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教育石油工程测井声波测井基础声速声幅改PPT课件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C
R2
t1
t2
t1
BC V2
CR2 BR1 V1
从图中所知:CR2<BR1, t1 t
T2
t2 t1 t2 EC ER1 CR2 V2 V1
ER1>CR2
t2 t
第40页/共91页
声速测井(声时差测井)
井眼补偿声波时差:
t t1 t2 2
尽量消除井径变化产生的影响 说明
井眼补偿声波测井由于源距短,只能在井眼直径较小的井中测 得地层的声速,并且扩径严重时也不能完全消除井径的影响。
时差值大大增加 且呈周期性的跳跃
第33页/共91页
(3) 产生周波跳跃的各种情况 裂缝性地层或破碎带 含气的疏松砂岩 泥浆气侵
声速测井(声时差测井)
在现场解释中周波跳跃往往可以作为气层或裂缝带 的特征!!
第34页/共91页
井径正 常
第35页/共91页
井径缩 径
第36页/共91页
地球物理测井—声波测井
声速测井(声时差测井)
二、岩石的声速特性及影响因素
1、VP、VS与 、 、E间的关系
纵波速度 Vp
E(1 ) (1 )(1 2 )
ρ增加,E增加,
Vp增
加
横波速度 Vs
E
2(1 )
岩性不同
弹性模量(杨氏、剪切、体积模量)不同
VP、VS的影响不同
VP、VS 不同
第27页/共91页
声速测井(声时差测井)
各种固井质量评价测井正是利用声波在不同介质中 传播时能量的藕合状况来研究和评价固井状况的。
第16页/共91页
岩石的声学性质
4.井壁固液界面产生的两种波
A. 瑞利波(井壁泥浆的交界面上产生的波,与横波混在一起不 易区分。)
在弹性介质的自由表面上,可以形成类似于水波的面波,这种 波叫瑞利波(Rayleigh waves)如图所示,瑞利波具有以下特点:
岩石的声学性质
滑行纵波和横波沿界面滑行时,将沿 临界角方向向介质1中辐射能量。对于 井下岩层,一般都满足vm (泥浆速度) <vp(地层速度)第一临界条件,因 此井中很容易激发沿井壁滑行的地层 纵波。
T
θ1* 或 θ2*
R
ⅠⅡ
滑 行 波
辐射能
第13页/共91页
常见介质的纵横波速度及第一第二临界角
2、孔隙度的影响
流体的弹性模量和密度都不同于岩石骨架,相对讲,即使岩性相 同,其中的流体也不同。
孔隙度
传播速度
3、岩层的地质时代的影响
实际资料表明:厚度、岩性相同,岩层越老,则传播速度越快。
4、岩层的埋藏深度
埋藏深度和地质时代相同:埋深增加导致传播速度增加
第28页/共91页
声速测井(声时差测井)
结论:可用传播速度来研究岩层的岩性和孔隙度。
第21页/共91页
声速测井(声时差测井)
4、时差的表达式
时差的单位:s/m
时差:在介质中声波传播单位距离所用的时间。
△t=t2-t1= ( AB BD DF ) ( AB BC CE ) v1 v2 v1 v1 v2 v1
如果井径规则,则AB=DF=CE,上式为:
A
t BD BC CD
第19页/共91页
声速测井(声时差测井)
声波时差测井测量声波纵波在单位厚度岩层中传播所需的时间,来识别岩性、 判断流体孔隙性质、计算储集层孔隙度。即时差Δt(μs/m)。 由于时差的倒数就是声速v(m/s),因此又叫声速测井。
A
一、单发双收的测量原理
T
G
B
T:发射探头
源
电能转化为声能
距
C E
R1
R:接收探头 声能转化为电能
62º44´
不产生滑行横波
37º28´
不产生滑行横波
24º33´
44º05´
16º55´
30º
13º13´
25º37´
11º41´
21º19´
17º41´
31º04´
岩石的声学性质
2、反射和折射系数(CR、CT)纵波
反射系数CR: 反射波的能量ER与入射波的能量EI之比。 CR= ER/EI = (2•Vp2- 1• Vp1)/ (2•Vp2+ 1• Vp1)
岩石的声学性质
3.波阻抗、声耦合率
1)波阻抗 Z =V• (波的传播速度*介质的密度)
2)声耦合率 两种介质的波阻抗之比:Z1/Z2
Z1/Z2越大或越小,声耦合越差,反射R大,折射T小,声波不易从介质1 到介质2中去。
