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水市高三下学期毕业班3月教学质量检查语文试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天水市高三下学期毕业班3月教学质量检查语文试卷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现代文阅读 (共3题;共37分)
1. (6分) (2020高一上·池州期末)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家国天下”意识是中华文明长期延续的观念基础。
这一思想的形成,不仅与传统的道德观念有关,也与古代中国的地理环境以及独特的生产方式有关,是历史发展的逻辑使然。
周秦之后“家国天下”观念之所以仍然能够流传后世,与历朝历代的德治国策有关。
在长达两千年的实践中,德治的形式日益广泛,既有显性的系统化程序,如朝廷规定教育、选士制度,也有“润物细无声”式的渗透影响,社会共识由此而凝聚,社会风气也由此而改变。
德性教育始于春秋时代的私学。
汉代五经博士的设立和官学教育,进一步从制度上保证了德性教育的延续。
而隋唐以降施行的科举制打破了门阀士族对政治与教育的垄断,寒门士子亦有资格跻身于官僚队伍。
这一改变不仅是王朝统治基础的扩大问题,更是国家与社会之间再次同构。
宋代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与明代东林书院的“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即是对科举时代士人精神领域中家国同构意识的真实表达。
在制度设计中,科举所选之士为认同儒家仁德观念并以天下为己任者,躬行儒家教化。
在这一过程中,德治既依托于文化、教育制度,同时也内置于政治领域,政治伦理化与伦理政治化由此相向发生。
在“润物细无声”式的以德化民这方面,儒家所发挥的作用不可小视。
家国同构的观念被儒家进行了内在性的转化。
其所进行的话语转换,首先是道德主体的转换。
《论语·学而》篇言:“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
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
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人们在家庭伦理中感受到的亲情血缘之爱,成为对他人之爱的起点,进而成为社会责任感与入世精神的基础。
儒家学说肯定人内心的自然情感,故以类似于自然秩序的差序结构理解伦理关系。
儒家以基于血缘的亲情之爱为基础,从自然的血缘之爱推广扩大为更大的伦理关系,建构有差等的爱。
家族观念成为伦理观念的根基所在,孝悌忠恕爱敬,无一不是筑基于家族观念。
但儒家的精神追求又要超越自然秩序,以己推人、由近及远,“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最终发展为“民胞物与”的精神自觉与以天下为己任的责任意识。
将基于自然血缘之爱升格为对天下的责任意识,是儒家作出的重大思想贡献。
德治思想主导地位的确立与儒家“道统”说之形成的关系甚大。
道统与政统犹如车之两轮,鸟之两翼。
从儒家内部派系关系来看,道统的意义在于统一儒家思想。
从道统论的思想形态与价值主张来看,它兼收并蓄了中国化的佛教思想与诸子之优长,为国家灌注了精神气质,确立了核心价值观念。
正因德治主张以天道为依归,其施行则以天下为范围。
在儒家话语中,天下是正在形成中的文明空间,其建构准则即政治伦理秩序与文化思想规范,儒家的责任即通过教化将天下文明化。
儒家的这一主张与秦汉以后中国的国家结构暗合。
传统中国虽以农耕区为核心区,但亦囊括游牧区。
国家治理的一大难题便是调节不同经济形态的关系,将具有不同生计的族群纳入统一的治理体系中。
教化天下的意识正为解决这一问题提供了重要的思想指导。
可见,德治教化关乎天下的长治久安。
(摘编自金香花《从“家国同构”的社会结构到“家国天下”的精神结构》)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 “润物细无声”式的德治渗透比显性的系统化程序更有利于社会风气的改变。
B . 德性教育依托于教育制度,始于春秋时代的私学,终于隋唐以来的科举制度。
C . 从自然血缘之爱推广为更大的伦理关系,是儒学肯定人内心自然情感的表现。
