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宁美丽乡村示范区建设的若干思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江宁美丽乡村示范区建设的若干思考-社会科学论文
江宁美丽乡村示范区建设的若干思考
费盛忠
美丽乡村建设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和深化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新工程、新载体,是统筹城乡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实践的又一重大创新。
2013年,在谱写“中国梦·美丽江宁华彩诗篇”和快速融入苏南现代化建设示范区、样板区的进程中,江宁区根据南京市委、市政府对美丽乡村建设工作总体部署,按照“空间优化形态美、绿色发展生产美、创业富民生活美、村社宜居生态美、乡风文明和谐美”的要求,为推进城乡发展一体化建设,由江宁交通建设集团主导开发建设江宁美丽乡村示范区。
这种让国有企业参与美丽乡村开发、建设城乡一体化新农村的模式,不仅加快提升了新农村建设水平,在城乡一体化建设实践中也显现出很大的优势和活力。
一、美丽乡村示范区建设推进情况
根据江宁美丽乡村示范区430 平方公里总体规划要求,已启动35平方公里样板区的建设。
根据2013年、2014年美丽乡村建设规划要求和任务分工,江宁交通建设集团主要负责示范区内道路、道路沿线驿站、景观节点以及黄龙岘旅游特色村的建设。
1.美丽乡村道路建设推进情况
按照江宁美丽乡村示范区总体规划要求,江宁交通建设集团已建成美丽乡村生态循环道路28.4公里,其中联一线13.4公里,途经谷里、江宁街道;联二线及联二线北延15公里,途经谷里、秣陵、横溪、江宁街道。
并同步建成了自行车专用道20公里。
美丽乡村生态循环道路在建设过程中本着“依山傍水、显山露水”的原则,依据现场实际条件,顺乎地势,减少对原生态地貌的破坏,串联了沿线红庙水库、高庄水库、高山水库、朝阳水库、牌坊水库、战备水库、龙山水库、直山水库等水体资源,并将黄龙岘、大塘金、朱门等特色村庄串点成线,充分展示了江宁西部地区优美的生态自然环境,提升了江宁美丽乡村的建设品质,促进了江宁美丽乡村旅游业的发展。
2.美丽乡村驿站建设推进情况
美丽乡村生态循环道路沿线规划了14处驿站及2处节点景观。
2013年以来,区交通建设集团已完成了梁家互通及正方大道与银杏湖大道路口两处节点景观,梁家互通驿站、大塘金驿站、苏家驿站、七棵梧桐驿站、朱门驿站、朝阳水库驿站、高山水库驿站、红庙驿站等8 处驿站已建成,剩余竹园李驿站、骑友驿站、西湖花瓣驿站、晏湖驿站、茶浴坊驿站、茶餐厅驿站6处驿站正抓紧施工,力争年底按计划完成驿站建设。
3.黄龙岘茶文化村建设情况
黄龙岘茶文化特色村是2012 年区委、区政府确定的新一批“金花村”之一。
在开发、建设过程中,黄龙岘建设开发公司坚持“少拆多修、少征多种、少限多引、少投多扶”的建设理念,做到了环保优先、规划优先、村民主体意识优先。
在村庄环境整治上,坚持环境优先,重点推进村庄环境整治和绿化、美化工作,尽量做到不拆迁或少拆迁,保留乡村原始风貌。
在景区景观打造上,坚持规划优先。
虽然黄龙岘村的房屋出新、杆管线外迁下地、雨污分流改造、修建茶文化风情街及慢行系统(古官道、茶道)以及景点建设(古官道、娘娘坟、骡子坟、晏公庙等)仅花了三个月时间,但该村前期规划、论证花了
近半年的时间。
此外,在整个村庄的开发、建设、管理中,公司还坚持村民主体意识优先。
公司主动就景区开发、建设和管理模式等先后召开3次村民代表大会、2次村民座谈会,广泛征求村民的意见,形成了符合村庄发展实际和村民发展愿望的特色建设、管理模式,获得了村民的认可和欢迎。
截至目前,景区共接待游客100多万人,景区实现综合收入1500多万元;接待国家、省市区县领导及外国代表(韩国、非州)调研、考察、学习等活动近百次;先后获评“南京最美乡村”“江苏省四星级乡村旅游区”“南京平安景区”创建达标单位、区级“工人先锋号”“2014年中国最美丽休闲乡村”等荣誉称号。
二、美丽乡村示范区建设面临的问题
当前,江宁美丽乡村建设正处于快速发展、转型升级的重要阶段,已成为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的新兴产业。
在江宁美丽乡村示范区建设、运营进程中,我们既看到了美丽乡村建设强大的生命力,也看到了摆在建设者、管理者面前的各种难题。
1.基础设施配套不完善
以黄龙岘景区为例,“吃、住、行、游、购、娱”旅游六大功能要素比例不平衡。
虽然具备一定的规模,但高、中、低搭配不合理,很难满足多层次游客的需要。
此外,景区内的水、电、路及配套基础设施还有待于进一步完善和提升,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景区的发展。
2.旅游产品单一雷同
以黄龙岘景区为例。
现有景区基本上是以观光、“农家乐”餐饮等为主,娱乐型、参与型旅游产品较少,区域优势线路及产品结合不够紧密,存在游客
逗留时间短,留不住人、留不住消费等问题。
3.缺乏大工程支撑
目前已建成的江宁美丽乡村示范区内,特色旅游大工程少,旅游深层次开发不够,缺乏大工程的辐射带动作用。
