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2021版高一下学期历史期末考试试卷B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安徽省2021版高一下学期历史期末考试试卷B卷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选择题(35小题,每小题2分,共7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 (共35题;共70分)
1. (2分) (2019高一下·滁州月考) 被史学界称之为“我国古代农业技术史上农用动力的一次革命”是()
A . 铁农具
B . 牛耕
C . 曲辕犁
D . 筒车
2. (2分)齐国管仲说:“凡为国之急者,必先禁末作文之巧。
末作文巧禁,则民无所游食,民无所游食则必事农。
民事农则田垦,田垦则粟多,粟多则国富,国富者兵强,兵强者战胜,战胜者地广……”某研究者据此得出“中国精耕农业的产生与专制国家农业政策密切相关”的结论。
该判断()
A . 材料充分、理解准确,结论合理
B . 材料充分、理解不准确,结论不合理
C . 材料不充分、理解准确,结论合理
D . 材料不充分、理解不准确,结论不合理
3. (2分) (2016高一下·河北期中) 徐光启《农政全书》中记载:“(明代)海上(松江府一带)官、民、军、灶,垦田几二百万亩;大半种棉,当不止百万亩。
”由此可见()
A . 松江是明代纺织业中心
B . 明代政府重视垦田种棉
C . 明代棉花种植超过粮食种植
D . 棉花成为松江主要作物
4. (2分) (2018高三上·如皋模拟) 宋代梅尧臣有诗云:“既如车轮转,又若川虹饮。
能移霖雨功,自致禾苗稔。
”该诗所描写的工具()
A . 用于农田犁耕
B . 借助水力鼓风冶铁
C . 便于交通运输
D . 利用水力灌溉农田
5. (2分) (2019高一下·河北月考) 宋代,有田产的“主户”只占民户总数20%左右,其余大都是四处租种土地的“客户”。
导致这种状况的根本因素是()
A . 土地私有制度
B . 土地兼并严重
C . 圈地运动
D . 商品经济的发展
6. (2分) (2018高一下·思南期中) 下图中,标志中国古代耕田农具已相当完善并为后世所沿用的是()
A .
B .
C .
D .
7. (2分) (2016高一下·沈阳期末) 宋人诗云:“小麦青青大麦黄,原头日出天色凉。
妇姑相呼有忙事,舍后煮茧门前香。
缫车嘈嘈似风雨,茧厚丝长无断缕。
今年那暇织绢着,明日西门卖丝去。
“诗中反映了()
A . 手工产品质量低下
B . 农业生产规模庞大
C . 农民家庭生活闲适
D . 农户经营方式多样
8. (2分)《大学》云:“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中国古代强调“家齐而后国治”这一观念的经济和思想基础是
①小农经济②工官制度③儒家伦理道德④法家法治观念
A . ②③
B . ①③
C . ②④
D . ①④
9. (2分) (2017高一下·双峰期中) “坊巷桥门及隐蔽去处,俱是铺席买卖”,这种现象出现于()
A . 西汉
B . 东汉
C . 唐代
D . 宋代
10. (2分) (2020高三上·肇东期中) 下列瓷器品种在历史上出现的先后顺序正确的是()
A . 青瓷、白瓷、粉彩瓷、青花瓷
B . 白瓷、青瓷、粉彩瓷、青花瓷
C . 青瓷、粉彩瓷、白瓷、青花瓷
D . 青瓷、白瓷、青花瓷、粉彩瓷
11. (2分) (2018高三上·如东模拟) 吴江县重镇盛浙镇,本来是一荒村,“明初居民止五六十家,嘉靖间倍之。
以绫绸为业,始称为市”。
乾隆时,“居民百倍于昔,绸绫之聚亦且十倍。
四方大贾辇(nian,载)金至者无虚日,……盖其繁阜喧盛,实为邑中诸镇之第一。
”材料所反映的社会现象是()
A . 商品经济促进古代的城镇化
B . 明清政府放弃重农抑商政策
C . “机户出资,机工出力”
D . “纺”与“织”、“耕”与“织”的分离
12. (2分) (2019高三上·南山期中) 唐代以前,百姓消费的日用品主要来自当地或周边地区;从唐代开始,日用品的生产不仅满足当地需要而且加入到长途贩运的行列。
出现这一现象表明唐代()
A . 社会生产力水平显著提高
B . 长途贩运贸易已十分发达
C . 百姓的消费水平提高
D . 市场管理进一步放松
13. (2分)(2020·潍坊模拟) 下图为欧洲主要国家城市化发展速度图(1300年~1900年)。
对此图解释正确的是()
A . 新航路开辟加快意大利城市化发展
B . 长期的分裂和战乱阻碍法国城市化
C . 近代欧洲各国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
D . 殖民活动和工业化推动英国城市化
14. (2分) (2019高二上·日喀则期末) 下列航海家中到过亚洲的是()
