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辛亥革命》同步练习4 人民版必修1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辛亥革命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
1.(2009年1月某某市青浦区高三期末23题)语汇出现频率的高低可以反映国家政治经济主题的变化。

下列哪些语汇最有可能出现在1912年元旦中国各报刊上
A.、义和团、八国联军、赔款、“新政”
B.临时政府、孙某某、某某、三权分立
C.新文化、北洋军阀、实业救国、X謇
D.革命、中国共产党、长征、改造、抗日
【解析】B 义和团1899-1900,排除A;新文化运动1915年,排除C;中国共产党1921年,排除D。

2.(2009年1月某某市青浦区高三期末19题)《杂文月刊》曾刊登过一篇名为《中国简史》的文章,其中有:“林则徐说:我销;……康有为说:我变;孙某某说:看我的。

”对其正确的认识是
A反映了近代中国人的救国探索 B都不同程度的阻碍中国近代化进程
C纯属缺乏历史依据的文学夸X D三者的斗争对象和方式基本一致【解析】A 林则徐、康有为、孙某某等是中国各阶级的探索斗争。

3.(2009年1月某某市高三一模4题)某位导演准备拍电视连续剧《孙某某》时,需要为《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诞生写一段“画外音”,如果要你为下列材料把脉,你看哪一项不适合?()
A.它是中国历史第一部资产阶级某某国宪法
B.它体现了资产阶级的革命性和某某性
C.它特别规定总统制与三权分立体制
D.它是借鉴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宪法的基本精神和原则制定的
【解析】C《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中华民国实行内阁制与三权分立体制。

4.(2009年1月某某浦东新区高三质检19题)民国三年,戴季陶遇见一个老农,因戴氏身着日本服装,老农遂问其国籍。

戴称“予中华民国人也”。

老农“忽作惊状,似乎不解中华民国为何物者”。

当戴氏告诉老农“你也是中华民国人”时,老农茫然恍然,连声说:“我非革命党,我非中华民国人。

”此现象一定程度上反映出:
A. 老农非常畏惧日本人
B. 辛亥革命影响有限
C. 袁世凯实行高压统治
D. 老农在调侃戴季陶
【解析】B 由“我非革命党,我非中华民国人”可知辛亥革命缺乏浓厚的群众基础,在群众中影响有限。

5.(2009年1月某某浦东新区高三质检20题)有人说20世纪初中国的革命,主要是按照卢梭主义来搞的一场政治大革命。

这场革命的主要成果是:
A. 推翻清朝专制统治
B. 推翻袁世凯独裁统治
C. 国民革命取得胜利
D. 马克思主义开始传播
【解析】A 卢梭主X推翻君主专制,主X通过社会契约建立某某某某国,提出人某某权说;20世纪初与卢梭的这一主X相适应的是孙某某领导的辛亥革命,其主要成果是推翻了清朝的专制统治,建立了资产阶级某某国――中华民国。

6.(2009年2月某某某某市高三一模11题)章太炎说“长素(康有为)以为‘革命之惨,流血成河,死人如麻,而其事卒不可就’。

……然则立宪可不以兵刃得耶?即知英、奥、德、意诸国,数经民变,始得自由议政之杈。

……公理未明,即以革命明之;旧俗俱在,即以革命去之。

”材料说明
①康有为主X君主立宪②康有为认为立宪可避免流血
③章太炎主X革命④章太炎认为立宪也须流血斗争
A.①②③④ B.①② C.③④ D.①③④
【解析】A 根据题中材料信息判断即可。

7.(2009年2月某某某某市高三一模7题)从《钦定宪法大纲》的出台到《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颁布,其不能说明
A. 前者阻碍了后者
B. 前者推动了后者
C. 反映了某某的下移
D. 都具有进步性
【解析】A 《钦定宪法大纲》是1908年中国清政府颁布的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宪法性文件。

《钦定宪法大纲》确认了君主立宪制的政治改革方向,但由于君权强大,议院立法权和监督权非常有限,臣民的自由权利微不足道并缺乏有效保障。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是辛亥革命时期参议院颁布的,是中国第一部资产阶级某某主义宪法,二者没有必然的联系。

