尚,为人和善,有真才实学却不骄傲,有领导才能。
12.【答案】①说服两派继续工作;②说服工宣队、军宣队的队员。
13.【答案】人们知道他没有私心,人们绝对相信他。
14.【答案】①老韩要坚守自己的工作岗位:②老韩深爱儿子,舍不得离开埋葬在荒原上的儿子,
15.【答案】示例:运用了动作描写、神态描写、语言描写和细节描写,表现了老韩憨厚和真诚的性格特点,以及他对儿子深沉的爱。
16.【答案】老韩是一个真诚、善良、憨厚、对待工作认真负责、关爱他人、深爱儿子的父亲形象。
17.【答案】结尾深化了文章的主题;与前文内容相呼应;借物喻人;将老韩对儿子深沉的爱表达得淋漓尽
致;使文章意味深长,给人以无限回味的余地:赞美了像老韩一样在艰苦的环境中坚守工作岗位的普通人。
18.【写作提示】这是一道命题作文,可回顾自己的生活经历,抒写自己真实的烦恼,可以是父母过于严格
的要求,可以是同学的误会与玩笑,也可以是老师的误解与偏见……打开心窗一吐为快就好。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二单元测试卷01
一、积累与运用(24分)
1.下列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3分)()
A.狂澜.(lán)督.学(dū)挚.痛(zhì)回环曲.折(qū)
B.嗥.鸣(áo)硬.咽(gěng)哺.育(pǔ)亦.复如是(yì)
C.默契.(qì)崎.岖(qí)祈.祷(qí)高山之巅.(diān)
D.郝叟.(sǒu)田垄.(lǒng)镐.头(gǎo)惊涛澎湃.(pài)
2.下列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3分)()
A.标直字贴斑斓亘古
B.紫滕丰饶土壤雄健
C.征发屏障污秽气魄
D.耻辱懊诲蚱蜢婉转
3.下列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A.对于跑鞋来说,舒适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
跑鞋制造商也是绞尽脑汁,重点考虑消费者双脚的感受。
B.来到兵马俑博物馆,你会发现,每个兵马俑的表情都惟妙惟肖....,古代匠人们的工艺实在令人震撼。
C.我钦佩《荒野求生》的主持人贝尔,因为面对艰苦的生存环境,他不以为意....,总能乐观面对困难。
D.目前,全球大约有20亿人拥有智能手机,智能手机销量逐年上涨,其普及程度让平板电脑相形见绌....。
4.下列句子没有运用修辞手法的一项是(3分)()
A.画眉在树林边婉转地唱歌;锯木厂后边草地上,普鲁士兵正在操练
B.可是那一天,一切偏安安静静的,跟星期日的早晨一样。
C.亡了国当了奴隶的人民,只要牢牢记住他们的语言,就好像拿着一把打开监狱大门的钥匙。
D.这些字帖挂在我们课桌的铁杆上,就好像许多面小国旗在教室里飘扬。
5.下列语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
A.5月10日,近一百名左右的青年志愿者在橘子洲参加了绿色骑行活动。
B.在暑假的户外活动中,同学们要注意安全,防止不要发生意外事故。
C.为了规范义务教育阶段的招生行为,长沙市教育局严禁公办学校招收择校生。
D.将建设美丽乡村和打造文化景区相结合,既能改善农村居住环境,又能发扬文化旅游产业。
6.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黄河颂》选自组诗《黄河大合唱》,《黄河大合唱》是一部大型合唱音乐作品,光未然作词,冼星海
谱曲。
B.《最后一课》作者都德,他是法国小说家。
C.《土地的誓言》作者是端木蕻良,这是一篇叙事散文,充溢着饱满、深沉的爱国热情。
D.《木兰诗》选自宋代郭茂倩编的《乐府诗集》,这首叙事诗写的是一位女子代父从军的故事。
7.某班级准备开展“保护母亲河”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完成以下任务,(6分)
(1)【吟咏诗词】黄河一向被称为母亲河,你知道哪些吟咏黄河的诗句?请默写出连续的两句。
(2分)
(2)【警钟长鸣】近年,黄河下游豫、鲁境内出现断流现象,最长断流期竟达200多天!昔日“佳木秀而繁阴”的青山已成荒山秃岭;曾经“风吹草低见牛羊”的草原变为沙丘荒漠……大自然用干旱、洪水和沙
尘暴向人类发出了警告!观察右面的《黄河纤夫》漫画,回答问题。
(4分)
①请用简洁的语言描述画面的内容。
(2分)
②请你说说这幅漫画给你的启示。
(2分)
二、阅读品悟(36分)
(一)阅读下文,完成8—10题。
(6分)
木兰诗(节选)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
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
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
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
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
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
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
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
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
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
8.解释下面加点的字词。
(2分)
(1)策勋
..十二转策勋:____________________ (2)当户.理红妆户:____________________ 9.第一段的画线句意在表达什么?(2分)
10.从遣词造句的角度赏析第三段的画线句。
(2分)
(二)阅读下列文段,回答11—15题。
(14分)
可怜的人!
