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学士孔颖达的简介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唐朝学士孔颖达的简介
孔颖达574年-648年10月10日,字冲远一作沖远、仲达、沖澹,冀州衡水今河北衡水市人。

孔安之子,孔子三十二代孙。

唐朝经学家。

孔颖达八岁就学,曾从刘焯问学,日
诵千言,熟读经传,善于词章,隋大业初,选为“明经”,授河内郡博士,补太学助教。

隋末大乱,避地虎牢今河南省荥阳汜水镇西北。

入唐,任国子监祭酒。

曾奉唐太宗命编纂《五经正义》,融合南北经学家的见解,是集魏晋南北朝以来经学大成的著作。

卒于贞观
二十二年648年,终年75岁。

孔颖达所疏或正义的经书包括《周易》、《尚书》、《诗经》、《礼记》和《左传》等。

儒学演变
儒学经过汉晋南北朝的发展演变,家法各异,流派众多。

在汉代有今文古文之争,家
法师法之别。

东汉末,郑玄企图统一今古,建立兼包并采的“郑学”体系。

三国两晋,王
肃创立“王学”,起而与郑学为敌。

南北朝时期,随着政治的分离,而有南学与北学的纷争。

至于儒学内部群经异说,诸师异论,更不下数十百千。

纷纷攘攘,至有互为水火之势。

五经越解越暗,圣学越讲越糊涂,十分不利于儒学的经世致用和发扬光大。

在中国历史上,继承汉学风格,完成解决儒学内部不同流派和不同风格之争,巩固儒学壁垒这一统一工程
的巨匠,便是唐初大儒——孔颖达。

孔颖达出生在北周时期的一个书香世家,他的祖父在北魏为官,父亲在北齐为官,都
十分公正,,因为从小家教很好,没有沾染半分的纨绔子弟的习气。

孔颖达出生的北周政
治清明,到了魏晋时期后,开始注重教育,身在世家的孔颖达自然天时地利,他十分聪明,领悟能力很好,对儒家思想把我的十分精准。

孔颖达八岁的时候,北周外戚,杨坚取代了北周,建立了大隋,史上成为隋文帝。


文帝早期,十分注重儒家学术,经常名人大家一起商讨,孔颖达也学习了很多,不过到隋
文帝晚期,对儒家学术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他关闭了儒家的学校,只留下了一所,所以
儒家学术有所萎缩。

隋炀帝时期,又开始大兴儒家学术,孔颖达应时而出,隋炀帝十分敬
仰他的能力,奉他为“太学助教”。

隋朝大乱,李世民即位时求贤若渴,招揽天下的文人志士,孔颖达就在其中,包括孔
颖达在内的事吧个人被称为了“十八学士”,他们都成了李世民的心腹,将儒家学派的思
想发扬光大。

他亲眼见证了儒家师说各道,分歧种种,使得儒学迷雾重重的现象,他开始
着手整理那些流派众多,师说不一的著作,修剪他们的枝叶,最后著成了《五经正义》。

所以孔颖达是哪个朝代的,孔颖达生活在北齐、北周、隋朝、唐朝四个朝代,最后病逝。

孔颖达,著名的学者,最大的成就是编著了《五经正义》,贞观年间,孔颖达病死,
陪葬在唐太宗的墓地,是他的“衣冠冢”。

孔颖达墓,位于现在的衡水市,截止二零零一年,衡水市一共有三处省级以上的保护
单位,而孔颖达墓就是其中的一处,孔颖达墓在一九八三年期间被保护起来的,是河北省
的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孔颖达墓风土高达一点五米,,上边刻有他在唐朝的官职“唐祭酒赠太常卿”上边撰
写有十八学士于志宁的题词。

但后来据传孔颖达墓有奇闻异事发生。

孔颖达墓在是个世纪
中的时候被签到到西安某地,石碑虽小但刻有几行字,石碑上有里外七步,中间有金香炉
的字样,吸引了很多人前来研究,甚至操起了铁锹,企图挖出宝藏,但不知道过了多少代,谜团一直没有解开。

知道民国初年的时候,江南来的几个文人看见了孔颖达的墓想要拜访,对孔颖达墓上
的字样表示十分有兴趣。

几个人对墓地周边的土质、地形等等都进行了研究。

皇天不负苦
心人,终于几个人在大大小小的坑中挖到了一个包袱,打开一看,竟然是个黄灿灿的金香炉,这件事吸引了当地人的注意,但是没有办法,大家只能看着他们把金炉拿走。

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