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洲的社会主义为什么不成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搞农业集体化、合作化,将分散、落后的小农经济改造成规模较大的集体经济。
坦桑尼亚的“乌贾马”,莫桑比克的“公社村”等,都是这种过激的农业集体化政策的产物。
由于这种做法迅疾地改变了传统的农业生产模式,并不适应非洲农业发展条件的需要,所以引起了经济关系的混乱,造成了农业生产发展缓慢、停滞,甚至下降。
在政治体制上,许多搞社会主义的非洲国家也照搬了苏联的模式,其中最为突出的就是一党集权制政体的推行。
当时,苏联极力向非洲国家鼓吹:非洲国家独立后,面对强大的帝国主义压力和国内部族势力及其他政治力量的纷争,只有在政治上搞集权,才能真正巩固独立主权和领土完整。
这种理论得到了许多非洲国家领导人的认同,便访效苏联推行一党制。
到1989年,在当时51个非洲国家中,实行一党制或军人统治的国家有40个,占总数的80%。
(注:畅征、刘青建《发展中国家政治经济概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第78页,第81—82页,第228页,第223页。
)在一党制下,党国合一,党的领袖高度集权,实行终身制和家长制统治,导致体制僵化,权力腐败严重,管理效力低下。
一党制也不能很好地反映非洲国家复杂的部族利益和要求,采取高压统治的措施,往往使部族矛盾激化,不断引起内乱和政变,这也是导致经济停滞乃至衰退的重要原因。
邓小平在创建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过程中,特别重视
“无论是革命还是建设,把马克思主义普通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结合起来。
他曾经郑重地指出:
都要注意学习和借鉴外国的经验。
但是,照抄照搬别国经验、别国模式,从来不能得到成功。
这方面我们有过不少教训。
”(注:《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261页,第290页,第116页,第2页,第139—140页。
)所以,他一再强调要“走自己的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1985年8月28日,邓小平在会见津巴布韦民族联盟主席、政府总理穆加贝时明确地说:“社会主义究竟是个什么样子,苏联搞了很多年,也没有完全搞清楚。
”他还说:“我们都是搞革命的,搞革命的人最容易犯急性病。
我们的用心是好的,想早一点进入共产主义。
这往往使我们不能冷静地分析主客观方面的情况,从而违反客观世界发展的规律。
”他提醒非洲的朋友说:“我们特别希望你们注意中国不成功的经验。
外国的经验可以借鉴,但是绝对不能照搬。
”(注:《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261页,第290页,第116页,第2页,第139—140页。
) 总的来看,非洲社会主义越搞越穷的原因很多。
比如,还有西方资本主义的阻挠和颠覆。
尽管非洲国家搞的社会主义并不是真正的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社会主义,有的甚至是反对马克思主义的,但这也为西方国家所不容,遭到西方国家千方百计的打压,从而增加了非洲国家经济发展的困难。
有的非洲国家并非出于搞社会主义的原因,而是由于种族、宗教、领土等纠纷而长期陷于内乱,或与邻国交恶、开战。
这些,也都严重影响了非洲国家经济的发展。
不过,从非洲国家搞社会主义本身的原因来分析,以上四条应该是最基本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