由于没有强有力的大工程吸引,对国内高端客源市场吸引力不强,消费层次低,对经济的拉动作用不明显。
4.旅游开发建设不统一
总体来看,江宁美丽乡村示范区开发建设已颇具规模,除交建集团建设工程外,各街道也在自行打造,风格各有不同,区政府未明确旅游片区总体建设计划,没有科学、统一的实施性意见,使景区建设时序杂乱,制约景区的整体、科学开发。
5.旅游开发配套用地难落实
美丽乡村总体规划中配套用地约3400亩,已完成部分基本农田调整为一般农田土地性质,但区政府未明确美丽乡村总体规划中旅游服务配套用地的开发主体。
三、解决问题的相关建议
1.强化品牌建设,提升知名度
一是打造精品景区。
以资源整合、特色营造为核心,在加快西部片区景区建设步伐的同时,对现有黄龙岘景区进行品牌建设。
打造龙头引领工程,构建大体量的旅游板块,全面提升景区的市场吸引力和客源竞争力。
二是提升文化内涵。
深入挖掘江宁西部片区的文化资源,做大做强文化旅游产品,推进文化与旅游业的融合,打造人文特色的旅游品牌。
三是加大宣传力度。
通过报刊、电视、网络、旅游交易会等各种媒体和平台宣传旅游品牌,提升知名度。
2.完善配套功能,健全旅游服务体系
在加快景区建设的同时,要将完善旅游服务体系,健全景区配套功能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
进一步加强对已有的农户餐饮、住宿的规范化管理,加快旅游服务的升级改造。
着力提升服务水平,提升特色餐饮的质量和品牌。
实施旅游兴贸战略,充分挖掘地方特色,重点开发体现风土人情的旅游土特产品,提高旅游业的综合经济效益。
3.深化体制改革,激发旅游发展活力
一是进一步完善协调机制。
积极探索建立与发展旅游业相适应的管理协调机制,制定和完善旅游工程开发经营的具体管理办法,明确制度,并加强监管。
二是进一步健全旅游投融资机制。
积极搭建旅游产业投融资平台,大力开展旅游招商引资。
通过优化旅游发展环境,吸引更多的民营资金参与开发建设,逐步形成以政府投入为引导、企业投资为主体、民间资本和外来资本共同参与旅游业开发的多元化市场化投资机制。
三是进一步完善人才激励机制。
探索建立善纳人才、善用人才、善育人才的管理机制,大力引进旅游、管理等专业人才,同时加强对旅游从业人员的培训力度,强化人才支撑。
(作者单位:江宁交通建设集团)
版权申明
本文部分内容,包括文字、图片、以及设计等在网上搜集整理。
版权为潘宏亮个人所有
This article includes some parts, including text, pictures, and design. Copyright is Pan Hongliang's personal ownership.
用户可将本文的内容或服务用于个人学习、研究或欣赏,以及其他非商业性或非盈利性用途,但同时应遵守著作权法及其他相关法律的规定,不得侵犯本网站及相关权利人的合法权利。
除此以外,将本文任何内容或服务用于其他用途时,须征得本人及相关权利人的书面许可,并支付报酬。
Users may use the contents or services of this
article for personal study, research or appreciation, and other non-commercial or non-profit purposes, but at the same time, they shall abide by the provisions of copyright law and other relevant laws, and shall not infringe upon the legitimate rights of this website and its relevant obligees. In addition, when any content or service of this article is used for other purposes, written permission and remuneration shall be obtained from the person concerned and the relevant obligee.
转载或引用本文内容必须是以新闻性或资料性公共免费信息为使用目的的合理、善意引用,不得对本文内容原意进行曲解、修改,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Reproduction or quotation of the content of this
article must be reasonable and good-faith citation for the use of news or informative public free information. It
shall not misinterpret or modify the original intention of the content of this article, and shall bear legal liability such as copyr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