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多媒体课件的色彩应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多媒体课件的色彩应用
发表时间:2010-06-09T16:02:26.483Z 来源:《学园》2010年第1期供稿作者:李亚琼
[导读] 随着现代教育技术在各类教学中的广泛应用,多媒体课件的设计与制作成为一个重要的理论与技术课题。
李亚琼云南省禄丰县一平浪镇舍资小学
【摘要】随着现代教育技术在各类教学中的广泛应用,多媒体课件的设计与制作成为一个重要的理论与技术课题。
多媒体课件设计属于一种平面效果设计,在平面图上,色彩的冲击力是最强的。
该文从色彩心理学、环境心理学、美学等角度探讨了影响多媒体课件的色彩搭配问题,并从色彩的总体构思、背景色彩的选择、色彩基调的选择和注重色彩的对比与统一等四个方面提出解决问题的途径。
【关键词】颜色多媒体课件色彩心理视觉心理视觉思维
【中图分类号】 G434 【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674-4810(2010)01-0129-03
课件是指具备一定教学功能的计算机辅助教学的教学软件。
多媒体课件是指应用了多种媒体(包括文字、图形、图像、声音、动画等媒体)的新型课件,它是以计算机为核心,交互地综合处理文字、图形、图像、声音、动画、视频等多种信息的一种教学软件。
随着现代教育技术在各类教学中的广泛应用,多媒体课件的设计与制作已成为一个重要的理论与技术课题。
即如何使多媒体课件发挥它预想的功效,真正起到提高教学效率和效果的作用,而不是一种教学的装饰?
实验心理学家赤瑞特拉做过一个关于人类获取信息的来源(即人类获取信息主要通过哪些途径)的实验。
他通过大量的实验证实:人类获取的信息 83%来自视觉, 11%来自听觉, 3.5%来自嗅觉, 1.5%来自触觉, 1%来自味觉。
而这 83%的视觉感受中,最先引人注目的就是它的色彩效果。
在现实生活中,色彩几乎是人们不可缺少的视觉感受,学习者对多媒体课件的第一印象来自于视觉,一个多媒体课件设计成功与否,在某种程度上取决于设计者对色彩的运用和搭配。
因为多媒体课件设计属于一种平面效果设计,在平面图上,色彩的冲击力是最强的。
但由于一些教师缺乏色彩美学和色彩心理学的相关知识,一些课件的内容相当好,但由于配色不科学,在使用中容易造成学生心情压抑、注意力不集中、易形成视觉疲劳等问题,直接影响了教学效果。
该文将从影响多媒体课件中色彩搭配的因素和多媒体课件中的色彩搭配等角度探讨多媒体课件的色彩应用。
一影响多媒体课件中色彩搭配的因素
该文认为影响多媒体课件中色彩搭配的因素主要包括三个方面,即教学环境中的信息干扰、不同年龄阶段的教学对象和教学内容。
1.教学环境中的信息干扰
教学环境中影响多媒体课件中色彩搭配的因素应该从三个角度来进行分析,即设计者的角度、使用者的角度和学习者的角度。
(1)设计者的角度
从设计者的角度看,影响多媒体课件中色彩搭配的因素主要包括在制作时文本使用不当和图形图像、视频影片使用不当两个方面。
文本不当。
主要是指在文字字体、字形、字号、颜色等设置不理想,导致文本与页面色彩搭配不和谐,从而影响课堂教学效果。
从字体的选择来说,依据段落大小和内容层次,字体由重到轻、由粗到细排列;从字号来说,要依据内容层次而由大到小,但到了节以下的层面,可以在选用同一字号时用字体区分层次;课程的各章节的字体、字号、字体颜色在体例上必须统一。
文本颜色与背景色在色度上要形成反差。
即深色背景采用浅色字,浅色背景采用深色字。
文本颜色与背景色在色调上要协调统一,也就是字体颜色在与背景色保持反差的前提下,色调的冷暖度要保持基本一致。
为使多媒体课件各章节、大小段落之间的层次更鲜明,文本的颜色也可依层次而定。
如在深蓝色的背景上,章用红字(加白边)、节用橙色、标题用黄色、正文用白色,形成色彩阶梯。
图形图像、视频影片使用不当。
主要是指图形图像、视频影片表达的含义与背景颜色所表达的含义不相一致,或放置的位置不当,不具有美感。
