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阳楼记》第一课时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0年5月23日1时54分
阅读第一节,思考: 1、这一节告诉我们哪些信息?
重修岳阳楼的背景、重修盛况及 写作的缘由.
2、请说说你所了解的“唐贤今 人”吟咏岳阳楼的“诗赋”。
孟浩然: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杜甫: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3、第1段写重修岳阳楼的背景, 这背景是什么?说明了什么?
在“政通人和,百废具兴”的基础上“ 重修岳阳楼”,这说明滕子京在谪守的 逆境中,仍不以己悲,把政事治理得井 井有条。由此可见作者欣赏他的阔大胸 襟,与一般的“迁客”不同。
朗读课文第二段,并根据课文注释翻译。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 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 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 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 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衔远山 连接
前人之述备矣 通“俱”,全,
都
多会于此 聚集,会集 得无异乎 怎能
2020年5月23日1时54分
第二段需要补充的词语意思 夫(fú): 胜: 衔: 际涯: 景象:
大观:
第二段译文:
我看那巴陵郡的美景,全在洞庭湖上。 它包含着远方的山脉,吞吐着长江的水流, 浩浩荡荡,宽阔无边;早晴晚阴变化,景 象千变万化。这是岳阳楼盛大壮观的景象, 前人的记述(已经)很详尽了。既然这样, 那么这里北面通向巫峡,南面直到潇水湘 水,被贬的政客和诗人,大多在这里聚会, 看了自然景物而触发的感情,怎能不有所 不同呢?
• 文章开头第一段切入正题,叙 述 事情的本末缘起。以“庆历四年春”
点明时间起笔,格调庄重雅正;说 滕子京为“谪守 ”,已暗寓对仕 途沉浮的悲慨,为后文抒情 设伏 。 下面仅用“ 政通人,和,百废具兴 ” 八个字,写出滕子京的政绩,引出 重修岳阳楼和作记一事,为全篇文 字的导引。(试着背诵第一段)。
记之。
朗读课文第一段,并根据课文注释翻译。
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 人和,百废具兴,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 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属予作文以记之。
越明年 到,及 增其旧制 规模
百废具兴 通“俱”,全,
都
属予作文以记之 通“嘱”,嘱
托
庆历四年的春天,滕子京被贬为巴陵太守.到了第 二年,政事顺利,百姓安居乐业,各种荒废了的事业 都兴办起来了。于是重新修建岳阳楼,扩增它旧 有的规模,把唐代名家和今人的诗赋刻在上面, 嘱托我写一篇文章来记述这件事。
本段写的洞庭湖之 景有哪些特征?
1、气势宏大: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
2、宽阔无边:横无际涯
3、景象变化多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
第2段写洞庭湖的全景,用“衔远山, 吞长江”,如果把“衔”改为“连”,把 “吞”改为“接”好不好?为什么?
洞庭湖是无生命之物,同“衔”“吞” 则使人产生有生命之感,把“远山”“长 江”跟洞庭湖的关系写得活灵活现,成了 一幅气势磅礴的动人画面。如果用 “连”“接”来替换,只是客观地说明三 者的相对位置,画面是静止的,效果没有 这样好。
• 第2段,格调振起,情辞 激昂。先总说 “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设定下文写景范围。
以下衔“远山,,吞长江 ”寥寥数语,写尽洞庭
湖之大观胜概。一“衔 ”一吞“ ”,何等
的气势!“ 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极言水波壮 阔;“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概说阴晴变化, 简练而又生动。前“人之述备矣 ”一句承前启 后,并回应前文“唐贤今人诗赋 ”一语。这 句话既是谦虚,也暗含转机,经“然则 ”
一转,引出新的意境,由单纯写景,到以情 景交融的笔法来写“迁客骚人” 的“览物之情”,
从而构出全文的主体。
课后作业
1.背诵一二段。 2.完成作业学案。
范仲淹
6
学法指导 读准字音 读懂文意
读出感情
谪守 怒号 予观夫 属予作文 偕忘 樯倾楫摧 浩浩汤汤
Zhé Háo fú zhǔ xié qīng shāng
课文朗读
录像片断
划分朗读节奏
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
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
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 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属予作文/以
山 西
湖北 湖南 江
西
鹳雀楼 黄鹤楼
滕王阁
岳阳楼
登鹳鹊楼 (唐)王之涣 白日依山尽, 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 更上一层楼。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唐)李白 故人西辞黄鹤楼, 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 惟见长江天际流。
黄鹤楼 (唐)崔灏 昔人已乘黄鹤去, 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 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 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 烟波江上使人愁。
落霞秋水
落
秋霞
水与
共孤
长鹜
天齐
一历新政 几起几落 军中一范 先忧后乐
勤学苦读 政治革新 百折不挠 西贼破胆 心系天下
背景介绍
庆历新政失败后,范仲淹贬居邓州, 此时他身体很不好。昔日好友藤子京从 湖南来信,要他为重新修竣的岳阳楼作 记,并附上《洞庭晚秋图》。范仲淹一 口答应。庆历六年六月,他就在邓州的 花洲书院里挥毫撰写了著名的《岳阳楼 记》。表现作者虽身居江湖,心忧国事, 虽遭迫害,仍不放弃理想的顽强意志, 同时,也是对被贬战友的鼓励和安慰。
阅读第一节,思考: 1、这一节告诉我们哪些信息?
