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地理森林的开发和保护试题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一地理森林的开发和保护试题
1.对人类来说,森林既是重要的自然资源,又是不可替代的环境资源。

亚马孙热带雨林是全球最大的森林,发挥着巨大的生态效益,但却遭到严重破坏。

读下图完成下列各题。

【1】热带雨林对当地水循环的影响主要表现在
A.为降水提供了50%的水汽来源,是当地水循环的重要环节
B.大量水汽被带离了雨林地区,减少当地的降水
C.水循环水汽主要来自海洋,与热带雨林没有关系
D.雨林是个巨大的储水库,会减少当地的水循环
【答案】A
【解析】热带雨林蒸腾作用强,故为降水提供了近50%左右的水汽来源;热带雨林蒸腾作用强,降水丰富;热带雨林水循环的水汽只有50%作用来自海洋;雨林是巨大的储水库,强大的涵养水源和蒸腾作用等,促进了水循环。

【2】如果亚马孙雨林被毁,可能造成的影响主要有
①地震发生频次和强度增加②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增多,全球气候变暖③全球水循环和水量平衡将受到重大影响④雨林地区物种灭绝速率将大大加快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
【答案】B
【解析】森林被称为“地球之肺”,具有防风固沙,保持水土,涵养水源,吸烟滞尘,消除噪声,净化空气等功能。

如果热带雨林破坏,吸收二氧化碳的能力下降,导致全球变暖加剧;动植物的栖息地遭到破坏,导致减少生物的多样性;能够使全球水循环和水量平衡将受到重大影响。

【考点】该题考查热带雨林的作用。

2.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量要从我做起,下面你个人能做到的是()
A.多使用风能、太阳能等清洁能源B.垃圾随时就地焚烧
C.骑自行车或乘坐公交车D.使用一次性口杯或筷子
【答案】C
【解析】
“低碳”生活要从我做起,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个人能够做的就是骑自行车或乘坐公交车,不焚烧垃圾;尽量使用手帕而不使用纸巾;不使用一次性口杯或筷子等,故本题选C。

【考点】森林的开发和保护。

3.新华社消息,我国平均每年有20个天然湖泊消亡。

统计表明,湖北省五十年代共有湖泊1052个,有“千湖之省”的美誉,而目前只剩下83个。

昔日“八百里洞庭湖”水面缩小四成,由我国第一大淡水湖退居成第二。

阅读上述文字,完成第问题。

【1】使“八百里洞庭湖”退居成我国第二大淡水湖的主要原因是
①围湖造田②水土流失严重③蒸发和下渗④引水灌溉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答案】A
【解析】因人口的增加,人们围湖造田,使洞庭湖的面积减小;又因人们毁林开荒,水土流失加剧,泥沙淤积洞庭湖,使其面积减小。

故选A。

【2】湖泊环境恶化后,造成“水灾频发”的原因是
A.湖泊水对河水的补给量减少B.湖泊的调蓄功能降低
C.水土流失加剧D.水资源减少
【答案】B
【解析】湖的面积减小,蓄水能力下降,使其调蓄功能降低,所以使水灾频发。

故选B。

【3】洞庭湖湿地的重要价值不包括
A.调蓄洪水B.航运C.发电D.旅游观光
【答案】C
【解析】洞庭湖可以调蓄洪水,利于航运,还可作为旅游资源,进行旅游观光,但是它地势低平,水力条件差,不能用来发电。

故选C。

【4】20世纪末以来,国家采取哪些措施整治洞庭湖问题并使其面积“变大”
①退耕还林②建设“三北”防护林体系工程③跨流域调水④退田还湖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答案】D
【解析】因洞庭湖面积减小的原因是毁林开荒使水土流失加剧和围湖造田,所以使其面积“变大”
的措施是退耕还林和退田还湖。

故选D。

【考点】洞庭湖
点评:本组试题考查洞庭湖面积减小的原因,危害及治理措施,试题难度中等,解题关键是掌握
洞庭湖的作用及面积减小的原因,然后结合原因分析治理措施。

4.读图2“雨林生态系统的养分循环示意图”,回答问题。

【1】雨林系统中最主要也是最关键的部位是图中的()
A.A B.B C.C D.D
【答案】A
【解析】根据圆圈的大小反映养分量的多少克重,A圆圈最大,养分量最大,最关键。

选择A项。

【2】上图中A、B、C、D表示的地理事物,对应正确的是()
A.枯枝落叶 B.土壤 C.生物 D.养分供给
【答案】D
【解析】雨林由于生物循环旺盛,A是生物,B是枯枝落叶,养分释放后,进入土壤—C,植被吸收--D,不然就被水的淋溶作用导致养分流失。

所以雨林的养分集中在植物体内。

选择D项。

5.热带雨林地区水热资源充足,动植物资源丰富,这体现了自然资源的共性特征是
A.分布的不平衡性B.资源间的联系性
C.数量的有限性D.利用的发展性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自然资源的特征。

自然资源的特征有:分布的不平衡性,资源间的联系性,数量的有限性,利用的发展性。

材料反映热带雨林地区水热资源充足,动植物资源丰富,一种资源影响其他资源,即资源间的联系性。

所以本题选择B选项。

6.下列不是世界上热带雨林分布区的是( )
A.东南亚中南半岛地区B.中美洲加勒比海
C.非洲刚果河流域D.南美洲亚马孙河流域
【答案】B
【解析】注意题干要求“不是”,世界热带雨林主要分布于亚马逊平原、非洲刚果盆地和东南亚。

【考点】本题考查世界的气候。

点评:本题难度低,知识性试题,学生只要能抓住题干的基本要求,并结合世界气候类型的主要分布地区,属于无图考图试题。

7.雨林中土壤贫瘠的原因是()
①养分主要储存在植物体内
②土壤长期受到高温多雨的淋洗
③热带雨林常绿,缺少枯枝落叶
④养分再循环的速度缓慢
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生物对土壤的影响;雨林中生物循环旺盛,有机物合成速度快,当然雨林植物吸收作用强烈了。

植物快速吸收了土壤中的养分,也是造成雨林土壤贫瘠的原因之一。

8.图2漫画反映的主题是()
A.控制人口B.发展经济
C.保护森林D.开发能源
【答案】C
【解析】根据图中漫画的意思分析可知,是与树有关,因此要变化为植被。

选择C项。

9.“三北”防护林所起的主要环保功效是
A.吸烟除尘B.美化环境C.防风固沙D.净化空气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我国的防护林建设,三北防护林主要分布于我国东北、西北和华北荒漠化严重地区,以起防风固沙的功能。

10.阅读下列材料.回答有关问题。

(8分)
材料一:2006年2月26日世界人口突破65亿大关。

2006年l0月17日美国第3亿个公民出生。

世界环境与人口中心提出的报告说,美国每年排放的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约占全球的l/4,到2020年预计将增至43%。

材料二:亚马孙森林是世界上最大的原始森林,被称为“地球之肺”。

由于近年来遭到破坏性的采伐,森林覆盖率大幅度下降。

材料三:漫画“巴西人与西欧人的争论”。

(1)目前,美国的人口增长模式是。

(2)亚马孙森林被称为“地球之肺”,是因为森林具有功能。

“地球之肺”遭损坏后导致的全球
性环境问题是。

(3)随着自然资源利用广度和深度的拓展,环境容纳人口的能力不断增强,这说明人口容量具
有特点。

“巴西人与西欧人的争论”说明当前人类面临的紧迫任务是协调人口、资源、环境
和的关系。

(4)美国每年排放大量的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其主要原因是。

为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量,你
能提出哪些合理化的建议?(至少两条)
【答案】
【解析】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