在此值得注意的是,教学内容决定背景颜色和图形图像、视频影片,图形图像、视频影片决定所选的背景颜色。
(2)使用者角度从使用者的角度来看,影响多媒体课件中色彩搭配的因素主要包括教师教态不当和教具使用不当两个方面:教师教态不当。
不修边幅,浓妆艳抹,着装颜色不当,在多媒体教室中特别突出的是佩戴一些反光的物件如胸针、眼镜等产生反光,这样会严重地影响课件颜色搭配所起到的效果。
例如,在课件中运用了冷色调来切合课件内容所表达的感情,这时教师就不能穿着颜色刺激强烈的衣服或暖色调衣服,只有做到这些才能更好地把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在课件内容上。
教具使用不当。
使用伸缩笔式金属教鞭指图易反光,应改用镭射笔(也得注意辐射笔光不得指向学生,且不宜使用带图案的光头,不用时及时断开电源),指图时不准确,光点抖动,指点不稳定,指线不顺滑,指区域时太快或与轮廓线的方向不一致,可以将持辐射笔的手贴在腰间或靠在桌上指图,使之稳定。
(3)学习者的角度
从学习者的角度来看,影响多媒体课件中色彩搭配的因素主要包括空气质量不佳、空间距离因素和投影仪器的颜色显示是否正常三个方面。
空气质量不佳。
由于计算机、投影仪等众多电器设备散发出热量及数十甚至百余学生发出的体热,且多媒体教学时为使投影清晰拉上窗帘甚至关窗,妨碍空气流通,造成室内空气污浊,温度升高,这时课件中应该尽量避免使用刺激强烈使人感到热烈的颜色(如红色),而应该多使用冷色(如蓝色),使人感到沉静、清爽。
空间距离因素。
在课堂上观看屏幕演示课件时,与坐在教室前排的学生相比,坐在后面的学生客观上由于空间距离的拉大、屏幕的模糊,必然会产生情绪的懈怠、注意力的分散、学习兴趣的降低等不良反应,直接影响了教学质量。
如果在课件制作中充分利用色彩的前进性与后退性,减轻空间距离感,就能给教学效果带来积极的影响。
投影仪器的颜色显示是否正常。
由于教师制作课件和使用课件运用的可能是不同的计算机,所以制作和使用课件前教师必须了解多媒体投影仪器颜色显示是否正常。
如果投影颜色暗淡,则在制作时课件中的颜色就要稍微调深一点,反之亦然。
2.不同年龄阶段教学对象的颜色喜好
(1)幼儿阶段
幼儿阶段通常是指三岁至六七岁的儿童。
根据调查,幼儿儿童不论是男孩还是女孩喜欢的颜色排行前四名的顺序分别为红、黄、蓝、绿等纯色色彩。
根据西德慕尼黑心理试验中心的一项研究资料指出:“颜色对儿童精神状态的影响特别显著,甚至适当的颜色刺激,可以提
高儿童的智商。
”他们采用随机抽样的方式,让一组儿童生活在淡蓝、黄、草绿、橙红色的房间里一段时间后,他们发现这些儿童智商普遍提高;而另一组儿童生活在黑、棕黄、白等颜色的房间里一段时间后,他们发现这些儿童的智商有下降的迹象。
对于这种智商增降情形,我们可以这么解释:生活在明亮彩度高的色彩环境中,幼儿情绪会受到影响而变得愉快、开朗,所以学习能力也随着增进;相反的,生活在色彩黯淡或是单调的色彩环境中,容易使人疲劳、焦躁,因此也让幼儿学习能力降低。
据此,我们在运用多媒体课件给幼儿儿童教学时,课件的制作应该多用淡蓝、黄、草绿、橙红等色彩,适当运用红、蓝、绿等纯色色彩,尽量避免使用黑、白等暗淡色彩。
(2)小学儿童阶段
小学儿童指的是六七岁至十二三岁这一阶段的儿童。
由于这一时期小学儿童的心理和思维都比幼儿儿童有了较大的发展,所以这一时期的儿童喜欢的颜色和顺序会有些改变,改为喜欢蓝、红、绿、黑等纯色色彩。
又由于这一时期的小学儿童喜欢观察一些端端正正处于标准位置的图形习惯上称为标准图形,如等腰三角形、直角三角形、直角梯形等组成的图形,而对一些变式图形的辨认水平则较低。
针对小学生这些特点,我们在制作多媒体课件时就要多采用蓝、红、绿、黑等纯色色彩,并在色彩板块的设计上采用标准图形。
(3)中学生阶段
中学生阶段指的是约从十一二岁开始到十七八岁结束的这一阶段。
由于这一阶段的学生在心理、生理和思维上都有了很大的发展,并逐渐趋于稳定,所以这一阶段的学生喜欢的颜色很多,大多喜欢红、黄、蓝、绿等纯色色彩和淡绿、粉红、淡紫、浅蓝、浅黄等浅色色彩。