D . “道统”说之形成与德治思想主导地位的确立关系甚大,比“政统”的作用大。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文章按照提出问题、分析问题的论述思路展开论证,在逻辑上也是逐层递进的。
B . 文章由“家国天下”引出德治国策,重点论证了德治思想的作用、意义等内容。
C . 运用比喻“车之两轮,鸟之两翼”,形象的说明道统与政统同等重要不可或缺。
D . 文章引用《论语·学而》篇言,是为了论证懂得孝梯的人不会犯上作乱的观点。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家国天下”意识,是历史发展的逻辑使然,与传统的道德观念及古代中国的地理环境以及独特的生产方式有关。
B . 在儒家看来家庭伦理中感受到的亲情血缘之爱,会成为对他人之爱的起点,进而成为社会责任感与入世精神的基础。
C .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是儒家超越自然秩序,将基于自然血缘之爱升格为对天下的责任意识所作出的重大思想贡献。
D . 只要大力弘扬德治教化,就能使天下得以长治久安,因为教化天下的意识可以为国家治理提供重要的思想
指导。
2. (9分) (2019高三上·安徽月考) 阅渎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记者从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获悉,201 9年,46个重点城市将继续加大生活垃圾分类处理设施建设投入,满足生活垃圾分类处理需求。
到2020年底,先行先试的46个重点城市基本建成垃圾分类处理系统。
2025年前,全国地级及以上城市要基本建成垃圾分类处理系统。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城市建设司副司长张乐群介绍,2016年年底.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开展垃圾分类工作。
截至目前,134家中央单位、27家驻京部队和各省直机关已全面推行生活垃圾分类。
46个重点城市分类投放、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分类处理的生活垃圾处理系统正在逐步建立。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在重点城市开展生活垃圾分类入户宣传已超过1 900万次,参与的志愿者累计超过70万。
根据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中国民生调查”课题组201 8年对46个重点城市的入户调查结果,进行生活垃圾分类的家庭占38. 3%,较201 7年增长11. 4%。
“生活垃圾分类工作任务艰巨,不可能一蹴而就。
”张乐群表示,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将加快生活垃圾分类设施建设,完善垃圾分类技术设施标准;加强法制建设,通过推动立法加强源头减量,提升生活垃圾全过程管理水平。
(摘编自中国网2019年6月28日)
材料二:
(摘编自《2018年上海市闵行区市民生活垃圾分类处理情况调查报告》)
材料三:
受访者认为影响自身垃圾分类的原因
(摘编自《公民生态环境行为调查报告(2019)》)
材料四:
苏州在垃圾分类工作方面一直走在全国前列。
早在2000年就开始在市民中推广垃圾分类理念,201 7年被住房城乡建设部等部门确定为全国首批46个生活垃圾分类示范城市之一。
今年年初,我市起草了《苏州市生活垃圾分类管理条例》,同时制订了2019年苏州市生活垃圾分类处置工作行动方案,提出至20 19年底,全市生活垃圾分类覆盖率达到80%,基本建立分类垃圾收运及处置体系。
普遍推行垃圾分类制度,关键要做好以下工作:一要让新科技手段助力垃圾分类。
借助科学技术的力量,市民参与垃圾分类就变得简单易行。
二要让新管理制度促进垃圾分类知行合一。
推广垃圾分类,必须采用带有一定强制性的管理措施。
从国外推广经验来看,强制的处罚措施,也是确保.垃圾分类高效完成的必须条件,因此我们必须奖惩结合,扭转市民知而不行的现状。
三要让新生活理念养成垃圾分类习惯。
要重视垃圾分类理念的宣传工作,具体到操作层面,必须做到线上线下结合。
(摘编自王嘉言《改善环境,从把垃圾分类当作习惯做起》,《苏州日报》2019年6月5日)
(1)下列措施中不属于文中提及的促进生活垃圾分类工作的一项是()
A . 开展生活垃圾分类入户宣传。
B . 加大分类处理设施建设投入。
