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大物(1)A卷
2010年全国高考(大纲卷)广西省理综试题物理部分答案解析版

201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第Ⅰ卷答案14.【答案】D 【解析】核反应方程为241121A Z X H He H +→+,应用质量数与电荷数的守恒A+2=4+1,Z+1=2+1,解得A=3,Z=2,选项D 正确。
【考点】核反应方程,质量数与电荷数的守恒 15.【答案】AB 【解析】由图可得半波长为2m ,波长为4m 。
周期414T s s λν===,选项A 正确。
波沿x 轴正方向传播,则x =0的质点在沿y 轴的负方向运动,选项B 正确。
x =0的质点位移为振幅的一半,要运动到平衡位置的时间是113412T s ⨯=,则14t =s 时,x =0的质点不在平衡位置也不在最大位移处,故CD 错误。
【考点】波的图像识别、质点振动判断16.【答案】BD 【解析】绝热容器内的稀薄气体与外界没有热交换,Q=0。
稀薄气体向真空中扩散没有做功,W=0。
根据热力学第一定律稀薄气体的内能不变,则温度不变。
稀薄气体扩散体积增大,压强必减小。
选项BD正确。
【考点】热力学第一定律 密闭气体的温度、体积、压强关系17.【答案】B 【解析】带电雨滴在电场力和重力作用下保持静止,则mg =qE ,得:343r gmg Vgq E EEρπρ⨯====4×10-9C ,选项B 正确。
【考点】电场力与平衡条件应用18.【答案】D 【解析】线圈从a 运动到b 做自由落体运动,在b 点开始进入磁场受到安培力作用F b ,由于线圈线圈上下边的距离很短,进入磁场的过程时间很短,进入磁场后,由于磁通量不变,无感应电流产生,不受安培力作用,在c 处F c =0,但线圈在磁场中受重力作用,做加速运动,出磁场的过程在d 处受到的安培力比b 处必然大。
故选项D 正确。
【考点】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及磁场对电流的作用。
19.【答案】BC 【解析】均匀密绕的副线圈最底端开始,沿副线圈匀速上滑,说明副线圈的匝数在均匀增大。
根据理想变压器原理:1122U n U n =得:212112n UU U kt n n ==均匀增大(k 为单位时间内增加的匝数),选项C 正确。
10年高考全国1卷物理试题分类解析(2010-2019)专题01 直线运动(解析版)

10年高考(2010-2019年)全国1卷物理试题分类解析专题01直线运动一、选择题1.(2013年)19.如图,直线a和曲线b分别是在平直公路上行驶的汽车a和b的位置-时间(x-t)图线,由图可知A.在时刻t1,a车追上b车B.在时刻t2,a、b两车运动方向相反C.在t1到t2这段时间内,b车的速率先减少后增加D.在t1到t2这段时间内,b车的速率一直比a车大【解析】本题考查直线运动的s-t图象。
较容易。
t1时刻,a、b两车的位置相同,此前a车在前b车在后,由图象斜率可知,b车速度大于a车,因此,是b车追上a车。
由于s-t图象的斜率表示速度的大小及方向,因此,a车速度不变,是匀速直线运动,b车先是减速运动,速度减至零后又开始反方向的加速运动。
t2时刻两图象的斜率一正一负,两车速度方向相反。
选项AD错误BC正确。
【答案】BC【注意】注意s-t图像斜率的正负。
2.(2016年)21.甲、乙两车在平直公路上同向行驶,其v-t图像如图所示。
已知两车在t=3s时并排行驶,则A.在t=1s时,甲车在乙车后B.在t=0时,甲车在乙车前7.5mC.两车另一次并排行驶的时刻是t=2sD.甲、乙两车两次并排行驶的位置之间沿公路方向的距离为40m【解析】设在t =3s 时两车的位置坐标为0,则因为从t=1s 到t=3s ,两车位移相等(图象中的面积相等),所以在t=1s 时,甲车和乙车并排行驶,A 错误;从t=0到t=1s ,甲车的位移为m 52110=⨯,乙车的位移为m 5.12121510=⨯+,所以在t=0时,甲车在乙车前7.5m ,B 正确;t =2s 时,两车速度相等。
并不是并排行驶,况从t=2s 到t=3s ,两车的位移不等,所以C 错误;甲、乙两车两次并排行驶的位置之间沿公路方向的距离为t=1s 到t=3s 两车的位移大小,即m x 40223010=⨯+=(以甲车计算),所以D 正确。
【答案】BD【点评】本题考查v -t 图像的理解和应用,难度:中等。
2010年全国高考(大纲卷)广西省理综试题物理部分

201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理科综合能力测试第Ⅰ卷14.原子核A Z X 与氘核21H 反应生成一个α粒子和一个质子。
由此可知A .A=2,Z=1 B. A=2,Z=2 C. A=3,Z=3 D. A=3,Z=215.一简谐横波以4m/s 的波速沿x 轴正方向传播。
已知t=0时的波形如图所示,则A .波的周期为1sB .x=0处的质点在t=0时向y 轴负向运动C .x=0处的质点在14t =s 时速度为0 D .x=0处的质点在14t =s 时速度值最大 16.如图,一绝热容器被隔板K 隔开a 、 b 两部分。
已知a 内有一定量的稀薄气体,b 内为真空,抽开隔板K 后,a 内气体进入b ,最终达到平衡状态。
在此过程中A .气体对外界做功,内能减少B .气体不做功,内能不变C .气体压强变小,温度降低D .气体压强变小,温度不变17.在雷雨云下沿竖直方向的电场强度为104V/m.已知一半径为1mm 的雨滴在此电场中不会下落,取重力加速度大小为10m/s 2,水的密度为103kg/m 3。
这雨滴携带的电荷量的最小值约为A .2×10-9C B. 4×10-9C C. 6×10-9C D. 8×10-9C18.如图,空间某区域中有一匀强磁场,磁感应强度方向水平,且垂直于纸面向里,磁场上边界b 和下边界d 水平。
在竖直面内有一矩形金属统一加线圈,线圈上下边的距离很短,下边水平。
线圈从水平面a 开始下落。
已知磁场上下边界之间的距离大于水平面a 、b 之间的距离。
若线圈下边刚通过水平面b 、c (位于磁场中)和d 时,线圈所受到的磁场力的大小分别为F b 、F c 和F d ,则A .F d >F c >F b B. F c < F d < F b C. F c > F b > F d D. F c < F b < F d19.图中为一理想变压器,其原线圈与一电压有效值不变的交流电源相连:P 为滑动头。
2010年安徽高考物理卷1

2010年安徽高考物理卷一、选择题(共7小题,每小题6分,满分42分) 1.(6分)伽利略曾设计如图所示的一个实验,将摆球拉至M 点放开,摆球会达到同一水平高度上的N 点.如果在E 或F 处钉子,摆球将沿不同的圆弧达到同一高度的对应点;反过来,如果让摆球从这些点下落,它同样会达到原水平高度上的M 点.这个实验可以说明,物体由静止开始沿不同倾角的光滑斜面(或弧线)下滑时,其末速度的大小( )A .只与斜面的倾角有关B .只与斜面的长度有关C .只与下滑的高度有关D .只与物体的质量有关专题:机械能守恒解析:伽利略的理想斜面和摆球实验,斜面上的小球和摆线上的小球好像“记得”起自己的起始高度,实质是动能与势能的转化过程中,总能量不变。
物体由静止开始沿不同倾角的光滑斜面(或弧线)下滑时,高度越大,初始的势能越大转化后的末动能也就越大,速度越大,故ABD 错误,C 正确。
故选:C 2、(6分)一列沿x 轴正方向传播的简谐横波,某时刻的波形如图所示.P 为介质中的一个质点,从该时刻开始的一段极短时间内,P 的速度v 和加速度a 的大小变化情况是( )A .v 变小,a 变大B .v 变小,a 变小C .v 变大,a 变大D .v 变大,a 变小专题:波的多解性解析:由题图可得,波沿x 轴正方向传播,P 质点在该时刻的运动方向沿y 轴正方向运动,在由最大位置向平衡位置运动的过程当中质点的速度逐渐增大,但由于加速度a =mxk ,故随位移逐渐减小,加速度a 逐渐减小,故D 正确。
故选:D3、(6分)如图所示,在xoy 平面内有一个以O 为圆心、半径R =0.1m 的圆,P 为圆周上的一点,O 、P 两点连线与x 轴正方向的夹角为θ.若空间存在沿y 轴负方向的匀强电场,场强大小E =100v/m ,则O 、P 两点的电势差可表示为( ) A .OP U =﹣10sin θ(V ) B .OP U =10sin θ(V )C .OP U =﹣10cos θ(V )D .OP U =10cos θ(V )专题:电学计算题解析:在匀强电场中,两点间的电势差U =Ed ,而d 是沿场强方向上的距离,所以OP d =R•sin θ,故:OP U =﹣100×0.1sin θ=﹣10sin θ(V )故选:A 。
2010年全国高考卷1物理试题及参考答案(精编清晰)

