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改版初中物理八年级全一册5 .1 杠杆 教案 (1)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学课题:杠杆
教学目标:
知识和技能:
1、认识生活和生产中的各种杠杆。

2、认识杠杆的支点、动力、阻力、动力臂和阻力臂。

3、掌握杠杆的平衡条件。

4、了解杠杆的分类。

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与体验,了解杠杆的结构。

2.通过体验和探究,了解杠杆的平衡条件。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了解杠杆的应用,进一步认识科学与生活密切联系,科学源于生活,提高关注生活、学习科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理解杠杆的五要素、杠杆的平衡条件及计算公式。

教学难点:
理解力臂的概念及其画法。

课型:
新授课
教学方法:
讲解法,演示法
教学工具:课件、夹钳,羊角锤,剪刀,杠杆(含钩码)等
教学内容:
引入新课
展示课件:生活中常见的一些工具,那么这一节我们就来学习《杠杆》。

板书“一杠杆”
新课教学
1 举例生活中应用的杠杆原理的例子:剪刀、夹钳等为例,提问、归纳总结杠杆的定义。

归纳为3点:
1)硬棒
2)受到力的作用
3)固定点
提问(1一2人):让学生自己总结杠杆定义。

板书“定义”
让学生举一些利用杠杆制成的物品,鼓励发言,同时演示一些幻灯片,让学生获得感性认识
讲解杠杆的五要素(结合图,边讲边作图,标记)
板书
1)支点:杠杆绕着转动的点,即定义中的固定点;记着“0”
强调支点一定在杠杆上。

2)动力:使杠杆转动的力;记着“F1”
3)阻力:阻碍杠杆转动的力;记着“F2”
动力和阻力是按照力的转动效果命名的,都是外界施加给杠杆的力,杠
杆是受力物体,力的作用点也一定在杠杆上。

4)动力臂:从支点到动力作用线的垂直距离;记着“L1”
5)动力臂:从支点到阻力作用线的垂直距离;记着“L2”
学生比较难于理解,需要反复的讲解和强调,因为在初中数学中已经学了点到直线的距离的概念,那么从这里入手,讲解作图过程,再过渡到力臂的画法中来,做到由浅入深,循序渐进。

画力臂的步骤:
1) 确定支点
2)确定力的作用线
3)过支点到力的作用线作垂线
4)标垂足,定力臂
强调注意:
1)力臂是支点到垂足的距离,不是支点到作用点的距离,因此力臂不一定在杠杆上。

2)力的作用线是一条直线,没有方向。

2)作图细节方面:力臂,力的作用线用虚线表示,且力臂的长度应该用大括号标记;垂直的地方应有垂足;支点处用标记;5个名词必须用正
确的字母表示。

对于力臂的画法,要至少完成两个完整的杠杆示意图,第一个采用撬棒撬石头,由我独立完成;第二个图采用羊角锤起钉子的示意图先用幻灯片演示。

提问:支点的位置和作用力的方向?
可以让一同学口述,教师完成作图后,再把力臂的作法叙述一遍
课堂练习:课本的图9-3。

2 杠杆的平衡条件
演示:
杠杆的平衡,先改变阻力及阻力臂然后调节动力及动力臂的大小,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

将实验数据填入表9-1中。

学生归纳总结杠杆的平衡条件
板书:
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
F1* L1= F2* L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