Z1/Z2越接近1,声耦合越好,反射R小,折射T大,声波易从介质1到介质 2中去。
井径扩大引 起时差增加
现象 最明显
②R1位于正常或缩小井段,R2位于井径扩大井段,滑行波到达 R1的时间不变,而到达R2的时间增加,因此时差增加。
③当R1和R2都处于井径扩大或缩小井段时,t1、t2同时增加或 下降,时差不变。
第31页/共91页
2.岩层厚度的影响
(1)厚层(h>l间距),曲 线的半幅点为层界面,曲 线幅度的峰值为时差。
折射系数CT: 折射波的能量ET与入射波的能量EI之比。 CT= ET/EI =21• V1/ (2•Vp2+ 1• Vp1) 1 、2—分别为介质Ⅰ、Ⅱ的密度 Vp1 、Vp2—分别为介质Ⅰ、Ⅱ的纵波速度
两种介质性质越相近,折射波能量越强; 两种介质性质差异越大,反射波能量越强;
第15页/共91页
第41页/共91页
声速测井(声时差测井)
(2)薄层( h<l间距) 曲线受围岩的影响大,高 速地层的时差增加,用半 幅点确定的层界面(视厚 度)>岩层的真实厚度。
声速测井(声时差测井) 间距
间距
第32页/共91页
声速测井(声时差测井)
3 、周波跳跃的影响
(1) 产生的原因 由于滑行首波在到达接收探头的路径中遇到吸收系数很大的 介质,首波能触发R1但不能触发R2,R2被幅度较高的后续波触 发,因此,时差增大。 (2)周波跳跃的特点
岩石的声学性质
一、岩石的弹性及弹性参数
1、弹性
是指物体受有限外力而发生形变后恢复原来形态的能力。
2、物体的分类
弹性体: 受力发生形变,一旦外力取消又能恢复原状的能力。
塑性体: 产生永久形变。
可变成
弹性体
塑性体
在声波测井中,声源的能量很小,声波作用在岩石上 的时间很短,因而岩石可以当成弹性体,在岩石中传播 的声波可以被认为是弹性波。
(1)产生在弹性介质的自由表面。 (2)质点运动轨迹为椭圆。 (3)质点运动方向相对于波的传播方向是倒卷的,波速约为横波 波速的80%~90%。
瑞利波示意图
第17页/共91页
B. 斯通利波(Stoneley waves)—由在泥浆中传播的纵波与在 井壁中传播的横波相干产生的相干波。速度很低且可用于计算地 层渗透率。
(3) 体积弹性模量 K (定义为应力与弹性体的体应变之比) K = 应力/体应变 =(F/S)/(△V/V) (kg/cm2) 体应变也称膨胀率
第5页/共91页
岩石的声学性质
(4)切变模量()
切应变:弹性体的形状改变而体积未发生变化。
Ft
:切变角 tg =△l/d
△l
当很小时,tg = △l/d
斯通利波具有以下特点: (1)由井壁地层横波和钻井液中纵波相干产生。 (2)对地层渗透性变化敏感。 (3)低速,速度小于在钻井液中传播的直达波。
在声波测井全波列图上,斯通利波是传播速度最低的声波。
第18页/共91页
岩石的声学性质
波 幅 A
时间t
纵波
横波和 泥浆波 斯通利波 瑞利波
裸眼井声波测井接收器收到的全波列示意图
井径扩 径
第37页/共91页
地球物理测井—声波测井 声速测井(声时差测井)
气层
第38页/共91页
第39页/共91页
气层
声速测井(声时差测井)
四、井眼补偿声速测井(BHC)
井眼不规则时,有:
A
T1
t1 T1A AB BR1 B
V1 V2 V1
R1
E
t 2 T1A AC CR2
V1 V2 V1
第8页/共91页
岩石的声学性质
2、岩石的声速特性 声波在介质中的传播特性主要指声速、声幅和频率特性。
纵波速度 横波速度
Vp
E(1 ) (1 )(1 2 )
Vs
E
2(1 )
E—杨氏模量 σ—泊松比
Hale Waihona Puke ρ—介质密度第9页/共91页
岩石的声学性质
纵横波速度比
Vp 2(1 ) Vs (1 2 )
由于大多数岩石的泊松比等于0.25,所以岩石的纵横波速度比 为1.73。可见,岩石中传播的纵波比横波速度快。一般,岩石 的密度越大,传播速度越快,反之亦然。
间
O
D
距
F
R2
记录点O
第20页/共91页
声速测井(声时差测井)
1、产生滑行波的条件
V地层 > V泥浆 产生滑行波的过程是可逆的
2、到达接收探头的波类
反射纵波
滑行纵波 泥浆波(直达波)
3、让滑行纵波首先到达接收探头
因反射波、泥浆波都只在泥浆中传播,V地大于V泥,如果合理 选择源距可以使滑行纵波首先到达接收探头,而成其为首波。