201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全国Ⅰ)理科综合能力测试本试卷分第I 卷(选择题)和第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第I 卷1至4页,第Ⅱ卷5至12页。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I 卷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在答题卡上务必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 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3.第I 卷共21小题,每小题6分,共126二、选择题(本题共8项正确,全部选对的得6分,选对但不全的得314.原子核U 23892经放射性衰变①变为原子Th 23490,再经放射性衰变③变为原子核U 23492A .αC .β【答案】A【解析】2,说明①为α衰变.Pa Th 2349123490−→−②,质子数加1,U 23492−→−③,质子数加1,说明③为β衰变,中子转化成质子【考点】15M 的木块2相连,整个2重力加速度大小为g 。
则有 A .10a =,C .120,m M a a g M +==D .1a g =,2m Ma g M+= 【答案】C【解析】在抽出木板的瞬时,弹簧对1的支持力和对2的压力并未改变。
对1物体受重力和支持力,mg=F ,a 1=0。
对2物体受重力和压力,根据牛顿第二定律F Mg M ma g M M++==【考点】牛顿第二定律应用的瞬时加速度问题。
16.关于静电场,下列结论普遍成立的是A .电场强度大的地方电势高,电场强度小的地方电势低B .电场中任意两点之间的电势差只与这两点的场强有关C .在正电荷或负电荷产生的静电场中,场强方向都指向电势降低最快的方向D .将正点电荷从场强为零的一点移动到场强为零的另一点,电场力做功这零 【答案】C【解析】在正电荷的电场中,离正电荷近,电场强度大,电势高,离正电荷远,电场强度小,电势低;而在负电荷的电场中,离正电荷近,电场强度大,电势低,离负电荷远,电场强度小,电势高,A 错误。
2010年全国统一高考物理试卷(全国卷ⅰ)(含解析版)

2010年全国统一高考物理试卷(全国卷Ⅰ)一、选择题目(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的只有一个选项正确,有的有多个选项正确,全部选对的得6分,选对但不全的得3分,有选错的得0分.)1.(6分)原子核U经放射性衰变①变为原子Th,继而经放射性衰变②变为原子核Pa,再经放射性衰变③变为原子核U.放射性衰变①、②和③依次为()A.α衰变、β衰变和β衰变B.β衰变、α衰变和β衰变C.β衰变、β衰变和α衰变D.α衰变、β衰变和α衰变2.(6分)如图,轻弹簧上端与一质量为m的木块1相连,下端与另一质量为M的木块2相连,整个系统置于水平放置的光滑木板上,并处于静止状态。
现将木板沿水平方向突然抽出,设抽出后的瞬间,木块1、2的加速度大小分别为a1、a2.重力加速度大小为g。
则有()A.a1=g,a2=g B.a1=0,a2=gC.a1=0,a2=g D.a1=g,a2=g3.(6分)关于静电场,下列结论普遍成立的是()A.电场中任意两点之间的电势差只与这两点的场强有关B.电场强度大的地方电势高,电场强度小的地方电势低C.将正点电荷从场强为零的一点移动到场强为零的另一点,电场力做功为零D.在正电荷或负电荷产生的静电场中,场强方向都指向电势降低最快的方向4.(6分)某地的地磁场磁感应强度的竖直分量方向向下,大小为4.5×10﹣5T.一灵敏电压表连接在当地入海河段的两岸,河宽100m,该河段涨潮和落潮时有海水(视为导体)流过。
设落潮时,海水自西向东流,流速为2m/s。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电压表记录的电压为5mV B.电压表记录的电压为9mVC.河南岸的电势较高D.河北岸的电势较高5.(6分)一水平抛出的小球落到一倾角为θ的斜面上时,其速度方向与斜面垂直,运动轨迹如图中虚线所示.小球在竖直方向下落的距离与在水平方向通过的距离之比为()A.B.C.tanθD.2tanθ6.(6分)如图为两分子系统的势能E p与两分子间距离r的关系曲线。
2010大学物理试卷A+答案

大 连 理 工 大 学课 程 名 称: 大学物理(一) 试 卷:A 考试形式:闭卷 授课院(系):物光学院 考试日期:2010年6 月21 日 试卷共6页一二三总分12345 6 7标准分 3078710610715100得 分(物理常数:8310m/s c =⨯,C 106.119-⨯=e ,122208.8510C /N m ε-=⨯⋅)一、填空题(每空2分,共30分)【得分 】1. 质点系的内力可以改变系统的 总动能 。
(总动量/总角动量/总动能)2. 已知地球半径为R ,质量为M ,现有一质量为m 的质点,在离地面高度为2R 处。
如以地球和物体为系统,取无穷远为势能零点,则系统的引力势能为 3-GMmR。
(万有引力常数为G ) 233R R GMmE F dr dr r∞∞=⋅=-⋅⎰⎰r r 3. 一质点同时参与两同方向的简谐振动,已知合振动为4cos(10ππ/6)x t =+(SI ),其中一个分振动为12cos(10ππ/2)x t =+(SI ),则另一分振动的表达式为 23cos10π=x t (SI )。
4. 一弹簧振子的固有角频率为0,受阻力作用,阻尼系数为 (较小),将外力0sin f f t ω=作用在该振子上,使其持续振动,则稳定后振子振动的角频率为。
5. 一质点做简谐振动,振动曲线如图所示。
则该质点振动的初相为3π-。
6. 一客车沿平直公路行驶,一警车(速度大小为1υ)追赶该客车(速度大小为2υ). 警车上的警笛频率为x/m4 2 t /so2 一、5题图,空气中声速为u ,则客车上的人听到的警笛声波频率为:21--υνυu u 。
7. 实验室测得一粒子的总能量是205m c (0m 为其静止质量,c 为真空中的光速),则实验室测得该粒子的动能为 204m c ;实验室测得该粒子的质量为 05m 。
8. 由广义相对论等效原理可知:加速度与 引力场 等效。
9. 由狭义相对论原理可知:设两个惯性系彼此运动,在其中任意一个惯性系内部做电磁学实验 都 不能 测出这两个惯性系的相对运动速度。
2010年高考理综(全国I卷)全解析(物理部分)(1)

2010年全国高考物理试题(全国1卷)解析【解析】:本题考查牛顿第二定律和弹簧弹力的特点。
弹簧的弹力与与形变量成正比,在形变量不变的情况下,弹力不变。
在木板抽出的瞬间,弹簧的形变还没有来得及发生改变,所以弹力不变。
对木块1,原来力平衡,抽出后力没有发生变化,所以加速度为0。
抽出后,木板对木块2的弹力消失,所以通过将木板抽出前后对比,利用牛顿第二定律可得2m M a g M+=,所以答案为C 。
【方法提炼】:在分析物体受力时,要选择合适的研究对象,利用牛顿第一定律和牛顿第三定律分析物体的受到的力,进一步计算物体的加速度。
16.关于静电场,下列结论普遍成立的是A.1 tanθB.1 2tanθC.tanθD.2tanθ【解析】:本题考查平抛运动。
平抛运动中经常涉及物体的水平速度、竖直速度、水平位移、竖位移、位移偏转角和速度偏转角这六个内容。
在本题中,小球垂直打在斜面上,说明小球的速度与水平方向的夹角与θ互余。
所以有1tantanyxvvαθ==,又速度偏转角的正切是位移偏转角正切的2倍,所以有11tan22tanyxαθ==。
所以答案为B。
【方法提炼】高中物理主要研究物体的运动,而每种运动对应各自的研究方法和物理规律,所以在解决问题时,要先分析物体所做的运动,在这个运动过程中,涉及到哪些物理量或过程,应用哪个规律可以得出结论。
19.右图为两分子系统的势能P E 与两分子间距离r 的关系曲线。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当r 大于1r 时,分子间的作用力表现为引力B .当r 小于1r 时,分子间的作用力表现为斥力C .当r 大于2r 时,分子间的作用力为零D .在r 由1r 变到2r 的过程中,分子间的作用力做负功【解析】:本题考查分子间作用力做功和分子势能变化的关系。
分子间存在引力,同时也存在斥力。
由图象可知,当r 等于1r 时,分子势能为零。
当分子间距离r 由小于1r 增大到1r 的过程中,分子势(1)若图2中示波器显示屏横向的每大格(5小格)对应的时间为5.00×210-s,则圆盘的转速为转/s。
201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理综试题(全国卷I,解析版)