8.(2009年3月苏、锡、常、镇四市高三调查(一 )6题)“比较”是历史学习和研究的一种重要方法。

穿越时空,轻拂史尘,我们不难发现《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和美国“1787年宪法”
A.都是某某与封建专制斗争的结果 B.都使本国走上了独立自主的发展道路
C.都是工业近代化的产物 D.都深受法国启蒙思想的影响
【解析】D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和美国“1787年宪法”体现了法国启蒙思想的主权在民、三权分立学说。

美国未经历封建社会,故A错误;《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最后成为一纸空文,故B错误;美国“1787年宪法”不是工业近代化的产物。

9.(2009年3月某某市高中毕业班综合测试(一)9题)人们通常用“封建余孽”这个词特指近现代社会中残存的拥护封建制度的分子。

这种用法最早可能出现于
A.戊戌变法后 B.新文化运动后
C.辛亥革命后 D.新中国成立后
【解析】C 辛亥革命后,中国建立了资产阶级某某国中华民国,但是仍有残存的拥护封建制度的人反对哦某某;而戊戌变法很快就失败了,也没有建立资产阶级的政权,所以这个词最早看不出现在辛亥革命后。

10.(2009年3月某某某某市高三诊断14题)语汇出现频率的高低可以反映国家政治经济主题的变化。

下列哪些语汇最有可能出现在1912年元旦中国各报刊上?
A.、义和团、八国联军、赔款、“新政”
B.临时政府、孙某某、某某、三权分立
C.新文化、北洋军阀、实业救国、X謇
D.革命、中国共产党、长征、改造、抗日
【解析】B 本题通过材料考查获取与解读历史信息、调动与运用历史知识的能力。

主要考察1912年元旦的重大历史事件,联系所学知识,此时,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B正体现了某某临时政府的有关情况。

A中的重大历史事件时间应为1900年左右。

C中的重大历史事件多为一战期间的。

D中的重大历史事件时间应为新某某主义革命时期的。

11.(2009年3月某某市高三第一次调研9题)三某某义是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

对三某某义的评述,不正确的是
A.民族主义反映了中国人民实现民族独立的愿望
B.主义是要建立资产阶级某某国
C.民生主义是要变地主土地所有为农民土地所有
D.三某某义是西方政治思想与中国某某革命实践相结合的产物
【解析】C 民生主义,即“平均地权”,在现有地价的基础上,将来增加的部分属于国家,故不能说民生主义是要变地主土地所有为农民土地所有。

12.(2009年3月某某市高三第一次调研10题)“凡法律虽经议院议决而未奉诏令批准都不得见诸施行。

”这一规定应出自
A.《中华民国约法》 B.《钦定宪法大纲》
C.《中华民国宪法》 D.《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解析】B 法律要“奉诏令实施”,说明当时皇帝尚且存在,故只有《钦定宪法大纲》符合题意。

其他三部宪法颁布时,专制制度已经被推翻。

13.(2009年高考名校联考信息优化卷(一)10题)《二十世纪中国的崛起》指出:“一个民族的觉醒,通常要有两个条件:第一,这个民族面对着或者经历了以往没有遇到过的严重危机,甚至整个民族被逼到生死存亡的关头,旧格局再也无法继续保持下去;第二,还要这个民族能看到出路,燃烧起新的希望,深信只要奋起救亡,勇于变革,就可以改变目前的艰难处境。

”下列能够反映20世纪中国“旧格局再也无法继续保持下去”和“奋起救亡,勇于变革”的史实是
A.《马关条约》的签订和公车上书 B.瓜分狂潮和义和团运动
c.《辛丑条约》的签订和戊戌变法 D.《辛丑条约》的签订和辛亥革命【解析】D《辛丑条约》的签订,标志着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华民族到了生死存亡的关头,在这种情况下,资产阶级革命派发动了辛亥革命,希望以此来挽救民族的危亡。

14.(2009年3月某某广雅中学、金山中学、执信中学三校联考11题)中国历史上,第一次从法律层面对人利和自由实行保护的是
A.《资政新篇》B.1954年宪法
C.《中华民国临时约法》D.《共同纲领》
【解析】CA项颁布于1859年,是先进的中国人最早提出的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
B、C、D三项都从法律层面对人利和自由实行了保护。