他穿上那套漂亮的礼服,原来是为了纪念这最后一课!现在我明白了,镇上那些老年人为什么来坐在教室里。
这好像告诉我,他们也懊悔当初没常到学校里来。
他们像是用这种方式来感谢我们老师四十年来忠诚的服务,来表示对就要失去的国土的敬意。
……
“你们的爹妈对你们的学习不够关心。
他们为了多赚一点儿钱,宁可叫你们丢下书本到地里,到纱厂里去干活儿。
我呢,我难道就没有应该责备自己的地方吗?我不是常常让你们丢下功课替我浇花吗?我去钓鱼的时候,不是干脆就放你们一天假吗?……”
接着,韩麦尔先生从这一件事谈到那一件事,谈到法国语言上来了,他说,法国语言是世界上最美的语言——最明白,最精确;又说,我们必须把它记在心里,永远别忘了它,亡了国当了奴隶的人民,只要牢牢记住他们的语言,就好像拿着一把打开监狱大门的钥匙。
说到这里,他就翻开书讲语法。
真奇怪,今天听讲,我全都懂。
他讲的似乎挺容易,挺容易。
我觉得我从来没有这样细心听讲过,他也从来没有这样
耐心讲解过,这可怜的人好像恨不得把自己知道的东西在他离开之前全教给我们,一下子塞进我们的脑子
里去。
……
忽然教堂的钟敲了十二下。
祈祷的钟声也响了。
窗外又传来普鲁士兵的号声——他们已经收操了。
韩
麦尔先生站起来,脸色惨白,我觉得他从来没有这么高大。
“我的朋友们啊,”他说,“我——我——”
但是他哽住了,他说不下去了。
他转身朝着黑板,拿起一支粉笔,使出全身的力量,写了几个大字:
“法兰西万岁!”
然后他呆在那儿,头靠着墙壁,话也不说,只向我们做了一个手势:“放学了,——你们走吧。
”11.选文描写的主要人物是谁?主要是从哪些方面对其进行描写的?(2分)
12.选文表现了韩麦尔先生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
13.为什么说韩麦尔先生是一个“可怜的人”?(2分)
14.试着分析下列句子的含义。
(4分)
(1)亡了国当了奴隶的人民,只要牢牢记住他们的语言,就好像拿着一把打开监狱大门的钥匙。
(2分)
(2)韩麦尔先生站起来,脸色惨白,我觉得他从来没有这么高大。
(2分)
15.语言是民族的一种象征。
请写一段文字,谈谈你的认识。
(60字左右)(4分)
(三)阅读下文,完成16—20题。
(16分)
爸爸教我读中国诗
程怡
①在我十个月大的时候,我得了一场可怕的脑膜炎,到了一岁半我还不会说话,父母非常担心。
一天,爸爸看报,我坐在他的膝上,指着某一个标题中的“上”字,爸爸说:“上?”我对他表示肯定,赶紧从
他的膝上爬下来,拽着他走到书箱前,得意扬扬地指着书箱外“函上”的“上”字,表明我认识这个字,
这件事对父母而言,真是“上上大吉”!他们不再担心我有智力障碍了。
之后,爸爸开始教我读诗。
②爸爸常教我念杜甫和陆游的诗。
③依稀记得,孩提时的一个夏夜,我困极了,趴在爸爸的膝上,爸爸摇着大蒲扇,满天的星斗朦朦胧
胧的。
“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突然,爸爸那江西乡音很重的诵读声使我睁开了眼睛,
我不知道那奇特的吟啸中有什么,但我一下子记住了这首诗,
④上学前我已经会背那首《示儿》;“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
忘告乃翁,”爸爸问我懂不懂最后那句,我很得意地嚷嚷说:“那意思就是烧香磕头的时候别忘了告诉你
爸爸!”当时,爸爸高兴得眼泪都流出来了。
⑤1959年秋,我上小学。
那年冬天,爸妈因故很长时间不能住在家。
姐姐是长女,照顾我和弟弟。
一
天晚上,爸爸出乎意料地出现在我们面前,令我们欢天喜地,难以入眠。
我躺在床上跟爸爸念杜甫的诗:
“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
”爸爸问我懂不懂这两句诗,我说:“我懂的,不过,爸爸想念我们的时候,
我们也想念爸爸。
”爸爸不再说话,只是听我继续背他教我的诗。
⑥爸爸生命的最后几年,完全卧床不起。