制作课件时在考虑到课件颜色与教学内容相融合的同时,也要顾及学生对颜色的喜好。
(4)成年人阶段
根据调查,所有国家的成年人最喜欢的颜色是蓝色,第二种喜欢的颜色是红色,第三种喜欢的颜色是绿色。
由于成年人的思维和心理发展已经成熟,自制力强和注意力的集中时间相对较长,所以针对这一教学对象,在制作课件时颜色的选择在符合教学内容的同时建议多采用冷色调(如蓝色)和中性色,这样易于学生长时间学习和思考。
3.教学内容
多媒体课件中色彩要根据教学的内容来搭配使用,这样才能更好的突出教学的重点,有利于学生学习。
例如,小学语文柳宗元的《江雪》勾勒了一个冷清、孤寂的老人,在孤舟上独钓寒江雪的画面。
配合诗意,背景画面选用灰色调,远景处理为浅灰色的山,近景为褐色的树与白色的岩石,中间部位孤舟上老翁与背影色揉在一起,映衬了蓑笠翁的孤寂与超然。
学生通过细细地观赏画面,更能理解诗意。
如果所涉及的教学内容概念性较多,则要尽量使用中性色和偏冷的颜色,这样能使学生产生一种冷静的感觉,能够以平静的心态阅读大量的文字、概念。
二多媒体课件中的色彩搭配
综上可知,利用丰富的色彩构建优良的教学环境,版面色彩的配置是否协调对整个课件的视觉感受和教学效果都是至关重要的。
所以,进行课件界面设计时就必须根据教学内容及各种教学环境、学习者的认知结构和视觉心理特点确定色彩基调、色彩布局和背景颜色的合理安排。
1.色彩的总体构思
色彩的总体构思是设计色彩的初步阶段,形态、布局、色彩是在一定的创作设计命题下同时要考虑的。
一般来说,形态和布局在先,设色在后,根据设计内容选择恰当的形式,色彩处理一定要推进内容的完美表现。
设计色彩的总体构思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首先,要考虑创作内容和服务对象。
内容决定其形式,根据不同的创作内容明确要求。
其次,考虑表现怎样的情绪。
根据具体内容要考虑表现怎样的气氛,是热烈的还是温和的;是含蓄深沉的还是活泼开朗的;是欢快的还是宁静的等。
第三,确定主色调。
确定基本色调是色彩设计的第一步,也是关键性的一步。
色彩设计的成败在于是否较好地确定了主色调以及处理了主色调和从属色之间的色彩关系。
不平衡的和谐也是设计色彩不可缺少的。
2.背景色彩的选择
背景是整个课件的色彩主体,运用的恰当与否直接关系到课件制作的质量和教学效果。
用得好,能够减轻视觉疲劳,反衬重点内容,激发学习情绪,稳定注意力;反之,则使人产生烦躁情绪、兴奋过度、注意力很快分散。
例如在制作文字概念性内容很多的课件时,背景不是教学内容,故背景应尽量选用中性色和偏冷的颜色以适当转移色彩注意力。
这样的背景看上去干净整洁而不光滑反光,不会对视觉造成强烈刺激,反而使学生产生一种冷静的感觉,能够以平静的心态阅读大量的文字、概念、公式;相反,若以色彩较纯的红、绿、蓝等色作背景,就会感到非常刺眼,并且背景对字体色彩的饱和度会形成一定的干扰,不宜把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文字等教学内容上。
因此建议背景色彩不宜太花太杂乱,尽量少用复杂的、刺眼的色块去堆叠一些鲜亮的过渡色。
另外,背景的色彩设计风格要统一。
人的视觉生理本能地要求色彩的统一,若没有统一及和谐,没有主色调的杂乱色块和噪音一样,定对人的视觉会产生不良刺激,使人的视神经很快感到疲劳,进而产生厌恶之感。
3.色彩基调的选择
在课件制作过程中为了表达环境气氛,常需要根据主体思想的要求,用一种色彩或几种近似色彩为主导,使整个画面产生出一种和谐统一的视觉色彩倾向,这种画面的色彩视觉倾向就是我们常说的色彩基调。
一个课件的画面色彩通常由图形、图像、视频组成。
色彩基调应选择与课件内容、结构、风格、样式相吻合的色彩来充当,它最能表现多媒体课件的特色,让人一看就感到一种别致的视觉味道。
色彩的基调最终归结为冷、暖两大色调,以青、蓝等冷色为主的色彩组成的画面,产生冷调效果,给人以安静、闲适、寒冷、消沉的情感联想;以红、黄等暖色为主的色彩组成的画面,产生暖调效果,给人以欢快、明朗、热烈、活泼、积极的情感联想。
