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地理地球上的水人教实验版 知识精讲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三地理地球上的水人教实验版
【本讲教育信息】
一. 教学内容:
地球上的水
二. 教学目标:
1. 掌握水圈内各种水体类型的数量和分布
2. 结合图表和数据信息,分析不同河流的水源补给类型及水量变化特点(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

3. 从水循环的概念与环节入手分析全球或某区域的水平衡状态。

4. 分析世界主要海洋区域的洋流模式及主要的洋流名称,说明洋流对地理环境可能带来的影响。

5. 通过分析图表资料分析世界或我国水资源的空间差异与时间分布特点,提出改变水资源时空分布的合理化建议。

三. 本讲重点、难点:
本讲重点
1. 水循环的组成环节及影响
2. 世界主要海区的洋流分布及影响
3. 水资源的空间差异与时间分布特点
本讲难点:
世界主要海区的洋流分布及影响
四、重难点讲解
(一)相互联系的水体
1. 水圈组成:
2. 我国河流五种补给形式的比较
流和其他陆地水体最主要的补给。

③冰川对河流和其他陆地水体的补给主要是单向补给,即以冰川融水补给河流及陆地其他水体。

④江河水、湖泊水和地下水之间,依据水位、流量的动态变化具有水源相互补给关系。

3. 高考分析:
(1)河流径流量随降水量的变化而变化——雨水补给:降水季节——有汛
气候区补给时间 径流特点
热带雨林+温带海洋气候区全年(年雨)流量大,径流量季节变化不大季风气候区当地夏季(夏雨)夏汛,径流量季节变化大
热带草原气候区当地夏季(湿季)夏汛,径流量季节变化大
地中海气候区当地冬季(冬雨)冬汛,径流量季节变化大
(2)河流径流量随气温的变化而变化——冰雪融水补给——有汛
高纬高山地区和干燥气候区(热带沙漠气候和温带大陆性气候区)
积雪融水补给——春季气温回升——春汛——河流径流量年际变化较小,季节变化较大冰川融水补给——夏季气温最高——夏汛(冬季气温在0℃以下,河流出现断流)——河流流量小,流量季节变化大,年际变化小
(3)河流流量稳定——地下水和湖泊水补给——无汛
河流水、湖泊水、地下水的互补关系——补给方向取决于三者相对水位高低
湖泊水补给——对湖泊以下河段起调节作用,延缓并削减洪峰
地下水补给——河流稳定而可靠的补给来源,与河流有互补作用
(4)河流流量过程线图分析
①横坐标—时间变化—分析水文特征:河流径流量季节变化、汛期、冰期、断流等情况
②纵坐标—数值特征—分析径流量特征:数值高低(峰值、谷值)、径流量变化幅度、极值出现时间
③解题思路分析
结合地理位置与海陆位置——分析气候特征——确定径流量随降水量的变化而变化?径流量随气温的变化而变化?
(二)水循环
1. 概念:自然界的水周而复始连续运动的过程
2. 能量来源:外因——太阳辐射能、重力能,内因——水的三相变化
3.
如下图:
4. 意义各种水体不断更新,从而维护全球水的动态平衡
使地表各个圈层之间、海陆之间实现物质迁移和能量交换
影响全球的气候和生态,不断塑造地表形态
(三)大规模的海水运动
1. 海水运动形式
(1)波浪:风浪是最常见的一种波浪;海啸是由海底地震、火山爆发或风暴引起的巨浪,破坏极大。

