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上市公司财报审计的问题及对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试论上市公司财报审计的问题及对策
近年来,上市公司财报审计问题时有发生,引起社会关注和广泛争议。
因此,本文将
从上市公司财报审计问题出发,探讨其产生原因和应对措施。
上市公司财报审计问题主要涉及两个方面:财务造假和审计问题。
财务造假是指公司
通过虚构营收、减少费用等手段来虚假增长业绩,误导投资者的行为。
审计问题则是指审
计人员在审计过程中存在严重的缺陷或错误,不能或不愿意发现或揭示公司的财务造假行为。
上市公司财报审计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财务造假。
现实中,许多上市公司为了达到高速增长的目标,往往通过虚假增收、虚假降低成本、虚假披露股权变动等手段来提高业绩、蒙骗投资者。
如2019年,快手被指控存在账面损失等多种问题,涉及金额超过3亿元。
(二)审计人员缺位。
过多的审计工作是审计人员在工作中常常面临的一个难题。
由
于审计人员工作量大、任务繁重,需要承担大量的时间压力和工作压力,导致他们不会很
仔细地检查审计对象的财务情况,这导致审计的不严谨性,很难发现公司存在的财务造假
问题。
(三)市场环境不公平。
目前,许多上市公司申报上市的标准逐渐降低,大量的上市
公司存在着真假混杂、质量参差不齐、资本运作失灵等问题。
此外,证券监管部门的治理
和处罚措施也很不完善,导致市场环境不公平,上市公司以及其审计师也很难在一个公平
的环境下运作。
(一)市场环境不完善。
在中国,证券市场发展历程相对较短,监管较为滞后,波动
性较大,丙方机构与上市公司之间的信息不对称以及难以弥合的监管不足,导致上市公司
准确披露信息的难度增加,虚假财务信息的形式多样且具有隐蔽性,因而披露严格的财务
信息以及做好财务信息披露的监管是十分重要的。
(二)经营压力过大。
上市公司是市场经济环境下经营的主体之一,为了追求更高的
股价、市值和业绩,公司当面临经营的压力之后,往往会采取措施实行财务造假,以期留
住投资者信任以及市场占有率,实现商业利益。
(三)审计机构的监管不足。
在审计机构监管方面,目前的问题主要体现在几个方面。
首先,审计机构与被审计公司之间存在利益关系。
毕竟,审计机构的收入往往也是以被审
计公司为依托的。
其次,审计机构对上市公司内部管理制度和财务工作的的熟悉程度较低,审计国际标准的执行程度也较低,加上审计机构缺乏足够的信息披露,导致审计人员对被
审计公司内部的操作已经越来越不重视,审计缺位现象往往难以避免。
(一)完善内部管理制度。
完善内部管理制度需要做好公司财务工作、制定制度规定
等方面,从而保证公司整体管理水平的提高,有助于识别财务风险以及消除财务问题,提
升内部控制制度效果,根治公司违规行为发生。
(二)加强审计制度。
加强审计制度包含了两个方面,即审计监管体制的完善和审计
质量的提升。
加强审计监管体制的完善在保证金融市场秩序的前提下,要求加强监管,公
开审计机构和削弱银行对审计机构的依赖程度。
提高审计质量方面,要求审计机构严格执
行审计操作规程,保持审计质量流程的透明,增强审计员的独立性,严格把关财务报表真
实性,准确性以及完整性,并加大对财务报道的监督力度。
(三)加强对公司财务造假行为的打击力度。
对于实施财务造假的上市公司,应该以
打击为主,在法律的支持下,执法部门应该展现出明确的力量,网络空间也需要开展“大
数据盯防货币”工作。
同时,行政部门也应当在重点领域、重点行业和重点企业方面,落
实合规性建设和实际操作之间的严格风险控制,增强追责能力,严惩涉猎重大财务造假的
上市公司、审计师和相关责任人。
四、结论
首先,上市公司财报审计问题的产生是由市场环境不完善、经营压力过大以及审计机
构监管不足等原因造成的。
其次,为了遏制上市公司财报审计问题,应该加强公司内部管理制度,完善审计制度,加强财务造假行为的打击力度。
最后,应该在市场监管的环节,落实更为严格的法规和规范。
这些法规和规范可以是
行业规程、业内准则与监督措施等。
同时,在各级法律监管下,加强审计工作的标准并严
厉处罚实施虚假财务信息的公司和个人,以更好地保障投资者的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