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成都市龙泉中学2018届高三化学一轮复习氧化还原反应达标检测试题 含答案 精品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2015级(人教版)《氧化还原反应》达标检测试题
(满分:100分,考试时间:60分钟)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1.下列应用不涉及氧化还原反应的是(D)
A.Na2O2用作呼吸面具的供氧剂B.工业上电解熔融状态的Al2O3制备Al
C.工业上利用合成氨实现人工固氮D.实验室用NH4Cl和Ca(OH)2制备NH3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D)
A.阳离子只有氧化性,阴离子只有还原性
B.失电子难的原子获得电子的能力一定强
C.得到电子越多的氧化剂,其氧化性就越强
D.要实现Fe2+到Fe3+的转化,必须加入氧化剂
【解析】Fe2+具有还原性,ClO-、MnO-4具有氧化性,A项错误;稀有气体原子既难得电子,又难失电子,B项错误;氧化性强弱是依据得电子的能力强弱,而不是得电子数的多少,C项不正确。

3.下列反应中,氧化剂与还原剂物质的量之比为1∶2的是(D)
A.3S+6NaOH===2Na2S+Na2SO3+3H2O
B.2CH3COOH+Ca(ClO)2===2HClO+Ca(CH3COO)2
C.I2+2NaClO3===2NaIO3+Cl2↑
D.4HCl(浓)+MnO2MnCl2+Cl2↑+2H2O
【解析】:A项氧化剂和还原剂均为S,物质的量之比为2∶1;B项为非氧化还原反应;C 项NaClO3和I2分别为氧化剂和还原剂,物质的量之比为2∶1,D项MnO2和HCl分别为氧化剂和还原剂,4 mol HCl中有2 mol表现出还原性,另外2 mol表现出酸性,即氧化剂和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2。

4.在硫酸铁电化浸出黄铜矿精矿工艺中,有一主要反应:CuFeS2+4Fe3+===Cu2++5Fe2++2S,反应结束后,经处理获得单质硫x mol。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D) A.反应中硫元素被氧化,所有铁元素均被还原
B.氧化剂是Fe3+,氧化产物是Cu2+
C.反应中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为x mol
D.反应结束后,测得溶液中三种金属离子的总物质的量为y mol,则原Fe3+的总物质的量为(y-x) mol
【解析】:CuFeS2中Cu、Fe均为+2价,S为-2价,
,Fe3+为氧化剂,CuFeS2为还原剂,S为氧化产物,A、B错误。

生成x mol单质硫时转移2x mol电子,C错误。

生成x mol单质硫,则
参加反应的Fe 3+的物质的量为2x mol ,生成n (Cu 2+)=12x mol ,n (Fe 2+)=52
x mol ,溶液中剩余n (Fe 3+)=y -12x -52
x =(y -3x )mol ,则原Fe 3+的总物质的量n (Fe 3+)=(y -x ) mol 。

5.已知G 、Q 、X 、Y 、Z 均为含氯元素的化合物,在一定条件下有下列转化关系(未配平):
①G Q +NaCl ②Q +H 2O
X +H 2 ③Y +NaOH
G +Q +H 2O ④Z +NaOH Q +X +H 2O 这五种化合物中Cl 元素化合价由低到高的顺序是( A )
A .G 、Y 、Q 、Z 、X
B .X 、Z 、Q 、G 、Y
C .X 、Z 、Q 、Y 、G
D .G 、Q 、Y 、Z 、X
【解析】:由①得出Q 价态高于G ,因为G 必介于Q 和-1价的Cl 之间,-1价为氯元素的最低价;将该结论引用到③,Y 介于Q 与G 之间,故有Q 价态高于Y ,Y 价态高于G ;分析②:H 2O 中的H 化合价降低,则Q 中的氯元素转变为X 中的氯元素,化合价必升高,则得出X 价态高于Q ;最后分析④:Z 介于Q 、X 之间,则X 价态高于Z ,Z 价态高于Q 。