(2)潮汐:海水在月球和太阳引力作用下发生的周期性涨落现象,通常一天中可观察到海水涨落两次,白天称为潮、夜晚称为汐。

(3)洋流:海水常年比较稳定地沿着一定方向作大规模流动。

2. 洋流分类:
①按性质可分为:暖流和寒流;②按成因分为:风海流、密度流和补偿流。

3. 洋流形成的主要因素:
盛行风是海洋水体运动的主要动力。

另外受陆地形状和地转偏向力的影响,运动的方向会发生改变。

盛行风——东北信风、东南信风,中纬盛行西风及极地东风是海洋水体运动的主要动力,盛行风的分布决定了洋流的模式。

全球海洋表层洋流构成了分别以副热带和副极地为中心的大洋环流。

附:全球风带和洋流模式图、表
4. 世界洋流的分布规律
全球海洋表层洋流构成了分别以副热带和副极地为中心的大洋环流。

如图
海区环流方向洋流性质分布
中低纬度海区(北印度洋海区除外)——以副热带海区为中心北半球顺时针
南半球逆时针(反气旋型)
环流东部为寒流,西部为暖
流,赤道附近为暖流
北半球中高纬度——以副极地海区为中心逆时针流动(气旋型)环流东部为暖流
环流西部为寒流
北印度洋海区夏季顺时针
冬季逆时针
西风漂流顺时针环绕南极大陆,寒流
①影响热量平衡:促进高低纬度间热量的输送和交换
②影响沿岸气候:暖流增温增湿,寒流降温减湿
③影响海洋生物:寒、暖流交汇处及上升流海区形成渔场
④影响航海:顺流航速快、省燃料;寒、暖流相遇成海雾,洋流带来冰山,不利于航运
⑤影响海洋污染:加快净化速度,扩大污染X围
6. 厄尔尼诺现象
(四)水资源及其分布
2. 水资源的分布特点及成因。

(1)影响水资源数量的因素:降水量
(2)衡量一个地区或一个国家水资源丰歉程度的指标:多年平均径流总量
(3)水资源的分布规律
①从水循环角度看:降水量大、水循环活跃的地区,水资源丰富;降水量小、水循环不活跃的地区,水资源贫乏。

②从世界X围看:A大洲总量:南极洲>亚洲>南美洲>北美洲>非洲>欧洲>大洋洲
B大洲人均占有量:大洋洲>南美洲>北美洲>非洲>亚洲>欧洲
C水资源最丰富的前六位国家:巴西>俄罗斯>加拿大>美国>印尼>中国

我国江河径流量居世界第六位,人均占有量为世界人均的1/4。

我国降水东多西少,这与径流量的分布是一致的。

东部地区由于雨带的移动,南方雨季长,降水多,北方雨季短,降水少,故径流量也是南多北少。

但我国水资源最短缺的地区不是西北,而是华北,这与资源的配置有关。

④总之,水资源分布很不平衡。

(五)水资源与人类社会
(1)水资源对人类社会的影响:如图
水资源 经济活动 案 例
数量
丰 富 规模大
我国南方河网密、水量足、气候暖湿、地势平,成为著名水稻产区;河流长、水量大、支流多,内河航运发达
贫乏
规模小 我国西北地处内陆,降水少、河网稀、水源乏,农业仅仅
集中在河流及地下水丰富的绿洲地区
质 量
质量高 效益高 饮料厂建在水源充足、水质良好的地方,可以降低成本,
提高质量,提高经济效益
质量差 效益低
(六)合理利用水资源(水资源危机的成因和解决措施) 1. 产生原因
(1)自然原因 对策
时代 科技
发展
水资源的开发利用
水资源对人类社会的影响
古代
比较 落后 无法开发利用深层地下水,也不能将咸水和海水转化成饮用水;主要开发利用河湖水
影响程度大;人类活动集中于沿河、沿湖地带,人类文明源于大
河流域
近 现 代
比较 发达 大量开发浅层地下水,陆续开采深层地下水,开始淡化海水,跨流域调水和工程蓄水
影响程度相对较小;人类生存和发展的空间大大拓展
空间分布不均,人均占有量差别大————————————跨流域调水
时间分布不均—————————————————————修水库
水资源数量有限———————————————————节约用水
(2)人为原因对策
人口剧增,工农业生产规模扩大,水资源需求量增大————控制人口增长,节约用
水,提高水资源利用率水资源浪费严重————————————————节约、合理使用;水资源市场化水资源污染严重———————————保护水源、防止污染、净化污水、立法保护2. 我国水资源危机地区的差异
南方地区——水污染严重——水质型缺水——污染日益严重
北方地区——水资源短缺(黄、淮海、滦河流域最严重)——资源型缺水——河流断流、地面下沉、湖泊干涸、土壤盐碱化
西北内陆地区——水资源开发利用中生态环境问题严重——内陆河下游生态环境问题:绿洲萎缩、终端湖泊萎缩消失
3. 水资源三大威胁
(1)洪水威胁
(2)干旱缺水威胁——分布最广
(3)水污染恶化威胁——经济发达地区
【典型例题】
[例题1]一般情况下,河流R ()
A. 只有春汛
B. 只有夏汛
C. 只有秋汛
D. 春季和夏秋季各有一个汛期
解析:考查读图能力。

