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确曝气模型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精确曝气相关模型
一、氧化沟需氧量计算公式
1.氧化沟好氧区的污水需氧量,根据BOD5去除率、氨氮的硝化及除氮等要求确定,按下列公式计算:
O2=0.001aQ(S0−S e)−c∆X v+b[0.001Q(N k−N ke)−0.12∆X v]−0.62b[0.001Q(N t−N ke−N oe)−0.12∆X v]
式中:
O2——设计污水需氧量,kgO2/d;
a ——碳的氧当量,当含碳物质以BOD5计时,取1.47;
Q——生物反应池的设计流量,m3/d;
S o——生物反应池进水BOD5,mg/L;
S e——生物反应池出水BOD5,mg/L;
∆X v——排出生物反应池系统的微生物量,kg/d;
0.12∆X v——排出生物反应池系统的微生物中含氮量,kg/d
b——常数,氧化每公斤氨氮所需的氧量,kg O2/ kgN,取4.57;
c——常数,细菌细胞的氧当量,1.42;
N k——生物反应池进水总凯氏氮浓度,mg/L N ke——生物反应池出水总凯氏氮浓度,m g/L N t——生物反应池进水总氮浓度,mg/L
N oe——生物反应池出水硝态氮浓度,mg/L
∆X v=Q(S0−S e)
1000
f(Y h−
0.9b h Y h f t
1
θc+b h f t
)
式中:
f ——污泥产率修正系数,通过实验确定,无实验条件时取
0.8~0.9;
Y h——异养菌产率系数,取0.6kgss/kgBOD5;
f t——温度修正系数,取1.072(t-15);
b h——异养菌内源衰减系数,取0.08d-1;
θc——生物反应池设计污泥龄(d)。

简化:取f=1,f t=1,生物反应池污泥龄取15d
∆X v=Q(S0−S e)
1000
Y h
1+b hθc
=Q(S0−S e)
1000
0.6
1+0.08×15
=0.6Q(S0−S e)
2200
O2=0.001×1.47×Q(S0−S e)−1.42×0.6Q(S0−S e)
2200
+4.57×[0.001Q(N k−N ke)−0.12×0.6Q(S0−S e)
2200
]
−0.62
×4.57[0.001Q(N t−N ke−N oe)−0.12×0.6Q(S0−S e)
2200
]
2.标准状态下污水需氧量的计算
选用曝气装置和设备时,应根据不同的设备特征,位于水面下的深度、水温、污水的氧总转移特性,当地的海拔高度,预期生物反应池中溶解氧浓度等因素,将计算的污水需氧量换算为标准状态下的污水需氧量,计算公式如下:
O S=K o·O2
式中
O S——标准状况下污水需氧量,kgO2/d
K o——需氧量修正系数;
O2——污水需氧量,kgO2/d
1)采用表曝机的需氧量修正系数按如下公式计算:
K O=
C S
α(βC sw−C o)×1.024(T−20)
2)采用鼓风曝气装置的需氧量修正系数按如下公式计算:
K O=
C S
α(βC sm−C o)×1.024(T−20)
C sm=C sw(O t
42
+
10×P b
2.068
)
O t=
21(1−E A)
79+21(1−E A)
×100
式中:
K0——需氧修正系数;
C S——标准条件下清水中饱和溶解氧浓度,mg/L,取9.17;
α——混合液中总传氧系数与清水中传氧系数之比,一般取0.80~0.85;
β——混合液的饱和溶解氧值与清水中饱和溶解氧之比,一般取
0.90~0.97;
C sw——T℃、实际计算压力时,清水表面饱和溶解氧,mg/L;
C o——混合液剩余溶解氧,mg/L,一般取2;
T——混合液温度,℃,一般取5~30;
C sm——T℃、实际计算压力时,曝气装置所在水下深处至池面的清水中平均溶解值,mg/L;
O t——曝气池逸出气体中含氧,%;
P b——曝气装置所处的绝对压力,MPa;
E A——曝气设备氧的利用率,%;
采用鼓风曝气时,应按下列公式将标准状态下污水需氧量换算为标准状态下的供气量。

G S=
O S 0.28E A
式中:
G S——标准状态下的供气量,m3/h;
O S——标准状态下的污水需氧量,kgO2/h;。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