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经济学复习资料名词解释参考答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发展经济学复习资料名词解释参考答案
发展经济学
期中考试结束,时间是19日凌晨1点到2点
题型:选择、名词、简答、论述
名词解释参考答案
第一章
法国经济年鉴是全球经济的一部分。

一个经济世界有三个要素:第一,它占据特定的地理空间,有特定的边界;第二,一个经济世界总是有一个或几个中心;第三,每个经济世界都被划分为连续的区域。

2.新兴工业化国家:新兴工业化国家是指工业发展迅速、产业结构发生重大变化、制造业占出口比重迅速提高、经济发展迅速、人均收入较高的发展中国家。

3.第三世界:第三世界最初由法国人口学家阿尔弗雷德·萨维翁提出。

它被用作世界政治的一个新类别,通常指战后新成立的不结盟国家。

渐渐地,第三世界被用来指代西方发达国家以外的发展中国家。

第二章
1、“静态的插曲”:古典经济学都以经济发展为主要研究课题,注重长期研究,并以整个经济作为研究对象。

但是边际革命出现以后,经济增长问题逐渐退隐,资源配置成为经济研究的主题。

从这时起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这段时间,价值理论和分配理论成为经济学的主要研究领域;研究方法通常是静态分析或比较静态分析;制度被视为既定的因素或是外生变量而不予讨论。

这段时期被称为西方经济学发展史上“静态的插曲”。

2.创新理论:创新理论是熊彼特在《经济发展理论》中提出的。

他认为,创新是经济发展的源泉,发展是一个“动态过程”,“可以定义为新组合的实施”,即创新。

创新包括五种情况:(1)采用新产品——即消费者不熟悉的产品或产品的新特性;(2)采用新的生产方法;(3)开拓新市场;(4)控制或夺取新的原材料供应来源;(5)实现任何行业的新组织,如创造垄断或打破垄断。

