猫细小病毒病的诊断与治疗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收稿日期:2021-11-07
作者简介:凌家先(1969-),男,湖北麻城人,兽医师,主要从事畜牧兽医技术推广工作,(电话)136****0299(电子信箱)****************。

猫细小病毒病(Feline parvovirus disease ,FP )也叫猫泛白细胞减少症,简称猫瘟,是由猫泛白细胞减少症病毒(Feline parvovirus ,FPV )引起的病毒性传染病,属细小病毒科。

该病具有发病急、死亡率
高、幼猫极易感和传播速度快等特点[1,2]。

猫细小病毒(FPV )主要侵害易感动物的消化系统和免疫系统。

在自然状态下除了能感染猫科动物外,还可感染浣熊、水貂和狐狸等多种野生动物,其中以幼龄动物最为易感,感染动物主要表现以高热、呕吐、肠炎和白细胞严重减少为特征的临床症状。

同时患病动物的排泄物、呕吐物及眼鼻分泌物
中均能检测到大量病毒[3]。

FPV 被认为是感染范围
最宽,致病性最强的一类肉食动物病毒,受到世界范围科学家的广泛关注。

1病原特点
FPV 是细小病毒科、细小病毒亚科、牛犬细小病
毒属成员。

猫传染性肠炎从上世纪30年代起就被
一些欧美学者发现。

但病毒的首次分离培养是在1957年。

后来Johnson 从1只表现出类似猫传染性肠炎症状的豹的脾脏分离出了同样的病毒,并鉴定为细小病毒之后,该病的研究才取得了显著进
展。

FPV 病毒粒子的外观与该属其他病毒相同,直
径20~24nm 。

核酸由单股DNA 组成[4]。

FPV 能适
应多种细胞培养物,其中包括原代、继代犬肾细胞、雪貂肾细胞、犊牛肾细胞、鸡胚成纤维细胞、Vero 细胞等,但各种毒株之间又各不相同,其中犬肾细胞
在临床上最常用,在细胞培养液中采用同步接毒的方法能够很好地使细胞产生病变。

该病毒对外界因素具有强大的抵抗力,能耐受
66℃、30min 加热处理。

50%甘油盐水中的含毒组织在普通冰箱内可保存35~138d 。

在25℃保存5d 的含毒脏器,病毒滴度不降低。

Earle 液内的含毒组织无论放置在4℃还是25℃,经13个月毒力仍不降低。

FPV 对乙醚、氯仿等脂溶剂和胰蛋白有抵抗性,0.5%福尔马林能有效地杀灭病毒,是良好的消毒剂。

2传播途径
多种猫科、鼬科、浣熊科动物均可感染FPV 。


中猫各品种、各年龄段均易感。

1周岁以下的幼猫在失去母源抗体的保护后最为易感,感染率可达70%,死亡率可高达90%,1岁以上的成年猫则多呈
隐形经过,但同样具有传染性。

感染FPV 的动物是该病重要的传染源,直接接触是最常见的传播方式,发病动物可通过唾液及其他分泌物(包括呕吐物、尿液、粪便等)排出大量病毒,病毒在环境中可存活较长时间。

其次被病毒污染的环境、饲料、饮水、器具等也是间接传染源;感染期的猫也可通过跳蚤、虱子和苍蝇等昆虫传播,这就意味着寄养宠物猫也极有可能感染FPV ,而新生猫也可以经子宫内的病毒遗传感染该病。

临床上感染FPV 后康复的猫可持续向外界排毒达1年以上。

因此,即使猫被治愈后也要单独饲养,且需要经常且彻底的消毒。

猫细小病毒病的诊断与治疗
凌家先
(湖北省麻城市乘马岗畜牧兽医技术服务中心,湖北麻城
438334)
摘要:猫细小病毒病是宠物临床上多发性传染病,可引起患猫食欲减退、呕吐腹泻,严重时可导致血便、脱水以及各器官衰竭。

对猫细小病毒病的病原特点、传播途径、流行病学特点及临床症状进行了介绍,重点探讨了猫细小病毒病的防治措施,旨在减少猫细小病毒对猫科动物、野生动物及公共卫生安全的危害。

关键词:猫细小病毒病;临床诊断;治疗方案;预防措施中图分类号:S858.29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273X (2021)12-0029-02
湖北畜牧兽医2021年
3流行病学特点
被FPV感染的猫只是FP的传染源之一,在常规的自然环境中FPV还可感染猫科(虎、豹等)、鼬科(鼬鼠、雪貂、水貂等)和浣熊科(浣熊、长吻浣熊、熊猫)在内的多种野生动物,最近的研究显示FPV特殊位点的基因变异可以扩大病毒感染的宿主范围,新型抗原既可以感染猫,也可以感染犬[5]。

