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人格教育的融入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学信息
新教师教学引言
2015年春节过后,我校新采购了56台学生机,规定每班学生不超过55人,以做到人人有机上,并采用云课堂软件教学,不但使课堂变得形象、直观、生动,更凸显了信息技术教学的重要性。

初中信息技术新课标一方面重视对学生基础知识和技能的培养,另一方面注重对学生信息道德、信息文化、信息伦理的内化与感悟,引导学生树立积极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增强网络道德观念和责任心,养成利用计算机和网络开展学习的良好行为习惯。

为此,本文从以下五个方面探讨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如何实施对学生的人格教育。

一、巧用教材,拓展延伸
教材是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直接依据。

当前的信息技术教材中蕴含着丰富的人格教育素材,我们应结合现实生活中与计算机密切相关的人格教育素材,不断对学生进行人格熏陶和激励,达到润物细无声的目的,推动学生建塑和完善人格。

在教学内容设计上,可以吸收一些国际上的优秀教材的经验,例如借鉴英特尔®未来教育的设计模式,把问题设计分为内容问题、单元问题、基本问题。

前两个问题是为了掌握学科知识,后一个问题是为了培育高级思维和进行人格教育,把人格教育和知识的掌握融合在一块。

另外,在教学中,结合计算机病毒、信息的获取、计算机黑客、使用盗版软件等知识点,通过讨论,引导学生建立良好的道德品质,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

二、分层教学设计,因材施教
因材施教,是培养学生独立人格的必备教学前提之一。

要树立起学生对自己的信心,让每个学生都找到适合自己才能发展的独特领域,就必须正视学生中存在的智力差异、心差异、人格差异等客观事实,真正贯彻实施因材施教的原则,使每一个学生都得到充分的发展。

分层教学设计,促进学生人格的发展。

例如,在学生初次接触Excel 电子表格时,在讲完其基本功能之后,我对学生进行三个不同层次任务的安排,即初级、中级和高级。

初级任务满足基本的课程要求,要求学生能够正确找出某一特定的单元格,如选定ES ;中级任务在于扩展学生的思维空间,要求学生输入数字在制定的单元格中,如A1中输入3O ,Bl 中输入20;高级任务则对基础好的学生起到拔高的作用,要求学生能够在单元格中进行计算,如在c1中得出Al 同B1的和。

这样的设置,使得大部分学生都可通过协作或自主学习来完成中级任务,帮助学生树立起学习的信心,有利于他们对后续知识的不断探索。

三、情境教学,在兴趣中塑造人格
情景教学属于现代教学体系中的重要内容,历来备受教师推崇,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学生的认知冲突难以避免,而情境教学能结合教学内容创设易于学生理解的情境来开展教学活动,借此激起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和热情,让学生在愉快的环境下,进行知识的汲取。

如我在WORD 教学中,以创设“他是谁”的问题情境导入新课,把肯德基创始人哈兰•桑德斯上校一生的经历一句一句显示出来,让学生猜猜他是谁,充分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兴趣,最
后让学生选用不同的自选图形制作一篇文档来展示桑德斯上校精彩的一生。

这堂课不仅让学生通过实际动手操作掌握了自选图形的画法,颜色的变化及修饰,更让学生从桑德斯的身上,看到强烈的自强不息精神。

他饱尝艰辛,却仍以笑靥面对一切,且愈挫愈勇。

领悟到桑德斯一生坚持的理念:“人们因闲散而生锈者比精疲力竭者多,如果我因闲散而生锈,我会下地狱。

”以此感染学生形成敢于拼搏、积极进取、自信自强人格品质。

四、开展多元化活动,培养健康人格
信息技术教学中渗透人格教育必须有机结合课外活动与课内活动,开展多元化的主题活动来加强学生的人格教育。

如课堂教学中,计算机病毒、网络安全的防护等因素有助于完善学生人格中的道德结构;WORD 中小报的设计可有助于提高学生人格中的审美情趣等。

在课外活动中,我每个月都会抽出一些时间让学生轮流讲励志故事,以培养学生拼搏进取的精神;在节日来临的时候适时引导学生利用WORD 软件制作精美的贺卡送给父母及亲人,以培养学生的感恩之心;通过设计环保类的主体网站,帮助学生树立保护环境、保护动物。

从我做起,家园和谐靠大家的责任心和使命感等。

开展一系列的活动,全面培养学生健康人格的发展。

五、教师应言传身教,以身作则《礼记》说:师也者,教之以事而喻诸德者也。

教师的人格魅力和力量是成功教育的重要条件,为师者不仅要授学生“谋事之才”,更要传学生“立世之德。

”而传德尤为重要,是教育之根本。

人们常说:“教师无小节,处处是楷模”。

教师应当注重言传身教,用语言传授知识,也要用自己的品格感化教育学生,用高尚的人格形象感染学生。

作为一名教师,其思想、行为、作风以及仪表和气质都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

所以教师必须“美其德,慎其行”。

在平时的工作及师生交往过程中,教师应以身作则,通过自己自律、敬业的良好人格形象对学生进行感染。

我校学生都很热爱信息技术这门学科,每次上课学生们早早就簇拥在机房门口了,我总是提前打开门,等待学生的到来,不打消学生的积极性。

又如学校要求学生穿鞋套进机房上课,那么只有教师穿着鞋套进机房对学生才有更好的说服力,让每个学生都自觉的带好鞋套,不找推脱的理由。

下课钟响后,常常半小时后再离开,有些同学会留下来做完作业上交后再走,有些同学是落下东西回来找。

总之,教师要遵纪守时、严谨求实、勤学善思,以积极向上、亲切自信的优良人格形象出现在学生面前,来感染和教化学生。

小结:著名教育学家陶行知先生曾说: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

教师肩负着培养下一代的重任,“教人求真”就是要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理念,播种未来的指路明灯。

对于初中生而言,“学做真人”就是要做一个生理和心理都健康的人,拥有健康的人格,是走向成功人生的基础。

因此,在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渗透人格教育,充分利用大量的人格教育素材,潜移默化的对学生施加人格影响,可帮助学生塑造健康的人格,快乐成长,全面发展。

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人格教育的融入
刘碧英
(福建省漳州市龙海莲花中学 福建 漳州 363000)
【摘要】教育部的《中小学德育大纲》和新课改都要求寓德育于学科教学之中,学科教学是德育的载体.是针对学生在信息时代凸显的道德弱化行为提出的。

人格教育是德育工作的根本,应渗透到每一门学科,网络时代,信息的开放性、隐蔽性、诱惑性,往往会误导学生走向歧途,因此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对学生进行道德人格教育显得尤为重要。

笔者结合多年工作经验,探讨如何在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渗透人格教育。

【关键词】信息技术;人格教育;初中;教学【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14-0227-01Copyright©博看网 .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