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周时期出现的学校制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背景
西周时期,我国已进入奴隶制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都取得了显著的发展。
为了培养统治阶级所需的治国人才,西周开始建立学校制度。
当时,学校教育的主要目的是传承文化、维护社会秩序和培养统治阶级所需的治国人才。
二、特点
1. 学在官府:西周时期,学术和教育为官方所把持,国家有文字记录的法规、典
籍文献以及祭祀典礼的礼器全部掌握在官府。
民间无学术,也就无学校教育可言。
2. 官师不分:学校设在官府之中,官吏既是教育官员,也是学校教师。
这种制度
体现了政教合一的特点。
3. 分级教育:西周学校分为国学和乡学两种。
国学设在王都和诸侯国都城,分为
大学和小学。
乡学设置在地方,分为闾塾、党庠、州序、乡校等。
4. 教育内容以“六艺”为主:六艺包括礼、乐、射、御、书、数,是西周各级各
类学校教育的基本学科。
其中,礼乐教育旨在培养人的道德品质;射御教育强调军事技能;书数教育注重文化素养。
三、内容
1. 国学:设在王都和诸侯国都城的学校,分为大学和小学。
大学又称辟雍,位于
王都郊外,是培养高级官员和贵族子弟的场所。
小学则设在宫廷附近,负责对贵族子弟进行基础教育。
2. 乡学:设置在地方,包括闾塾、党庠、州序、乡校等。
这些学校主要负责对平
民子弟进行基础教育,教授六艺。
3. 教育内容:以“六艺”为主,包括礼、乐、射、御、书、数。
其中,礼乐教育
注重道德品质的培养;射御教育强调军事技能;书数教育注重文化素养。
四、影响
西周时期学校制度的建立,对我国古代教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首先,它为后世的教育制度奠定了基础,形成了以“六艺”为主的教育体系。
其次,它强化了统治阶级的文化传承,有利于维护社会秩序。
最后,它促进了文化教育的发展,为我国古代文化繁荣做出了贡献。
总之,西周时期学校制度的出现,是我国古代教育史上的重要里程碑。
它不仅体现了当时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特点,也为后世教育制度的发展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