如鲁迅的作品应用较凝重的基调;说明文应选用中性色调;描写景物的作品用色就应以清新的色调较为适宜;而在讲授植物时宜采用绿色基调;表现天空、海洋则用蓝色基调。
通常课件色彩基调不可随意变化,要依据课件内容保持色彩基调的连续性和稳定性。
课件设计中要注意保持整个课件色彩基调的相对稳定,但也并不是说局部色彩不能有变化。
课件中局部和重点内容的色彩有少量的变化,一些地方用少量的红色、绿色等,这有利于吸引学生注意力,突出重点。
4.多媒体课件中色彩搭配原则的考虑
(1)注重色彩的对比与统一色彩在课件中既要多样,又要整体统一,根据和谐、均衡和重点突出的原则,将不同的色彩进行组合、搭配来构成美丽的页面。
色彩有情感性,能渲染气氛,影响对主题的表达。
从心情上讲,相似色调的构图给人以宁静和悠闲,而对比色的构图则倾向于矛盾和冲突。
强烈、醒目的色彩能透射出生命的活力,如果使用得当,即使在页面上不占主导部分的色彩对比也能使该部分
图像具有吸引力。
色彩对比和色彩和谐是对立统一的关系。
我们在处理色彩的对比关系时,必须注意对比色和被对比色之间的和谐(视觉的匀称、协调),在色彩和谐的前提下,要充分考虑色彩的多变性。
一般来说,在课件设计的过程中,我们除使用文本框或对齐方式的不同来为不同的内容界定,也常利用不同的色彩为不同的内容界定、划分区域、突出主体。
但我们也要注意避免同时使用太多的颜色,因为过多的颜色会增加学习者的反应时间和出错的机会,易于引起视觉疲劳。
(2)注意色彩亮度和对比度的调和
人眼对色彩的分辨力是与色彩的亮度和对比度有关的,同时也刺激和影响着学习者的心理情绪。
所以,在显示较多文字的时候,避免使用对比度较低的前景与背景颜色。
例如白与黄,黑与蓝等的组合。
亮丽的色彩可以强调重要的内容,但如果在暗的背景上前景色彩过亮,对比太强烈,会使学习者眼睛疲劳,心情烦躁,从而分散学习注意力。
另外,人眼对各种颜色细节的分辨也存在差异。
例如黑白为100%,绿红为 40%,红蓝为 23%,绿蓝为 19%。
所以,在颜色的交界处尽量少用红蓝、绿蓝等组合。
因为这些颜色的搭配时,会使边界模糊不清。
而对于一些图形的细节部分,可以考虑采用黑、白、灰等颜色加以区分。
三结语
综上所述,要做出一套优秀的多媒体课件色彩的应用至关重要。
不仅要充分考虑课件的美观性,还要充分考虑色彩心理学、环境心理学及其情感因素。
以人为本,以学生为本,设计出高水平的多媒体课件,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保持一个良好的心理和视觉状态,减少学习以外因素的干扰,才能真正发挥多媒体教学的长处,最终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
参考文献
[1]王华明 .多媒体课件制作简介[EB/OL]http://qxdmt.blogdriver. com/qxdmt/202484.html [2]金燕.多媒体课件中的色彩设计[ 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 2005(4)[3]李启色 .多媒体课件中的色彩应用研究[ J].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8 [4]蒋文彬 .色彩的心理影响及其在课件设计中的运用[ J].重庆工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4.12 [5]丁卫泽 .关于多媒体课件界面的色彩设计[ J].中国医学教育技术,2003.12 [6]蔡永辉 .色彩美感语言探寻[ J].泉州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9 [7]袁芳、沈晓鹏、张国营 .课堂多媒体演示课件色彩的选择与应用[J].现代教育技术, 2005(1)[8]卢秋蓝、刘成新 .网络课件的审美设计[ J].现代教育技术, 200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