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病管理中心评审标准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慢病管理中心的评审标准主要涉及以下方面:
1. 服务流程:包括慢性病的筛查、诊断、治疗、随访以及健康教育等各个环节,确保服务的连续性和综合性。

2. 信息系统:要求有完善的信息系统支持,以便于慢性病数据的收集、存储、分析和利用,实现对慢性病管理全过程的监控和评价。

3. 服务人群信息管理:需要对服务对象的健康状况进行汇总和分析,以便提供针对性的健康管理服务。

4. 预防为主:强调预防工作的重要性,通过早诊早治、生活方式干预、疾病科普等方式降低发病风险。

5. 防治结合:在慢性病管理中,既要重视疾病的预防,也要注重已经发生的慢性病的治疗和管理。

6. 全生命周期管理:目标是实现对全体人群从出生到老年的全生命周期内的慢性病健康管理。

7. 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通过健康教育提高居民的健康意识,促进健康生活方式的形成,减少慢性病的发生。

8. 多部门协作:慢病管理不仅仅是卫生部门的职责,还需要多个相关部门和机构的协作和参与。

9. 重大慢性病过早死亡率下降:根据《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十三五”规划纲要》,实施慢性病综合防控战略,目标是使重大慢性病过早死亡率下降10%。

10. 国家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建设:加强示范区建设,提升慢性病综合防控能力。

11. 满足群众健康需求:慢病管理中心的建设应能够满足群众对于健康的需求,提高人民健康水平。

12. 降低疾病负担:通过有效的慢性病管理,减轻因慢性病带来的医疗费用负担,提高居民的健康期望寿命。

综上所述,慢病管理中心的建设和评审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综合考虑服务流程、信息系统、服务人群信息管理、预防为主、防治结合、全生命周期管理、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多部门协作等多个方面,以达到有效管理和控制慢性病的目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