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届高考语文复习:2020年新高考Ⅱ卷(海南)文言文《海瑞传》详注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0·新高考Ⅱ卷(海南)文言文《海瑞传》详注
海瑞传.2020·新高考Ⅱ卷(海南)
海瑞,字汝贤,琼山人。

举(考中)乡试,署(代理)南平教谕(官名。

宋朝始置于太学附属小学,一至二人,掌训导、考校、责罚学生。

)。

迁淳安知县。

布袍(穿布衣)脱粟(吃糙米),令老仆艺(种植)蔬自给。

总督胡宗宪尝语(告诉)人曰:“昨闻海令为母寿(祝寿),市(买)肉二斤矣。

”都御史鄢[yān] 懋[mào]卿行(巡行)部过,供具(陈设酒食的器具)甚薄(简陋),抗言((1)高声直言(2).对面交谈。

)邑小不足容车马。

懋卿恚(huì愤恨,怒)甚,然素(一向,平素)闻瑞名,为敛威(威风)去。

久之,陆光祖为(担任)文选(文官的铨选),擢瑞户部主事。

时世宗享国(享有其国。

指帝王在位)日久,不视朝(临朝听政),深居西苑,专意(专心)斋醮([zhāi jiào] 僧道设坛向神佛祈祷)。

督抚大吏争上符瑞(象征吉祥的瑞物),礼官辄(总是)表贺(上表致贺),瑞独上疏。

帝得疏,大怒,抵(掷,扔)之地,顾(回头看)左右(近臣,侍从)曰:“趣(①通“促”,急忙;赶紧②通“促”。

催促;督促。

③通“趋”。

趋向;取向。

《兰亭集序》:“虽趣舍万殊,静躁不同。

”)执之,无使得遁(逃跑)!”宦官黄锦在侧曰:“此人素(一向)有痴名。

闻其(他)上疏时,自知触忤(冒犯)当(判罪)死,市(买)一棺,诀(与……诀别)妻子,待罪于朝。

僮仆亦奔散(遣散)无留者,是(这)不遁也。

”帝默然(沉默不语)。

少顷复取读之,日再(看)三,为(被)感动(触动)太息(叹息),留中者数月。

遂逮瑞下(到……去)诏狱(由皇帝直接掌管的监狱),究(追究)主使者。

帝初崩,外庭(外朝。

对皇宫内(内廷)而言)多未知。

提牢主事闻状(情况),以(认为)瑞且(将)见用(被任用),设酒馔(犹酒食。

借指酒席)款之。

瑞自疑当赴西市(明代刑场名),恣(肆意,尽情)饮啖(吃喝),不顾(顾惜考虑)。

主事因附耳语:“宫车适晏驾(古时帝王死亡的讳称,宫车迟出),先生今即出大用(受重用)矣。

”即大恸(悲痛大哭),陨(落下)绝于地。

既释,复故官。

帝屡欲召用瑞,执政阴(暗中)沮(阻止,破坏。

)之,乃以为(让……担任)南京右都御史。

诸司素偷惰(偷安怠惰),瑞以身(亲身)矫(矫正)之。

有御史偶(偶尔)陈(陈列)戏乐(娱乐),欲遵太祖法予(给予)之杖(杖刑)。

百司惴恐(恐惧),多患(忧虑,担心)苦之。

提学御史房寰恐见纠擿([jiū tī]检举揭发),欲先发(揭露,披露),给事中钟宇淳复怂恿,寰再上疏丑诋([chǒu dǐ] 用难听的话毁谤)。

瑞亦屡疏乞休,慰留(安慰留任)不允。

十五年,卒官(卒于官——死在任上)。

瑞无子。

卒时,佥都御史王用汲入视(照看),葛帏(用葛布做成的帷帐)敝(破的,坏的)籯(yíng箱笼一类的竹器),
有寒士所不堪(忍受)者。

因(因而)泣下,醵金(集资,凑钱)为敛(入殓)。

小民罢市(商人为实现某种要求或表示抗议而联合起来停止营业)。

丧(死者的遗体,灵柩)出江上,白衣冠送者夹岸(两岸),酹(lèi,将酒倒在地上,表示祭奠或立誓)而哭者百里不绝。

瑞生平为学(治学),以刚为主,因自号刚峰,天下称刚峰先生。

故所至力行(竭力而行)清丈(仔细地测量土地),颁一条鞭法。

意主(意图主张)于利民,而行事不能无偏(有偏差)云。

(节选自《明史·海瑞传》)
[2020·新高考Ⅱ卷(海南)]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20分)
海瑞,字汝贤,琼山人。

