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百练:解闷(其九)(杜甫)过华清宫绝句(其一)(杜牧)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诗歌百练:解闷(其九)(杜甫)过华清宫绝句(其一)(杜
牧)
解闷(其九)
杜甫
先帝贵妃今寂寞,荔枝还复入长安。

炎方每续朱樱献①,玉座②应悲白露③团。

过华清宫绝句(其一)
杜牧
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

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注释:①炎方:指广东南海。

朱樱献:唐代规定,每年四月一日由皇家内园进樱桃荐祀陵庙。

(樱桃夏熟,荔枝秋熟,献荔枝在献樱桃之后,故曰“续”。

)②玉座:御座,这里指唐玄宗。

③白露团:这里去壳后晶莹圆润的荔枝。

【译文2】
从长安回望,骊山景致宛如团团锦绣,山顶上华清宫门依次打开。

一骑驰来烟尘滚滚妃子欢心一笑,无人知道是南方送了荔枝鲜果来。

【赏析】
此诗通过送荔枝这一典型事件,鞭挞了玄宗与杨贵妃骄奢淫逸的生活,有着以微见著的艺术效果,精妙绝伦,脍炙人口。

起句描写华清宫所在地骊山的景色。

诗人从长安“回望”的角度来写,犹如电影摄影师,在观众面前先展现一个广阔深远的骊山全景:林木葱茏,花草繁茂,宫殿楼阁耸立其间,宛如团团锦绣。

“绣成堆”,既指骊山两旁的东绣岭、西绣岭,又是形容骊山的美不胜收,语意双关。

接着,场景向前推进,展现出山顶上那座雄伟壮观的行宫。

平日紧闭的宫门忽然一道接着一道缓缓地打开了。

接下来,又是两个特写镜头:宫外,一名专使骑着驿马风驰电掣般疾奔而来,身后扬起一团
团红尘;宫内,妃子嫣然而笑了。

几个镜头貌似互不相关,却都包蕴着诗人精心安排的悬念:“千门”因何而开?“一骑”为何而来?“妃子”又因何而笑?诗人故意不忙说出,直至紧张而神秘的气氛憋得读者非想知道不可时,才含蓄委婉地揭示谜底:“无人知是荔枝来。

”“荔枝”两字,透出事情的原委。

《新唐书·杨贵妃传》:“妃嗜荔枝,必欲生致之,乃置骑传送,走数千里,味未变,已至京师。

”明于此,那么前面的悬念顿然而释,那几个镜头便自然而然地联成一体了。

杜牧这首诗的艺术魅力就在于含蓄、精深。

诗不明白说出玄宗的荒淫好色,贵妃的恃宠而骄,而形象的用“一骑红尘”与“妃子笑”构成鲜明的对比,就收到了比直抒己见强烈得多的艺术效果。

“妃子笑”三字颇有深意。

它使我们想到春秋时周幽王烽火戏诸侯这一历史故事。

周幽王为博妃子褒姒一笑,点燃烽火,导致国破家亡。

“无人知”三字也发人深思,其实“荔枝来”并非绝无人知,至少“妃子”知,“一骑”知,还有一个诗中没有点出的皇帝更知道。

这样写,意在说明此事重大紧急,外人无由得知。

这就揭露了封建皇帝为讨宠妃欢心不惜劳民伤财,无所不为的荒唐,也与前面渲染的不寻常的气氛相呼应。

此诗表达了作者对穷奢极欲、权力不受制约的最高统治者荒淫误国的无比愤慨之情。

1. 下列对这两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第一首诗开门见山,直揭主题,指出安史之乱平定后,杨贵妃和唐玄宗已经阴阳两隔,各自承受着孤独,但进献荔枝旧例仍没有停止。