6.卫生部发出公告,自2012年5月1日起,禁止在面粉生产中添加过氧化钙(CaO 2)等食品添加剂。

下列对于过氧化钙(CaO 2)的叙述错误的是 ( C )
A .CaO
2具有氧化性,对面粉可能具有增白作用
B .CaO 2中阴阳离子的个数比为1∶1
C .CaO 2与水反应时,每产生1 mol O 2转移电子4 mol
D .CaO 2与CO 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CaO 2+
2CO 2===2CaCO 3+O 2
【解析】:2CaO 2+2H 2O===2Ca(OH)2+O 2↑反应中CaO 2
既是氧化剂又是还原剂,氧元素从-1价变为0价,产生1 mol O 2转移电子2 mol 。

故C 不正确。

7.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B )
A .根据反应Cu +H 2SO 4=====电解CuSO 4+H 2↑可推知Cu 的还原性比H 2的强
B .在反应CaH 2+2H 2O===Ca(OH)2+2H 2↑中,水作氧化剂
C .反应3NO 2+H 2O===2HNO 3+NO 中氧化剂和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是3∶1
D .因Cl 2的氧化性强于I 2的氧化性,所以置换反应I 2+2NaClO 3===2NaIO 3+Cl 2不能发生
【解析】:电解过程是非自发的氧化还原反应,不能根据电解方程式来判断物质的氧化性和还原性强弱,A 项错误;B 项中发生氢元素的归中反应,水中的氢元素化合价降低,水作氧化剂,正确;C 项中氮元素发生歧化反应,氧化剂和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是1∶2,错误;D 项中碘单质将+5价的氯元素还原为氯气,说明碘单质的还原性强于氯气的,遵循氧化还原反应规律,错误。

8.若(NH 4)2SO 4在强热时分解的产物是SO 2、N 2、NH 3和H 2O ,则该反应中化合价发生变化和未发生变化的N 原子数之比为( B )
A .1∶4
B .1∶2
C .2∶1
D .4∶1
【解析】:配平该反应:3(NH 4)2SO 4=====高温3SO 2↑+4NH 3↑+N 2↑+6H 2O ,从而推断出化合
价变化和未变化的N 原子个数之比为1∶2。

9.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B )
A .根据反应Cu +H 2SO 4CuSO 4+H 2↑可推知Cu 的还原性比H 2的强
B .在反应CaH 2+2H 2O===Ca(OH)2+2H 2↑中,水作氧化剂
C .在反应3NO 2+H 2O===2HNO 3+NO 中氧化剂和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是3∶1
D .因Cl 2的氧化性强于I 2的氧化性,所以置换反应I 2+2NaClO 3===2NaIO 3+Cl 2不能发生
【解析】:B 项中发生氢元素的归中反应,水中的氢元素化合价降低,水作氧化剂,正确。

1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B )
A .根据反应Cu +H 2SO 4CuSO 4+H 2↑可推知Cu 的还原性比H 2的强
B .在反应CaH 2+2H 2O===Ca(OH)2+2H 2↑中,水作氧化剂
C .反应3NO 2+H 2O===2HNO 3+NO 中氧化剂和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是31
D .因Cl 2的氧化性强于I 2的氧化性,所以置换反应I 2+2NaClO 3===2NaIO 3+Cl 2不能发生
【解析】:电解过程是非自发的氧化还原反应,不能根据电解方程式来判断物质的氧化性和还原性强弱,A 项错误;B 项中发生氢元素的归中反应,水中的氢元素化合价降低,水作氧化剂,正确;C 项中氮元素发生歧化反应,氧化剂和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是12,错误;D 项中碘单质将+5价的氯元素还原为氯气,说明碘单质的还原性强于氯气,遵循氧化还原反应规律,错误。

11.在一定条件下,下列微粒的还原性顺序为Cl -<Br -<Fe 2+<I -
<SO 2,由此判断以下各反应在溶液中不能发生的是( C )
A .2Fe 3++ SO 2+2H 2O===2Fe 2++SO 2-4+4H +
B .2Fe 2++Cl 2===2Fe 3++2Cl -
C .2Br -+4H ++SO 2-
4===SO 2+Br 2+2H 2O D .I 2 + SO 2 + 2H 2O===4H ++SO 2-4+2I -
【解次】:由题意“Cl -<Br -<Fe 2+<I -<SO 2”,知还原性Br -<SO 2,C 项违背氧化还原反
应的强弱规律,正确的写法应为SO 2+Br 2+2H 2O===2Br -+4H ++SO 2-4。