C项颁布于1912年,D项颁布于
1949年。

15.(2009年3月某某市一模7题)中华民国某某临时政府成立时实行总统制,《临时约法》改总统制为责任内阁制,袁世凯正式就任大总统后,又改责任内阁制为总统制。

上述现象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A.责任内阁制在中国行不通 B.某某与专制的斗争激烈
C.中国完全缺乏某某某某的社会基础 D.专制独裁的传统在中国没有受到冲击
【解析】B 责任内阁制设立的直接目的是为了约束袁世凯,防止其专制独裁,根本目的是维护某某政体。

而袁世凯将之改成总统制,目的是要独裁专制。

这一变化说明某某政治实现的过程是非常艰难的,需要与专制进行激烈的斗争。

16.(2009年3月某某省潍坊市高三一模7题)有学者认为:“工业革命后,世界文明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阶段,即一种先进文明以‘生存威胁’迫使其他文明不得不仿效它。

”中国近代能够反映这一历史现象的历史事件是
①太平天国运动②洋务运动③辛亥革命④新文化运动
A.①②③
B. ②③④
C.②③
D.①②③④
【解析】D 注意材料信息是在西方文明的威胁下中国不得不向西方学习。

②③④毫无疑问地是向西方学习的事件,太平天国运动后期颁布《资政新篇》倡导发展资本主义,也是向西方学习,。

所以①也当选。

17.(2009年3月某某省潍坊市高三一模8题)“今者由平民革命以建国民政府,凡为国民者平等以有参政权。

……敢有帝制自为者,天下共击之!”材料出自哪一政党的誓词
A.中国兴中会
B.中国同盟会
C.中国国民党
D.中国共产党
【解析】B.先用排除法,A是资产阶级革命团体,不是政党,D因为是要针对帝制,故D 也不符合。

BC较难区分。

出题人将材料中的信息关键部分省略,也导致失误率增大。

材料全文是:建立民国。

今者由平民革命以建国民政府,凡为国民皆平等以有参政权。

大总统由国民共举。

议会以国民公举之议员权成之,制定中华民国宪法,人人共守。

敢有帝制自为者,天下共击之!,意即奋斗目标是通过平民革命建立国民的政府,国民平等有参政权。

还要制定宪法。

这些信息揭示民国还未成立,故应该是中国同盟会的纲领。

18.(2009年3月某某市高三第一次调研7题)民国初年的国歌唱道:“东亚开化中华早,揖美追欧,旧邦新造,飘扬五色旗国荣光,锦绣河山普照,我同胞鼓舞文明,世界和平永保。

”对此歌词的正确解读是
A“开化早”是指学习西方思想文化,弘扬某某科学
B.“揖美追欧”主要指仿效英国实行君主立宪政体
C.“飘扬五色旗”反映了当时倡导国内民族平等
D.“世界和平永保”反映了中国改变了半殖民地性质
【解析1】C 注意本题的时间:民国初年。

A项指的是1915年开始的新文化运动,与辛亥革命无关;B项表述错误,中华民国仿效的是美国的某某某某制;D项结论错误,辛亥革命并未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社会性质。

五色旗代表的寓意的五族共各,意即国内各民族一律平等,因而C项正确。

【解析2】C “开化早”指的是辛亥革命推翻帝制,建立某某国,“弘扬某某科学”是新文化运动的内容,故A错误;“揖美追欧”主要是仿效美国实行某某某某制,故B错误;辛亥革命没有改变中国的半殖民地性质,故D错误;“飘扬五色旗”反映了当时倡导国内民族平等,C项正确。

19.(2009年4月某某省济钢高中一模16题)孙某某先生认为:“世界潮流,浩浩荡荡,顺之则昌,逆之则亡。

”纵观孙某某的一生,他顺应世界潮流的做法有①提出三某某义②领导五四运动③推动国共第一次合作④领导北伐战争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①③
【解析】D 孙某某1925年去世,北伐战争、五四运动他不可能参加。