201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理综试题(全国卷I ,解析版)本试卷共14页,全卷满分300分。
考试用时150分钟。
★祝考试顺利★【名师简评】本套试卷的试题结构和题型稳定、难度适中、能力为重、立意新颖。
生物部分对细胞、光合作用、生命活动调节、遗传、进化、生态和发酵工程进行了考查,与往年相比,考查的覆盖面更大,考查的知识点更多。
总体看来选择题的难度有所降低,非选择题部分既有对基础知识的记忆,也有对考生能力的考查,所考知识点虽看似在教材之外,但落脚点都在教材之中。
化学部分较好地考查了中学阶段的重点知识,特别强调实验技能和开放性思维的考查,如第28、29题;创新思维的考查,如第10题;图表信息的分析能力,如第11、27题。
物理部分的命题突出了物理的两大灵魂——实验和建模能力,强调对物理过程与方法的考查,侧重于对考生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的考查。
一、选择题(本题共13小题。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下列过程中,不.直接依赖细胞膜的流动性就能完成的是 A .胰岛B 细胞分泌胰岛素 B .吞噬细胞对抗原的摄取C .mRNA 与游离核糖体的结合D .植物体细胞杂交中原生质体融合1.答案C2.光照条件下,给C 3植物和C 4植物叶片提供14CO 2,然后检测叶片中的14C 。
下列有关检测结果的叙述,错误的是:A .从C 3植物的淀粉和C 4植物的葡萄糖中可检测到14CB .在C 3植物和C 4植物呼吸过程中产生的中间产物中可检测到14CC .随光照强度增加,从C 4植物叶片中可检测到含14C 的C 4大量积累D .在C 3植物叶肉组织和C 4植物叶维管束鞘的C 3中可检测到14C2. 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3C 植物和4C 植物的相关知识。
3C 植物叶片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是叶肉细胞的叶绿体中,4C 植物叶片的光合作用是在叶肉细胞的叶绿体和维管束鞘细胞的叶绿体中进行的。
由于142CO 能够作为光合作用的原料参与合成葡萄糖、淀粉等有机物,而4C 植物合成这些有机物的场所是维管束鞘细胞的叶绿体中,因此A 项和D 项是正确;葡萄糖、淀粉等有机物又是植物呼吸作用分解的物质,故B 项也是正确的;光照强度增加,光合作用增强,因此14C 的4C 会不断去参与合成葡萄糖、淀粉等有机物,因此不会大量积累,故C 项错误。
2010年全国统一高考物理试卷(全国一卷)

2010年全国高考物理试卷(新课标Ⅰ)一、选择题(共8小题,每小题6分,满分48分)1.(6分)在电磁学发展过程中,许多科学家做出了贡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奥斯特发现了电流磁效应;法拉第发现了电磁感应现象B.麦克斯韦预言了电磁波;楞次用实验证实了电磁波的存在C.库仑发现了点电荷的相互作用规律:密立根通过油滴实验测定了元电荷的数值D.安培发现了磁场对运动电荷的作用规律:洛仑兹发现了磁场对电流的作用规律2.(6分)一根轻质弹簧一端固定,用大小为F1的力压弹簧的另一端,平衡时长度为l1;改用大小为F2的力拉弹簧,平衡时长度为l2.弹簧的拉伸或压缩均在弹性限度内,该弹簧的劲度系数为()A.B.C.D.3.(6分)如图所示,在外力作用下某质点运动的υ﹣t图象为正弦曲线。
从图中可以判断()A.在0~t1时间内,外力做正功B.在0~t1时间内,外力的功率逐渐增大C.在t2时刻,外力的功率最大D.在t1~t2时间内,外力做的总功为零4.(6分)静电除尘器是目前普遍采用的一种高效除尘器.某除尘器模型的收尘板是很长的条形金属板,图中直线ab为该收尘板的横截面.工作时收尘板带正电,其左侧的电场线分布如图所示;粉尘带负电,在电场力作用下向收尘板运动,最后落在收尘板上.若用粗黑曲线表示原来静止于P点的带电粉()尘颗粒的运动轨迹,下列4幅图中可能正确的是(忽略重力和空气阻力)A.B.C.D.5.(6分)如图所示,一物块置于水平地面上.当用与水平方向成60°的力F1拉物块时,物块做匀速直线运动;当改用与水平方向成30°的力F2推物块时,物块仍做匀速直线运动.若F1和F2的大小相等,则物块与地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A.﹣1B.2﹣C.﹣D.1﹣6.(6分)电源的效率η定义为外电路电阻消耗的功率与电源的总功率之比.在测电源电动势和内电阻的实验中得到的实验图线如图所示,图中u为路端电压,I为干路电流,a、b为图线上的两点,相应状态下电源的效率分别为ηa、ηb.由图可知ηa、ηb的值分别为()A.、B.、C.、D.、7.(6分)太阳系中的8大行星的轨道均可以近似看成圆轨道.下列4幅图是用来描述这些行星运动所遵从的某一规律的图象.图中坐标系的横轴是lg (),纵轴是lg();这里T和R分别是行星绕太阳运行的周期和相应的圆轨道半径,T O和R0分别是水星绕太阳运行的周期和相应的圆轨道半径.下列4幅图中正确的是()A.B.C.D.8.(6分)如图所示,两个端面半径同为R的圆柱形铁芯同轴水平放置,相对的端面之间有一缝隙,铁芯上绕导线并与电源连接,在缝隙中形成一匀强磁场。
2010年全国高考物理试卷(新课标一)及答案