第29页/共91页
声速测井(声时差测井)
三、声波时差曲线的影响因素
声波时差曲线反映岩层的声速,声速高的时差值低,声速低的时差值高, 因此时差值受地层特性的控制,此外还受到井条件及仪器本身的影响。
第30页/共91页
声速测井(声时差测井)
1.井径的影响
① R1处在井径扩大井段,R2位于正常或缩小井段时,滑行波到 达R1的时间增加,而到达R2的时间不变,因此时差下降。
折射波
第11页/共91页
岩石的声学性质
折射定律
Vp1<Vs2 θ2=90°
sin Vp1 sin 2 Vs2
2
arcsinVp1 Vs 2
入射波P
V1 V2
θ2*——第二临界角
滑行横波
反射波 S1
β2
P1
θ β1 Ⅰ
Ⅱ
θ1 θ2 S2 P2
折射波
在产生滑行纵波和滑行横波以后,其逆过程也成立。
第12页/共91页
d
切变波的特点:体积不变,边角关系发生变化。 剪切模量—是弹性体在剪切力Ft作用下,切应力(Ft/s)与剪 切变之比。
= 切应力/切应变 =(Ft/s)/ = (Ft/s)/△l/d
第6页/共91页
岩石的声学性质
二、声波在岩石中的传播特性
1、纵波、横波的定义
纵波(压缩波或P波): 介质质点的振动方向与波的传播发向一致。弹性体的小体 积元体积改变,而边角关系不变。体积模量不等于零的介 质都可以传播纵波。
介质名称 泥岩
砂层(疏松1) 砂岩(疏松2) 砂岩(致密) 石灰岩(骨架) 白云岩(骨架)
钢管
VP (m/s) 1800 2630 3850 5500 7000 7900 5400
VS (m/s) 950 1518 2300 3200 3700 4400
第143页1/0共091页
第一临界角 第二临界角
横波(剪切波或S波):
介质质点的振动方向与波传播方向垂直的波。特点:弹性 体的小体积元体积不变,而边角关系发生变化。剪切模量 不等于零的介质才能传播横波。
第7页/共91页
岩石的声学性质
注意
纵波可以在气体、液体和固体中传播。 横波不能在流体(气、液体)中传播,因为它的切变模量 =0
在井下,纵波和横波都能在地层传播, 而泥浆中只能传播纵波。
第3页/共91页
岩石的声学性质
3、描述弹性体的参数
(1)杨氏模量E(定义为应力与其应变之比)
Hook定律: l a F F l S ES
EF S l l
物理意义:描述弹性体发生形变的难易程度。
F—作用外力; l、s—分别为弹性体长度、横截面积; E—弹性体的杨氏模量,kg/cm2或dyn/cm2
F/S—为作用于单位面积上的力,称为应力。
l / l —为弹性体在力方向上的相对形变,称为应变。
第4页/共91页
(2)泊松比σ(定义为外力作用下,弹性体 的横向应变与纵向应变之比)
= 弹性体的横向应变/纵向应变 =(△d/d)/(△l/l)
岩石的声学性质
F
d
d+△d
L
L-△l
物理意义:描述弹性体形状改变的物理量。
在声速测井中,纵波是首波。
第10页/共91页
岩石的声学性质
三、声波在介质界面上的传播特性
1、声波在界面上的反射和折射
反射波
折射定律 sin Vp1 sin1 Vp2
入射波P
β1 θ
P1
Vp1<Vp2 θ1=90°
1
arcsin Vp1 Vp2
V1 V2
Ⅰ Ⅱ
θ1
P2
入射角θ1*——第一临界角
滑行纵波
T 源
G
B
v2
v2
距
C
E
显然:CD正好是仪器的间距(常 数),时差与声速成反比。
间 距
R1 OF
R2
D
第22页/共91页
记录点O
5、输出的测井曲线 输出一条声波时差曲线
声速测井(声时差测井)
时差 s/m
第23页/共91页
气层-厚层
第24页/共91页
气水同层
第25页/共91页
气层
第26页/共91页
方位声波成像测井 声
波
偶极横波成像测井
成
像
测
井周声波成像测井
井
超声波成像测井
第1页/共91页
什么叫声波?
岩石的声学性质
是一种机械波,是介质质点振 动向四周的传播。
频率〈 20HZ
20HZ〈 频率〈 20KHZ
频率 〉20KHZ
次声波
声波
超声波
目前声波测井使用的频率为20Hz-2MHz。
第2页/共9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