12
A .由表中①组的信息可知通入Cl 2的量不同,氧化产物可能不同
B .反应①中,当只有少量Cl 2时,反应可表示为Cl 2+ Fe 2+===Fe 3++ 2Cl -
C .表中②组反应的还原产物是KCl ,电子转移数目是6e -
D .表中③组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MnO -4+ 3H 2O 2+6H +===2Mn 2++ 4O 2↑+ 6H 2O 【解析】:Cl 2与FeBr 2反应,Cl 2少量时,只氧化Fe 2+;足量时,可氧化Fe 2+和Br -,A 正确。

二、非选择题:本题包括4小题,共58分
13.(10分)亚硝酸钠(NaNO2)因外观和食盐相似,又有咸味,容易使人误食中毒。

(1)NaNO2中毒的原理是NaNO2可将人体血红蛋白中的Fe2+转化为Fe3+,生成高铁血红蛋白而丧失与氧气的结合能力,反应过程中Fe2+发生________反应,说明亚硝酸钠具有
________性;误食亚硝酸钠中毒,可服维生素C缓解,说明维生素C具有________性。

(2)已知NaNO2能发生如下反应:2NaNO2+4HI===2NO↑+I2+2NaI+2H2O。

上述反应中氧化剂是________。

根据上述反应,鉴别NaNO2和NaCl。

可选用的物质有①水、②碘化钾-淀粉试纸、③淀粉、④白酒、⑤食醋,你认为必须选用的物质有________(填序号)。

【答案】:(1)氧化氧化还原(2)NaNO2①②⑤
【解析】:(1)Fe2+化合价升高被氧化,发生氧化反应,NaNO2呈现氧化性;维生素C可以缓解NaNO2中毒,说明其有还原性。

(2)NaNO2中氮元素的化合价降低,作氧化剂。

根据上述反应,NaNO2在酸性溶液中,能将I-氧化成I2,淀粉遇I2变蓝色,故必须选用的物质有①②⑤。

14.(17分)(1)①在淀粉碘化钾溶液中,滴加少量次氯酸钠碱性溶液,立即会看到溶液变蓝色,这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在碘和淀粉形成的蓝色溶液中,滴加亚硫酸钠碱性溶液,发现蓝色逐渐消失,这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离子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对比①和②实验所得的结果,将I2、ClO-、SO2-4按氧化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排列为____________。

(2)设计实验证明以下事实并写出化学反应方程式。

①浓硫酸的氧化性比稀硫酸强。

②氯化铁溶液中Fe3+的氧化性比硫酸铜溶液中的Cu2+强。

③铁的还原性比铜强。

【答案】:(1)①NaClO将KI氧化生成了I2 ClO-+2I-+H2O===I2+Cl-+2OH-(3分)
②I2被Na2SO3还原生成了I-SO2-3+I2+2OH-===SO2-4+2I-+H2O(3分)
③ClO->I2>SO2-4(2分)
(2)①Cu与浓H2SO4在加热时反应而与稀H2SO4在加热时不反应
Cu+2H2SO4(浓)CuSO4+SO2↑+2H2O (3分)
②Cu与FeCl3溶液能反应2FeCl3+Cu===2FeCl2+CuCl2 (3分)
③Fe能与CuSO4溶液反应置换出Cu Fe+CuSO4===FeSO4+Cu(合理即可)(3分)【解析】:(2)①可根据Cu和浓H2SO4加热反应,而Cu和稀H2SO4加热也不反应来证明。

②③可利用氧化还原方程式来证明。

15.(14分)硫、氯的单质和化合物应用广泛。

(1)将硫铁矿和焦炭按物质的量比3∶2混合放在炼硫炉中,通入适量空气中,发生下列燃烧反应:FeS2+C+O2―→Fe3O4+CO+S。

请配平上述化学反应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生成3 mol硫,被氧化物质的物质的量为________________。

