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新时期图书编辑创新能力的培养和提升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创新论坛
科技创新导报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novation Herald
181
DOI:10.16660/ki.1674-098X.2018.35.181
论新时期图书编辑创新能力的培养和提升
朱马西·朱马尔提
(新疆人民出版社 新疆乌鲁木齐 830000)
摘 要: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图书出版行业对社会的进步和发展的意义不可小觑。

在图书出版整个过程中,图书编辑发挥着关键的作用。

培养和提升图书编辑的创新能力显得尤为重要,直接影响着图书出版的其他环节,进而影响着图书市场的发展及图书出版的未来。

在新时期,图书出版编辑怎样提升自我创新意识,做好创新工作,是图书出版行业亟待解决的问题。

关键词:新时期 图书编辑 创新能力中图分类号:G23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8)12(b)-0181-02
创新是社会发展的源动力,一个行业的发展离不开创新。

就拿图书出版行业来说,图书编辑的创新能力一方面决定着读者对图书的喜爱程度,另一方面影响着图书出版行业的未来良性发展。

当下,日益激烈的竞争环境使得图书编辑必须对自身创新能力提出更高要求,在工作中广开思路,增加个人创意,不断推出高质量的、读者认可度高的出版物,不断推动整个图书行业向前发展。

1 培养和提升图书编辑创新能力的重要意义
1.1 是适应出版业体制改革发展的必然要求
图书出版业是我国文化事业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我国社会文化事业发展战略指引下,图书出版行业在出版业体制深化改革的过程中得到了快速发展,出版的读物不仅在数量上多,而且在品质上优质,有力地推动了我国文化事业的发展,这其中离不开图书编辑的辛勤付出。

但是,目前市面上仍然存在一些不尽人意的劣质出版物,与某些图书编辑的价值取向和自身素质不无关系。

1.2 满足数字出版发展的新要求
伴随着时代发展,许多新鲜事物也应运而生,改变着人们传统的生产生活方式。

数字出版顺应时代的发展要求,及时出现在大众面前,对传统的图书出版造成巨大的冲击与挑战。

数字出版不仅在出版形式和内容上更加丰富,而且在使用上更加方便、快捷,能满足不同人群的需求。

由于数字出版工作与传统的图书出版工作存在很大不同,所以对图书编辑提出了更高的能力要求。

数字出版策划要求编辑能够充分挖掘、利用传统的出版资源,完成数字出版内容的构建、出版。

1.3 是图书编辑个人职业发展的内在要求
对编辑工作而言,自身的审美能力和文化涵养是非常关键的。

把握社会中的流行元素,结合传统的图书出版方式,整合周边资源,出版更多吸引读者的出版物,是提升自己编辑能力的需要。

培养和提升图书编辑的创新能力是符合编辑的职业要求的,具备了这种能力,才能在市场竞争中取得优势地位,并促进个人的职业发展。

2 新时期图书编辑工作存在的问题
2.1 图书内容不符合新时代读者的需求
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普遍提高,很多新鲜事物应运而生,出现在大众的生活工作中。

物质的充盈
必然带动精神上的更高追求,所以相应的人们就对图书有
了更高品质的追求,希望通过阅读提高个人修养,认识更多的新事物、新世界。

但是现实中,许多的图书只追求经济利益,而不注重图书内涵,无法给读者带来有效阅读及愉悦的精神享受。

许多优秀的图书反而长期埋没于市场,不能被读者发现且有效阅读,对读者来说是一种莫大的遗憾。

2.2 图书编辑的数字化能力有待提高
随着社会的深入发展,数字化的图书开始走进人们的生活,很多读者通过智能手机、电脑来阅读图书。

就目前的情况来看,出版社发展滞后,不能与时代同步,没有利用最新的信息化技术来服务图书的出版工作 ,无法洞察读者的喜好,满足读者的需求,原有模式难以突破,导致出版社管理体系严重落后的状况出现。

2.3 图书编辑缺乏敏感的时代感和创新能力
作为新时代的图书编辑,除了要具备较强的业务技能外,还要有较强的质量意识和精品意识。

所以提升图书编辑全方面的个人素养是十分必要的。

一方面,有一些图书编辑缺乏时代感,无法准确的把握新闻时事和知识要点,无法发现、提供新颖的题材。

另一方面,由于数字出版的快速发展,图书编辑由于在分析问题方面的欠缺,不能很好地完成数字出版工作。

3 新时期图书编辑创新能力的培养和提升
3.1 理念创新
随着社会的发展,图书出版市场也在悄无声息地发生着改变,行业体制改革不断走向深入,创新理念不断增强。

作为图书编辑,要适应图书市场的风向和变化,摒除思想中的一些不合时宜的老观念、老传统,用新眼光和新思维来看待这个世界,并把新看法、新观点运用到图书出版工作中来。

首先,编辑应该用新眼光、新思维来适应这个时代,捕捉时代的闪光点,用独到的思维来把握、分析社会的热点问题、思想动态及社会潮流。

其次,编辑要转变观念,打开思路,把创新的思维运用到图书编辑工作中来,另辟蹊径,不走寻常路,从不同的角度,全方位、立体化来对待编辑工作中遇到的问题。

总而言之,实现图书出版理念的创新,就要求编辑紧跟时代脚步,让自己的理念与时代紧密融合,只有这样,才能活跃思维,更好地推进图书出版工作的稳步发展。

Copyright©博看网 . All Rights Reserved.
创新论坛
科技创新导报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novation Herald
182
3.2 选题创新
选题的创新就是要发现、选用时代发展中的亮点和热点话题,准确的切入到读者的阅读需求中去。

