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史重要历史事件有哪些_现代史重要历史事件介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现代史重要历史事件有哪些_现代史重要历史事件介绍
中国近现代史教育是中国通史的重要组成部分,传统的教学模式中逐渐浮现的一些问题如教材内容未能反映最新的研究成果;今天店铺给大家找来了现代史重要历史事件,供大家参考和阅读。
现代史重要历史事件介绍一:抗美援朝
抗美援朝是20世纪50年代初,中国人民支援朝鲜人民抗击美国侵略的群众性运动。
1950年7月10日,“中国人民反对美国侵略台湾朝鲜运动委员会”成立,抗美援朝运动自此开始。
在抗美援朝战争中,志愿军得到了解放军全军和中国全国人民的全力支持,得到了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的配合。
1953年7月,双方签订《朝鲜停战协定》,从此抗美援朝战争胜利结束。
1958年,志愿军全部撤回中国。
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粉碎了美国妄图干涉朝鲜内政、并吞全朝鲜的企图,保卫了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的独立。
朝鲜半岛的分裂
1945年2月,根据雅尔塔会议的安排,朝鲜半岛由中国、美国、苏联、英国共同托管;8月15日,日本投降,朝鲜半岛获得解放,美国和苏联随即改变计划,商定以北纬38°为在朝鲜半岛接受日军投降的分界线( 三八线)同时,苏联、美国两国军队以北纬38度线为界分别进驻朝鲜半岛北、南半部,朝鲜半岛从此处于分裂状态。
在美苏的各自支持下,朝鲜半岛南部于1948年8月成立了以李承晚为总统的大韩民国(南朝鲜),朝鲜半岛北部于1948年9月成立了以金日成为元首的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北朝鲜)。
1948年10月,苏联把朝鲜半岛北半部的行政权移交给朝鲜政府,同年12月25日,苏军全部撤离朝鲜。
1949年,美国也全部撤军。
现代史重要历史事件介绍二:一五计划
“一五”计划的制定充分体现了计划工作认真、细致、谨慎、实事求是的原则和注重宏观经济综合平衡的特点。
一五计划(1953~1957):
工业增速超英赶美
背景: 1.新中国建立以后,经过三年的经济恢复,国民经济得到根本好转。
工业生产已经超过历史最高水平,但是我国还是一个落后的农业国,工业水平远远低于发达国家。
2.基本上完成对封建土地制度的改革,解放农村生产力,发展社会主义国营经济,为有计划地进行经济建设创造了条件。
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制定
新中国建立以后,国家就从多方面采取措施为有计划地建设创造条件。
1951年政务院财政经济委员会(简称中财委)试编了全国国民经济年度计划。
1952年,成立了国家计委和国家统计局。
同时,加强了对国营企业和基本建设的管理。
尽管如此,在既缺乏编制计划的经验,又无精确统计资料的当时,编制和实施全国性的经济计划难度很大。
第一个五年计划,从1951年开始编制到1955年3月中国共产党的代表大会通过,历时4年,其间大的修改就有6次。
陈云具体主持了这项工作。
最后一次修改是在1955年4—5月,根据中国共产党全国代表会议的决议,并吸收各省(市)和中央各部的意见和参考苏联顾问的建议作了适当修改。
计划草案由原来的12.7万字减少到10.4万字左右。
7月30日,全国人大一届二次会议正式通过“一五”计划。
源于当时的主客观条件,“一五”计划是在实施两年半后才定案。
“一五”计划的制定充分体现了计划工作认真、细致、谨慎、实事求是的原则和注重宏观经济综合平衡的特点。
具体来看,这个计划有5个突出特点:
2突出特点编辑
1.集中力量优先发展以能源、原材料、机械工业等基础工业为主的重工业。
把中国由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建立起独立完整的工业体系,是中国先进分子早在民主革命时期就提出的奋斗目标。
新中国成立后,理所当然地被提为重要议事日程。
当时可供选择的战略有两种,一种是西方资本主义各国的工业化道路,即先发展轻工业,待积累了大量资金后,再发展重工业;一种是苏联的办法,即优先发展重工业,在较短的时间里使国家迅速工业化,迎头赶上工业强国。
这两种战略各有利弊,经过反复权衡和深入讨论,中共中央做出了优先
发展重工业的决策。
这一选择是出于当时的国情。
旧中国能源、原材料和机械工业长期落后,以致在国际交往中受制于人;在被国际资本严密封锁的环境中,农业、轻工业也难以发展。
当时用于五年计划建设的有限财力,如果平均使用,百废待兴,可能一事无成。
没有基础工业,也不可能大量供应化肥、农业机械、柴油、水利工程设备;不可能大量修建铁路,供应机车、汽车、飞机、轮船、燃料和各种运输设备。
为了应对战争威胁,也需要建设强大的国防力量。
这一切都决定了优先发展重工业的必要性。
第一个五年计划的投资结构充分反映了优先发展以重工业为核心的工业化战略方针。
在投资总额中,工业的比重占第一位,共248.5亿元,占58.2%;在工业投资中,苏联帮助设计的主要是重工业的建设单位的投资占44.3%,加上直接配套的建设投资,则占5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