①迪亚士②哥伦布③达•伽马④麦哲伦。
A . ①②
B . ③④
C . ②③
D . ①④
15. (2分) (2017高一下·珠海期中) 1637年,意大利传教士艾懦略在《西方问答》一书中介绍道:“大西近海一国,每岁所入(爽洲白银),亦不下数百万,有识者日:敝地实受多银之害,金银愈多,而货愈贵也。
”这种现象反映的是()
A . 殖民扩张
B . 价格革命
C . 黑奴贸易
D . 商业革命
16. (2分)(2018·浙江模拟) 19世纪的德国引领了第二次工业革命,站在了世界科学技术发展的前沿。
德国人发明了世界上()
①第一台大功率发电机
②第一架飞机
③第一部电话机
④第一辆四轮驱动汽车
A . ①②
B . ①④
C . ②③
D . ③④
17. (2分) 1894年,当时日本国内舆论普遍宣扬:中日战争是文明之战、解放之战、救亡之战,文明之战是指一种先进文化战胜落后文化;解放之战是指解放中国、光复中原;救亡之战是指黄种人团结起来,共同对付西方。
对此,认识最为准确的是()
A . 突出了日本对中国文化的认同
B . 掩盖了日本对华发动侵略战争的本质
C . 实际上是日本当局欺骗国民进行战争动员的手段
D . 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当时中国备受列强侵略的事实
18. (2分) (2020高二下·丽水期末) 1902年光绪帝下诏参酌外国法律,改订律例。
1908年开始编纂民法典,引进了西方民法典的立法理念和编纂方法,于1911年8月完成《大清民律草案》,但未及正式施行。
《大清民律草案》“未及正式施行”的直接原因是()
A . 民族危机的进一步加深
B . 辛亥革命推翻清朝统治
C . 统治者沉浸于天朝上国的迷梦
D . 清政府照搬照抄西方法律文献
19. (2分) (2019高一上·芜湖月考) 有学者认为:革命党虽然嚷嚷了这么多年的革命,但他们并没有准备好一个周密的计划,故武昌起义之前所有革命的起义,没有一个起义有成功的机会。
该学者意在说明()
A . 武昌起义的成功有偶然性
B . 武昌起义经过精心的筹划
C . 当时缺乏革命成功的条件
D . 革命党的革命目标不明确
20. (2分) (2020高三上·嘉兴月考) “婚礼礼堂正中高悬两面红黄蓝白黑象征‘五族共和’的国旗。
迎娶时,一般用红缎双喜字绣片装饰着的花马车,也有用扎了花红彩子和纸花的汽车。
”这一场景最可能出现于()
A . 晚清时期
B . 民国初年
C . 新中国初期
D . 改革开放后
21. (2分) 1921年,苏俄实行的新经济政策()
A . 破坏了工人和农民的联盟
B . 有利于当时生产力的提高
C . 恢复了资本主义经济秩序
D . 实现了向社会主义直接过渡
22. (2分)戈尔巴乔夫曾说:“他是改革的先驱者。
他第一个推动了改革进程。
他留下的主要东西就是使斯大林失掉了声誉。
”戈尔巴乔夫评价的是()
A . 列宁
B . 赫鲁晓夫
C . 勃列日涅夫
D . 罗斯福
23. (2分) (2016高三上·浙江模拟) 据下图《美国1961——1998年菲利浦斯曲线(失业与通胀率曲线)》
所提供的信息,下列分析正确的有()
①a段时期的指导思想是凯恩斯主义,它特别重视解决失业率
②b段时期通胀率和失业率均提高,说明凯恩斯主义逐步失灵
③C段时期指导理论为供给学派与货币学派,很好地解决了失业与通胀率问题
④C段的走势反映了美国经济运行机制发生了某些深刻变化
A . ①②③
B . ①②④
C . ①③④
D . ①②③④
24. (2分) 1933年,罗斯福总统签署田纳西河流域管理局法案,实施对该流域的综合治理与全面发展计划,其“代表现代政府中一种真正新颖而富于想象力的设计。
……它将不受那些不相干的国家界限的禁制,而且将是独立经营的、政府所有的公司”。
这种经营方式()
A . 表明国家放弃对企业干预
B . 改变了田纳西河流域国有制
C . 抑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
D . 具有私营企业的某些灵活性
25. (2分) (2020高一下·金华开学考) 20世纪90年代,美国经济出现了新的现象,这一现象被称为“新经济”。
“新经济”主要发生于()
A . 里根政府时期
B . 肯尼迪政府时期
C . 克林顿政府时期
D . 杜鲁门政府时期
26. (2分) (2020高一下·哈尔滨期末) 二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三大支柱是()
①世界银行②国际货币基金组织③关贸总协定④联合国
A . ①③④
B . ①②③
C . ①②④
D . ②③④
27. (2分) (2018高二上·江门月考) 20世纪50年代在苏联推行改革的领导人是()
A . 勃列日涅夫
B . 赫鲁晓夫
C . 戈尔巴乔夫
D . 叶利钦