2010年全国高考物理试卷(新课标Ⅰ)一、选择题(共8小题,每小题6分,满分48分)1.(6分)在电磁学发展过程中,许多科学家做出了贡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奥斯特发现了电流磁效应;法拉第发现了电磁感应现象B.麦克斯韦预言了电磁波;楞次用实验证实了电磁波的存在C.库仑发现了点电荷的相互作用规律:密立根通过油滴实验测定了元电荷的数值D.安培发现了磁场对运动电荷的作用规律:洛仑兹发现了磁场对电流的作用规律2.(6分)一根轻质弹簧一端固定,用大小为F1的力压弹簧的另一端,平衡时长度为l1;改用大小为F2的力拉弹簧,平衡时长度为l2.弹簧的拉伸或压缩均在弹性限度内,该弹簧的劲度系数为()A.B.C.D.3.(6分)如图所示,在外力作用下某质点运动的υ﹣t图象为正弦曲线.从图中可以判断()A.在0~t1时间内,外力做正功B.在0~t1时间内,外力的功率逐渐增大C.在t2时刻,外力的功率最大D.在t1~t3时间内,外力做的总功为零4.(6分)静电除尘器是目前普遍采用的一种高效除尘器.某除尘器模型的收尘板是很长的条形金属板,图中直线ab为该收尘板的横截面.工作时收尘板带正电,其左侧的电场线分布如图所示;粉尘带负电,在电场力作用下向收尘板运动,最后落在收尘板上.若用粗黑曲线表示原来静止于P点的带电粉尘颗粒的运动轨迹,下列4幅图中可能正确的是(忽略重力和空气阻力)()A.B.C.D.5.(6分)如图所示,一物块置于水平地面上.当用与水平方向成60°的力F1拉物块时,物块做匀速直线运动;当改用与水平方向成30°的力F2推物块时,物块仍做匀速直线运动.若F1和F2的大小相等,则物块与地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A.﹣1 B.2﹣C.﹣D.1﹣6.(6分)电源的效率η定义为外电路电阻消耗的功率与电源的总功率之比.在测电源电动势和内电阻的实验中得到的实验图线如图所示,图中u为路端电压,I为干路电流,a、b为图线上的两点,相应状态下电源的效率分别为ηa、ηb.由图可知ηa、ηb的值分别为()A.、B.、C.、D.、7.(6分)太阳系中的8大行星的轨道均可以近似看成圆轨道.下列4幅图是用来描述这些行星运动所遵从的某一规律的图象.图中坐标系的横轴是lg(),纵轴是lg();这里T和R分别是行星绕太阳运行的周期和相应的圆轨道半径,T O和R0分别是水星绕太阳运行的周期和相应的圆轨道半径.下列4幅图中正确的是()A. B. C.D.8.(6分)如图所示,两个端面半径同为R的圆柱形铁芯同轴水平放置,相对的端面之间有一缝隙,铁芯上绕导线并与电源连接,在缝隙中形成一匀强磁场.一铜质细直棒ab水平置于缝隙中,且与圆柱轴线等高、垂直.让铜棒从静止开始自由下落,铜棒下落距离为0.2R时铜棒中电动势大小为E1,下落距离为0.8R时电动势大小为E2.忽略涡流损耗和边缘效应.关于E1、E2的大小和铜棒离开磁场前两端的极性,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E1>E2,a端为正B.E1>E2,b端为正C.E1<E2,a端为正D.E1<E2,b端为正二、解答题(共7小题,满分92分)9.(4分)图为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实验装置示意图.现有的器材为:带铁夹的铁架台、电磁打点计时器、纸带、带铁夹的重锤、天平.回答下列问题:(1)为完成此实验,除了所给的器材,还需要的器材有.(填入正确选项前的字母)A.米尺B.秒表C.0~12V的直流电源D.0~12V的交流电源(2)实验中误差产生的原因有.(写出两个原因)10.(11分)用对温度敏感的半导体材料制成的某热敏电阻R T,在给定温度范围内,其阻值随温度的变化是非线性的.某同学将R T和两个适当的固定电阻R1、R2连成图1虚线框内所示的电路,以使该电路的等效电阻R L的阻值随R T所处环境温度的变化近似为线性的,且具有合适的阻值范围.为了验证这个设计,他采用伏安法测量在不同温度下R L的阻值,测量电路如图1所示,图中的电压表内阻很大.R L的测量结果如表所示.t(℃)30.040.50.60.70.80.90.R L(Ω)54.351.47.544.341.37.934.7回答下列问题:(1)根据图1所示的电路,在图2所示的实物图上连线.(2)为了检验R L与t之间近似为线性关系,在坐标纸上作R L﹣t关系图线(3)在某一温度下,电路中的电流表、电压表的示数如图所示.电流表的读数为,电压表的读数为.此时等效电阻R L的阻值为:热敏电阻所处环境的温度约为.11.(14分)短跑名将博尔特在北京奥运会上创造了100m和200m短跑项目的新世界纪录,他的成绩分别是9.69s和l9.30s.假定他在100m比赛时从发令到起跑的反应时间是0.15s,起跑后做匀加速运动,达到最大速率后做匀速运动.200m比赛时,反应时间及起跑后加速阶段的加速度和加速时间与l00m比赛时相同,但由于弯道和体力等因素的影响,以后的平均速率只有跑l00m时最大速率的96%.求:(1)加速所用时间和达到的最大速率.(2)起跑后做匀加速运动的加速度.(结果保留两位小数)12.(18分)如图所示,在0≤x≤a、o≤y≤范围内有垂直手xy平面向外的匀强磁场,磁感应强度大小为B.坐标原点0处有一个粒子源,在某时刻发射大量质量为m、电荷量为q的带正电粒子,它们的速度大小相同,速度方向均在xy 平面内,与y轴正方向的夹角分布在0~900范围内.己知粒子在磁场中做圆周运动的半径介于a/2到a之间,从发射粒子到粒子全部离开磁场经历的时间恰好为粒子在磁场中做圆周运动周期的四分之一.求最后离开磁场的粒子从粒子源射出时的(1)速度的大小:(2)速度方向与y轴正方向夹角的正弦.13.(15分)(1)关于晶体和非晶体,下列说法正确的是(填入正确选项前的字母)A.金刚石、食盐、玻璃和水晶都是晶体B.晶体的分子(或原子、离子)排列是有规则的C.单晶体和多晶体有固定的熔点,非晶体没有固定的熔点D.单晶体和多晶体的物理性质是各向异性的,非晶体是各向同性的(2)如图所示,一开口气缸内盛有密度为ρ的某种液体;一长为l的粗细均匀的小瓶底朝上漂浮在液体中,平衡时小瓶露出液面的部分和进入小瓶中液柱的长度均为.现用活塞将气缸封闭(图中未画出),使活塞缓慢向下运动,各部分气体的温度均保持不变.当小瓶的底部恰好与液面相平时,进入小瓶中的液柱长度为,求此时气缸内气体的压强.大气压强为ρ0,重力加速度为g.14.(15分)(1)如图,一个三棱镜的截面为等腰直角△ABC,∠A为直角.此截面所在平面内的光线沿平行于BC边的方向射到AB边,进入棱镜后直接射到AC边上,并刚好能发生全反射.该棱镜材料的折射率为.(填入正确选项前的字母)A. B. C. D.(2)波源S1和S2振动方向相同,频率均为4Hz,分别置于均匀介质中x轴上的O、A两点处,OA=2m,如图所示.两波源产生的简谐横波沿x轴相向传播,波速为4m/s.己知两波源振动的初始相位相同.求:(i)简谐横波的波长:(ii)OA间合振动振幅最小的点的位置.15.(15分)(1)用频率为v0的光照射大量处于基态的氢原子,在所发射的光谱中仅能观测到频率分别为v1、v2、v3的三条谱线,且v3>v2>v1,则.(填入正确选项前的字母)A.v0<v1 B.v3=v2+v1 C.v0=v1+v2+v3 D.(2)如图所示,光滑的水平地面上有一木板,其左端放有一重物,右方有一竖直的墙.重物质量为木板质量的2倍,重物与木板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使木板与重物以共同的速度v0向右运动,某时刻木板与墙发生弹性碰撞,碰撞时间极短.求木板从第一次与墙碰撞到再次碰撞所经历的时间.设木板足够长,重物始终在木板上.重力加速度为g.2010年全国高考物理试卷(新课标Ⅰ)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共8小题,每小题6分,满分48分)1.(6分)(2010•湖南)在电磁学发展过程中,许多科学家做出了贡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奥斯特发现了电流磁效应;法拉第发现了电磁感应现象B.麦克斯韦预言了电磁波;楞次用实验证实了电磁波的存在C.库仑发现了点电荷的相互作用规律:密立根通过油滴实验测定了元电荷的数值D.安培发现了磁场对运动电荷的作用规律:洛仑兹发现了磁场对电流的作用规律【分析】本题考查电磁学中的相关物理学史,应掌握在电磁学发展中作出突出贡献的科学家的名字及主要发现.【解答】解:A、奥斯特发现了电流磁效应,法拉第发现了电磁感应现象,故A 正确;B、麦克斯韦预言了电磁波,赫兹用实验证实了电磁波的存在;楞次是发现了电磁感应中的感应电流的方向,故B错误;C、库仑发现了点电荷的相互作用规律,密立根测定了元电荷的数值,故C正确;D、洛仑兹发现磁场对运动电荷作用规律,安培发现了磁场对电流的作用规律,故D错误;故AC正确,BD错误;故选AC.2.(6分)(2010•湖南)一根轻质弹簧一端固定,用大小为F1的力压弹簧的另一端,平衡时长度为l1;改用大小为F2的力拉弹簧,平衡时长度为l2.弹簧的拉伸或压缩均在弹性限度内,该弹簧的劲度系数为()A.B.C.D.【分析】根据弹簧受F1F2两个力的作用时的弹簧的长度,分别由胡克定律列出方程联立求解即可.【解答】解:由胡克定律得F=kx,式中x为形变量,设弹簧原长为l0,则有F1=k(l0﹣l1),F2=k(l2﹣l0),联立方程组可以解得k=,所以C项正确.故选C.3.(6分)(2010•湖南)如图所示,在外力作用下某质点运动的υ﹣t图象为正弦曲线.从图中可以判断()A.在0~t1时间内,外力做正功B.在0~t1时间内,外力的功率逐渐增大C.在t2时刻,外力的功率最大D.在t1~t3时间内,外力做的总功为零【分析】由v﹣t图象可知物体的运动方向,由图象的斜率可知拉力的方向,则由功的公式可得出外力做功的情况,由P=Fv可求得功率的变化情况.【解答】解:A、在0~t1时间内,由图象可知,物体的速度沿正方向,加速度为正值且减小,故力与速度方向相同,故外力做正功;故A正确;B、图象斜率表示加速度,加速度对应合外力,合外力减小,速度增大;由图象可知0时刻速度为零,t1时刻速度最大但拉力为零,由P=Fv可知外力的功率在0时刻功率为零,t1时刻功率也为零,可知功率先增大后减小,B错误.C、t2时刻物体的速度为零,由P=Fv可知外力的功率为零,故C错误.D、在t1~t3时间内物体的动能变化为零,由动能定理可知外力做的总功为零,故D正确;故选AD.4.(6分)(2010•湖南)静电除尘器是目前普遍采用的一种高效除尘器.某除尘器模型的收尘板是很长的条形金属板,图中直线ab为该收尘板的横截面.工作时收尘板带正电,其左侧的电场线分布如图所示;粉尘带负电,在电场力作用下向收尘板运动,最后落在收尘板上.若用粗黑曲线表示原来静止于P点的带电粉尘颗粒的运动轨迹,下列4幅图中可能正确的是(忽略重力和空气阻力)()A.B.C.D.【分析】电场线的切线方向表示该点电场强度的方向,而负电荷受力的方向与电场强度方向相反;根据粒子受力的变化可得出其大致轨迹.【解答】解:粉尘受力方向为电场线方向,故P点受力沿切线方向,从静止开始运动时应沿P点的切线运动,但运动方向不可能沿电场线方向;故C、D错误;此后粒子受力偏向右,故粒子应从P点的切线方向向右下偏,但运动轨迹一定在P所在电场线的上方,故B错误,A正确;故选A.5.(6分)(2010•湖南)如图所示,一物块置于水平地面上.当用与水平方向成60°的力F1拉物块时,物块做匀速直线运动;当改用与水平方向成30°的力F2推物块时,物块仍做匀速直线运动.若F1和F2的大小相等,则物块与地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A.﹣1 B.2﹣C.﹣D.1﹣【分析】在两种情况下分别对物体受力分析,根据共点力平衡条件,运用正交分解法列式求解,即可得出结论.【解答】解:对两种情况下的物体分别受力分析,如图将F1正交分解为F3和F4,F2正交分解为F5和F6,则有:F滑=F3mg=F4+F N;F滑′=F5mg+F6=F N′而F滑=μF NF滑′=μF N′则有F1cos60°=μ(mg﹣F1sin60°)①F2cos30°=μ(mg+F2sin30°)②又根据题意F1=F2 ③联立①②③解得:μ=2﹣故选B.6.(6分)(2010•湖南)电源的效率η定义为外电路电阻消耗的功率与电源的总功率之比.在测电源电动势和内电阻的实验中得到的实验图线如图所示,图中u 为路端电压,I为干路电流,a、b为图线上的两点,相应状态下电源的效率分别为ηa、ηb.由图可知ηa、ηb的值分别为()A.、B.、C.、D.、【分析】电源的效率η定义为外电路电阻消耗的功率与电源的总功率之比.η===.所以电源的效率等于外电压与电动势之比.外电压和电动势可以从图象上读出.【解答】解:电源的效率η定义为外电路电阻消耗的功率与电源的总功率之比.η===.E为电源的总电压(即电动势),在U﹣I图象中,纵轴截距表示电动势,根据图象可知U a=、U b=,则ηa=,ηb=.所以A、B、C错误,D正确.故选D.7.(6分)(2010•湖南)太阳系中的8大行星的轨道均可以近似看成圆轨道.下列4幅图是用来描述这些行星运动所遵从的某一规律的图象.图中坐标系的横轴是lg(),纵轴是lg();这里T和R分别是行星绕太阳运行的周期和相应的圆轨道半径,T O和R0分别是水星绕太阳运行的周期和相应的圆轨道半径.下列4幅图中正确的是()A. B. C.D.【分析】根据开普勒行星运动的第三定律,按照题目的要求列示整理即可得出结论.【解答】解:根据开普勒周期定律:T2=kR3,T02=kR03两式相除后取对数,得:,整理得:,所以B正确.故选B.8.(6分)(2010•湖南)如图所示,两个端面半径同为R的圆柱形铁芯同轴水平放置,相对的端面之间有一缝隙,铁芯上绕导线并与电源连接,在缝隙中形成一匀强磁场.一铜质细直棒ab水平置于缝隙中,且与圆柱轴线等高、垂直.让铜棒从静止开始自由下落,铜棒下落距离为0.2R时铜棒中电动势大小为E1,下落距离为0.8R时电动势大小为E2.忽略涡流损耗和边缘效应.关于E1、E2的大小和铜棒离开磁场前两端的极性,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E1>E2,a端为正B.E1>E2,b端为正C.E1<E2,a端为正D.E1<E2,b端为正【分析】根据题意分析知道由铜棒下落,切割磁感线产生感应电动势.由于下落距离不同,根据磁感线的分布求出铜棒切割磁感线时的有效长度.再根据E=BLv进行对比.最后根据右手定则判断出电流方向,根据电源内部电流方向特点找出电源的正负极.【解答】解:根据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E=BLv,如下图,L1=2=2R,L2=2=2R,又根据v=,v1==2,v2==4,所以E1=4BR,E2=8BR=4BR,所以E1<E2.再根据右手定则判定电流方向从a到b,在电源内部电流时从电源负极流向正极,故D正确.二、解答题(共7小题,满分92分)9.(4分)(2010•湖南)图为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实验装置示意图.现有的器材为:带铁夹的铁架台、电磁打点计时器、纸带、带铁夹的重锤、天平.回答下列问题:(1)为完成此实验,除了所给的器材,还需要的器材有AD.(填入正确选项前的字母)A.米尺B.秒表C.0~12V的直流电源D.0~12V的交流电源(2)实验中误差产生的原因有纸带与打点计时器之间有摩擦,用米尺测量纸带上点的位置时读数有误差,.(写出两个原因)【分析】解决实验问题首先要掌握该实验原理,了解实验的仪器、操作步骤和数据处理以及注意事项.我们要从仪器的使用和长度的测量去考虑器材.【解答】解:(1)用A项米尺测量长度,用D项交流电源供打点计时器使用.(2)纸带与打点计时器之间有摩擦,用米尺测量纸带上点的位置时读数有误差,计算势能变化时,选取始末两点距离过近,交流电频率不稳定.故答案为:(1)AD(2)纸带与打点计时器之间有摩擦,用米尺测量纸带上点的位置时读数有误差,计算势能变化时,选取始末两点距离过近,交流电频率不稳定.10.(11分)(2010•湖南)用对温度敏感的半导体材料制成的某热敏电阻R T,在给定温度范围内,其阻值随温度的变化是非线性的.某同学将R T和两个适当的固定电阻R1、R2连成图1虚线框内所示的电路,以使该电路的等效电阻R L的阻值随R T所处环境温度的变化近似为线性的,且具有合适的阻值范围.为了验证这个设计,他采用伏安法测量在不同温度下R L的阻值,测量电路如图1所示,图中的电压表内阻很大.R L的测量结果如表所示.t(℃)30.040.50.60.70.80.90.R L(Ω)54.351.47.544.341.37.934.7回答下列问题:(1)根据图1所示的电路,在图2所示的实物图上连线.(2)为了检验R L与t之间近似为线性关系,在坐标纸上作R L﹣t关系图线(3)在某一温度下,电路中的电流表、电压表的示数如图所示.电流表的读数为115.0mA,电压表的读数为 5.00V.此时等效电阻R L的阻值为43.5Ω:热敏电阻所处环境的温度约为64.0℃.【分析】(1)根据原理图连接即可,注意电表的正负极不要和电源连反了.(2)用直线将在坐标上描述的点连接,直线尽量多穿过点.(3)从电表中读出电压和电流表示数,然后根据欧姆定律求出等效电阻阻值,结合图象可求出此时的温度.【解答】解:(1)根据电路图连接电路,电路图如下所示;(2)根据数据描出点,连接成直线,图象如下所示.(3)根据电表示数可知,电流大小为:mA,电压大小为:V由部分电路欧姆定律得:,对照图找出相应的温度为64.0℃.故答案为:115.0mA,5.00V,43.5Ω,64.0℃.11.(14分)(2010•湖南)短跑名将博尔特在北京奥运会上创造了100m和200m 短跑项目的新世界纪录,他的成绩分别是9.69s和l9.30s.假定他在100m比赛时从发令到起跑的反应时间是0.15s,起跑后做匀加速运动,达到最大速率后做匀速运动.200m比赛时,反应时间及起跑后加速阶段的加速度和加速时间与l00m 比赛时相同,但由于弯道和体力等因素的影响,以后的平均速率只有跑l00m时最大速率的96%.求:(1)加速所用时间和达到的最大速率.(2)起跑后做匀加速运动的加速度.(结果保留两位小数)【分析】(1)由100m和200m比赛时的运动过程,列方程即可求得加速所用时间和达到的最大速率.(2)由匀加速运动的速度公式可以求得加速度的大小.【解答】解:(1)设加速所用时间t和达到的最大速率v,100m比赛时有,,200m比赛时有,联立解得:t=1.29s,v=11.24m/s(2)设起跑后做匀加速运动的加速度a,则v=at,解得:a=8.71m/s2答:(1)加速所用时间是1.29s,达到的最大速率是11.24m/s.(2)起跑后做匀加速运动的加速度是8.71m/s2.12.(18分)(2010•湖南)如图所示,在0≤x≤a、o≤y≤范围内有垂直手xy 平面向外的匀强磁场,磁感应强度大小为B.坐标原点0处有一个粒子源,在某时刻发射大量质量为m、电荷量为q的带正电粒子,它们的速度大小相同,速度方向均在xy平面内,与y轴正方向的夹角分布在0~900范围内.己知粒子在磁场中做圆周运动的半径介于a/2到a之间,从发射粒子到粒子全部离开磁场经历的时间恰好为粒子在磁场中做圆周运动周期的四分之一.求最后离开磁场的粒子从粒子源射出时的(1)速度的大小:(2)速度方向与y轴正方向夹角的正弦.【分析】(1)根据题意,粒子运动时间最长时,其回旋的角度最大,画出运动轨迹,根据几何关系列出方程求解出轨道半径,再根据洛伦兹力提供向心力得出速度大小;(2)最后离开磁场的粒子,其运动时间最长,即为第一问中轨迹,故可以根据几何关系列出方程求解出其速度方向与y轴正方向夹角的正弦.【解答】解:设粒子的发射速度为v,粒子做圆周运动的轨道半径为R,根据洛伦兹力提供向心力,得:解得当<R<a时,在磁场中运动的时间最长的粒子,其轨迹是圆心为C的圆弧,圆弧与磁场的边界相切,如图所示,设该粒子在磁场中运动的时间为t,依题意,t=,回旋角度为∠OCA=设最后离开磁场的粒子的发射方向与y轴正方向的夹角为α,由几何关系得:,且sin2α+cos2α=1解得:故最后离开磁场的粒子从粒子源射出时的速度大小为;(2)由第一问可知,最后离开磁场的粒子从粒子源射出时的速度方向与y轴正方向夹角的正弦为.13.(15分)(2010•新课标Ⅰ)(1)关于晶体和非晶体,下列说法正确的是BC (填入正确选项前的字母)A.金刚石、食盐、玻璃和水晶都是晶体B.晶体的分子(或原子、离子)排列是有规则的C.单晶体和多晶体有固定的熔点,非晶体没有固定的熔点D.单晶体和多晶体的物理性质是各向异性的,非晶体是各向同性的(2)如图所示,一开口气缸内盛有密度为ρ的某种液体;一长为l的粗细均匀的小瓶底朝上漂浮在液体中,平衡时小瓶露出液面的部分和进入小瓶中液柱的长度均为.现用活塞将气缸封闭(图中未画出),使活塞缓慢向下运动,各部分气体的温度均保持不变.当小瓶的底部恰好与液面相平时,进入小瓶中的液柱长度为,求此时气缸内气体的压强.大气压强为ρ0,重力加速度为g.【分析】(1)晶体有固定的熔点,非晶体没有固定的熔点,单晶体的物理性质是各向异性的,而多晶体和非晶体是各向同性的,晶体的分子排列是有规则的,而非晶体的分子排列是无规则的.(2)要求气缸内气体的压强p3,根据需求瓶内气体的压强p2,就必需以瓶内气体为研究对象,根据玻意耳定律P1V1=P2V2,需求P1,V1,V2,而根据题意P1,V1,V2不难求出.【解答】解:(1)A、金刚石、食盐、水晶是晶体,而玻璃是非晶体,故A错误.B、晶体的分子(或原子、离子)排列是有规则的,而非晶体的分子(或原子、离子)排列是无规则的,故B正确.C、单晶体和多晶体有固定的熔点,非晶体没有固定的熔点,故C正确.D、单晶体的物理性质是各向异性的,而多晶体和非晶体是各向同性的.故D错误.故选BC.(2)设当小瓶内气体的长度为时,封闭气体的压强为p1;当小瓶的底部恰好与液面相平时,瓶内气体的压强为p2,气缸内气体的压强为p3.依题意P1=P0+ρgh…①由玻意耳定律…②式中S为小瓶的横截面积.联立①②两式,得…③又有…④联立③④式,得…⑤故答案为(1)BC;(2)此时气缸内气体的压强.14.(15分)(2010•湖南)(1)如图,一个三棱镜的截面为等腰直角△ABC,∠A 为直角.此截面所在平面内的光线沿平行于BC边的方向射到AB边,进入棱镜后直接射到AC边上,并刚好能发生全反射.该棱镜材料的折射率为A.(填入正确选项前的字母)A. B. C. D.(2)波源S1和S2振动方向相同,频率均为4Hz,分别置于均匀介质中x轴上的O、A两点处,OA=2m,如图所示.两波源产生的简谐横波沿x轴相向传播,波速为4m/s.己知两波源振动的初始相位相同.求:(i)简谐横波的波长:(ii)OA间合振动振幅最小的点的位置.【分析】(1)由题意可知各角的大小,则由折射定律及全反射可得出角与折射率的关系,联立可求得折射率;(2)已知频率及波速,则由波速公式可求得波长;要使振动振幅最小,则该点到两波源的波程差应为半波长的奇数倍,设距O点为x,则可得出波程差的表达式,联立可解得位置.【解答】解:如图所示,根据折射率定义有,sin∠1=nsin∠2,nsin∠3=1,已知∠1=45°∠2+∠3=90°,联立解得:n=故选A;(2)(i)设波长为λ,频率为ν,则v=λν,代入已知数据得:λ=1m;(ii)以O为坐标原点,设P为OA间任一点,其坐标为x,则两波源到P点的波程差△l=x﹣(2﹣x),0≤x≤2.其中x、△l以m为单位.合振动振幅最小的点的位置满足,k为整数则可解得:x=0.25m.0.75m,1.25m,1.75m.故最小点的位置可以为0.25m,0.75m,1.25m,1.75m.15.(15分)(2010•湖南)(1)用频率为v0的光照射大量处于基态的氢原子,在所发射的光谱中仅能观测到频率分别为v1、v2、v3的三条谱线,且v3>v2>v1,则B.(填入正确选项前的字母)A.v0<v1 B.v3=v2+v1 C.v0=v1+v2+v3 D.。
201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物理卷(广东)(普通用卷)

