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语文七上第三单元复习课件4249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字词梳理
诗词鉴赏
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
水调歌头 苏轼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十五夜望月 王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字词梳理
诗词鉴赏
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
鉴赏 1.“中庭地白树栖鸦”,“地白”给人积水空明、澄静素洁 之感,使人不由得想起李白的名句“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沉浸在清美的意境之中。“树栖鸦”既写了鸦栖树的情状 ,又烘托了月夜的寂静。 2.“冷露无声湿桂花”暗写诗人望月,是全诗的点题之笔。 “无声”二字,细致地表现出冷露的轻盈无迹,又渲染了桂花 的浸润之久。 3.“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诗人明点望月, 而且推己及人,扩大望月者的范围。由月宫的凄清,引出对家 人的思念。诗人不是正面抒情,而是用了一种委婉的疑问语气 。这就将诗人对月怀远的情思表现得蕴藉深沉。一个“落”字 ,新颖妥帖,不同凡响,它给人以动的形象,仿佛那秋思随着 银月的清辉,一齐洒落人间似的。若改成“在”,就显得平淡 寡味了。
字词梳理
诗词鉴赏
第19课时 简单机械和功(一)
1.了解杠杆的概念,会画力臂.知道杠杆的平衡条 件.
2.了解定滑轮、动滑轮、滑轮组的构造及作用,能根 据需要组装滑轮组.
1.在力的作用下能__绕__一__固__定__点____转动的___硬_____棒叫 杠杆. 2.杠杆的平衡条件是 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 3.定滑轮:其使用特点是_不_能__省__力_,__但__可__以_改__变__施_力__的__方_,向 实质是一个__费__力____杠杆. 4.滑轮组:既可以__省__力____,又可以_改__变__施__力__的__方__向_,
2.简单机械在我们的生活中应用广泛.请回答下列有 关简单机械的问题:
(1)如图甲所示,物体处于静止状态,物体的重力是 __4_._8____N(不计摩擦及滑轮和绳子的自重). (2)如图乙是一把剪刀,在使用过程中要达到相对省力的 效果,则被剪物体应放在___B_____(填“A”或“B”)处.
果,可以初步得出,在这种情况下杠杆的平衡条件为:
F1L1=_____F_3_L_3+__F_2_L.2 (F1、F2、F3的力臂分别用L1、L2、
L3表示)
跟踪训练
1.(2017·枣庄)如图所示是小明探究“杠杆平衡条件”
的实验装置,实验中杠杆始终处于水平平衡状态, 若在C处逐渐改变弹簧测力计拉力的方向,使其从① →②→③,则拉力的变化情况是( A ) A.先变小后变大 B.先变大后变小 C.逐渐变大 D.逐渐变小
A.食品夹
B.裁纸刀
C.托盘天平
D.瓶盖起子
搬运砖头的独轮车的有关尺寸如图所示.车厢
和砖头所受的总重力G=1400 N.该独轮车是 一个__省__力____杠杆,动力F=__4_2_0_N___.为了更
省力,工人师傅可以采取的措施是 手向后_移__动__(砖__往__前__移__动__)_(写一条即可).
A
B
C
D
跟踪训练
1.(1)如图1所示,甲物体重3 N,乙物体重10 N,用绳 绕过定滑轮相连(不计绳重与摩擦).乙静止于水平地面
上,则a绳对甲的拉力为____3____N.
(2)在分析b绳对乙的拉力时,小明认为是3 N,小慧认 为是7 N. a.小明做了以下实验:用弹簧测力计测出某物体的 重力(如图2),然后将绳子靠着定滑轮(不计绳重与摩 擦),如图3所示,弹簧测力计依次放在A、B、C、D
2.(2017·自贡)如图所示的杠杆正处于水平平衡,若 在杠杆两边的钩码下再加一个钩码(钩码的质量都相 同),杠杆将( C ) A.还继续处于水平平衡 B.右端上升,左端下降 C.右端下降,左端上升 D.无法确定杠杆的运动状态
杠杆的应用
(2017·德州)如图所示的四种情景中,使用的工具
属于费力杠杆的是( A )
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
3.根据意思写成语。 (1)__赏心悦目__:看到美好的情景而心情愉快。 (2)__天涯海角__:形容极远的地方,或相隔很远。 (3)__返老还童__:由衰老恢复青春。形容老年人充满 了活力。
字词梳理
诗词鉴赏
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
诗词鉴赏
小贴士:请将下面两首诗歌默写或用正楷抄写在 答题线上。
跟踪训练
1.(2017·金华)如图甲所示,在对汽车的发动机做检修 时需要将引擎盖抬起,抬起过程应用了杠杆原理.图 乙为引擎盖的受力分析模型图:引擎盖可绕O点自由转 动,A为引擎盖重心位置.由图乙可知,该杠杆属于 __省__力____杠杆,在引擎盖抬起的过程中,重力G的力臂 逐渐__变__小____.