举乡试。

署南平教谕,迁淳安知县。

布袍脱粟,令老仆艺蔬自给。

总督胡宗宪尝语人曰昨闻海令为母寿市肉二斤矣都御史鄢懋卿行部过供具甚薄抗言邑小不足容车马懋卿恚甚然素闻瑞名为敛威去久之,陆光祖为文选,擢瑞户部主事。

时世宗享国日久,不视朝,深居西苑,专意斋醮。

督抚大吏争上符瑞,礼官辄表贺,瑞独上疏。

帝得疏,大怒,抵之地,顾左右曰:“趣执之,无使得遁!”宦官黄锦在侧曰:“此人素有痴名。

闻其上疏时,自知触忤当死,市一棺,诀妻子,待罪于朝,僮仆亦奔散无留者,是不遁也。

”帝默然。

少顷复取读之,日再三,为感动太息,留中者数月。

遂逮瑞下诏狱,究主使者。

帝初崩,外庭多未知。

提牢主事闻状,以瑞且见用,设酒馔款之。

瑞自疑当赴西市,恣饮啖,不顾。

主事因附耳语:“宫车适晏驾,先生今即出大用矣。

”即大恸,陨绝于地。

既释,复故官。

帝屡欲召用瑞,执政阴沮之,乃以为南京右都御史。

诸司素偷惰,瑞以身矫之。

有御史偶陈戏乐,欲遵太祖法予之杖。

百司惴恐,多患苦之。

提学御史房寰恐见纠擿,欲先发,给事中钟宇淳复怂恿,寰再上疏丑诋。

瑞亦屡疏乞休,慰留不允。

十五年,卒官。

瑞无子。

卒时,佥都御史王用汲入视,葛帏敝籯,有寒士所不堪者。

因泣下,醵金为敛。

小民罢市。

丧出江上,白衣冠送者夹岸,酹而哭者百里不绝。

瑞生平为学,以刚为主,因自号刚峰,天下称刚峰先生。

故所至力行清丈,颁一条鞭法。

意主于利民,而行事不能无偏云。

(节选自《明史·海瑞传》)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总督胡宗宪尝语人曰/昨闻海令为母寿/市肉二斤矣/都御史鄢懋卿行部过/供具甚薄/抗言邑小不足容车马/懋卿恚甚/然素闻瑞名/为敛威去/
B.总督胡宗宪尝语人曰/昨闻海令为母寿/市肉二斤矣/都御史鄢懋卿行部过/供具甚薄/抗言邑小不足容车马/懋卿恚甚然/素闻瑞名/为敛威去/
C.总督胡宗宪尝语人曰/昨闻海令/为母寿市肉二斤矣/都御史鄢懋卿行部过/供具甚薄/抗言邑小不足容车马/懋卿恚甚/然素闻瑞名/为敛威去/
D.总督胡宗宪尝语人曰/昨闻海令/为母寿市肉二斤矣/都御史鄢懋卿行部过/供具甚薄/抗言邑小不足容车马/懋卿恚甚然/素闻瑞名/为敛威去/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

解答本题要注意各选项间不同之处。

“昨闻海令为母寿”,这一行为发生在海瑞担任淳安知县期间,“令”是名词意为“县令,小令”,是一个完整的句子,中间不宜断开,排除C、D两项。

“然素闻瑞名”,句中人物鄢懋卿的愤恨情绪与后句“敛威去”的做法相悖,所以此处“然”表转折,应在它之前断开,排除B项。

故选A。

原文加上标点为:总督胡宗宪尝语人曰:“昨闻海令为母寿,市肉二斤矣。

”都御史鄢懋卿行部过,供具甚薄,抗言邑小不足容车马。

懋卿恚甚。

然素闻瑞名,为敛威去。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乡试是中国古代科举考试之一,由各地州、府主持,考生来自全国各地。

B.宦官也称太监,是古代宫中侍奉皇帝及其家属的人员,由阉割后的男子充任。

C.晏驾是帝王死去的委婉说法,“晏”义为晚,晏驾指帝王车驾未能按时发出。

D.执政指掌管国家政事,又指执掌国家大权的重臣,还可作为高级官员的通称。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中国古代文化知识。

“考生来自全国各地”错误。

考生应是来自本地的州、府,后续殿试的考生才是来自全国各地。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海瑞生活俭朴,时时关心国事。

他担任淳安知县时,布衣粗食,老仆种菜;任职户部时,见皇上深居西苑,不亲理朝政,又独自上奏劝谏。

B.海瑞劝谏皇上,不惧以死报国。

皇上得疏大怒,命令火速捉拿,不要让他逃遁,但得知海瑞待罪于朝不会逃跑后,又细读疏文,并感动叹息。

C.海瑞严厉执法,受到小人诋毁。

他任南京右都御史时,因要求严明,部下怨恨,部属房寰惧遭揭发,又受怂恿,上疏诋毁,致使海瑞被迫退休。

D.海瑞为人刚直,身后穷困窘迫。

他生平以刚为主,虽然一心为民,但行事却有偏颇;他一生清廉自律,家境贫寒,死后竟至靠人凑钱殓葬。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对原文内容的概括和分析。

C项,“致使海瑞被迫退休”说法错误,原文为“瑞亦屡疏乞休,慰留不允。

十五年,卒官”,皇上劝慰他,不让他辞官,最后死于任上,并未“被迫退休”。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8分)
(1)诸司素偷惰,瑞以身矫之。