20.(2009年4月某某市高考测试题(二)9题)佩弗在《远东》中说:“1912年在中国建立起美国政体的仿制品,真是荒唐可笑。

这种政体悲惨地结束了。

然而,失败的并不是这种政体,而是一代人。

”对此理解不正确的是
A.“荒唐可笑”是因为仿制品不适合中国国情
B.由于当时领导者的局限性,这种政体在中国失败
C.“悲惨地结束”是指辛亥革命没有建立真正的某某某某国
D.“仿制品”是指某某政体、三权分立、联邦制等政治体制
【解析】D 1912年中华民国是资产阶级某某某某国,遵循三权分立原则。

联邦制与中国实情不符。

21.(2009年4月某某省某某市二模14题)1912年成立的中华民国某某临时政府被称为亚洲第一个“美国式”的某某国。

其政权的组织形式也被称为是美国的“仿制品”,究其主要原因是这一政权
A.实行某某某某制 B.在美国支持下建立
C.实行责任内阁制 D.确立了君主立宪制
【解析】A根据《临时约法》规定,中华民国实行三权分立的某某某某制,是一个“美国式”的某某国。

22.(2009年4月某某省潍坊市二模11题)中国近代史上,某某许多商家曾把招牌中的“满”字改成了“新”字,如“满汉首饰”、“满汉茶食”等改成了“新汉首饰”、“新汉茶食”,这主要是缘于
A.维新变法的兴起
B.辛亥革命的进行
C.新文化运动的开展
D.五四运动的爆发
【解析】B 辛亥革命时期,孙某某等革命派提出“驱除鞑虏,恢复中华”的口号,推翻了清朝的统治,中国社会发生了巨大变化,故出现了上述现象。

但需要指出的是,辛亥革命反对的是满洲贵族的统治,并不是针对所有的满洲人。

28.(2009年5月某某某某市质检13题)宋教仁主X把传说中的黄帝即位的癸亥年作为黄帝纪元元年,1904年是黄帝纪元4602年。

据此推算,黄帝即位于公元前()
A.二十六世纪初 B.二十六世纪末
C.二十七世纪初 D二十七世纪末
【解析】C 4602-1904=2698,黄帝即位于公元前27世纪初。

二、非选择题
1.(2009年1月某某市高三期末评估27题)(10分)学习历史不仅要掌握史实,更要学会解释史实。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民国初年,全国报纸总数高达500余家,不少报纸以“某某”“”“民国”“国民”命名;全国报纸发行总数达4200万份,“读报者虽限于少数人,但报纸发表之意见,有公众的或私人议论,几乎下等之苦力,亦受其宣传”。

【材料二】民国三年,戴季陶遇见一个老农,因戴氏身着日本服装,老农遂问其国籍。

戴称“予中华民国人也”。

老农“忽作惊状,似绝不解中华民国为何物者”。

当戴氏告诉老农“你也是中华民国人”时,老农茫然惶然,连声说:“我非革命党,我非中华民国人。


问题:
(1)依据材料一,你将如何评价辛亥革命?(2分)
(2)依据材料二,你将如何评价辛亥革命?(2分)
(3)综合两则材料,你又将如何评价辛亥革命?为什么?(4分)
(4)你认为在解释历史时应该注意什么?(2分)
【解析】
本题主要要考察了学生对于辛亥革命的评价,前两问主要考察学生阅读材料提取学习的能力,第三问考察学生全面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参考答案:(10分)
(1)辛亥革命使某某某某观念深入人心,大大提高了国民参政、议政意识,等等。

(2分)
(2)辛亥革命传播某某思想的X围十分有限,没有改变当时中国,尤其是农村的现状。

等等。

(2分)
(3)从横向讲,辛亥革命对城市和乡村的影响是不平衡的(材料一中的报纸主要在城市发行。

材料二中的老农生活在农村);从纵向看,某某某某观念深入人心有个过程,辛亥革命只是个开端。

(4分,要求:言之有理,论之有据。

)
(4)证据要全面;孤证不立;不要武断下结论。

(2分,答出其中两点得2分)
2.(2009年1月某某市青浦区高三期末30题)阅读下列材料
近代中国历史的前期(晚清时期),其基本特征是“沉沦”,从一个完全的独立国家变为半殖民地的国家;近代中国历史的后期(民国时期),其基本特征是“上升”,进一步发展成一个半封建半资本主义的国家。