C . 创新科技手段助力垃圾分类。
D . 要求相关企业回收废旧家电。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鉴于生活垃圾分类工作任重道远,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将加快生活垃圾分类设施建设,以满足居民的相关需
求。
B . 闵行区进行生活垃圾分类的家庭大大超过全国46个重点城市的占比,但依然有两成多家庭“不作分类处理”。
C . 苏州垃圾分类工作名列全国前茅,全市生活垃圾分类覆盖率已达80%,基本建立了分类垃圾收运及处置体系。
D . 要改善我们的生活环境,普遍推行垃圾分类制度,关键在于加强科学管理、形成长效机制、推动习惯养成。
(3)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生活垃圾分类工作“不可能一蹴而就”的原因。
3. (22分) (2016高三上·台州期中)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题。
求画
郑武文
忙完公务,已是黄昏,县令执一柄轻罗小扇,布衣软鞋在潍河边漫步。
路过泥坯小房,没有院墙,一位清秀的老者正在煮鱼。
看到县令进来,呵呵一笑,并不多言,如同是邻居串门,只是拿了一个小凳请县令坐下。
老者三缕长须,面皮白净,并不像农人,反倒似读书之人。
相比之下,倒是县令黑瘦面皮,几根乱哄哄的胡子,更像风雨中谋生的样子了。
老者只是拿出粗瓷大碗,从锅里给舀上一碗鱼肉,再倒上半碗自酿的老酒。
两人一碰,哈哈大笑。
县令得知老者确是读书之人,姓王,是一个落魄秀才,卖点字画为生,兼顾到面前的潍河里打点鱼虾,自己食用。
县令怕老者惶恐,只道江南之人来此做点生意。
看天色愈晚,方才起身告辞。
隔几日再来,县令自备酒肉,把酒言欢,谈古论今,相见恨晚。
县令有次来访,发现王秀才正在作画。
县令在旁边观望,微微摇头。
过几天再去,问老者:“王兄的画卖得可好?”王秀才苦笑一声,指指身后的画轴:“生意颇苦,难抵米炊。
”县令说:“不怕得罪老兄。
老兄的画,匠气颇重而力道不足,还需改进。
”随即拿起案子上的笔,轻轻一描,顿显虬枝劲骨,力道遂出。
王秀才不禁惊呼一声:“先生神笔也,可否收小生为徒?”县令扶起跪拜的王秀才,呵呵一笑:“收徒不必了,咱互相切磋,我倒可勉强指点一二。
”于是教了王秀才几处地方,告知要循序渐进,就告辞了。
过了几日又来,看王秀才所画,却并没长进,不禁叹了一口气说:“看来王兄作画,还需要时间。
在下不才,卖弄一下,给你画一幅图画,你只需每日临摹,过一段时间再说。
”王秀才很高兴,拿来一张大宣纸,说:“老叟眼有点花了,还请先生画大一点,看得清楚。
”县令画的是一幅《墨竹图》:在月光下被清风刮得努力折向一边,
却有一股宁折不弯的不屈之势,画完题词:一肩明月,两袖清风。
王秀才在旁边看呆了,待到最后,扑通一声跪到地上:“父母官大人请盖印章!”县令哈哈大笑:“缘何知道是我?”王秀才说:“当今天下,能有此气魄、画工之人,除了潍县县令郑板桥再无他人。
”
县令哈哈大笑:“既然知道是我,也不枉我们相交一场,就依了老兄。
”随即拿出印章盖上。
过了几日,郑板桥在县衙处理公文,下人来报钱府请赴宴,特别交代有宝贝要让大人看。
这钱德贵是有京城背景的潍县大户,多方求郑大人字画不得,大人生性好奇,听说有宝贝,忍不住想去看看。
到了钱府,把县令让到上座,钱德贵说:“此有当朝名家一幅《墨竹图》,堪称力作,应为难得宝贝。
只是在下尚不敢确定真伪。
”随即展开。
郑板桥一看,脑袋一下子就大了:正是几日前给王秀才画的《墨竹图》。
周围人一边恭维,一边大声赞叹……
钱德贵更是得意忘形,来到郑板桥面前:“郑大人,老夫所得字画,是您的画,还请鉴别一下真伪啊?”
郑板桥哈哈大笑:“拿来我看。
”几个人小心翼翼捧过来,郑板桥拿在手里端详了一下,随即迅速扯为碎片,扔进旁边的鱼池里,怒道:“赝品!纯为辱我清名!”旁边的人来不及反应,刹那间目瞪口呆。
好久,才有人说:“可我们鉴定,确是大人真迹啊。
”郑板桥脸一绷:“荒唐!我自己的作品,难道真伪还要别人来说吗?各位请继续,老夫这就去查一下此事,辱我清名事小,欺骗钱老爷罪不可恕!”
随即回头,扬长而去。
(本文有删改)
(1)钱德贵特别交代请郑板桥鉴定墨宝,鉴别真伪,作者写这些情节表现出钱德贵怎样的心理?
(2)本小说的情节结构设置很有特点,请你分别用4个字概括小说的发展和结尾。
开端是设计圈套(假装画画),发展是________;高潮是计谋得逞(聚众赏画),结尾是________。
(3)请你根据小说,说一说王秀才为何能够骗画成功?
(4)这篇小说为什么要用“求画”做题目?