(2)盐酸是应用广泛的酸之一,它具有:a.酸性;b.氧化性;c.还原性;d.挥发性。

请回答下列问题:
①浓盐酸长时间露置在空气中,溶液的质量减轻,盐酸表现了________(填序号)。

②实验室用稀盐酸和锌粒反应制取氢气,盐酸表现了________(填序号),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用盐酸除去铁表面的铁锈,盐酸表现了________(填序号),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实验室常用KMnO4和浓盐酸反应制取Cl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KMnO4+16HCl(浓)===2KCl+2MnCl2+5Cl2↑+8H2O。

被还原的元素是________,还原剂是________,氧化产物是________。

【答案】:(1)3FeS2+2C+3O2===Fe3O4+2CO+6S (2分)2.5 mol(2分)
(2)①d(1分)②ab(1分)Zn+2H+===Zn2++H2↑(2分)
③a(1分)Fe2O3+6H+===2Fe3++3H2O(2分)④Mn HCl Cl2 (共3分)【解析】:(1)根据电子得失守恒和原子守恒,配平可得:3FeS2+2C+3O2===Fe3O4+2CO+6S,被氧化的物质为FeS2和C,根据化学方程式可知,当生成3 mol硫时,消耗FeS2和C 的物质的量为1.5 mol+1 mol=2.5 mol。

(2)①浓盐酸易挥发,露置在空气中溶质挥发使溶液的质量减轻。

②盐酸与金属锌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Zn+2HCl===ZnCl2+H2↑,其中H+化合价下降,表现出氧化性,Cl-化合价不变,与氧化产物结合形成盐,表现出酸性。

③盐酸与金属氧化物反应时,没有改变金属离子的化合价,表现出酸性。

④结合反应方程式中各物质的化合价变化情况可确定,Mn从+7价下降至+2价,被还原;HCl中-1价的氯部分化合价升高作还原剂;HCl被氧化得到氧化产物Cl2。

16.(17分)某研究性学习小组设想将少量Cl2通入Fe2+和I-的混合溶液中,探究Fe2+和I -的还原性强弱。

[提出假设]
假设1:Fe2+还原性比I-强。

假设2:I-还原性比Fe2+强。

[验证假设]选择几种装置进行实验:
(1)实验必需的装置是A→________(按Cl2气流方向的顺序填写)。

(2)实验开始后,控制通入氯气的量,当通入少量氯气时,通过观察混合溶液颜色的变化________(填“能”或“不能”)判断反应的先后顺序。

(3)请在下表中写出实验步骤及预期现象和结论。

(4)为了实验成功,必须控制各物质的量。

该小组称取1.52 g FeSO4固体,同时称取1.66
g KI固体,溶于水中配成混合溶液。

为了验证上述假设,通入的Cl2体积最多不能超过________L(标准状况)。

[思考与交流]
(5)有同学质疑,上述实验中Cl2量很难控制,无法验证Fe2+和I-反应的先后顺序。

于是提出另一方案:往KI溶液中滴入________溶液,如果能发生反应,即可证明I-的还原性强于Fe2+。

【答案】:(1)C→E (2分)(2)不能(2分)
(4)0.112 (4分)
(5)FeCl3(合理即可)(3分)
【解析】:(1)Cl2中的水蒸气、HCl不影响Cl2与Fe2+、I-的反应,故不必除去,但尾气要进行处理,故必需的装置是A→C→E。

(2)因为Fe2+、I-被Cl2氧化后生成的Fe3+、I2溶液均显黄色,故不能通过观察溶液颜色变化判断反应的先后顺序。

(3)检验Fe3+一般选用KSCN溶液,检验I2一般选用淀粉溶液。

然后根据A、B试管中的颜色变化判断假设1、2的正确性。

(4)1.52 g FeSO4固体的物质的量为0.01 mol,1.66 g KI固体的物质的量也是0.01 mol,与Cl2的反应分别为2Fe2++Cl2===2Fe3++2Cl-,2I-+Cl2===I2+2Cl-,故通入的氯气的物质的量不能超过0.005 mol,即0.112 L(标准状况)。

(5)可直接利用2Fe3++2I-===I2+2Fe2+,判断I-与Fe2+的还原性强弱。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