有御史偶陈戏乐,欲遵太祖法予之杖。

(4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小民罢市。

丧出江上,白衣冠送者夹岸,酹而哭者百里不绝。

(4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众多官吏一向偷安怠惰,海瑞以自己的行动加以纠正。

有御史偶尔演戏奏乐,海瑞将要遵照太祖法规对他杖责。

(评分参考:译出大意给1分;“素”“矫”“杖”三处,每译对一处给1分。

) (2)市民停业悼念。

灵柩经过江面,民众穿戴白衣帽两岸送行,洒酒祭奠而哭的人百里不绝。

(评分参考:译出大意给1分;“表”“白衣冠”“酹”三处,每译对一处给1分。

)
[解析]本题考查翻译文言句子。

句子的翻译应建立在理解文章大意和上下文意思的基础上,翻译时应以直译为主,字字落实,特别要注意重点字词。

比如第(1)句中的“素”(一向、平素)、“矫”(矫正、纠正)、“杖”(名词用作动词,杖责)等,第(2)句中的“丧”(灵柩)、“白衣冠”(名词用作动词,穿白衣戴白帽)、“酹”(洒酒祭奠)等。

14.海瑞在向明世宗上疏前,为什么要事先“市一棺,诀妻子”?请简要说明。

(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①自知触怒皇帝将死;②抱定必死的决心。

(评分参考:意思对即可。

)
[解析]本题考查对文本相关问题的原因归纳。

由“自知触忤当死”可知他自知触怒皇帝将死,所以买了一口棺材,诀别妻子儿女;由“待罪于朝,僮仆亦奔散无留者,是不遁也”可知他抱定了必死的决心,并不打算逃走,而是遣散僮仆,等待皇上降罪。

[参考译文]
海瑞,字汝贤,琼山人。

乡试中举。

(海瑞)代理南平县教谕,升任淳安县知县。

(在任上)穿布衣吃粗米,让家中老仆种菜自给。

总督胡宗宪曾经告诉别人说:“昨天(我)听说海县令给母亲祝寿,只
买了二斤肉。

”都御史鄢懋卿巡视部属(从淳安县)经过,海瑞对他们的招待都很简陋,说淳安县地方太小容不下车马。

鄢懋卿非常愤恨。

但是一直都听说过海瑞的名声,只好收敛威风离开了。

很久以后,陆光祖任吏部文选清吏司郎中,他提拔海瑞为户部主事。

当时世宗在位时日已久,不再上朝听政,深居皇宫西苑,专心一意斋戒祀神。

总督巡抚大臣争相进献各种象征吉祥的瑞物,礼部官员往往就此上表祝贺,唯独海瑞一人上疏。

世宗皇帝看了奏章大怒,把它扔到地下,回头对身边的人说:“赶紧把他抓起来,别让他逃走了!”宦官黄锦在一旁说:“此人一向有痴名。

听说他上疏时,自己知道冒犯皇上应当死,就买了一口棺材,诀别妻子儿女,在朝廷上待罪,家中僮仆也都打发走了没有留一个,是不会逃跑的。

”世宗皇帝沉默不语。

过了一会儿皇帝又拿出奏章来看,(就这样)一天之中看了好几遍,被感动而叹息,奏章留在司礼监好几个月。

于是命令逮捕海瑞,关进诏狱,追究主使他上疏的人。

世宗刚去世时,外朝多不知道。

提牢主事听到消息,认为海瑞将会受到任用,因此办了酒菜款待海瑞。

海瑞自己猜测要被送到西市刑场受刑,于是就肆意吃喝,没有顾及其他。

提牢主事趁便贴着海瑞耳语:“皇上刚刚已经驾崩,您马上就要出狱受到重用了。

”海瑞随即十分哀恸,晕倒在地。

海瑞获释后,恢复了原来的官职。

神宗数次想召用海瑞,但被执政的大臣暗地里阻止了,于是就任他为南京右都御史。

众多官吏一向偷安怠惰,海瑞以自己的行动加以纠正。

有御史偶尔演戏奏乐,海瑞将要遵照太祖法规对他杖责。

官员们惶恐不安,多对此叫苦不迭。

提学御史房寰担心被检举揭发,想先下手发难,给事中钟宇淳又从中怂恿,房寰便两次上疏诬蔑海瑞。

海瑞也屡次上疏要求告老回家,皇上劝慰他,不让他辞官。

万历十五年,海瑞死于南京任上。

海瑞没有儿子。

去世之时,佥都御史王用汲前来探视,见他房中只有葛布做的帐子和空箱笼,过着一般寒士都不能忍受的生活。

因而感动得流了泪,出面凑钱作为殓棺之用。

市民停业悼念。

灵柩经过江面,民众穿戴白衣帽两岸送行,洒酒祭奠而哭的人百里不绝。

海瑞平生治学,以刚为主,因此自号为刚峰,天下人称他为刚峰先生。

所以所到之处均致力于清丈土地,颁行一条鞭法。

他的思想主要在于利民,而做起事来不能说没有偏颇的地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