1.下列关于杠杆的说法正确的是( D ) A.杠杆不一定是硬棒 B.支点一定在杠杆的中点 C.杠杆一定是直的 D.杠杆可以是弯的
2.(2017·温州)小明在按压式订书机的N点施加压力, 将订书机钉入M点下方的纸条中,能正确表示他使用 该订书机时的杠杆示意图是( A )
A
B
C
D
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
(2017·成都)在“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的实验中, 每个钩码重力相等,杠杆刻度均匀. (1)平衡时,应该让杠杆静止在___水__平___位置. (2)小周同学所在实验小组完成某次操作后,实验 现象如图甲所示,他们记录的数据为:动力F1= 1.5 N,动力臂L1=0.1 m,阻力F2=1 N,则阻力臂 L2=__0_._1_5___m.
2.根据拼音写汉字。 qiú__泅__水 家juàn__眷__ jiǎo__皎__洁 船pénɡ__篷__ 偏pì__僻__ 门kǎn__槛__ xù__絮__叨 lào__烙__饼 穿suō__梭__ 宫què__阙__ zhù__铸__造 chéng__澄__清 无gū__辜__
字词梳理
诗词鉴赏
2.如图所示,用橇棒撬起石块并保持平衡,下列说法 正确的是( B ) A.动力对橇棒的转动效果小于阻力对橇棒的转动效果 B.手在A点竖直向下施力时,撬棒是个省力杠杆 C.手在A点向不同方向施力时,力的大小都相等 D.手分别在A、B两点沿竖直向下的方向施力时,在B 点比在A点费力
滑轮
在如图所示的简单机械中,忽略机械自重和摩擦, 当提起相同重物时,最省力的是( ) A
动滑轮和重物由几股绳子承担,拉力就是总重的 _几__分__之__一_,绳子末端拉出的长度是重物通过距离的 __几__倍____.
杠杆的五要素
(2017·福建)如图所示,撬起瓶盖的起瓶器是属 于__省__力____(填“省力”“费力”或“等臂”) 杠杆,其支点是A 图中________点.
跟踪训练
位置时,其示数保持不变.由此可见,定滑轮只改变 了力的__方__向____(填“大小”或“方向”,下同),不 改变力大的小________.所以,小明认为图1中b绳对乙的 拉力为3 N.
b.图1中b绳对乙的拉力和乙对b绳的拉力是一对 相互__作__用__力__(填“相互作用力”或“平衡力”).为了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三单元
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
字词梳理
1.给加点的字注音。 归省.( xǐng ) 家眷.( juàn ) 纠葛.( ɡé ) 吆.喝( yāo ) 怠.慢( dài )
潺.潺( chán ) 朦.胧( méng ) 泅.水( qiú ) 撺.掇.( cuān )( duo )
字词梳理
诗词鉴赏
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
(3)下列四个因素中,不会带来实验误差的是 ____A____.(填字母) A.铁架台自身的重力足够大 B.单个钩码的重力不完全相等 同学所在实验小组在完成规定实验后,他们想进 一步探究,如果杠杆受到F2、F3两个阻力,结果会怎样? 通过实验,他们得到了如图乙所示的结果.根据这个结
究这两个力的大小关系,再做如图4所示的实验:将
弹簧测力计丙与丁相互对拉,它们的示数相等.于是 可以得出,b绳对乙的等拉于力________(填“等于”或 “不等于”)乙对b绳的拉力.由此可知,图1中b绳对 乙的3 拉力为________N. (3)再通过受力分析可得,图1中地面对乙有____7____N 的支持力.
字词梳理
诗词鉴赏
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
鉴赏 1.这首词反映了作者仕途失意,幻想能超然物外的思想,但 积极的出世态度最终战胜了消极遁世的念头,表现了作者旷达 的胸怀和乐观的情怀。 2.“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表达了 词人“出世”与“入世”的矛盾心情。“乘风归去”说明词人 对世间不满,“归”字有以神仙自喻的意味,好像他本来住在 月宫里,只是暂住人间罢了。一“欲”一“恐”显露了词人千 思万缕的思绪。 3.“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流露出 词人悟透人生的洒脱和旷达的性格,也是对人生无奈的一种感 叹,包含了无数痛苦、欢乐的人生经验。 4.“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表达了希望人们能够永远 健康平安,即使相隔千里也能在中秋之夜共同欣赏天上的明月 的情感。这是对远方亲人的怀念,也是一种祝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