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作文指导】课件9侧面描写——记叙文写作之想象要素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这段对杨柳的精彩描述,动人心魄。在这里,作 者通过表面写小林对水流的声音、人们的呼喊、天空 的独特感受,最终却把审美的画笔指向了心中的杨柳 的风姿。对杨柳的追求,那一份诗意的追怀体现了作 家对美好自然事物的永远的憧憬与希冀。同时,这一 瞬的侧面衬托也给读者带来永恒的美的享受。
二、侧面描写的角度选择
侧面描写时一个很重要的方面,就是侧面角度的选 择,这与想象力有很大的关系,精彩的侧面描写往往是 以作者选择侧面视角的匠心独运为前提的。
“琴子不但听见鸟啼,更听了细竹唱,她醒 得很早,只要看一看她的眼睛便知她早已在春朝 的颜色与声音之中了。她的眼睛是多么清澈,有 如桃花潭的水,声响是没有声响,而桃花不能躲 避牠(它)的红。”——废名《桥·棕榈》
这段话意在描写春天早晨的美好气息,即“春朝的颜色与 声音”,但作者不直接入笔,而是从在精神意蕴上与它相似的 琴子清澈的眼睛着手,进一步联想到“桃花潭的水”,且以无 声响隐喻其深而清,以桃花的红反衬水的清澈。
阅读时,读者的审美触角会从眼睛的明澈特点开始追寻, 经过层层过渡,最终落脚到春天早晨的清新与美丽。
侧面描写——记叙文写作之想象要素
本课内容
一、什么是侧面描写(与正面描写的比较)
二、侧面描写的角度选择
一、什么是侧面描写(与正面描写的比较)
侧面描写,顾名思义,与正面、直接描写相对应,指写人状物 时,不从正面入笔,而是从不为人关注的其它面着笔,衬托出事物 的本来面目。
常见的侧面描写体现在以物衬物,以物衬人。其主要原理是通 过对所写对象的侧面描写,激起读者的想象力,产生言在此而意在 彼的诗意效果,实现要表现主体发作者 瞬间的深情。
作者为了强调杨柳的这一突出特征,没有直 接描写它的绿与生机,而是从几个侧面想像, 反复烘托。
人去之后,四周是寂静的,好像一切都停留下来,虽有 水流的声音,但却更显周围的空寂,小林在这瞬间,却感受 到杨柳的生机,充满了动之感。首先,人们在时的喧闹声, 在小林听来,仿佛助长了杨柳的蓬勃生长,在人们声音的感 染下,蓬勃的杨柳也好像要发出“欢喜的呼喊”,与人相争 辉;其次,人们渐去,喧哗声渐消,没有人物点缀的空间越 发寂静,故天空越显得高远,此时,杨柳的身影在空旷处越 发现得突出了,也仿佛比先前更绿了;再次,为了打破这份 沉寂的氛围,杨柳好似要使劲全身的所有,倍增其绿貌,以 寂静环境突显杨柳生机;最后,小林设想,若风声响过,杨 柳定会随之伴舞,显露自身的蓬勃姿态,与之媲美,但它却 无声地释放着自己的生机,恰似无声的呐喊,以舞动的身姿 反衬“哑着绿”,这让小林更觉其生命形态的神秘。
此段话,立足于侧面和反面的描写手法,以事物相似和相 反特征为想象前提,远取譬喻意象,如眼睛、水、桃花,使它 们相互对比,层层反衬,处处出乎读者意料之外,读来却又令 人心旷神怡,遐思翩翩。
总结
如果说想象力是写作飞翔的翅膀,则侧面描写就是引发 写作飞翔的一个有力的动力。
让我们写作时从细微处出发,多思善察,全面观察、想 象事物的各个侧面并加以描写,那样我们的文章会被涂染上 意想不到的绚烂色彩。
结语:文学写作就是写语言
而高分作文=审题立意+结构合理+文采与深度+卷面整洁=全 都是套路
其中,文采就是诗性语言 语言造句=乱写(发挥想象力)+条理化(让人看得懂,符合
常规) 高分考场写作过程=逻辑思维+诗性语言(想象) 当这两种思维,成为我们日常练习的习惯,那么,考场写作 对我们来说,依然是一种训练有素的套路,驾轻就熟,任意而 为。
侧面描写的极端便是反衬手法的运用,即用相反的事物来表现 本要表述的事物。
“人渐渐走了,一人至少拿去了一枝,而杨柳还是那样 蓬勃。史家庄的杨柳大概都颇有了岁数。它失掉了什么呢? 正同高高的晴空一样,失掉了一阵阵欢喜的呼喊,那是越发 现得高,这越发现得绿,仿佛用了无数精神尽量绿出来。这 时倘若陡然生风,杨柳一齐抖擞,一点也不叫人奇怪,奇怪 倒在它这样哑着绿。小林在树下是作如是想。但这里的声音 是无息或停,——河不是在那里流吗?而小林确是追寻声音, 追寻史家庄人们的呼喊,向天上,向杨柳。不过这也只在人 们刚刚离开了的当儿。”——废名《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