根据图中给出的经纬度,纬度48°在我国是纬度较高地区,经度130°基本位于我国最东部地区。

根据河流分布、流向,山脉分布、走向,国境线、省区界线等地理事物内容判断图示地区是某某省的大部地区,河流R是某某的支流松花江。

东北地区冬季积雪,春季融化补给河流,积雪融水是河流的重要补给。

松花江大约20%的水量来
自季节性积雪融水补给,本区河流有春汛现象。

由于本区属于东部季风区,夏季降水集中,夏汛仍是本区河流的主汛期。

答案:D
[例题2] 下图是我国某河流的综合补给示意图,读后回答:
(1)图中A、B、C分别是这条河流的水源补给形式,请判断:A是___________补给,B 是__________补给;C是___________补给,根据是_____________。

(2)请判断图中①②两条曲线,哪一条是在修筑大坝后测知的?________________为什么?。

(3)这条河流位于我国的_____________地区。

(4)从图中看出河流径流量与地下水补给的关系是________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

解析:本图把河流的补给同流量融合在一起,比较全面地考查了河流知识,重点要抓住河流的补给形式,再结合“我国东部某地区”这一前提予以分析。

由于我国东部河流无冰川融水补给,主要有大气降水、季节性积雪融水、湖泊水和地下水四种补给。

大气降水和季节性积雪融水均具有季节性,前者集中于5-11月(我国降水集中在夏秋季节),后者则是在春暖(春季)以后,所以从水情上看,A属大气降水,B为冰雪融水补给。

地下水和湖泊水有全年补给、径流稳定的特点。

但两者仍有区别,湖泊水对河流径流量有调节作用,地下水与河流水有互补关系,特别是洪水期河水水位高于潜水面,河水向两岸潜水含水层渗透,成为潜水的补给来源。

图中曲线所示的两次高水位期,C的补给量减少,就反映了河水与地下水的互补关系,因此C是地下水不是湖泊水。

由于水库的作用是调节径流量,故径流量变化较小的②曲线是修筑大坝以后测知的。

答案:(1)大气降水季节性积雪融水地下水我国东部受夏季风的影响,降水量集中在夏季,在春分日以后,随着太阳直射点的北移,积雪融化出现在春季,地下水补给是一种比较稳定的补给形式,且洪水期地下水补给量小于枯水期,所以A为雨水、B为冰雪融水、C 是地下水(2)②曲线因为全年流量比较平稳,已受到水库调节(3)东北(4)径
流量越大,地下水补给越少因径流量大到一定程度,河水水位超过或接近地下水面
[例题3] 读下图回答问题:
(1)根据水循环过程,给图中未标明箭头的直线标出箭头。

(2)填出水循环各环节的名称。

A,C, E,F。

(3)由A与B组成的水循环叫;由D与E组成的水循环叫。

(4)目前我国正在进行的南水北调工程与哪一个环节关系最密切?(填字母)。

(5)最能代表我国夏季东南风的环节是。

(6)环节B与E水量较大的是。

解析:本图展示了三类水循环的各种环节,分清每一个环节的含义和名称是正确解答的前提。

答案:(1)A↑ C← D↑(2)蒸发水汽输送降水地表径流(3)陆地内循环海上内循环(4)F (5)C (6)E
[例题4]读洋流模式图回答:
(1)图中①洋流是由于风的吹送由东向西运动,②洋流由于受
的影响偏离海岸向较高纬度流去。

(2)从图中可以看出在南北半球中低纬度海区形成以副热带为中心的大洋环流,在北半球呈方向流动。

(3)图中洋流按成因分,③属于。

(4)按性质来讲,②属于,③属于。

(5)如图中所属海区在太平洋中,则②③的洋流名称分别是②、③。

解析:世界洋流模式图,其蕴含的思维内容丰富。

利用模式图,可以促进对“洋流成因”知识的掌握,理解洋流的分布规律及寒暖流的分布规律,帮助记忆世界主要洋流的分布,讨论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洋流从成因上分为风海流、密度流和补偿流,洋流的形成还受地转偏向力和陆地的形状等的影响。

