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先队阵地建设和少先队活动的资源开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少先队阵地建设和少先队活动的资源开发
在少先队文化建设中,少先队阵地建设和少先队资源开发是两个重要问题。
少先队阵地作为一种物质环境和物化景观的综合,它是构成少先队物质文化的主要因素。
少先队阵地构成的物质文化可以对少年儿童的心理平衡产生影响,因为少先队的标志、景观、活动和成果都会让队员对少先队产生看法,这些看法使队员产生心理反响,有时也影响队员的价值观念和态度。
科学研究证明,物质环境和物化景观对人的思维能产生较大影响。
单调、死板的环境和景观往往难以启迪人的思维,并容易使人心情抑郁;而丰富、变化的环境和景观则给人以大量的视觉提示,能使人心情舒畅、思维清晰。
环境和景观还给人以赏心悦目的精神享受,在美的情趣熏陶中产生一种聚合力量,以激发集体荣誉感。
所以,少先队阵地建设不能仅仅看作是物力的投资,是文化的创造、情感的经营,它是少先队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少先队阵地从性质上可以分为物质阵地和非物质阵地。
物质阵地指由实物构成的,如队室、队角、展厅、队报、雕塑、宣传栏等;非物质阵地又称物化方式,是由活动方式构成的非物质环境和景观,如兴趣小组、科技、艺术、体育以及团体活动的方式等。
少先队阵地从内容上可以分为宣传教育阵地和实践体验阵地。
宣传教育阵地包括板报、墙报、宣传栏、队室、队角、广播站、电视台、网站等。
实践体验阵地包括思想教育类,如烈士陵园、名胜古迹、革命遗址、红领巾一条街、社区服务站等;劳动科技类,如少年科学院、科技试验田、养殖园、红领巾气象站、家庭劳动岗等;文化体育类,如文学社、艺术团、体育(项目)队、陶艺坊等。
少先队阵地从地域上还可以分为校内阵地和社区阵地两类。
在进行少先队阵地建设时要注意以下一些问题:
(1)少先队阵地建设要与校园文化相联系,融入校园文化之中,同时也要把少先队阵地文化与校园文化区别开来。
所谓融入就是要在不断更新、完善和美化校园环境和景观中有机地加入少先队特定的内容,如在美丽的草坪上设立星星火炬的雕塑,在宣传栏上有醒目的少先队标志或文字,在广播节目中能常常听到“中国少年先锋队队歌”。
所谓区别就是不要把校园文化建设作为少先队文化建设的内容。
(2)配合少先队活动和教育以加强阵地建设。
少先队阵地建设不是孤立的建设行为,一定要结合少先队的主题活动,配合少先队教育任务来创建、丰富和更新。
当前就是要加强队员的体验,把阵地建设作为体验活动、体验教育来进行,让阵地的作用发挥得更充分,使阵地内涵更充实。
(3)让更多的队员参与到阵地建设和阵地活动中来。
少先队阵地本身具有团结教
育队员的功能,不能把少先队阵地仅作为少数“尖子”的舞台,要设法让全体队员都有参与阵地活动的机会。
和少先队干部轮换制一样,让队员轮流到他喜欢、愿意去服务的阵地展示才能,没有“才能”也可以接受锻炼从而培养才能。
(4)重在体验,重视过程。
让队员在实践中体验是少先队教育的重要途径,少先队阵地就是为队员提供更多的实践体验的场所。
少先队教育并不过分注重既定的目标,它是在培养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总目标下进行的过程性教育,即把教育过程作为具体目标来看待。
过程即目的,这是少先队阵地教育乃至少先队教育的重要原则。
(5)整体建构,综合开发。
少先队阵地建设要具有文化的内涵,就得重视整体建构和综合开发,不能随心所欲抽象地去建立某种体系,不要孤立地去设置某个阵地。
文化的构成是科学、艺术、道德彼此交融的有机整体,少先队教育阵地是在实践活动中不断生成和整体建构的。
整体建构和综合开发从具体方法上讲,一是要有基本的框架,即按社会文化、地域条件和与队员需要相结合而构建的阵地群。
二是要形成完整的系统,既有展示特色和个性的主打阵地,又有为满足教育需要和队员需要的常规阵地;既要进行内部整合,加强各阵地间的联系,又要对外开放,不断进行信息交换,不断充实阵地。
举例来说,队员在方式阵地中的书画兴趣组参加书画活动,进行书画创作,而他们的作品又在物质阵地的书画廊中展出。
队员的作品有了展示的机会,会对队员起到激励作用,同时也巩固了阵地。
下面我们就常见的少先队阵地建设做一些介绍:
(1)队室。
队室既是少先队基层组织的所在地,又是进行少先队教育的阵地之一。
目前,我们看到很多学校的少先队队室成了材料室或辅导员老师的办公室,没有队室的学校也不在少数。
有少先队基层大队组织的完全小学、完全中学和初级中学必须有队室,队室一般具有以下功能和作用:①队委会办公和召集会议;②进行队前教育、队史教育及全员培训;③收集、管理和提供少先队工作和活动资料。
队室在布置内容上要富于教育感染性,形式上要庄重、朴实。
队室一般分为四个主题:①“时刻准备着”。
在队室正面墙的上方贴上呼号:“准备着,为共产主义事业而奋斗!”呼号下面挂队徽,队徽下面贴誓词,誓词左边贴队歌,右边贴上少先队队名、领导者、性质、队旗、标志、队礼、作风的摘录。
右墙角(参观者的左边)用单旗架插上大队旗。
②“殷切希望”。