在“沉沦”和“上升”中间有一个过渡期(1901年到1920年),既是“沉沦”的谷底时期,也是“上升”的起始时期,是“沉沦”到“上升”的转折期。

——X海鹏:《近代中国历史进程概说》请回答:(9分)
(1)根据材料的观点,列举1901年到1920年间体现近代中国“沉沦”的重要历史事件。

(3分)
(2)简要分析1901年到1920年间近代中国由“沉沦”到“上升”的原因。

(6分)
【解析】
1901年《辛丑条约》签订,此后北洋军阀统治。

原因从政治经济思想等方面分析。

参考答案:(9分)
(1)庚子赔款的签订、袁世凯复辟帝制、巴黎和会外交努力失败等。

(3分)
(2)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的统治,建立了资产阶级某某国,为中国社会的转折提供了政治基础;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不断发展,进一步壮大了中国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的力量,为中国社会的转折提供了物质基础和阶级基础;资产阶级某某思想、五四运动、新文化运动、马克思主义的传播等,为中国社会的转折提供了思想基础。

(每点2分,6分)(类似表述正确亦可)
3.(2009年3月某某省潍坊市高三一模29题)(2分)人类社会的近代化进程伴随着政治、经济、思想方面的变化,以经济工业化和政治某某化为主要标志。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830年,在英国只有不到10%的成年男性拥有选举权,而拥有被选举权的人则更少。

后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英国进行了多次议会改革,逐渐完善了议会制度。

直到1969年,英国才规定凡是年满18周岁的公民,不论男女,都可以参加下院的选举。

(1)概括材料一中英国某某进程中的主要现象,并简析其原因。

(4分)
材料二 1892年,爱国华侨X粥士先生怀抱“实业兴邦”之志,以X姓加上“丰裕兴隆”之“裕”字,在某某创建了X裕集团的前身——某某X裕酿酒公司,并提出了“欲酿好酒,先做好人”的诚信理念,坚持以质量作为诚信的基础。

为此,X弼士三易酒师,最后请来奥国酒师,酿出传世美酒。

1914年,X裕产品刚刚投放市场,便在南洋劝业会上获“优等”奖章而一鸣惊人。

——中国食品产业网
(2)据材料二,概括某某X裕酿酒公司发展历程中的成功做法,并指出这一时期民族工业发展的原因。

(4分)
材料三人民有理由重新获得自由……一切权利属于人民,……当人民的权利被篡夺并被运用来压迫和奴役人民时,人民完全有权利举行起义,有权利用暴力来消灭篡权者。

——卢梭
(3)材料三体现了怎样的主X?以辛亥革命的史实说明近代中国人民是怎样实现上述主X的?(4分)
【解析】
第(1)问的第一小问注意限制词是“概括”1830年到1969年英国的某某进程的变化。

一个是选举权X围扩大,人数增加,另一个议会制度不断完善。

结合时间变化,联系政治和
经济的关系来回答第二小问。

第(2)问第一小问注意从材料中提炼。

第二小问要结合1892年这一时间来考虑原因。

第(3)问从材料出发,再结合卢梭的观点归纳出主X:自由平等,主权在民,社会契约等。

再联系辛亥革命的史实可知有推翻清王朝的专制统治,还制定了约法来保障人民的权益国。

参考答案:
(1)现象:享有某某权利的人数不断增加;议会制度不断完善。

(2分)原因:经济发展推动政治某某化。

(2分)
(2)做法:诚信为本的理念;注重学习先进技术;注重产品研发与质量。

(2分)
原因:辛亥革命的影响实业救国思潮推动。

(2分)
(3)主X:自由、平等、人某某权、社会契约论。

(2分)
说明: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资产阶级某某某某国,颁布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2分)
4.(2009年4月某某省某某市一模27题)(左5分)思想文化的交流、碰撞和社会生活的变迁,反映了不同历史时期的时代特
征、阅读材料,回答向题。

材料一自1843年至1860年,传教士在某某央出版中文书籍、刊物42种,其中29为某某宣传品,占总数的69%。

另外,13种为天文地理、历史、医学等科学读物,占总数的30%。

设在十三行的博济医院,即新豆栏医局,门庭若市,成为传教士扩大西方文化影响的重要场所。

1848年,英国伦敦会传教士合信(Benjamin Hobson)来的这里,在金利埠创办惠爱医院,一批先前已经入教、粗通医学的人,如梁发、梁柱臣、卢挺善、周勤堂等人供职其中。