从性质上讲有寒流和暖流。

世界大洋寒暖流的分布规律是:低中纬度洋流,环流的西部是暖流,东部是寒流,其余的除西风漂流外都是暖流;北半球中高纬度洋流环流,西部是寒流,东部是暖流。

答题要全面理解洋流的成因、注意洋流的成因分类和性质分类的区别。

答案:(1)东北信地转偏向力(2)顺时针(3)补偿流(4)暖流寒流(5)日本暖流秘鲁寒流
[例题5]读欧洲殖民者自16世纪开始从非洲贩卖黑人奴隶到美洲,再将掠夺来的物资运回欧洲的海上航运图,回答下列问题:
(1)该航运路线是否合理______________。

为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沿线所经过的洋流(名称)分别是:A__________B________C________D_________,所组成的环流系统叫________________,其运动方向是____________。

(3)按洋流的主要成因分:A为____________B为________________。

解析:该题考查学生对地理事物空间分布的判读能力和对洋流的分布、成因等知识的掌握情况。

首先从纬线的标注上可以判断出此图为北半球上某地区海陆分布状况图。

因为纬线的度数越向北越大,且最南部的纬线为赤道。

其次从所标注的纬度上可知该环流为北半球上
中低纬度区,以副热带为中心的环流系统,海水呈顺时针方向流动。

第三,从海陆轮廓上可判知该海域为北大西洋地区,根据此海区中低纬度的大洋环流的组成可判断:A为加那利寒流,B为北赤道暖流,C为墨西哥湾暖流,D为北大西洋暖流。

根据此环流系统的成因可知:A 洋流主要是因补偿北赤道暖流流出海区的海水而形成,故主要为补偿流:B洋流主要是因强盛的东北信风长期吹拂而导致海水大规模的流动而形成,故为风海流。

从欧洲沿西海岸的加那利寒流南行,可顺风顺水到达非洲;从非洲沿北赤道暖流顺水西行,到达南美洲,或顺洋流北上经墨西哥湾暖流,顺水到达北美洲的东海岸;从北美洲沿北大西洋暖流可顺风顺水到达欧洲,因此,该贸易航海线路省时省力,是合理的。

答案:(1)合理整个航程基本都是顺风顺水的
(2)加那利寒流北赤道暖流墨西哥湾暖流北大西洋暖流反气旋型大洋环流顺时针(3)补偿流风海流
【模拟试题】
*1. 读“降水柱状和径流量曲线”图,判断()
A. 该地位于北半球
B. a1、a2两条曲线中,a1曲线为上游修建水库后测得的流量曲线.
C. 汛期一定出现在夏季
D. 河流补给为雨水补给
读全球水循环模式图,设水循环总量为100单位,据此回答2~3题
2. M、N分别为()
A. 7、16
B. 16、7
C. 7、23
D. 7、77
3. 就该图所示地区的叙述正确的是()
A. 该图左侧是海洋
B. 该图水循环的部位中没有陆地部分
C. 该图中部“L”所在的位置是海洋
D. 该图右侧是海洋
*读下图,完成4~5题。

4. 如果图中三条纬线分别表示25°、30°、35°,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甲位于南半球
B. 乙位于南半球
C. 甲图洋流为暖流
D. 乙图洋流为寒流
**5. 如果甲、乙两图都位于太平洋,判断甲、乙两图的洋流名称() A. 甲为秘鲁寒流 B. 乙为西澳大利亚寒流
C. 甲为加利福尼亚寒流
D. 乙为巴西暖流
我国某河流源于山麓地带,其径流量自上游至下游逐渐减少,最后消失。