(5)请结合县官这一人物形象分析作品主旨。
二、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11分)
4. (11分)(2020·三明模拟)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许天锡,宇启衷,闽县人。
弘治六年进士。
改庶吉士。
思亲成疾,陈情乞假。
孝宗赐传以行。
还朝,授吏科给事中。
时言官何天衢、倪天明与天锡负时望,都人有“台省三天”之目。
十二年,建安书林火。
天锡言:“去岁阙里孔庙灾,今兹建安又火,古今书版荡为灰烬。
阙里,道所从出;书林,文章所萃聚也。
宜因此遣官临视,刊定经史有益之书。
”所司议从其言,就令提学官校勘。
大同失事,天锡往核,具得其状,巡抚洪汉、中官刘云、总兵官王玺以下成获罪。
御史文森、张津、曾大有言事下吏,崔志端由道士擢尚书,天锡皆力诤。
十七年五月,天变求言。
上疏曰:“外官三年考察,又有抚按监临,科道纠劾,其法已无可加。
而五品以下虽有十年考察之条,居官限九载,或年劳转迁,或服除改补,不能及期。
今请以六年为期,通行考察。
其大寮曾经弹劾者,悉令自陈而简去之,用儆有位。
”帝善之。
于是令两京四品以上并自陈听命,五品下六年考察,遂著为令。
寻与御史何深核牛马房,条上便利十四事,岁省当豆费五十余万。
武宗即位之七月,因灾异上疏,请痛加修省,广求直言。
迁工科左给事中。
正德改元,奉使封安南,在道进都给事中。
三年春,埈事还朝。
见朝事大变,敢言者皆贬斥,而刘瑾肆虐加甚,天锡大愤。
六月朔,清核内库,得瑾侵匿数十事。
知奏上必罹祸,乃夜具登闻鼓状。
将以尸谏,令家人于身后上之,遂自经。
时妻子无从者,一童侍侧,匿其状而遁。
或曰瑾惧天锡发其罪夜令人缢杀之莫能明也时有旨令锦衣卫点阅六科给事中不至者劾之锦衣帅天锡三日不至讯之死矣闻者哀之
(节选自《明史·许天锡传》)
(1)下列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 或曰瑾惧天锡/发其罪/夜令人缢杀之/莫能明也/时有旨/令锦衣卫点阅六科给事中/不至者劾之/锦衣帅劾天锡三日不至/讯之/死矣/闻者哀之
B . 或曰瑾惧天锡/发其罪/夜令人缢杀之/莫能明也/时有旨/令锦衣卫点阅六科给事中/不至者劾之/锦衣帅劾天锡/三日不至讯之/死矣/闻者哀之
C . 或曰瑾惧天锡发其罪/夜令人缢杀之/莫能明也/时有旨锦衣卫点阅六科给事中/不至者劾之/锦衣帅劾天锡三日不至/讯之/死矣/闻者哀之
D . 或曰瑾惧天锡发其罪/夜令人缢杀之/莫能明也/时有旨/令锦衣卫点阅六科给事中/不至者劾之/锦衣帅劾天锡/三日不至讯之死矣/闻者哀之
(2)下列对文中加下划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传”指驿站,也可指驿站所备的车马,文中指后者,“赐传”指皇帝赐给天锡驿车。
B . “尚书”是官名,明朝沿袭了隋唐的六部制,以“尚书”为各部长官,分掌全国政务。
C . “服除”即“服阕”,古代丧礼规定,父母死后子女需服丧三年,期满后除去丧服。
D . “朔”指农历每月的最后一天,“晦”“望”分别指农历每月的初一和月圆的那一天。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许天锡至情至性,负有声望。
许天锡思亲过度以致患病,在陈述实情后获准请假回家;担任吏科给事中时与何天衢、倪天明一同享有声誉,深受世人称赞。
B . 许天锡乘时应变,建言献策。
许天锡借书林失火之事,上书请派官员刊定有益书籍;乘天象变异之机,上奏请求改革官员考核制度,两个建议都被皇帝采纳。
C . 许天锡恪尽职守,据实明察。
许天锡核查大同失事情况,结果详尽,犯官得以惩处后;又深入调查牛马房,并上奏十四条改革意见,实施后为朝廷节省开支。
D . 许天锡方正不苟,秉节极谏。
许天锡尽力为因议论政事而获罪的文森、张津等人进言;清查内库并找到刘瑾贪污证据后,他连夜写好诉状,准备以死进谏。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其大寮曾经弹劾者,悉令自陈而简去之,用儆有位。
②见朝事大变,敢言者皆贬斥,而刘瑾肆虐加甚,天锡大愤。
三、诗歌鉴赏 (共1题;共10分)
5. (10分) (2016高三下·六安模拟) 阅读下面两首诗歌,完成后面小题。
衰荷
【唐】白居易
白露凋花花不残,凉风吹叶叶初干。
无人解爱萧条境,更绕衰丛一匝看。
题败荷
【元】王翰
曾向西湖载酒归,香风十里弄晴晖。
芳菲今日凋零尽,却送秋声到客衣。
(1)两首诗都写残荷,但在表现“残”这一特点上有所不同。
请简要分析。
(2)两首诗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有何不同?请简要分析。