绝密★启用前201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物理卷(广东)考试范围:xxx;考试时间:100分钟;命题人:xxx 题号一二三四五六总分得分注意事项: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第I卷(选择题)请点击修改第I卷的文字说明评卷人得分一、单选题:共4题每题6分共24分1.如图为节日里悬挂灯笼的一种方式,A、B点等高,O为结点,轻绳AO、BO长度相等,拉力分别为F A、F B,灯笼受到的重力为G。
下列表述正确的是A.F A一定小于GB.F A与F B大小相等C.F A与F B是一对平衡力D.F A与F B大小之和等于G2.如图是密闭的气缸,外力推动活塞P压缩气体,对缸内气体做功800 J,同时气体向外界放热200 J,缸内气体的A.温度升高,内能增加600 JB.温度升高,内能减少200 JC.温度降低,内能增加600 JD.温度降低,内能减少200 J3.如图所示,某种自动洗衣机进水时,与洗衣缸相连的细管中会封闭一定质量的空气,通过压力传感器感知管中的空气压力,从而控制进水量。
设温度不变,洗衣缸内水位升高,则细管中被封闭的空气A.体积不变,压强变小B.体积变小,压强变大C.体积不变,压强变大D.体积变小,压强变小4.如图所示,平行导轨间有一矩形的匀强磁场区域,细金属棒PQ沿导轨从MN处匀速运动到M'N'的过程中,棒上感应电动势E随时间t变化的图示,可能正确的是A. B. C. D.评卷人得分二、多选题:共5题每题6分共30分5.如图是某质点运动的速度图象,由图象得到的正确结果是A.0~1 s内的平均速度是2 m/sB.0~2 s内的位移大小是3 mC.0~1 s内的加速度大于2~4 s内的加速度D.0~1 s内的运动方向与2~4 s内的运动方向相反6.关于核衰变和核反应的类型,下列表述正确的有A.U→Th He是α衰变B N He→O H是β衰变C H H→He n是轻核聚变D Se→Kr+e是重核裂变7.如图是某种正弦式交变电压的波形图,由图可确定该电压的A.周期是0.01 sB.最大值是311 VC.有效值是220 VD.表达式为u=220sin 100πt(V)8.下列关于力的说法正确的是A.作用力和反作用力作用在同一物体上B.太阳系中的行星均受到太阳的引力作用C.运行的人造地球卫星所受引力的方向不变D.伽利略的理想实验说明了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9.如图是某一点电荷的电场线分布图,下列表述正确的是A.a点的电势高于b点的电势B.该点电荷带负电C.a点和b点电场强度的方向相同D.a点的电场强度大于b点的电场强度第II卷(非选择题)请点击修改第II卷的文字说明评卷人得分三、实验题:共1题每题12分共12分10.(1)如图是某同学在做匀变速直线运动实验中获得的一条纸带。
10级《大学物理A1》_甲卷