一方面,重新认识、了解图书出版市场的发展现状,透过现象看本质,从中找到一些新颖的、有深度的题材,保证选题的新意。

优秀的选题体现了编辑独特的思维和敏锐的视角,是编辑工作能力外在表现,另外,优秀的选题也是图书出版的理念体现,为图书编辑的内容编辑奠定了基础,开了好头,成为吸引读者阅读兴趣的光点之一。

所以,图书编辑在选题时要注意寻找现实社会发展的亮点,经过认真分析筛选,挑选出新颖的内容作为选题素材。

另一方面,大众的阅读口味和阅读心理会随时代的变化而变化的,编辑要遵循这个规律,在创作、编辑的时候充分考虑大众的实际需求,只有迎合了读者的口味,才是有效策划,才能让自身的工作更好地展开,能力得到全面提升。

3.3 形式创新
一本好的出版物,在内容和形式上都要体现高品质,只有达到二者完美统一,才是真正的好出版物。

在内容上,能够满足读者的学习需要;在形式上,能够满足读者的审美需要,这是好的出版物所应该具备的特征。

随着时代的发展,大众对美的追求也有更高要求。

注重提升图书的形式美感,也是市场发展的必然要求。

形式是为内容服务的,一方面,好的图书形式具有美感,能够吸引读者的关注目光,从而有了翻一翻的渴望,通过随意的一翻,最终发现图书内容对自己的价值。

另一方面,图书的装帧设计时,要考虑多种要素的融合,既符合大众的审美标准,又具有自己独特美感元素。

总之,在进行图书的出版设计时,应该从内
(上接180页)
容和形式两方面着手,提高出版物的市场竞争力。

3.4 营销创新
随着网络技术和数字化技术的发展,读者很多选择在网上阅读图书,在这种形势下,出版方应该及时转变营销思维、调整营销方案,在做好纸质图书市场的基础上,开创新的销售渠道和交流平台,例如,开发电子书阅读或者利用微信等通信工具推送图书信息等等,通过新颖、独特的方式吸引读者。

这些创新的营销工作也离不开图书编辑的参与,必须不断的学习新的技术,付出更多的努力才能完成。

4 结语
综上所述,图书出版行业对社会发展具有一定的导向
作用,对国民思想道德水平和文化素质提升都有重要影响。

所以图书出版行业必须注重自身创新水平的提升,而图书出版行业的发展与图书编辑的综合业务能力是密切相关的,因此,图书编辑必须不断加强自身修养,紧跟时代的发展,结合社会的热点,最终达到创新的目的,从而促进图书出版行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赵秀霞.新时期图书编辑创新能力的培养和提升研究[J].科技传播,2018,10(19):47-48.
[2] 王蓉.新时期下图书编辑创新能力的提升策略研究[J].新闻传播,2018(15):76-77.
[3] 陈晶.图书编辑创新意识的培养与提升策略[J].科技经济导刊,2017(35):110.
提高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为机械产品设计提供新的设计理念[4]。

3.3 考核方案
建议使用理论和实践,试卷考核和技能考核相结合的方法[5]。

3.3.1 理论部分:(占总成绩的50%)笔试成绩(70%)+ 平时作业及课堂练习(30%)
(建立试题库,期末考试采用随机抽卷的形式进行闭卷考试)
3.3.2 实训部分:(占总成绩的50%) “回答问题”(30%)+“绘图基本功”(30%)+“小测验”(20%)+“实训表现”(20%)
具体地讲就是:
(1)每个大课题结束后进行教师和学生一对一答辩,老师提问题,学生回答。

教师根据答辩情况给出面试成绩,占30%。

(2)在学完每一个课题后,绘制1~2张图,既有手工绘制的图,也有CAD图。

每张图,教师可采用自评、小组评价、教师评价综合给出学生的绘图基本功成绩,占30%。

(3)进行不定期测验,考完之后立即给出平时测验的成绩,并将它公布于同学,占20%。

(4)实训表现占20%。

4 结语
中职学校的毕业生将成为社会实用型人才队伍的主
力军,为此提升他们的实际动手能力是学校重点的培养目
标,而制图能力的高低是最基础最直接的体现。

中等职业学校机械制图与CAD教学改革应以就业和市场为导向,不断完善和创新制图课程的评价体系,从而推动对制图课程教学质量的不断提高。

参考文献
[1] 段海奇.机械制图教学的思考[J].科学教育,2012(2).[2] 孔令良.中职《机械制图》课题教学实践[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6(15):2.
[3] 茹晋.浅谈如何上好机械制图这门课[J ].职业,2012(32):135.
[4] 丁晓影.立足提高学生职业能力的机械制图课程改革[J].大学教育,2018(5):96-98.
[5] 石彩华.项目化课程翻转课堂的多元化考核评价体系探索[J].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7,16(5):51-53.
Copyright©博看网 .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