3、结构主义:结构主义目前在发展理论文献中有狭义和广义两种用法。

狭义结构主义把世界经济分为中心和外围两部分,发达国家属于中心国家,而发展中国家属于外围国家,二者的生产结构有很大差别。

国际贸易的收益更多由中心国家获得。

外围发展中国家会陷入失业、外部不均衡和贸易条件的恶化的恶性循环。

广义的结构主义认为这个世界不像新古典理论所描述的那样可以灵活调整
价格机制的作用有限,这种变化只能通过其他方式实现。

国家干预是必要的。

4、新古典主义:是与结构主义相对的一种世界观,它认为世界是灵活的,市场总是趋于均衡,价格机制可以良好地发挥作用。

市场机制是经济发展的最好机制。

第三章
1.经济增长:传统的表述是:一个国家生产商品和服务的能力的扩大。

在实际核算中,它往往以一个国家生产的商品和服务总量的增加来表示,即以国民生产总值或国内生产总
值的增长来计算。

在这种传统的定义下,经济增长归因于国民生产总值(GNP)或国内生
产总值(GDP)的增长,这并不等于经济发展。

然而,广义上的经济增长可以理解为一个
长期可持续的过程,其结果是渐进的,包括结构变化。

2.外延型增长:经济增长方式是指一个国家或社会经济增长的总体特征,主要由增长
因素数量增加产生的经济增长,我们称之为外延(粗放)型增长。

3.自然增长率:哈罗德-
多马模型从劳动力投入的角度说明了人口增长率与劳动生产率的提高这两个因素和经济增
长的关系,提出了“自然增长率”这个概念。

自然增长率取决于劳动力的年平均增长率和
劳动生产率的年平均增长率。

在资本与劳动、资本与产量的比例既定时,自然增长率是一
个国家能够实现的最大增长率,它还是适应劳动力增长情况,实现充分就业的增长率。

4.稳定状态:在资本存量变化为零的经济体中存在资本存量水平。

在这个层面上,改
变资本的几种力量是平衡的。

这种资本存量水平被称为资本的稳态水平。

稳态代表着经济
的长期均衡。

无论经济的初始水平是什么,它最终都会走向稳定状态。

5.真实商业周期:
真实商业周期理论出现于20世纪80年代。

该理论认为,经济波动主要是由持续的实际
(供给侧)冲击引起的,而不是意外的货币(需求侧)冲击。

这些宏观冲击主要是由于技
术进步速度的大规模随机波动,从而导致相对价格的波动。

理性经济主体通过改变劳动力
供给和消费做出最优反应。

真实商业周期理论家认为,经济周期的每个阶段(无论是繁荣
还是衰退)都是平衡的。

它提倡自由放任,反对政府干预经济。

该理论强调宏观经济学的
跨时期(或跨时期)和动态特征。

第五章
1.贫困性循环:“贫困恶性循环”理论是1953年纳克斯在《不发达国家的资本形成》一书中提出的。

该理论认为,资本匮乏是阻碍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的关键因素。

他认为:
在供给方面,一国由于经济不发达,人均收入低,低收入意味着人们将要把大部分收入用
于消费,很少用于储蓄,从而导致了储蓄水平低,储蓄能力低,低储蓄能力会造成资本形
成不足;资本形成不足又会导致生产规模
很难扩大和提高劳动生产率。

低生产率导致低产出,低产出导致低收入,形成“低收
入-低资本形成-低收入”的恶性循环;就需求而言,发展中国家人均收入水平低意味着购
买力和消费能力低。

低购买力导致投资吸引力不足,这将导致资本形成不足。

资本形成率低,难以扩大生产规模,生产率低。

低生产力导致低产出和低收入。

这样就形成了“低收
入-低资本形成-低收入”的恶性循环。

2.“大推进”理论:“大推进”理论。

这是发展经济学的先驱之一罗森斯坦―罗丹(rosenstein-rodan,p.n.)提出的关于资本形成在经济发展中作用的理论。

他认为,资
本的供给是不可分的,交通、通讯、供水、电力、学校、医院等等都必须达到一定的规模
而且配套才能发挥作用。

这就要求投资要达到一定规模才能同时建成这些基础设施,工业
化也因缺少基础设施条件而难以实现。

同时,企业规模过小,企业间彼此提供的外部效应
较小,企业的获利能力很低。

因此发展中国家摆脱贫困应该采取整体“推进”的投资政策。

4.“临界最小努力”理论:1957年,莱宾斯坦(H.)在《经济落后与增长》一书中提出了“临界最小努力”理论。

该理论认为,发展中国家应打破低收入与贫困之间的恶性循环,根据人口多、增长率高的特点,首先必须保证足够高的投资率,使国民收入增长超过人口增长,从而显著提高人均收入水平。

这种水平的投资率是“关键的最小努力”。

没有这一最低限度的努力,发展中国家的国民经济就难以摆脱贫困和落后的困境。

5.“起飞”理论:罗斯托以《经济成长的阶段》(1960)一书而闻名。

他把人类社会经济发展划分为六个阶段,即传统社会、为起飞创建前提、起飞、成熟、高额消费和追求生活质量这六个阶段。

其中起飞阶段是发展中国家向发达国家过渡的起始阶段。

他认为,“起飞”就是要突破经济的传统停滞状态,实现在短时间内基本经济结构和生产方法的剧烈转变,使国民经济走向迅速发展的坦途。

6.资本形成:早期发展经济学家纳克斯就给资本形成下了定义,他认为,资本形成即指社会不把其全部的生产活动用于直接消费品的生产,而以一部分用于工具、机器、交通器材、工厂及设备等各种可用来增加生产效能的物质资本的生产。

麦金农在书中提出了金融抑制的问题。

“金融抑制”的原因是,为了刺激投资,发展中国家政府利用行政手段降低利率,抑制储蓄增长。

在通货膨胀的情况下,实际利率也可能为负,这导致人们追求实物形式的积累,最终减少可用于投资的资本。

因此,在发展中国家,要么利率低,要么通货膨胀高,要么两者兼而有之。

这就是所谓的“金融抑制”。

8.金融深化:所谓金融深化是指一个国家的金融资产存量规模大、品种多、期限种类多的情况。

他是与金融浅化相对应的一个概念。

肖认为,推行金融深化可以促进经济的发展。

因为在金融深化的经济中,随着金融资产存量的品种、范围和规模的扩大,金融资产与物质资产之比不断上升;金融资产的积累将主要来
减少对财政收入和国际资本的依赖;金融市场的扩张和多元化将增强投资者之间的竞争,为提高资本使用效率和优化投资结构创造条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