B. “还复”二字,有“反复、接连”之意,揭露出统治者无休止的骄奢淫逸导致百姓生活穷困,饱含诗人尖锐批评和对人民的深切同情。

C. 第二首诗起句描写华清宫所在地骊山的景色,诗人从长安回望的角度去写,犹如摄影师一般,在观众面前展现广阔深远的骊山全景图。

D. 两首诗在题材上都属于怀古咏史诗,都通过唐朝统治者不惜劳民伤财让南方岁贡荔枝满足欲望的历史事实,抨击了统治者的奢侈淫靡。

2. 吴乔《围炉诗话》中说:“诗贵有含蓄不尽之意,尤以不著意见声色故事议论者为最上。

”这两首诗都具有表达含蓄精深的特征,请结合诗歌分别加以赏析。

【答案】
1. A
2. ①杜甫诗不明确指斥当朝统治者的奢靡与政治的腐败,而借写荔枝来曲陈其意。

“荔枝还复入长安”“炎方每续朱樱献”两句写玄宗已逝,弊政犹存,在今昔对照中讽刺当朝统治者不吸取唐玄宗的历史教训,不革除弊政的现实状况。

“玉座应悲白露团”运用联想与想象,写假若玄宗泉下有知,也应生出无限悲伤,含蓄地表现了诗人对当今朝廷政治腐败的一片殷忧,以及劝谏统治者励精图治的拳拳之心。

②杜牧诗中“妃子笑”三字颇有深意,春秋时周幽王为博妃子一笑而国破家亡,此处借用了这个典故,含蓄地表达了作者对于皇帝因宠妃而荒废国事的讽刺,收到了比直抒己见更强烈的艺术效果。

【解析】
1.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诗歌内容的能力。

A.“杨贵妃和唐玄宗已经阴阳两隔”错误。

“寂寞”指代“死亡”。

诗人写作此诗是永泰元年(765),而唐玄宗死于公元762,故当时帝妃皆亡。

2.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表达技巧的能力。

安史之乱以后,唐玄宗杨贵妃都已去世,然而统治者却没有从中吸取教训,仍命令南方和四川继续进贡荔枝,《解闷(其九)》即针对此而发。

“先帝贵妃俱寂寞,荔枝还复入长安”,唐玄宗杨贵妃都已久离人世,然而,“劳人害马”进献荔枝的旧例仍未废除停止,荔枝还是年复一年地进贡到长安。

两句开门见山,直揭主旨。

“还复”二字,不但揭露出统治阶级的贪图享乐,透露出广大人民的深重痛苦,而且包含着作者对统治者无视历史教训的尖锐批评。

“玉座应悲白露
团”,当进荐的荔枝放在“玉座”之前,先帝如果地下有灵,回想起以往的情景,也不禁要泪水滔滔悲伤起来吧?这里的“应悲”,不仅指玄宗对开元盛世一去不返,目前国势江河日下的悲伤,还应包括玄宗对自己荒于女色贻祸误国的悔恨。

这一句是作者的设想,它透露出诗人内心深处的无穷感慨,含蓄地表现了诗人对当今朝廷政治腐败的一片殷忧,以及劝谏统治者励精图治的拳拳之心。

这首诗因事兴感,抓住“荔枝还复入长安”这一事件,揭露出肃代两朝统治者无视这一历史教训,重蹈玄宗亡国的旧辙,其立意是很深刻的。

《过华清宫绝句(其一)》“一骑红尘妃子笑”,用“一骑红尘”将此一劳民伤财之史实轻轻带出,真可谓举重若轻。

继以“妃子笑”,看似实写,言当驿骑驰至时妃子嫣然一笑;而其实是暗写玄宗令进荔枝以博妃子一笑。

这一句把史实、画面与情感和评价融合在一起,既承“千门万户次第开”构成境界,又叙述并评价了历史。

诗中“妃子笑”三字值得玩味,它让人想起历史上周幽王为博得妃子一笑而点燃烽火,导致国破身亡事。

这一“笑”写出贵妃的骄矜、满足、得意,而历史也在这一“笑”中衰落,含蓄地表达了作者对于皇帝因宠妃而荒废国事的讽刺,收到了比直抒己见更强烈的艺术效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