发病猫是主要传染源,病毒主要集中在已经感染或携带病毒的动物的排泄物、眼鼻分泌物及呕吐物中,患猫的血液及其他各种体液中均含有病毒,具有传染性。

该病多发于初春季节,但其他季节也均有发生,幼猫最易感染。

成年猫发病率较低,但是突然的应激变化仍可导致该病的暴发和流行。

4临床症状
(1)最急性型。

最急性型通常不表现临床症状而突然倒地死亡,因此常被误认为中毒,多由后期实验室检查得出结果,此类型发病数相对较少。

(2)急性型。

急性型在动物感染发病后多不表现明显的临床症状,基本在1~2d内死亡。

(3)亚急性型。

亚急性型在临床上最为常见,其潜伏期为5~8d,患猫体温明显升高,可高达
40℃,呈双相热型。

临床表现为食欲不振、精神沉郁、被毛杂乱无光泽、长时间多次呕吐或干呕,呕吐物中可能含有胆汁;严重腹泻,排水样粪便,后期粪便中带血呈番茄汁样;严重脱水,出血性肠炎;鼻和眼睛分泌物增多且分泌物性质改变呈脓性;怀孕母猫如果感染亚急性FPV可能会导致流产或死胎、弱胎;小猫在母猫妊娠末期或在出生2周内感染该病,可引起其小脑发育障碍,造成中枢神经系统永久伤害及小脑发育不全;幼猫感染该病毒可出现运动失调,趴窝及侧摔、过度伸展等临床症状,病程多持续7d左右。

5防治措施
5.1治疗
(1)最急性型。

最急性型因突然倒地死亡,一般无法采取相应治疗措施。

(2)急性型。

急性型发病急,死亡率高。

可在发现初期使用高免血清治疗,但是治愈率不高,多在短时间内死亡,所以也无法采取相应治疗措施。

(3)亚急性型。

亚急性型最典型的临床症状是
消化系统功能障碍,包括频繁的呕吐和腹泻,患猫后期多因脱水及各器官衰竭导致死亡。

首先应紧急肌肉注射FPV单克隆抗体,同时还应配合对症治疗及时补液进行静脉输液:①消炎。

0.9%氯化钠注射液、头孢曲松钠、地塞米松注射液,混合进行滴注。

②补充能量。

5%葡萄糖注射液、维生素C注射液、维生素B6注射液、三磷酸腺苷二钠注射液(ATP)、辅酶A混合滴注补充机体能量;③防脱水。

平衡电解质纠正酸中毒:止吐宁皮下注射,乳酸钠林格注射液静脉滴注,碳酸氢钠注射液静脉滴注。

④抗病毒。

猫重组干扰素、利巴韦林注射液、科特壮依次皮下注射。

(4)慢性型。

慢性型多呈隐性感染,多发生在成年猫,患猫不表现临床症状,但是带毒并向外排毒,可感染其他易感动物,在FP防治方面易被忽略。

其治疗原则是以抗病毒为主,可不使用对症治疗的药物和补液。

5.2预防
(1)控制传染源。

当发现有家猫或其他易感动物出现疑似FP症状时,应立即隔离,减少患猫与其他健康动物的直接接触,治疗无效的患猫要及时对尸体进行深埋等无害化处理,控制疫情以防继续扩散和蔓延至健康动物,防止对公共卫生安全造成威胁。

(2)做好环境卫生。

要按时清扫环境以及清理猫的使用器具,严格对环境和器具进行消毒,做好定期消毒检查,定期更换被污染的水源,保证食物和水源新鲜。

保证良好的饲养环境,可以有效降低FP的发生。

消毒药物建议用碱性药物,如3%烧碱、石灰水等,杀菌效果更好。

(3)接种疫苗。

在FP防控期间,可以使用国产或进口三联苗,预防FP的效果较好。

准备接种疫苗前,应保证猫自身的健康并已经进行过驱虫,严格按照规定的程序接种全套疫苗,按照要求接种疫苗并严格控制接种剂量。

猫患病早期可以进行紧急接种,治疗效果更好些。

值得注意的是,在猫配种前或母猫怀孕时都不宜接种疫苗,以免发生应激反应。

参考文献:
[1]侯加法.小动物疾病学[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2.
[2]陈溥言.兽医传染病病学[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15.[3]许树林,沈秀丽.细小病毒在肉食动物中的感染流行[J].黑龙江畜牧兽医,1996(10):40-43.
[4]陆承平.兽医微生物学[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13.
[5]郗晶.猫细小病毒病研究进展[J].中国畜牧兽医文摘,2012(2):40,57.
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