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盾构地表跟踪加固注浆工艺作业指南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地表跟踪加固注浆工艺作业指南
1.地表跟踪加固注浆
地表跟踪加固注浆主要用于地表发生沉降超限、盾构机下穿构筑物加固、盾构施工开仓换刀点加固、盾构进出洞端头二次补强加固等施工,其加固工艺有袖阀管注浆、MJS工法桩加固、隔离桩加固、采用钻注一体机注浆加固。

以下叙述采用钻注一体机注浆加固的施工工艺。

1.1.工艺特点
(1)施工所用材料和工具较常见,工艺流程简单;
(2)施工组织简单,通用性强;
(3)适应于各种环境下注浆加固,设备小,所需施工场地小,操作和移动设备方便;
(4)可适用于狭小空间内的注浆加固。

1.2.适用范围
该工艺适用于盾构施工中的地面跟踪注浆加固、地表沉降控制加固、换刀点加固及始发接收端头二次补强加固。

1.3.主要工装设备
1.3.1.主要设备
本工艺需要的主要机具设备如表1.3.1所示。

表1.3.1主要设备表
1.3.
2.主要材料
本工艺需要的主要材料如表1.3.2所示。

表1.3.2主要材料表
1.4.工艺流程/顺序
其工艺流程如图1.4-1所示。

图1.4-1地表跟踪注浆施工工艺流程
1.5.工艺操作要点
1.5.1.管线探测
在实施和制定注浆方案前,应实地勘察注浆加固现场的环境,调查作业区域地下管线情况,并确定注浆材料和设备堆放场地和用水来源。

1.5.
2.场地平整和材料准备
完成管线探测,确定材料和设备存放场地后,清除施工场地作业周围的障碍物,不能清除的做好保护措施,然后整平、夯实,安装施工围挡;同时合理布置施工机械、输送管路和电力线路位置,确保施工场地的“三通一平”。

图1.5.2 场地围挡
完成场地平整和规划后,组织材料进场,材料存放平台最少高出地面200mm以上,并做到上盖下垫。

1.5.3.定孔位
测量人员用GPS布设孔位,记录里程、偏距及标高,并用钢筋或红色喷漆标注。

注浆孔间距可根据加固地层情况确定:
松散或含水量大地层:1*1m梅花形布置;
较稳定的黏土地层:2*2m梅花形布置。

1.5.4.钻孔
注浆孔位定完后,将钻机移至注浆位置,对桩机进行调平、对中,调整桩机的垂直度,保证钻杆应与孔位一致,偏差应在10mm以内,钻孔垂直度误差小于1.5%;钻孔前应调试钻机及注浆机,使设备运转正常。

钻机施工前,应首先在地面进行试喷,在钻孔机械试运转正常后,开始钻孔。

钻孔过程中要详细记录好钻杆节数,保证钻孔深度的准确。

钻进时钻杆应保持垂直,偏差不应大于1.5%;并应准确地钻到地层深度。

当施工时遇到不明障碍物时,应马上停钻,待查明后方可进行继续作业。

图1.5.4 注浆钻孔
1.5.5.配浆
浆液配比:水灰比1:1;
水泥浆:水玻璃1:1;
水玻璃波美度Be’25~28度;
磷酸:水玻璃1:10~1:15之间
按照上述配比配置浆液,并实地对浆液初凝时间进行试验,确保初凝时间在20S~30S之间。

1.5.6.注浆
注浆严格控制回抽幅度,每步不大于20cm,匀速回抽,注意钻机参数变化。

开始注浆时根据地层情况采用小压力慢速注浆,当提升到特定土层时进行封孔,注浆利用浆液自身特性进行封孔,使浆液充分渗流入土层。

严格控制注浆压力,同时密切关注压力表,当压力突然上升或从孔壁溢浆时,应立即停止注浆,查明原因后采取调整注浆参数或移位等措施重新注浆。

在注浆施工过程中,可能因某原因而导致工程暂停,为此在进行施工时,再次注浆的搭接长度不小于20cm。

注浆时,将钻机周围做临时围堰,防止浆液四处流动污染环境。

单孔注浆满足注浆效果后,将钻具提升至地面,该孔的注浆即告结束。

将拆卸的钻具逐节拆下,进行冲洗,以防浆液在喷浆管内凝结堵塞影响下道工序的使用。

图1.5.6-1 注浆工艺流程图图1.5.6-1 注浆施工
1.6.注意事项
(1)配料:采用经计量准确的计量工具,严格按照设计配方配料。

(2)注浆:注浆时,应严格按照顺序分布进行施工。

当压力突然上升或从孔壁、地面溢浆时,应立即停止注浆。

每段注浆量应严格设计进行,跑浆时,应采取措施确保注浆量满足设计要求。

(3)注浆完成后,应采用措施保证不溢浆、跑浆。

(4)每道工序均要安排专人,负责每道工序的操作记录。

(5)整个注浆施工应密切注意和防止地面出水溢浆、隆起等情况,加强对施工地段的沉降观测。

(6)施工前要砌筑好泥浆集放池,严禁随地排放泥浆或渗入任何管井内污染环境。

(7)施工中产生的泥浆应处理,防止污染环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