28. (2分) (2020高三上·仁寿月考) 1951年毛泽东在给刘少奇的一封信中说:“合理地调整现在的工商业,使各种社会经济成分在具有社会主义性质的国营经济领导之下,分工合作,各得其所,以促进整个社会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据此可知()
A . 新民主主义经济得以发展
B . 恢复国民经济措施成效显著
C . 对工商业的改造即将展开
D . 国营经济领导地位开始确立
29. (2分)(2020·天津) 1978年,安徽小岗村18户农民率先包干到户。
此后,四川、贵州、甘肃等地的包产到户也在摸索中发展。
1980年9月,中共中央发出通知指出,一些地区的群众要求包产到户,“应当支持群众的要求,可以包产到户,也可以包干到户,并在一个较长的时间内保持稳定”。
这反映了党和国家()
A . 决定实行农村多元化经济所有制
B . 尝试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C . 顺应并肯定了群众的要求与探索
D . 引导全国各地农民走向共同富裕
30. (2分) (2020高一下·任丘开学考) 新中国70年,随着国家发展方略的不断演变,城乡差距的变化经历了三个阶段,分别是1949—1978年城乡差距固化阶段、1978—2003年前城乡差距加剧扩大阶段和2003年至今城乡差距不断缩小阶段。
影响这三个阶段的国家方略分别是()
A . 计划经济体制、改革、改革
B . 开放、计划经济体制、改革
C . 改革、市场经济体制、改革
D . 开放、开放、“一带一路”
31. (2分) (2019高一下·江西月考) 邓小平曾如此解释中国对外开放格局:“为什么我考虑深圳开放?因为它对着香港;开放珠海,是因为它对着澳门;浦东就不一样了……”浦东开发的主要背景是()
A . 东欧剧变、苏联解体,世界政治格局向多极化发展
B . 亚太经济合作组织的发展,环太平洋经济圈崛起
C . 中共十四大召开,确定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D . 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积极融入经济全球化潮流
32. (2分) (2017高二下·钦北期末) 关于世界货币体系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 .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建立的背景相同
B . 世界银行由成员国认缴资金并根据其认缴资金的多少决定投票权的大小
C .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最初的贷款对象主要是亚非拉国家,以帮助它们尽快发展经济
D . 美元和黄金挂钩,其他国家货币与美元挂钩,美元等同于黄金
33. (2分) (2019高三上·杭州月考) “决策不是通过谈判完成,而是通过高官会——部长级会议——领导人非正式会议逐级协商取得一致……这些成果是集体意志的体现,但不是协议,也不是条约,不具备法律约束力。
”下列属于该组织“集体意志的体现”的是()
A . 《北美自由贸易协定》
B . 《经济展望声明》
C . 《关税与贸易总协定》
D . 《罗马条约》
34. (2分)“欧洲的统一不会在一夜之间实现,也不会仅仅靠一项计划来完成。
”从20世纪50年代到20世纪90年代,欧洲的联合不断深入。
下列欧洲走向联合过程中的重大事件,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欧洲联盟成立②欧元正式问世③《马斯特里赫特条约》签订④欧洲共同体成立
A . ④③①②
B . ④①③②
C . ③④②①
D . ③②①④
35. (2分) (2019高一下·四川期中) 唐玄宗在广州设置市舶使,由心腹宦官担任,其首要职责是向宫廷进献海外珍品兼管海外贸易。
宋朝在广州设市舶司,这是中国第一个专管对外贸易的官方机构,征收舶税“以助国用”。
这一变化反映了唐宋时期海外贸易()
A . 管理机构逐渐专业化
B . 只允许广州一口通商
C . 成为经济发展的支柱
D . 开始走向兴盛
二、非选择题(2小题,共30分,36题16分,37题14分) (共2题;共30分)
36. (16.0分)(2019·南昌模拟)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文化交流是世界文化进步的一个重要条件,不同时期的文化交流具有不同的特点。
材料一:商业的沟通从来就是文化的交流与融合。
传统的中国出口商品,传递着东方的风物人情和社会景象。
它们走进西方的日常生活,融入了欧洲的饮食、服饰文化。
外销商品的定购与生产,使西方的宗教故事、神话传说传入中国民间,而且造就了一批掌握了西方绘画技艺的大师。