同年,来自美国的传教士也办起学校恶化赠医所。

1850年,美国长老会传教士哈巴安德(Andrew Patton Happer)在某某开办男子日校,三年后又开女子日校、寄宿学墅各一所。

这是某某新式教育之始。

材料二早在19世纪末;随着西方商品对民众生活模式的冲击,趋洋附西的倾向就在时势的流变中推动着生活习俗的演变。

“凡物之极贵重者,皆谓之洋。

高楼曰洋楼,彩轿曰洋轿。

挂灯名洋灯,火锅名洋锅。

……大江南北,莫不以洋为尚……”
材料三中华民国成立之后,某某某某已成为主要潮流,各派力量纷纷建立政党,以争取议会中的席位。

不仅同盟会改组为国民党,一些原属同盟会的成员也另组新党,而且立宪
派甚至袁世凯的走卒也开始组党。

据统计,从武昌起义至1913年底,新成立的团体哟682个,其中,政党类型的团体312个,京、沪两地占了一半以上。

这些政党,有的无一定章程,也无固定组织,仅发一声明就渺无声息;有的党又为壮大声势而到处拉人,赠送党证。

有些人今天此党明天彼党,飘忽不定:有些人为捞取实利,又身跨数党。

各派政治力量都在某某的幌子下捞取政治资本。

1912--1913年参加国会大选的主要政党
请回答:
(1) 依据材料一,概括鸦片战争后西学在中国传播有哪些主要途径?(8分)
【解析】
可从所给的材料中分析、归纳。

参考答案:
(1) 途径:出版书籍,设立医院、传播某某、开设学校。

(8分)
(2) 概括材料二所反映的社会现象,(2分)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出现这种历史现象的主
娄原因.(3分)
【解析】
从所给的材料中分析其含义:认为极贵重者,就是洋物,而极贵重者也就是质量好的,反映了对外来事件的崇尚,这自然是与当时的社会现实有关。

参考答案:
(2) 社会现象:生活习俗受西方影响,社会时尚崇洋。

(2分)
原因:西方先进的工业文明及思想、生活方式传人中国;先进的中国人积极向国人介
绍西方科技;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及发展。

(3分)
(3)由依据材料三,指出民国初年中国出现了怎样的政治局面? (2分)客党派在议会中所占席对比说明了什么?(4分)
【解析】
从所给的材料中来看,一方面点明有很多政党,体现了政党政治的活跃局面,但同时也说明存在着投机现象。

参考答案:
(3) 政治局面:民国初年组建了很多政党,各派政治力量都在标榜某某,出现了政党政治的活跃局面。

(2分)
说明:说明了某某某某是大趋势,某某某某观念深入人心;(2分)也说明旧官僚投机革命,资产阶级革命派无力控制政局。

(2分)
(4) 结合以上材料和所学知识?概括19世纪后半期到20世纪初中国社会的发展趋势。

(6分)
【解析】
注意是对这一时期社会发展趋势的总结,一定要从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几个方面来总结。

参考答案:
(4) 经济上:近代化进程启动,民族资本主义曲折发展。

(2分)
政治上:某某某某成为主要潮流,出现政党政治。

(2分)
思想文化:西方文化及习俗传人中国并被接受。

(2分)
5.(2009年4月某某市二模28题)(14分)袁世凯复辟帝制失败后,孙某某回到某某,着手写《会议通则》一书,后改名为《初步》。

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集会者,实为发达之第一步。

然中国人爱集会之厉禁。

合群之天性殆失,是以集会之原则、集会之条理、集会之习惯、集会之经验,皆阙然无有。

以一盘散沙之民众,忽而登彼于民国主人之位,宜乎其手足无措,不知所从,所谓集会则乌合而已。

【材料二】会长为全体之公仆,非为一部分或一人而服务,是故彼虽为一会之长,而非一会之主人翁也.彼以事体之秩序,而纠率会众,使一切皆循公正平等而行。

彼维持秩序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