每当德沃夏克的大提琴协奏曲悲鸣的旋律在蕉影婆娑的窗边
响起的时候,爸爸就会喃喃吟诵杜甫的诗。
他告诉我,那一刻让他想起了故乡老宅,想起了祖母和母亲。
⑦那时我已在大学教中国古代文学,我理解父亲:人生无非家国之情,杜甫、陆游,我父亲他们这一
代的知识分子,对家国,都有一种深情。
父亲吟诗的声音,永远留在了我心底。
⑧很多年后,我看见报上某篇文章引了一首绝句,感觉就像遇到了一个老熟人。
我没有念过那首诗,
但我熟悉那种风格。
回来一查,果然是陆游的诗,“征车已驾晨窗白,残烛依然伴客愁”。
我当时的感受
真是难以名状。
爸爸在我童年时便种在我生命里的东西,突然宣告了它的无可移易的存在!
(有删改)
16.对第③段画线部分分析错误的一项是(2分)()
A.写出了夏天夜晚满天繁星的景色。
B.突出了“我”童年学诗的模糊记忆。
C.表现出了夏夜“我”昏昏欲睡的状态。
D.引出“我”被父亲吟诗声唤醒的情节。
17.第④段爸爸高兴得流泪,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分)
18.选文围绕爸爸教“我”读中国诗,记叙了三件事,请概括。
(4分)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上学前,爸爸教“我”理解《示儿》诗中的句意;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根据全文,概括爸爸的形象。
(4分)
20.谈谈你对第⑧段画线句的理解。
(4分)
三、写作(40分)
21.请以《记住自己____________的时候》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作文。
要求:①将题目补充完整;②立意自定,文体自选(诗歌除外);③文中不能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
名等信息。
第二单元测试
答案解析
1.【答案】B
【解桥】“嗥”读háo;“哺”读bǔ。
2.【答案】C
【解析】A项“字贴”应为“字帖”;B项“紫滕”应为“紫藤”;D项“懊诲”应为“懊悔”。
3.【答案】D
【解析】“相形见绌”是指和同类的事物相比较,显出不足,侧重于特征,不可以用来说“普及程度”。
4.【答案】B
【解析】“跟星期日的早晨一样”只是普通的描述,并非比喻。
5.【答案】C
【解析】A项“近”与“左右”语意重复;B项“防止”与“不要”双重否定表示肯定,与语意不符,应去掉“防止”或者“不要”;D项“发扬”“产业”搭配不当,可将“发扬”改为“发展”。
6.【答案】C
【解析】《土地的誓言》是一篇抒情散文。
7.【答案】(1)示例: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白
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2)①示例:黄土高坡夹岸,河床干涸坼裂,帆船搁浅在河道:纤夫们肩扛手抱,从岸上运来调木塞到船下——失水之船只能借助圆木的滚动慢移,黄河纤夫们迈着沉重的步履似在呼吁;拯救黄河!拯救母亲!
②示例:大地苍茫,不见草木;两岸沟壑,土石滑落,河道曲折,透迆万里;船帆孤零,纤夫渺小。
伐木
移船,无异于饮鸩止渴,这将使环境更加恶化。
我们一定要保护黄河,维护生态平衡,加强植树造林,拯
救母亲河。
8.【答案】(1)记功
(2)单扇的门
9.【答案】体现战争的旷日持久与战斗的激烈悲壮。
10.【答案】“霍霍”是拟声词,惟妙惟肖地描绘出小弟磨刀时内心急切的情态,淋漓尽致地表现了小弟抑
制不住的欣喜之情。
11.【答案】韩麦尔先生。
是从语言、动作、神态等方面进行描写的。
12.【答案】对小弗郎士的宽容和对自己的责怪,热爱法国的语言,留恋自己的国土,对失去国土的悲痛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