西方的医学、商业文化也都不同程度地被中国同行所接受。
……纵观古代中西文化交流的历史,尽管中国文化曾对西方文化产生了较大的影响,但中国在吸收西方文化上却是浅尝辄止。
从文化交流的角度来看,中国文化对西方文化的吸收基本上处于文化的表层。
——摘编自吴建雍《清前期中西贸易中的文化交流与融合》等
材料二:鉴于当时的国际形势,新中国对外文化交流的对象首先是苏联及其他社会主义国家。
……1955年,中国艺术团访问了法国、比利时、荷兰、意大利、英国、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国。
同年7月,日本松山芭蕾舞团首次来华演出。
……1956年和1958年,中国艺术团曾经两次访问南美洲的智利、乌拉圭、巴西、阿根廷等国。
……“这一段时间的对外文化交流往往扮演了非常重要的‘开路先锋’和‘外交先行官’的角色”。
——摘编自张登德《20世纪50年代中国对外文化交流的特点》
材料三:在当今世界向多极化发展中,东亚在世界上崛起,增强了东亚文化在世界上的地位。
东亚发展模式的成功,使东亚地区的国家更坚定了对自身文化的信心。
这种自信更促进了一种“亚洲意识”的觉醒。
1996年首届亚洲儿童权利与传媒会议通过的《马尼拉宣言》指出,亚太地区的大众传媒应尊重和保护亚洲社会的传统文化,向儿童提供富有亚洲特色的节目。
——摘编自关世杰《试论二十一世纪的中西文化交流》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清时期中西文化交流的特点及对中国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指出20世纪50年代中国对外文化交流发生的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其原因。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当今世界文化交流的趋势。
37. (14.0分) (2020高二下·襄阳月考) 阅读下到材料。
材料一:史书记载,孝文帝与心腹大臣拓跋澄讨论迁都洛阳的问题。
孝文帝表示:“今日之行,诚知不易,但国家兴自北土,徙居平城,虽富有四海,丈轨表一,此间用武之地,非可文治,移风易俗,信为甚难。
崤函帝宅,河洛王里,因兹大举,光宅中原。
”拓跋澄的回答是:“伊洛中区,均天下所据,陛下御华夏,辑平九服,苍生闻此,应当大庆。
”
材料二:
材料三:商鞅认为以诗书礼乐为代表的儒家学说是于国有害的寄生虫。
他把礼乐、诗书、修善、孝悌、诚信、仁义、贞廉、非兵和羞战统称为“六虱”,认为应统统毁灭。
材料四:如图反映了孝文帝改革时的措施
请回答:
(1)结合材料一、二分析孝文帝提出迁都的理由(不得摘抄原文)。
你认为孝文帝迁都的主要目的是什么?
(2)材料三、四分别反映的是商鞅变法和孝文帝改革中的哪一措施?同时指出这些措施在政治、思想上所起的作用。
(3)商鞅变法和孝文帝改革在改革的重点、难点和推进改革举措方面给后人哪些共同的启示?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35小题,每小题2分,共7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 (共35题;共70分)答案:1-1、
考点:
解析:
答案:2-1、
考点:
解析:
答案:3-1、
考点:
解析:
答案:4-1、
考点:
解析:
答案:5-1、
考点:
解析:
答案:6-1、考点:
解析:
答案:7-1、考点:
解析:
答案:8-1、考点:
解析:
答案:9-1、
考点:
解析:
答案:10-1、考点:
解析:
答案:11-1、考点:
解析:
答案:12-1、考点:
解析:
答案:13-1、考点:
解析:
答案:14-1、考点:
解析:
答案:15-1、考点:
解析:
答案:16-1、
考点:
解析:
答案:17-1、考点:
解析:
答案:18-1、考点:
解析:
答案:19-1、考点:
解析:
答案:20-1、考点:
解析:
答案:21-1、考点:
解析:
答案:22-1、考点:
解析:
答案:23-1、考点:
解析:
答案:24-1、考点:
解析:
答案:25-1、考点:
解析:
答案:26-1、考点:
解析:
答案:27-1、考点:
解析:
答案:28-1、考点:
解析:
答案:29-1、考点:
解析:
答案:30-1、考点:
解析:
答案:31-1、考点:
解析:
答案:32-1、考点:
解析:
答案:33-1、考点:
解析:
答案:34-1、
考点:
解析:
答案:35-1、
考点:
解析:
二、非选择题(2小题,共30分,36题16分,37题14分) (共2题;共30分)答案:36-1、
答案:36-2、
答案:36-3、
考点:
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