大学物理A1甲卷 1( 反面还有试题 )注意事项:1.请在本试卷上直接答题. 2.密封线下面不得写班级,姓名,学号等.教师姓名__________________ 作业序号_________ 专业________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_____……………………………10~11年第二学期………………………密封装订线…………………2011年6月30日9:00~11:00………………………安徽工业大学10级《大学物理A1》期末考试试卷 (甲卷)一、选择题: 请将你所选的各题答案的序号填入下表(每题3分,共33分)1. 一质点同时在几个力作用下的位移为:k j i r654+-=∆(SI )其中一个力为恒力k j i F953+--= (SI),则此力在该位移过程中所作的功为(A )17J (B )-67J (C )67J (D)91J2. 两容器内分别盛有氢气和氦气,若它们的温度和质量分别相等,则:(A) 两种气体分子的平均平动动能相等(B) 两种气体分子的平均动能相等(C) 两种气体分子的平均速率相等 (D) 两种气体的内能相等3. 下面说法正确的是(A) 平衡过程一定是可逆过程 (B) 可逆过程不一定是平衡过程(C) 一切与热现象有关的实际过程都是不可逆过程(D) 一切自然过程都是朝着熵减小的方向进行4. 一瓶氮气和一瓶氦气密度相同,分子平均平动动能相同,且处于平衡态,T 表示温度,P 表示压强,则两种气体的(A) T 、P 均相同 (B) T 、P 均不相同(C) T 相同,但2N H e P P < (D) T 相同,但2N H e P P >5. 一定量的理想气体,从p -V 图上初态b 经历(1)或(2)过程到达末态a ,已知a 、b 两态处于同一条绝热线上(图中虚线是绝热线),则气体在(A )(1)过程中放热,(2) 过程中吸热 (B )(1)过程中吸热,(2) 过程中放热 (C )两种过程中都吸热 (D )两种过程中都放热6. 一质点沿x 轴作简谐振动,振动方程为)312cos(1042ππ+⨯=-t x(SI) 从t = 0时刻起,到质点位置在m x 2102-⨯-=处,且向x 轴负方向运动的最短时间间隔为 (A )s 41 (B )s 31 (C )s 81 (D )s 617. 图示一简谐波在t = 0时刻的波形图,波速u = 200 m/s ,则P 处质点的振动速度表达式为(A ))2cos(2.0πππ--=t v(B ))cos(2.0πππ--=t v (C ))2cos(2.0πππ+=t v (D ))2/3cos(2.0πππ-=t v8. 一光强为I 0的自然光依次通过两个偏振片P 1、P 2,若P 1和P 2的偏振化方向的夹角α=300,则透射光强是: (A )40I (B )430I (C )80I (D )830I9. 一束平行单色光垂直入射在光栅上,当光栅常数(a + b )为下列哪种情况时(a 代表每条缝的宽度),k =2、4、6等级次的主极大均不出现? (A) a +b=4a (B) a +b=3a(C) a +b=2a (D) a +b=6a 10. 如图所示,两个直径有微小差别的彼此平行的滚柱之间的距离为L ,夹在两块平晶的中间,形成空气劈形膜,当单色光垂直入射时,产生等厚干涉条纹.如果滚柱之间的距离L 变大,则在L 范围内干涉条纹的 (A )数目减少,间距变大 (B )数目不变,间距变小 (C )数目增加,间距变小(D )数目不变,间距变大11. 设某微观粒子的总能量是它静止能量的K 倍,则其运动速度的大小(以c 表示真空中的光速)(A )1-K c (B )KKc 21-(C )KKc 12- (D )1)2(++K K K c二、填空题:(每空3分,共 33分,1~5题共18分,6~10题共15分).1. 一均匀直棒可绕过其一端且与棒垂直的水平光滑固定轴转动.抬起另一端使棒向上与水平面成60°,然后无初转速地将棒释放。
2010高考物理(福建卷)附答案详细解析

