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优619(水稻)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K优619(水稻)
基本情况K优619是温州市农科院浙南水稻育种中心利用四川省农科院水稻高粱研究所育成的K17A与本单位选育的恢复系温恢619(测早2-2/02428的杂交后代)配制而成的杂交早稻新组合。

1997年参加浙江省杂交稻育种攻关协作组早杂联合比较试验,1998~2000年通过浙江省区域试验,2000年同时参加浙江省生产试验。

已在浙中南、闽北地区有较大面积的推广应用。

特征特性K优619平均全生育期为112.7d,活动积温约为2580℃,与对照汕优48-2相仿。

株高80~85cm,株型松紧适中,主茎叶片数为12.1~13.3张,叶片较狭、厚、挺,受光姿态好,功能叶寿命长,后期青秆黄熟。

该组合为穗粒兼顾型,分蘖力强,成穗率高,有效穗为370万穗/hm2,穗型中等,每穗总粒数为97.3粒,实粒数为72.4粒,结实率74.41%,千粒重高,为27.33g。

经农业部稻米及制品质量监督检测中心检验,糙米率为76.4%,精米率为66.3%,整精米率为27.1%,粒长6.8m,长宽比为2.9,垩白率为79%,垩白度10.3%,透明度3级,碱消值15级,胶稠度79m,直链淀粉含量24.8%。

其中粒长、碱消值、胶稠度3项指标达优质米一级标准;长宽比、直链淀粉含量2项指标达优质米二级标准。

经1998~2000年3a化验,平均得分为45.7分,比对照汕优48-2高出3.4分。

米饭适口性好,食昧明显好于对照。

K优619抗稻瘟病能力较强,好于对照汕优48-2。

据1998~1999年2a植保所接种,K优619叶瘟抗性平均为4.5级,汕优483为4.8级;K优619穗瘟平均为4.3级,而汕优483平均为6.0级。

穗瘟损失率明显低于对照。

其次,K优619较抗纹枯病,从多年的试验试种情况来看,K优619虽然也感染纹枯病,但比汕优483等组合发生迟且轻。

K优619的不育系K17A柱头外露率高(外露率为82.7%,双外露率42.2%,而珍汕97A外露率为47.1%,双外露率仅为12.5%),柱头生活力强,花时较长,且闭颖率低,其异交结实率明显高于珍汕97A;恢复系温恢619分蘖力强,花粉量足,制种易获高产。

遂昌县1朔年春制4.67时,平均产量3.04t/hm2;其中大柘镇后村村1.6hm2连片制种,平均产量4.32t/hm2,高产田块超4.5t/hm2。

1997年该组合参加浙江省杂交稻育种攻关协作组早杂联合比较试验,平均产量7.45t/hm2,比对照浙733增产11.13%,居参试组合第1位。

同年参加温州市早杂区试,平均产量7.42t/hm2,比对照汕悦48-2增产5.27%,达显著水平。

1998年参加浙江省区域试验,在当年气候反常的条件下,平均产量6.3Ot/hm2,比汕优48-2增产0.11%,比浙733增产8.11%(达极显著),列9个参试组合的第2位。

1999年继续参加浙江省区域试验,平均产量6.47t/hm2,比对照汕优48-2增产7.47%(达极显著),比浙733增产5.50%(达极显著),列参试组合第2位。

2000年继续参加浙江省区域试验,平均产量6.45t/hm2,比对照汕优483增产6.73%(达显著水平),列8
个参试组合第2位;同年参加浙江省生产试验,平均产量6.22t/hm2,比对照汕优483增产0.7%。

1998年在温州市各地扩大试种示范近40hm2,平均6.1t/hm2,比汕优48-2增产2.3%,比威优402增产6.9%,比汕优浙3增产9.5%。

1999年在温州、丽水及福建宁德地区试种,面积达1060hm2,普遍反映较好;本市园海区种植约800hm2,平均6.08t/hm2,比主栽组合汕优48-2、汕优浙3分别增产5.9%和8.26%。

2000年在温州市扩大试种约1300hm2,据各县(市、区)汇报统计结果,产量幅度为6.35~8.27t/hm2,均比当地主栽品种(组合)增产,比汕优48-2增产5.58%~7.07%。

培育者温州市农科院浙南水稻育种中心
地区及技术栽培要点:a)培育壮秧,打好基础。

播种期可在3月下旬,播种量为150~225kg/hm2,大田用种量22.5g/hm2,秧龄掌握在30d左右。

b)合理密植,插足落田苗。

手插田30万丛/hm2,双本插,落田苗以120万/hm2左右为宜。

抛秧田应保证落田苗数在135万/hm2左右,确保有效穗数,容易获得高产。

c)科学肥水管理,搭好丰产苗架。

总施氮量在150~180kg/hm2,配施P、K肥。

施肥方法掌握”施足基肥,早施分蘖肥,酌施穗粒肥”原则。

要求基肥以有机肥为主,早施速效性分蘖肥,搁田复水后施K肥,减数分裂前喷施磷酸二氢钾。

水浆管理提倡以薄水灌溉为主,苗足搁田,灌浆中后期实行干干湿湿,防止后期断水过早。

d)掌握病虫情况,及时
防治。

K优619叶色较绿,生长繁茂,易招虫病。

要加强螟虫、稻纵卷叶螟和稻飞虱等虫害的防治,同时注意纹枯病和稻瘟病等综合防治。

制种技术要点:a)掌握父母本的特性,制定合理的播差期。

在浙中南地区早夏制父本的播始历期为75d左右,母本为68d左右,父母本的合理播差期为8d,叶差2叶。

父本分2期播种,间隔6~7d。

允许母本始穗比父本早1~2d。

b)确定行比,插足落田苗。

父母本行比为2:(10~12)。

父本采用大双行种植,两期交替栽种,行株距为3Ocm×17cm,大田用种量4.5kg/hm2,插4.5万丛/hm2,丛插2本,落田苗45万苗/hm2。

母本株行距为13cm×17cm,大田用种量3Okg/hm2,插30万丛/hm2,丛插2~3本,落田苗210万苗/hm2。

父母本间距15cm。

c)加强肥水管理,搭好丰产苗架。

施肥上掌握”底肥重、有机肥足,一次性追肥为主”的原则。

翻耕前用15.O~22.5t/hm2腐熟栏肥打底,父母本移栽前每公顷用碳镀300~450kg、过磷酸钙225~300kg作把面肥。

返青后每公顷一次性施尿素225~300kg、氯化钾150kg作追肥。

够苗后及时搁田,控制无效分蘖。

后期要湿润浅灌,干湿交替,养根保叶,促进灌浆结实。

d)采取措施,保证制种高产优质。

K17A和温恢619对”九二0”反应敏感,一般用”九二0”105~120g/hm2,加”九二0”增效剂1500ml/hm2。

喷施掌握”前轻、中重、后补”的原则,并适时人工赶粉,提高异交结实率。

严格隔离、防杂、去杂,确保种子纯度。

种子收获后防止曝晒,确保种子发芽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