回答6~8题:
6. 该河径流量自上游至下游逐渐减少的原因可能是()
①下渗②蒸发③降水减少④灌溉等引用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④
7. 该河流的补给水源主要是()
A. 雨水
B. 冰雪融水
C. 地下水
D. 季节性积雪融水
8. 该河流可能位于我国的()
A. 西北地区
B. 东北地区
C. 华北地区
D. 西南地区
9. 目前能缓解华北平原春旱期用水紧X情况,且符合可持续发展原则的措施是:()
A. 增加地下水开采量
B. 缩减农田面积以降低农业用水量
C. 大量利用工业和生活废水灌溉农田
D. 推广喷灌,滴灌,发展节水型农业
10. 读下图,回答下列问题。

(1)在图中直线的一端加绘箭头以正确表示水循环过程。

(2)写出图中各字母代表的水循环环节的名称:A;B;C;F;G。

人类修建水库工程影响的是环节。

(3)选择上图中的字母填入下图中相应的方格内,以正确表示海陆间大循环过程。

(4)海陆间大循环的重要性表现在。

也能在这一方面起到一定作用的水循环类型是。

(5)水循环是指自然界的水的过程。

其发生的主要动力是和。

**11. 读下图,回答:
(1)图中字母代表的洋流名称分别是A、B、C。

从成因上看,B属于流、C属于流。

(2)洋流是西欧气候形成的主要原因之一;洋流对沿岸地区的气候起降温减湿作用。

(3)一艘船12月从古巴出发,经纽约于1月底到达北极圈以内的摩尔曼斯克港。

沿途所见下列现象是否可能?说明理由。

A. 从古巴出发时,看到当地的甘蔗长势很好。

,理由是。

B. 从古巴到纽约受洋流影响,船速较慢。

,理由是。

C. 船到挪威沿海时,可能会发现来自美国东北部工业区的污染物,,理由是。

D. 船到摩尔曼斯克时,看到当地人正在近岸浅海海面上滑冰。

,理由是。

(4)某海轮从C航行到古巴,若一路顺风顺水,则利用的盛行风为,所利用的洋流分别是、。

(5)若此海轮从古巴返回C处时,仍是一路顺风顺水,则利用的盛行风为,所利用的洋流分别是、。

12. 水资源是人类共同关心的问题,联合国将2003年定为“世界淡水年”。

(1)根据下图,简要概括我国水资源的现状并分别指出其主要原因。

读“某某省和某某回族自治区水资源利用情况对比表”,回答(2)~(3)题:
省级行政区人均用水
量(m3/
人·年)
人均生活
用水量
(m3/人·年)
人均生产
用水量
(m3/人·年)
农田灌溉亩
均用水量
(m3/亩·年)
万元GDP
用水量
(m3/万元)
某某610 70 540 446 570
某某1780 26 1754 1352 4000
(3)简要分析某某的农田灌溉亩均用水量比某某多的自然和人为原因。

【试题答案】
1. D
2. C
3. A
4. B
5. C
6. D
7. B
8. A
9. D 解析:解答本题时一方面要考虑华北乃至全国的实际情况,另一方面更要考虑可持续发展原则。

缩减农田面积会导致农业减产,利用废水灌溉如不加处理反而会导致农作物污染;华北本身地下水已过量开采,再过度开采更会导致地下水位下降甚至形成漏斗区。

因此,只有靠推广农业节水技术即滴灌与喷灌,可符合题意。

10. (1)(图略)(2)蒸发降水水汽输送地表径流地下径流 F(3)从左至右,从上至下依次是: BCFHGE (4)使陆地水不断得到补充、更新,使水资源得以再生陆地循环(5)周而复始连续运动太阳辐射能重力能
11. (1)A墨西哥湾暖流 B北大西洋暖流 C加那利寒流风海补偿(2)B 温带海洋性 C (3)A. 不可能古巴正值旱季,应为收获季节 B. 不可能顺洋流而行 C. 可能污染物随北大西洋暖流扩散 D. 不可能该港口终年不冻(4)东北信风加那利寒流北赤道暖流(5)盛行西风墨西哥湾暖流北大西洋暖流
12. (1)现状:①人均拥有量小;②南方多,北方少。

原因:①人口多;②年降水量南方大,北方小。

(2)某某省的生活用水比重比某某大,生产用水比重比某某小
(3)自然原因:某某的降水量比某某少得多,而蒸发又比较旺盛;人为原因:灌溉方式不合理(或灌溉技术落后或水资源利用率低),浪费严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