201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福建卷)物理综合能力测试第I 卷(选择题 共108分)本卷共18小题,每小题6分,共108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13.中国已投产运行的1000kV 特高压输电是目前世界上电压最高的输电工程。
假设甲、乙两地原采用500kV的超高压输电,输电线上损耗的电功率为P 。
在保持输送电功率和输电线电阻都不变的条件下,现改用1000kV 特高压输电,若不考虑其他因素的影响,则输电线上损耗的电功率将变为 A .P/4 B .P/2 C .2P D .4P14.火星探测项目是我国继神舟载人航天工程、嫦娥探月工程之后又一个重大太空探索项目。
假设火星探测器在火星表面附近圆形轨道运行的周期1T ,神舟飞船在地球表面附近的圆形轨道运行周期为2T ,火星质量与地球质量之比为p ,火星半径与地球半径之比为q ,则1T 与2T 之比为 A .3pq B .31pq C .3pq D .3q p15.一列简谐横波在t=0时刻的波形如图中的实线所示,t=0.02s 时刻的波形如图中虚线所示。
若该波的周期T 大于0.02s ,则该波的传播速度可能是A .2m/sB .3m/sC .4m/sD .5m/s16.质量为2kg 的物体静止在足够大的水平面上,物体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0.2,最大静摩擦力和滑动摩擦力大小视为相等。
从t=0时刻开始,物体受到方向不变、大小呈周期性变化的水平拉力F 的作用,F 随时间t 的变化规律如图所示。
重力加速度g 取10m/s 2,则物体在t=0到t=12s 这段时间内的位移大小为 A .18m B .54m C .72m D .198m17.如图(甲)所示,质量不计的弹簧竖直固定在水平面上,t=0时刻,将一金属小球从弹簧正上方某一高度处由静止释放,小球落到弹簧上压缩弹簧到最低点,然后又被弹起离开弹簧,上升到一定高度后再下落,如此反复。
2010年新课标全国卷Ⅰ理科综合物理试题2010年新课标全国卷Ⅰ理科综合物理试题

201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理科综合能力测试二、选择题:本题共8小题,每小题6分,共48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的只有一个选项正确,有的有多个选项正确,全部选对的得6分,选对但不全的得3分,有选错的得0分。
14.在电磁学发展过程中,许多科学家做出了贡献。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奥斯特发现了电流磁效应;法拉第发现了电磁感应现象 B .麦克斯韦预言了电磁波;楞次用实验证实了电磁波的存在C .库仑发现了点电荷的相互作用规律:密立根通过油滴实验测定了元电荷的数值D .安培发现了磁场对运动电荷的作用规律:洛仑兹发现了磁场对电流的作用规律15.一根轻质弹簧一端固定,用大小为1F 的力压弹簧的另一端,平衡时长度为1l ;改用大小为2F 的力拉弹簧,平衡时长度为2l 。
弹簧的拉伸或压缩均在弹性限度内,该弹簧的劲度系数为( )A .2121F F l l -- B.2121F F l l ++ C.2121F F l l +- D.2121F F l l -+16.如图所示,在外力作用下某质点运动的t υ-图象为正弦曲线。
从图中可以判断( )A .在10~t 时间内,外力做正功B .在10~t 时间内,外力的功率逐渐增大C .在2t 时刻,外力的功率最大D .在13~t t 时间内,外力做的总功为零17.静电除尘器是目前普遍采用的一种高效除尘器。
某除尘器模型的收尘板是很长的条形金属板,图中直线ab 为该收尘板的横截面。
工作时收尘板带正电,其左侧的电场线分布如图所示;粉尘带负电,在电场力作用下向收尘板运动,最后落在收尘板上。
若用粗黑曲线表示原来静止于P 点的带电粉尘颗粒的运动轨迹,下列4幅图中可能正确的是(忽略重力和空气阻力)( )18.如图所示,一物块置于水平地面上。
当用与水平方向成060角的力1F 拉物块时,物块做匀速直线运动;当改用与水平方向成030角的力2F 推物块时,物块仍做匀速直线运动。
201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全国I)

2007高考全国理综Ⅰ(物理部分)14.据报道,最近有太阳系外发现了首颗“宜居”行星,其质量约为地球质量的6.4倍,一个在地球表面重量为600N的人在这个行星表面的重量将变为960N。
由此可推知,该行星的半径与地球半径之比约为 B 易A.0.5 B.2 C.3.2 D.15.一列简谐横波沿x轴负方向传播,波速v标原点(x=0)处质点的振动图象如图a幅图中能够正确表示t=0.15s时波形的图是B16活塞与气缸壁之间无摩擦。
a达到的平衡状态,b中达到的平衡状态。
气体从a态变化到bA.与b态相比,a态的气体分子在单位时间内撞击活塞的个数较多B.与a态相比,b态的气体分子在单位时间内对活塞的冲量较大AC 中C.在相同时间内,a、b两态的气体分子对活塞的冲量相等D.从a态到b态,气体的内能增加,外界对气体做功,气体向外界释放了热量17.在桌面上有一倒立的玻璃圆锥,其顶点恰好与桌面接触,圆锥的轴(图中虚线)与桌面垂直,过轴线的截面为等边三角形,如图所示。
有一半径为r的圆柱形平行光束垂直入射到圆锥的底面上,光束的中心轴与圆锥的轴重合。
已知玻璃的折射率为1.5,则光束在桌面上形成的光斑半径为 C 中A.r B.1.5r C.2r D.2.5r18.如图所示,在倾角为30°的足够长的斜面上有一质量为m的物体,它受到沿斜面方向的力F的作用。
力F可按图(a)、(b)、(c)、(d四种方式随时间变化(图中纵坐标是F与mg的比值,A B C D.12、v34受力情况下物体在3秒末的速率,则这四个速率中最大的是 C 难A.v1B.v2C.v3D.v419.用大量具有一定能量的电子轰击大量处于基态的氢原子,观测到了一t/sx/mx/mt/s t/st/s4 -0.853 -1.515 -0.546 -0.38定数目的光谱线。
调高电子的能量再次进行观测,发现光谱线的数目比原来增加了5条。
用Δn 表示两次观测中最高激发态的量子数n 之差,E 表示调高后电子的能量。
10年高考全国1卷物理试题分类解析(2010-2019)专题14 机械振动和机械波(原卷版)

