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受做教师的幸福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俗话说,“知足者常乐”,我要说,“常乐者幸福”。

教师的幸福感从何而来呢?自然来自教师这个职业本身。

首先,教师的幸福来自工作的环境。

我们工作在一个与社会相对“远离”的净土中,纷繁复杂的社会矛盾与我们无缘,市井小人的钩心斗角也很少见。

我们工作的环境是校园,安全、舒适、宽敞、美丽,我们身边的同事大都有较高的素质——
—善良、诚实、单纯、正直。

在这里工作,不必担心别人踩着自己的肩膀往上爬,也不必担心自己出类拔萃了遭人嫉妒,因为我从不把分数作为考核教师的唯一标准,我希望我们的老师合作共赢,这与有些行业有着质的不同。

尤其在我们的学校,虽然工作比较辛苦,但相对坐班制来说是轻松的、自由的。

而轻松自由的工作难道不是幸福的工作吗?
其次,教师的幸福来自我们的工作对象。

我们的工作对象不是一台台冷冰冰的机器,而是有血有肉、有主见有思想的人,是充满了无限发展可能的年轻人。

他们朝气蓬勃,热情洋溢,精力旺盛,从不疲劳。

与这些孩子在一起,我们会觉得永远年轻,他们的快乐会驱散我们心中的愁云,他们依偎在我们身边会让我们生出做父母亲的温暖,他们的拼搏督促我们加倍付出好让他们将来“站在巨人的肩上”,而他们的顽皮也会勾起我们儿时难忘的回忆,甚至他们的叛逆和对抗还会激发我们创新的灵感。

有这样一群孩子在身边,我们永远都不会孤独。

不仅如此,他们还促使我们不断地思考,不断地成长,似乎每一天都有预想不到的收获与回报。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教师的幸福来自我们崇高的使命。

教师的职责是教书育人,而不是直接创造物质财富,而是用心培育一代又一代创造财富的人。

我们用自己的知识、智慧、艺术、热情和全部的爱,去引导、教育、感化、滋润那些各方面尚不健全的孩子,若干年后,他们都成了人才,成了支撑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各个领域的栋梁之时,或者即使没有突出的才能却也能够遵纪守法,自食其力过上舒坦日子之时,心中就会油然而生甜蜜的成就感和自豪感。

恰如肖川教感受做教师的幸福
文俊
【关键词】教师;幸福感;使命
【中图分类号】G633【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5-6009(2019)43-0063-02
【作者简介】文俊,南京育英第二外国语学校(南京,210044)校长,高级教师,江苏省特级教师。










期63
授在《教师的幸福人生与专业成长》一书中所言,“教师最大的幸福,就是看着学生的成长,在学生的进步与对社会的贡献中体会到一种他人无法达至的快乐”。

自然,现实生活中也有几类教师不觉得幸福。

实际上他们即使不做教师,也一样不会幸福。

在我看来,首先没有爱心的老师不会幸福。

因为没有爱心,所以不会在孩子身上花太多的时间和精力,他们会因为得不到孩子的尊敬和爱戴而不幸福。

其次,不会欣赏的教师不会幸福。

他们老是盯着班上几个“差生”不放,看不到90%以上的好学生;他们更看不到“差生”身上的优点和进步,因此总觉得很受挫折,没有成就感。

没有成就感的人很难体验幸福。

再次,不会宽容的教师不幸福。

孩子都是有缺点的,而且时不时犯错误,后进生的错误更多,撒谎、不交作业、抄袭、讲话等都是常见的问题。

面对这样的学生,要做到心平气和绝不容易,但一定要在内心宽容他们。

如果你不会宽容,老与他们较劲,结果把自己的情绪弄得很糟,日复一日下去哪有幸福感可言?
然后,太过于追求金钱的教师不会幸福。

因为教育不是直接创造物质财富的行业,它很难满足我们高收入、高消费、高附加值的生活要求。

如果总是与那些高收入的行业相比,往往找不到信心甚至觉得窝火,比的结果就是永远觉得“不幸”。

最后,自私的教师不会幸福。

教育工作的特点之一是它的集体性,育人的工作不仅需要教师个体的全身心投入,更需要在集体合作的过程中共享资源,放大智慧。

一味自私,不懂得分享的人,自然会受到孤立,而他的智慧最终必然枯竭或者至少贫乏,这样的人如何能幸福起来?
总之,幸福其实就在我们身边,就看我们会不会“感觉”。

化用罗丹的一句名言,“这个世界不缺幸福,只缺感知幸福的心”。

不同的途径、不同的方法,反复地尝试。

学生尝试解决问题的过程就是一个锤炼思维的过程,就是知识主动构建的过程。

让学生参与知识的生产,变革生产关系,解放生产力,释放学生蕴藏着的巨大潜能。

事实上,只要让学生先探究,就能出现意想不到的惊喜。

学习原本就是学生自己的事情,我们教师要大胆地把学习的“所有权利”都“还”给学生,让学生处于“最原始”的学习状态,让学生的学习能力自然显现,从而学生能在自己与文本、自己与他人、自己与自己的对话和思辨中,不断突破学习障碍。

教师不断激励赋能,学生获得快感,兴趣盎然享受“高峰体验”。

在兴奋中,学生追求真善美的天性就被激活,就能收获积极的学习状态,智慧之流就会如潮奔涌,相信学生自身蕴藏的巨大能量会让学生更快更好地成长。

我们践行“好的”数学教学,让学生从“压抑”“窒息”中解放出来,自由呼吸着向未来行走,让学生的主体意识、主体能力及数学素养——
—尤其是理性精神,如质疑、批判、反思、创新等优秀思维品质一一显现。

在“好的”数学教学里,师生一起享受生命共同成长的价值感与幸福感。

(上接第62页) 64。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