四、默写 (共1题;共5分)
6. (5分) (2018高三上·遵义月考)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庄子·逍遥游》中以八千年为一季的大椿为例,阐述何为“大年”,随后指出八百岁的长寿老人实在不算什么:“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
(2)刘禹锡在《陋室铭》中以“________,________”来借指自己的陋室,抒发自己仰慕前贤、安贫乐道的情怀。
五、选择题 (共3题;共6分)
7. (2分)下列划线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 . 电视画面显示,当日的民主党竞选总部沸反盈天,奥巴马的支持者们有序地握手拥抱,庆祝奥巴马开创新的选举记录,成为美国历史上第一位黑人总统。
B . 那张记忆中的容颜,如此美轮美奂,宿命中的故事不该曲终人散。
C . 白居易提出“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的口号,认为写文章要有自己的见解,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切不可拾人牙慧。
D . 国学大师陈寅恪先生在晚年因为眼疾,只能述而不作,由他的助手记录下他口述的内容,最终完成了学术专著《柳如是别传》的创作。
8. (2分) (2017高一上·宁夏月考)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 . 90后青年杨磊成为将中国日化带上世界媒体的第一人。
他设计了小巨蛋牙膏,以创意圆蛋外型、泵头式按压的指尖革命和倡导的极简生活哲学,被誉为牙膏界的潮牌和第一创新品牌。
B . 在第25届中国新闻奖审核工作中,审核委员会共发现323件作品存在663处各种错误,主要问题是文字差错、引语不当、数字误用、硬凑句式等情况造成的。
C . 像中国这样一个发展中的大国,在城镇化、工业化快速推进的过程中,能够在生日哎文明建设领域取得目前的成就,在世界上是少见的。
D . 针对兴庆区及周边地区公交站点过于密集、人车混行造成交通拥堵,交警部门在人行道路边加装隔离护栏,重点治理车辆违停并将进一步升级信号灯。
9. (2分) (2017高一下·黑龙江期中) 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文学是心灵的抚慰剂,许多人因为孤独而爱好文学,许多人因为穷困而爱好文学,也有一些人因为富足闲适而爱好文学---- ①是出于什么原因,②他们信仰文学,崇尚真善美,文学③会让他们变得安贫乐道、富而不骄,让他们的内心充实、自信、淡定、颖慧。
我总是天真地认为,真正爱好文学的人,属于天底下最善良的群落,④ 坏,⑤ 坏不到哪里去。
验之现实,大致不错。
以文学钻营的人,⑥另当别论。
①②③④⑤⑥
A尽管只要就纵使但/
B无论如果就虽然却则
C无论只有才如果/则
D不管只要就即使也则
A . A
B . B
C . C
D . D
六、语言表达 (共2题;共8分)
10. (1分)照应所给文句的意思,续写一段话。
听高雅的音乐,可以陶冶人的性情,可以激励人的斗志,可以抚慰受伤的心灵,你看,________
11. (7分)(2020·杭州模拟) 阅读数学老师写下的板书,根据要求完成题目。
(1)各种图形变化都附设了条件,这些条件都离不开________或________这两个要素。
(2)请写一段话完整解说板书,要求思路清晰,表述准确,语言连贯,风格幽默(至少运用两种修辞方法),不超过150字。
七、材料作文 (共1题;共5分)
12. (5分) (2020高二下·咸阳月考) 阅读下面的文字,依据要求作文。
人能弘道,非道能弘人;德不孤,必有邻——孔子。
道如何?德为何?千百年来一直促使仁人志士做深度的追寻和精度的定位-----请以“做一个有道德的人”为话题写一篇800字左右的议论文。
参考答案
一、现代文阅读 (共3题;共37分)
1-1、
1-2、
1-3、
2-1、
2-2、
2-3、
3-1、
3-2、
3-3、
3-4、
3-5、
二、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11分)
4-1、
4-2、
4-3、
4-4、
三、诗歌鉴赏 (共1题;共10分)
5-1、
5-2、
四、默写 (共1题;共5分)
6-1、
6-2、
五、选择题 (共3题;共6分)
7-1、
8-1、
9-1、
六、语言表达 (共2题;共8分)
10-1、
11-1、
11-2、
七、材料作文 (共1题;共5分)
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