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格-25的启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格-25"的启⽰
“⽶格-25”飞机,是创造过“神话”的⼀代战机。
它曾打破和创造过8项飞⾏速度、9项飞⾏⾼度和6项爬⾼的世界纪录。
其何以有如此“本领”?奥秘解开之后,⼀直对它进⾏各种猜测的西⽅军事技术专家发现,赋予“⽶格-25” ⾼超本领的缘由,并不在于开拓了什么新的技术领域,也并⾮缘于采取了什么卓⽽不群的技术成果,⽽是地利⽤了系统理论的整体功能原理,将并不是最先进的众多元件加以⾼效的有机组合,从⽽产⽣了惊⼈的系统效果。
“⽶格-25” 的神话已成过去,但它留给⼈们的启⽰却依然鲜活。
启⽰之⼀:现有各要素的重新组合,可能是战⽃⼒新的增长点。
按照系统论的观点来讲,所谓结构是指系统内部各要素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的⽅式或秩序;⽽功能,是指系统的作⽤、效⽤、效能,是系统引起环境变化的能⼒。
不同结构具有不同的功能,结构决定功能。
例如,由20种氨基酸和4种核⽢酸组成的系统,由于组合⽅式的不同,构成功能各异的200万种动
物,30多万种植物和⼏⼗万种微⽣物,千变万化,光怪陆离,由此可见组合的神奇魅⼒所在。
就军事系统⽽⾔,通过对现有各要素进⾏重新组合,改变结构,同样可以创造或产⽣出新的战⽃⼒。
如对军队体制编制的重新组合。
着眼现代战争的特点,针对军队体制编制⼩型化、轻型化的发展趋势,为提⾼军队在现代战场上的作战能⼒、机动能⼒和⽣存能⼒,以提⾼基本作战单元的战⽃为⽴⾜点,通过结构重组以提⾼整体功能。
⽐如“军-旅”制的改⾰,以旅为基本作战单位的编制调整已被美、俄、英等国⼴泛采⽤。
再如对⼈与武器装备的重新组合。
⾼技术武器装备需要⾼技术新型⼈才与之相适应,按照⼈员的专业、素质和能⼒合理分流,按岗择业,使⼈尽其才,物尽其⽤,在“结合”上寻突破,在“磨合”上下⼯夫,通过重组寻求最佳模式,推动战⽃⼒的提⾼。
启⽰之⼆:军事需求要着眼系统整合,注重整体对抗能⼒。
未来作战是系统与系统间的对抗,所以军事需求应站在整个系统的⾼度来通盘考虑,谋求最优化的效果,⽽不能仅仅着眼于单项指标的突出。
第⼆次世界⼤战期间,为满⾜战场上⽇趋扩⼤的需要,美国总统下令⼀次⽣产5万架飞机。
由于缺乏系统整合思想,仅从局部考虑问题,认为⽣产这么多飞机,就要⽣产⼤量的铝,但没想到⽣产铝会引起铜供求的紧张。
由于炼铝需要⼤量的电,送电则需要⼤量的电线,电线要⽤铜来制造,⼜加上飞机⽣产过程中也要耗费⼤量的电,这进⼀步造成了电线供应的紧张。
由于输电线的供不应求,直接影响到了飞机的⽣产,最后没办法,只好由总统批准向国库借⽤⽩银来代替铜制造电线,结果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这就是没有注重系统整合的不良后果。
⽽“⽶格-25”的成功之处却恰恰在于设计者将其视为⼀个系统,对其各零部件进⾏系统整合,考虑到⽅⽅⾯⾯的因素,使各要素间互相促进⽽不是内耗,从⽽达到了最优化的结果,创造了奇迹。
⽐如军队指挥⾃动化系统建设、野战数字化武器装备系统研制等项⽬,如果缺乏统⼀规划,体系指标未能实现标准化,就有可能造成许多⽴项的重复建设,或是没有为升级扩展预留接⼝,或是整体对接不兼容不匹配,形不成整体能⼒,造成不必要的⼈⼒、物⼒、财⼒上的浪费。
所以,着眼未来⾼技术条件下作战的实际,既要注重系统内部各要素间的组合,⼜要强调各个系统间的⽆缝链接,这样才能使整个系统⾼效运⾏,达到最优组合,实现最佳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