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站岗放哨的士兵的高中语文文章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个站岗放哨的士兵的高中语文文章
白驹过隙,岁月不居。

细数起来,我离开部队至今已有整整35年了。

然而,对部队的生活、部队的一切,却历历在目,还时常出现在梦里。

当年经历的严寒酷暑、孤独寂寞、惊骇危险,成为戍边战士特有的酸甜苦辣。

现在回想起来,充满着一种自豪与骄傲,也成为我一生当中最美好的回忆。

1986年11月,我从贵州绥阳县应征入伍,去到云南兵城——蒙自县,经过3个月新兵集训,分配到河口守备第4团第2营第4连,我在第1排第1班,连长是彭孝荣,指导员是许志龙,1排长是李青春,1班长是陈代明。

当时,正处于对越作战时期,我们连队肩负着保卫团部机关和团部弹药库的安全警戒任务,时刻准备打击越军的偷袭和侵犯。

连队驻扎在小南溪,这里属于热带雨林气候,最高气温42摄氏度,气候炎热雨量充沛,土地肥沃,四季无霜,交通便利。

滇越铁路、昆河公路从南溪经过,加之河口位于云南东南边陲,与越南接壤,战略位置十分重要,是历代兵家必争之地,河口县面积1332平方公里,我团固守着181公里的国境线。

1987年的除夕之夜,连队聚餐,我吃完晚饭,便去接受团部弹药库的岗哨。

从连队出发,经过团部旁边一条小路,十多分钟路程,左转上去便能看着钢筋混泥土结构的团弹药库,地形隐蔽,十分坚固。

库房右后方
是团特务连,右前方是团侦察队,左后方是团部办公大楼。

再细看正前方,映入眼帘的是一位穿着军装背着冲锋枪的哨兵,正在移动巡视四周,发现我远远地靠近,哨兵便立刻发出口令:“站住!你是谁?”
我迅速止步,铿锵有力地回答:“1排1班接岗人刘安云。

口令——中”。

哨兵回令:“国”。

口令对上,完成交接放哨仪式后,我接过钢枪,子弹上膛开始执勤放哨。

河口地区的寒冬腊月,没有刺骨寒风,微风吹拂,却感到边关战争态势的几丝冰凉,不由心生几分寒意。

在一分一秒的巡逻中,看着坚不可摧的库房,则给自己增添了几分安慰和责任感。

于是,我立即查看库房的每一个角落,视线从近至远巡视,哪怕有一丝风吹草动也得细听明辨,不得有丝毫马虎,确保安然无恙才放心下来。

夜幕降临,只有暗淡的路灯射过来丝丝微光。

钢枪陪伴,不说也有些孤独,唯有远远的四周,百姓家隐隐约约传来过年的阵阵鞭炮声,从中分享到过年团聚的喜悦气氛,心中便生出无限的自豪感。

不由自主,泪水从我眼角滑落在地上。

夜更深,人更静,我在不停的游动巡逻观察。

时间不知不觉过去了两
个小时,下一个接岗的战友从远至近走来,我立刻发出口令,接着口令回复正确,交接岗位仪式结束,我才放心回到连队营房。

国家兴亡,匹夫有责。

我作为一个边防战士,报着对祖国母亲的忠诚,曾经为祖国母亲站岗放哨,是我今生的荣光。

特别是能够有幸赶在战争年代,奔赴河口边防,战斗在前线,固守祖国南疆,把青春挥洒在战场,换来祖国今天的辉煌,感到不枉此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