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唐太宗是如何组织成他的“智囊团”的?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揭秘:唐太宗是如何组织成他的“智囊团”的?
本文导读:杜如晦:少英爽,喜读书,以风流自命。

隋时曾补滏阳尉,弃官去。

李渊平定京师,秦王引为府兵曹参军,徙陕州总管府长史。

从秦王征伐,常参与机密。

进陕东道大行台司勋郎中,兼文学馆学士。

与房玄龄等谋划策动“玄武门之变”,助李世民夺得帝位。

后任兵部尚书、检校侍中兼代吏部尚书,进位尚书右仆射,为唐初名相。

房玄龄:熟读典籍,善作文,工书法。

年十八,举进士,授羽骑尉,校雠秘书省,补隰城尉。

唐兵入关中,归李世民,任秦王府记室(掌文书起草)。

累进陕东道大行台考功郎中,文学馆学士。

他辅助李世民经略天下,每攻占一城,各将领争先抢取财物,唯独玄龄留意收集人才。

在参与“玄武门之变”秦王即帝位后,任中书令,进尚书左仆射。

监修国史。

为相十五年。

史称“玄龄善谋、如晦善断,当世语良相,常称房、
杜”。

虞世市:幼时笃志勤学,作文、书法俱优。

隋炀帝时,任秘书郎,迁起居舍人。

归唐后,为秦王府参军,转记室,与房玄龄对掌文翰。

太宗即位后,任著作郎、兼弘文馆学士,迁秘书少监、秘书监。

每与唐太宗商榷古今政体,借以规谏,甚为太宗崇敬。

太宗称赞他有五绝:德行、忠直、博学、词藻、书翰。

褚亮:幼聪明好学,博览群书,善作文,喜交结名贤。

入隋为东宫学士,迁太常博士。

李世民闻褚亮名,延授秦王文学。

秦王每有征伐,常侍从。

太宗贞观元年,为弘文馆学士,后进授员外散骑常侍、通直散骑常待等。

其子褚遂良,官至中书令。

姚思廉:父为史学家,思廉少受汉史于其父,勤学寡欲。

陈时为扬州主薄,入隋为汉王府参军,唐初授秦王文学,不
久引为文学馆学士。

贞观初,迁著作郎,弘文馆学士。

受诏撰梁、陈二史。

思廉在其父遗稿的基础上,采集他书,成《梁书))五十卷、《陈书》三十卷。

后官至散骑常侍。

李玄道:隋时为齐王府属。

李密占据洛口,引为记室。

李世民召为秦王府主薄、文学馆学士。

贞观元年,迁给事中,后外任幽州长史、常州刺史。

为人正直,在职清简。

蔡允恭:善缀文,隋时历任著作佐郎、起居舍人、内史舍人。

李世民引为秦府参军兼文学馆学士。

贞观初,任太子洗马(掌图籍),不久致仕,有集十卷,又撰《后梁春秋》十卷。

薛元敬:武德中,为秘书郎。

世民召为天策府参军,兼直记室,文学馆学士。

世民为太子时,任太子舍人,专掌文翰,不久卒。

颜相时:颜师古弟,武德中为秦府学士。

贞观中迁谏议大夫,有谏臣之风。

不久转礼部侍郎。

于志宁:隋末为冠氏县一长。

李世民为渭北道厅军元帅时,召补记室。

世民为秦王、天策上将时,授于志宁天策府从事中郎,兼文学馆学士。

贞观三年,迁中书侍郎,散骑常侍,行太子左庶子。

撰《谏苑》二十卷。

后兼太子詹事。

李治为皇太子,复拜太子左庶子,迁侍中,监修国史。

高宗时拜尚书左仆射。

曾参与编撰各种于补令、礼典。

苏世长:隋时任长安令,迁都水少监。

武德时任谏议大夫。

后历职陕州长史,天策府军咨祭酒、文学馆学士。

贞观初出
为巴州刺史。

薛收:薛道衡之子。

隋大业末举秀才,固辞不应。

经房玄龄推荐,李世民召见,授秦府主蒲,判陕东道大行台金部郎中。

檄书露布(不加检封的文书),多出于薛收之手。

后迁天策府记室参军。

武德六年,以本官兼文学馆学士。

陆德明:陈时任国子助教。

隋场帝时为秘书学士,迁国子助教。

李世民征为秦府文学馆学士。

不久补太学博士。

贞观初,拜国子博士。

撰《经典释文》三十卷,采集汉、魏、六朝音切及i备家训话考证斟酌而成。

另撰《老子疏))十五卷,《易疏》二十卷。

孔颖达:少读经书。

隋大业初,举明经高第,授河内郡博士,补太学助教。

李世民引为秦府文学馆学士。

武德九年,提升为国子博士。

贞观初,转给事中。

后历任国子司业、太子右庶子、国子祭酒。

曾与魏征等人撰写隋史,又奉命与颜师古等撰《五经正义》一百八十卷,成为经学注疏的“定本”,科举考试经学的准则。

盖文达:博涉经史,尤明三传。

武德中,授国子助教,李世民召为文学馆直学士。

贞观十年,迁谏议大夫,兼弘文馆学士。

十三年,授国子司业。

十八年,授崇贤馆学士。

许敬宗:隋时举秀才,授淮阳郡司法书佐。

后入瓦岗军,李密以为元帅府记室。

世民召补秦府学士。

贞观八年,授著作郎,兼修国史。

迁中书舍人。

十七年,修武德贞观实录成,暂任检校黄门侍郎。

李治为太子,迁太子右庶子。

十九年,以本官检校中书侍郎,高宗即位,为礼部尚书。

永徽三年,入为卫尉卿,加弘文馆学士,兼修国史。

六年,拜礼部尚书。

因力主武则天为皇后,升侍中,监修国史。

官至中书令、太子少师同东西台三品(即同中书门下三品),与李义府同掌国
政,是武则天的重要信臣。

唐太宗即位后,改门下省的修文馆为弘文馆,置于正殿左侧。

于弘文殿收藏四库书二十余万卷。

选天下文学之士虞世南、褚亮、姚思廉、欧阳询、蔡允恭、萧德言等,以本官兼学士。

“令更日宿直。

听朝之暇,引入殿内,讲论经义,商略政事,或至夜分乃罢。

”(《儒学列传》上)虞世南、褚亮、姚思廉、蔡允恭等都是原文学馆学士,欧阳询、萧德言则是新增的。

欧阳询是著名的书法家,隋时官太常博士。

入唐,任给事中。

武德七年,奉命与裴矩等撰《艺文类聚》一百卷。

贞观初,官至太子率更令(掌礼乐、刑罚等事)、弘文馆学士。

萧德言博涉经史,尤精春秋左氏传。

贞观中除著作郎,兼弘文馆学士。

后拜秘书少监。

唐制,五品以上曰学士,六品以下悦直学士。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