在队室左侧墙上布置党和国家领导人的题词和少先队年度工作计划,其间也可以展出队史、少年英雄及“十佳”少先队员的事迹。
③“茁壮成长”。
应该布置在“时刻准备着”的对面墙上,展示基层少先队的生活,包括少代会、少先队活动等内容,并在上方贴上时代性、号召性强的标语。
④“星星火炬”。
在队室右侧墙
边置放旗架,插上中、小队旗,在旗架上方贴上少先队八字作风。
在“茁壮成长”右侧辟一块光荣栏,发布近期的光荣事迹。
光荣栏下挂上光荣簿,记载集体和个人的典型优秀事迹。
队室的陈设可以因地制宜,可以在队室中间安排会议桌凳,会议桌上还要放会议记录和大队工作日记。
在“时刻准备着”和“殷切希望”栏目下安排展橱,展览奖怀、奖状、证书以及有意义的纪念品,在适当的地方安排一个档案柜,用于保存少先队的资料、档案。
队室里要经常准备一套介绍少先队队史和本校(社区)少先队光荣史的宣传资料,包括图画、文字、实物资料。
队室要安排队干部轮流值班。
(2)队报和红领巾广播站。
队报和红领巾广播站是基层少先队主要的宣传阵地。
当前有辅导员反映队报、广播站不太受队员关心,这除了有现代传媒极快发展的外在因素外,还有一个被忽略的问题,就是受固有的思想观念及做法的限制,即总是“培养”一批播音员、编辑、记者等去做这些事,而忽视了少先队队务是广大队员自己的事。
大队队报和广播站可以下放到中队,由中队轮流承担,鼓励中队办出自己的特色。
中队队报可以下放到小队或兴趣组,让队员按自己的想法去办。
实践证明,这种做法更能引起队员对宣传阵地的关注。
这种做法既符合少先队教育的理念,又能让更多的队员成为宣传阵地的主人。
(3)社区服务和家庭劳动岗位。
现在,有的地方的社区服务和家庭劳动岗位越来越流于形式,原因是多方面的。
但有一个原因不得不引起重视,那就是受形而上学、急功近利思想的影响。
我们常常见到一些汇报、总结、交流、论文中的例子,搞了一两次活动,做了一两次教育便称进行了什么样的教育,起到了什么样的作用,队员又得到了什么样的收获。
如搞了一次扫墓活动便使队员受到深刻的革命传统教育,去了一次敬老院就使爱心在队员心灵里扎下了根。
正因为如此,助长了一些不良风气,制约了少先队阵地乃至少先队教育的正常发展。
一定要让队员把社区服务或家庭劳动岗位逐步转化为队员的习惯性行为和自觉性行为。
一说到活动资源的开发,很多人马上就联想到重大社会、历史人物和事件,这种看法难免偏颇和狭隘,因此,需要明确一些基本理念:其一,活动是少先队教育的主要形式,活动需要有所凭借,这些凭借对象称为活动条件。
活动条件有物质的、方式的、环境的,总之是客观存在的。
客观存在的活动条件就是可开发、可利用的活动资源。
其二,一切可用于教育、用于活动、具有教育意义和活动意义的客观条件都可以作为活动资源。
从以上理念中又可以概括出活动资源的三个特征:其一,广泛性,指凡是可以进入活动的条件或资源都可以开发利用;其二,条件性,指既能够作为活动的条件,又要与少先
队基层组织的实际相适应。
其三,教育性,资源自身具有教育影响作用。
这三个特征相互联系,在资源开发中要综合考虑。
在进行活动资源开发时还要遵循几条原则:其一,优先性原则,队员需要获得的东西很多,符合教育活动条件的资源也很多,不可能全部顾及,因此,必须在可能的活动资源范围内,在充分考虑活动成本、活动效率的前提下突出重点,优先开发。
其二,适应性原则,即不但要考虑全体队员都能参与,还要考虑特定的、特殊的教育对象,更要考虑队员的年龄实际。
其三,地域性原则,队员亲历的地域环境是队员的生活环境,地域资源的开发成本低,贴近队员的生活,资源利用率高。
在进行活动资源开发时还要重视以下问题
(1)将活动本身作为资源来开发。
一项好的活动可以为活动资源的开发提供丰富的素材,这些素材来自两个方面,一是活动内容、方式、途径的使用素材,二是活动本身就是素材。
素材是构成活动的基础,它以条件的形式成为活动资源。
比如,少先队的传统活动、节日活动、主题活动、系列活动中就有许多可资借鉴和利用的素材,而在进行这些活动时也创造了许多可以持续发展的条件,资源本身的意义就是可资利用和可持续发展。
(2)将优秀的资源阵地化。
少先队的许多活动都是凭借阵地来开展的。
少先队阵地又为少先队活动提供了必要的条件,资源阵地化的意义,一方面使资源直接转化为教育活动因素,另一方面又使资源能够有效地、长期地发挥作用。
例如,成都市红星路广场建成后,成都师范学校附属小学的“啄木鸟”假日小队在广场上开展了“文明休闲”的劝导活动,这是资源开发到资源利用的第一步,“啄木鸟”小队进一步将红星路广场作为“小手拉大手”、共建文明城市的活动阵地,这就为资源赋予了新的意义。
资源阵地化有三个条件,一是少先队组织的正式认可,二是经常利用阵地开展活动,三是为阵地的完善和发展尽到责任。
(3)将资源分类归档。
分类的目的是为了便于检索和充分利用,少先队的活动资源可分为校内资源和校外资源两大类。
校内资源又可分为学校资源、教师资源、队员资源和设施资源、方式资源、制度资源、精神资源,前三项和后四项呈并列、交叉态式;校外资源包括社会资源、家庭资源和自然资源、人文资源、服务资源,前两项和后三项呈并列、交叉态式。
对资源的分类可用“资源双向细目表”进行格式化说明,对已确定的阵地化资源还要在表中列出资源名称、地点、利用价值等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