10年高考(2010-2019)全国1卷物理试题分类解析专题14 机械振动和机械波一、选择题1.(2011年)34.(1)(6分)一振动周期为T,振幅为A。
位于x=0点的波源从平衡位置沿y轴正方向开始做简谐运动,该波源产生的一维简谐横波沿x轴正向传播,波速为v,传播过程中无能量损失。
一段时间后,该振动传播到某质点P,关于质点P振动的说法正确的是(选对1个给3分,选对2个给4分,选对3个给6分,每选错1个扣3分,最低得分为0分)A. 振幅一定为AB. 周期一定为TC. 速度的最大值一定为vD. 开始振动的方向沿y轴向上或向下取决于它离波源的距离E.若P点离波源距离s=vT,则质点P的位移与波源相同2.(2013年)34.【物理—选修3-4】(1)(6分)如图,a、b、c、d是均匀介质中x轴上的四个质点。
相邻两点的间距依次为2m、4m和6m一列简谐横波以2m/s的波速沿x轴正向传播,在t=0时刻到达质点a处,质点a由平衡位置开始竖直向下运动,t=3s时a 第一次到达最高点。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填正确答案标号。
选对1个得3分,选对2个得4分,选对3个得6分。
每选错1个扣3分,最低得分为0分。
)A.在t=6s时刻波恰好传到质点d处B.在t=5s时刻质点c恰好到达最高点C.质点b开始振动后,其振动周期为4sD.在4s<t<6s的时间间隔内质点c向上运动E.当质点d向下运动时,质点b一定向上运动3. (2016年)34.[物理——选修3–4](1)(5分)某同学漂浮在海面上,虽然水面波正平稳地以1.8 m./s的速率向着海滩传播,但他并不向海滩靠近。
该同学发现从第1个波峰到第10个波峰通过身下的时间间隔为15 s。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
(填正确答案标号。
选对1个得2分,选对2个得4分,选对3个得5分。
每选错1个扣3分,最低得分为0分)学科&网A.水面波是一种机械波B.该水面波的频率为6 HzC.该水面波的波长为3 mD.水面波没有将该同学推向岸边,是因为波传播时能量不会传递出去E.水面波没有将该同学推向岸边,是因为波传播时振动的质点并不随波迁移二、填空题1.(2012年)34.[选修3-4]15.一简谐横波沿x轴正向传播,t=0时刻的波形如图(a)所示,x=0.30m处的质点的振动图线如图(b)所示,该质点在t=0时刻的运动方向沿y轴(填“正向”或“负向”).已知该波的波长大于0.30m,则该波的波长为_______.2.(2014年)34.[物理—选修3-4](1)(6分)图(a)为一列简谐横波在t=2s时的波形图,图(b)为媒质中平衡位置在x=1.5m处的质点的振动图像,P 是平衡位置为x=2m的质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0级大物(I )期末A 卷》华南理工大学
一、选择题(共30分)
1.(本题3分)
质点作半径为R 的变速圆周运动时的加速度大小为(v 表示任一时刻质点的速率)
(A) d d v t . (B) 2
v R
.
(C)
2
d d v v
t R
+. (D) 1/2
2
4
2d d v v t R ⎡⎤⎛⎫⎛⎫+⎢⎥ ⎪ ⎪⎝⎭⎢⎥⎝⎭⎣⎦
. [ ]
2.(本题3分)
质量为20 g 的子弹沿X 轴正向以 500 m/s 的速率射入一木块后,与木块一起仍沿X 轴
正向以50 m/s 的速率前进,在此过程中木块所受冲量的大小为 (A) 7 N·s . (B) 8 N·s .
(C) 9 N·s . (D) 10N·s . [ ] 3.(本题3分)
一质点在如图所示的坐标平面内作圆周运动,有一力)(0j y i x F F
+=作用在质点上.在该质点从坐标原点运动到(0,2R )
位置过程中,力F
对它所作的功为
(A) 20R F . (B) 202R F .
(C) 2
03R F . (D) 2
04R F .
[ ] 4.(本题3分)
一瓶氦气和一瓶氮气质量密度相同,分子平均平动动能相同,而且它们都处于平衡状态,则它们
(A) 温度相同、压强相同. (B) 温度、压强都不相同. (C) 温度相同,但氦气的压强大于氮气的压强.
(D) 温度相同,但氦气的压强小于氮气的压强. [ ] 5.(本题3分) 若f (v )为气体分子速率分布函数,N 为分子总数,m 为分子质量,则
⎰
2
1
d )(2
1
2v v v v v Nf m 的物理意义是
(A) 速率为2v 的各分子的总平动动能与速率为1v 的各分子的总平动动能之差. (B) 速率为2v 的各分子的总平动动能与速率为1v 的各分子的总平动动能之和.
(C) 速率处在速率间隔1v ~2v 之内的分子的平均平动动能.
(D) 速率处在速率间隔1v ~2v 之内的分子平动动能之和. [ ] 6.(本题3分)
如图,bca 为理想气体绝热过程,b 1a 和b 2a 是任意过程,则上述两过程中气体作功与吸收热量的情况是:
(A) b 1a 过程放热,作负功;b 2a 过程放热,作负功. (B) b 1a 过程吸热,作负功;b 2a 过程放热,作负功. (C) b 1a 过程吸热,作正功;b 2a 过程吸热,作负功.
p O V b 1
2 a c
(D) b 1a 过程放热,作正功;b 2a 过程吸热,作正功. [ ] 7.(本题3分)
某理想气体分别进行了如图所示的两个卡诺循环:Ⅰ(abcda )和Ⅱ(a'b'c'd'a'),且两个循环曲线所围面积相
等.设循环I的效率为η,每次循环在高温热源处吸的热量为Q ,循环Ⅱ的效率为η′,每次循环在高温热源
处吸的热量为Q ′,则 (A) η < η′, Q < Q ′. (B) η < η′, Q > Q ′. (C) η > η′, Q < Q ′. (D) η > η′, Q > Q ′.
[ ]
8.(本题3分)
一列机械横波在t 时刻的波形曲线如图所示,则该时刻能
量为最大值的媒质质元的位置是:
(A) o ',b ,d ,f . (B) a ,c ,e ,g . (C) o ',d . (D) b ,f . [ ] 9.(本题3分) 如图所示,平行单色光垂直照射到薄膜上,经上下两表面反射的两束光发生干涉,若薄膜的厚度为e ,并且n 1<n 2>n 3,λ1为入射光在折射率为n 1的媒质中的波长,则两束反射光在相遇点
的相位差为 (A) 2πn 2e / ( n 1 λ1). (B)[4πn 1e / ( n 2 λ1)] + π.
(C) [4πn 2e / ( n 1 λ1) ]+ π. (D) 4πn 2e / ( n 1 λ1).
[ ]
10.(本题3分)
在玻璃(折射率n 2=1.60)表面镀一层MgF 2 (折射率n 2=1.38)薄膜作为增透膜.为了使波
长为500 nm(1nm=10
9m)的光从空气(n 1=1.00)正入射时尽可能少反射,MgF 2薄膜的最少厚度应是
(A) 78.1 nm (B) ) 90.6 nm (C) 125 nm (D) 181 nm (E) 250nm
[ ]
二、填空题(共30分)
11.(本题3分)
地球的质量为m ,太阳的质量为M ,地心与日心的距离为R ,引力常量为G , 则地球绕太阳作圆周运动的轨道角动量为L =_______________. 12.(本题3分)
一个质量为m 的质点,沿x 轴作直线运动,受到的作用力为
i t F F
cos 0ω= (SI)
t = 0时刻,质点的位置坐标为0x ,初速度00=v
.则质点的位置坐标和时间的
关系式是x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本题3分)
在标准状态下,若氧气(视为刚性双原子分子的理想气体)和氦气的体积比 V 1 / V 2=3 / 5 ,则其内能之比U 1 / U 2为________________. 14.(本题3分)
一块木料质量为45 kg ,以 8 km/h 的恒速向下游漂动,一只10 kg 的天鹅以 8 km/h 的速率向上游飞动,它企图降落在这块木料上面.但在立足尚未稳时,它就又以相对于木料为2 km/h 的速率离开木料,向上游飞去.忽略水的摩擦,所有速率均为水平速率,则
n 1 3λ1
木料的末速度为________ km/h . 15.(本题3分) 一质点作简谐振动.其振动曲线如图所示.根据此 图,用余弦函数描述其振动方程为___________. 16.(本题3分)
一物体同时参与同一直线上的两个简谐振动:
)3
1
4c o s (05.01π+π=t x
(SI) ,
)3
2
4c o s (03.02π-
π=t x (SI)
则用余弦函数描述合成振动的振动方程为______________. 17.(本题3分)
一驻波表达式为 t x A y ππ=100cos 2cos (SI).位于x 1 = (1 /8) m 处的质元P 1与位于x 2 = (3 /8) m 处的质元P 2的振动相位差为_______________. 18.(本题3分)
在双缝干涉实验中,所用光波波长λ=5×10–4 mm ,双缝与屏间的距离D =300 mm ,双缝间距为d =0.3 mm ,则中央明条纹两侧的两个第三级明条纹之间的距离为_____mm . 19.(本题3分)
图a 为一块光学平板玻璃与一个加工过的平面一端接触,构成的空气劈尖,用波长为λ的单色光垂直照射.看到反射光干
涉条纹(实线为暗条纹)如图b 所示.则干涉条纹上A 点处所对应的空气薄膜厚度为e =________. 20.(本题3分) 三个偏振片P 1,P 2与P 3堆叠在一起,P 1与P 3的偏振化方向相互垂直,P 2与P 1的偏振化方向间的夹角为30°.强度为I 0的自然光垂直入射于偏振片P 1,并依次透过偏振片P 1、P 2与P 3,则通过三个偏振片后的光强为______ I 0.
三、计算题(共40分)
21.(本题10分)
有一质量为m 1、长为l 的均匀细棒,静止平放在滑动摩擦系数为μ的水平桌面上,它可绕通过其端点O 且与桌面垂直的固定光滑轴转动.另有一水平运动的质量为m 2的小滑块,从侧面垂直于棒与棒的另一端A 相碰撞,设碰撞时间极短.已知小滑块在碰撞前后的速度分别为1v 和2v
,如图所示.求碰撞后从细棒开始转动到停止转动的过程所需的时间.(已知棒
绕O 点的转动惯量2
13
1l m J =)
图b 图a
A
m 1 ,l
1v
2
俯视图
22.(本题10分)
一气缸内盛有1 mol温度为27 ℃,压强为1 atm的氮气(视作刚性双原子分子的理想气体).先使它等压膨胀到原来体积的两倍,再等体升压使其压强变为2 atm,最后使它等温膨胀到压强为 1 atm.求:氮气在全部过程中对外作的总功及其内能的变化.(普适气体常量R=8.31 J·mol-1·K-1)
23.(本题10分)
如图所示为一平面简谐波在t = 0 时刻的波形图,设此简谐
波的频率为250 Hz,且此时质点P的运动方向向下,求
(1) 该波的表达式;
(2) 在距原点O为100 m处质点的振动方程与振动速度表达式.
24.(本题10分)
一衍射光栅,每厘米200条透光缝,每条透光缝宽为a=2×10-3 cm,在光栅后放一焦距f=1 m的凸透镜,现以 =600 nm (1 nm=10-9 m)的单色平行光垂直照射光栅,求:
(1) 透光缝a的单缝衍射中央明条纹宽度为多少?
(2) 在该宽度内,有几个光栅衍射主极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