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设计-【第1课时 平面图形的认识与测量(1)(导学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图形与几何
第1课时平面图形的认识与测量(1)
一、师生谈话,引入复习(4分钟)师:小学阶段,我们都学过哪些图形?
(师依据学生的回答板书)刚才大家回
答得特别好,那么这节课开始,我们
将复习图形的相关学问,图形都是由
线组成,那么我们就从研究线开始来
研究几何图形。

学生思考回忆
后自由回答。


生认真倾听老
师谈话,预备进
入复习。

1.数一数,下图中有
( 1 )条直线,( 8 )
条射线,( 6 )条线段。

2.动手操作,大显身手。

(1)过点A画BC的平行
线。

(2)画出三角形ABC中
AB边上的高。

3.假如从A、B两村各修
一条小路到公路上,要使
这两条小路的总长最短,
应当怎样修?请你在图
中画出来。

4.9:30时,钟面上的时
针与分针的夹角是
(钝)角。

5.用15倍的放大镜去看
二、师生互动,整理复习(27分钟)1.复习直线、射线和线段。

(1)画一画。

让学生分别画出一条直线、射线、线
段。

(2)提问:直线、射线和线段有什么
区别?
学生整理完成下表。

2.复习垂直和平行。

(1)提问: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位
置关系有哪几种?你能画出来吗?
(2)引导学生结合图形理解垂直的含
义。

(3)如图,你能分别量出点O到直线
l的距离、平行线l1与l2之间的距离
1.(1)学生动
手画直线、射
线、线段。

(2)学生回顾
直线、射线和线
段的区别,完成
表格。

2.(1)在同一
平面内两条直
线的位置关系
有两种:相交、
平行。

如图:
(2)学生理解
垂直的含义。

(3)学生测量
吗?
学生独立完成后集体交流汇报。

3.复习角。

(1)角的定义。

指名学生回答。

明确:角的两边是两条射线。

(2)角的分类。

①学生分组讨论、交流。

②指名学生汇报。

按角的大小分,可分为锐角、直角、钝角、平角、周角。

③提问: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有关吗?
4.复习三角形。

(1)三角形的分类。

引导学生从边和角两方面回顾三角形的分类。

并理解点到直
线的距离,平行
线之间的距离。

3.(1)学生回
顾角的定义。

(2)小组交流
讨论角的分类,
明确角的大小
与边的长短无
关,与角的两条
边张开的程度
有关。

4.(1)学生在
老师引导下回
顾三角形的分
类。

(2)学生回顾
三角形的特征。

5.(1)学生交
流四边形的特
征。

(2)回顾学过
一个10°的角,看到的
角是( 10 )°。

6.在直角三角形中,假如
一个锐角的度数是另一
个锐角的度数的一半,那
么这两个锐角的度数分
别是( 30°、60°)。

7.下面哪些线段可以围
成三角形?
A.2cm
B.3.5cm
C.4cm
D.5cm
E.7cm
答案:①A、B、C
②A、B、D
③B、C、D
④B、C、E
⑤C、D、E
⑥A、C、D
⑦B、D、E
8.等腰三角形的一个角
是50°,其余各角的度
数分别是( 50°、80°
(2)三角形的特征。

①稳定性;
②内角和是180°;
③三角形的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任意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

5.复习四边形。

(1)小组交流四边形的特征。

(简洁变形)
(2)组织学生交流小学阶段学过的四边形。

老师结合学生的汇报情况,整理出如下的关系图。

(3)学生小组交流4类特别四边形的的平行四边形、
长方形、正方
形、梯形。

(3)学生汇总4
类特别四边形
的特征。

6.(1)学生画
圆并明确画圆
需要确定圆心
和半径。

(2)学生讨论
并汇报有关圆
的学问。

7.小组讨论总
结学过的计量
单位。

或65°、65°)。

9.在边长是6cm的正方
形内画一个最大的圆,圆
的半径是( 3cm )。

10.画一个直径是 2.4cm
的圆,再画出它的两条对
称轴,使这两条对称轴互
相垂直。

答案:
11.(1)1公顷=( 10000 )
平方米
(2)1吨=( 1000 )千

(3)1升=( 1000 )立
方厘米
习。

(5
分钟)
正。

四、课
堂小
结,总结延长(4分钟)1.说一说你本节课的收获。

2.布置作业。

学生谈本
节课的收获。

五、教学板书
六、教学反思
六年的学习生活,认识了这么多图形,如何让学生系统地梳理,这个过程学生经历的太少了。

作为老师,我们要有整体把握课堂的能力。

不怕学生的学问是散乱的、不系统的,但是他们要有一种数学思维,这些思维是指导他们学习的基本思想与方法,比如分类、集合的思想。

这就需要老师在教学中对学生进行适当指导。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