重修岳阳楼的背景、重修盛况及 写作的缘由.
2、请说说你所了解的“唐贤今 人”吟咏岳阳楼的“诗赋”。
孟浩然: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杜甫: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3、第1段写重修岳阳楼的背景, 这背景是什么?说明了什么?
在“政通人和,百废具兴”的基础上“ 重修岳阳楼”,这说明滕子京在谪守的 逆境中,仍不以己悲,把政事治理得井 井有条。由此可见作者欣赏他的阔大胸 襟,与一般的“迁客”不同。
朗读课文第二段,并根据课文注释翻译。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 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 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 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 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衔远山 连接
前人之述备矣 通“俱”,全,
都
多会于此 聚集,会集 得无异乎 怎能
2020年5月23日1时54分
第二段需要补充的词语意思 夫(fú): 胜: 衔: 际涯: 景象:
大观:
第二段译文:
我看那巴陵郡的美景,全在洞庭湖上。 它包含着远方的山脉,吞吐着长江的水流, 浩浩荡荡,宽阔无边;早晴晚阴变化,景 象千变万化。这是岳阳楼盛大壮观的景象, 前人的记述(已经)很详尽了。既然这样, 那么这里北面通向巫峡,南面直到潇水湘 水,被贬的政客和诗人,大多在这里聚会, 看了自然景物而触发的感情,怎能不有所 不同呢?
• 文章开头第一段切入正题,叙 述 事情的本末缘起。以“庆历四年春”
点明时间起笔,格调庄重雅正;说 滕子京为“谪守 ”,已暗寓对仕 途沉浮的悲慨,为后文抒情 设伏 。 下面仅用“ 政通人,和,百废具兴 ” 八个字,写出滕子京的政绩,引出 重修岳阳楼和作记一事,为全篇文 字的导引。(试着背诵第一段)。
记之。
朗读课文第一段,并根据课文注释翻译。
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 人和,百废具兴,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 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属予作文以记之。
越明年 到,及 增其旧制 规模
百废具兴 通“俱”,全,
都
属予作文以记之 通“嘱”,嘱
托
庆历四年的春天,滕子京被贬为巴陵太守.到了第 二年,政事顺利,百姓安居乐业,各种荒废了的事业 都兴办起来了。于是重新修建岳阳楼,扩增它旧 有的规模,把唐代名家和今人的诗赋刻在上面, 嘱托我写一篇文章来记述这件事。
本段写的洞庭湖之 景有哪些特征?
1、气势宏大: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
2、宽阔无边:横无际涯
3、景象变化多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
第2段写洞庭湖的全景,用“衔远山, 吞长江”,如果把“衔”改为“连”,把 “吞”改为“接”好不好?为什么?
洞庭湖是无生命之物,同“衔”“吞” 则使人产生有生命之感,把“远山”“长 江”跟洞庭湖的关系写得活灵活现,成了 一幅气势磅礴的动人画面。如果用 “连”“接”来替换,只是客观地说明三 者的相对位置,画面是静止的,效果没有 这样好。
• 第2段,格调振起,情辞 激昂。先总说 “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设定下文写景范围。
以下衔“远山,,吞长江 ”寥寥数语,写尽洞庭
湖之大观胜概。一“衔 ”一吞“ ”,何等
的气势!“ 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极言水波壮 阔;“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概说阴晴变化, 简练而又生动。前“人之述备矣 ”一句承前启 后,并回应前文“唐贤今人诗赋 ”一语。这 句话既是谦虚,也暗含转机,经“然则 ”
一转,引出新的意境,由单纯写景,到以情 景交融的笔法来写“迁客骚人” 的“览物之情”,
从而构出全文的主体。
课后作业
1.背诵一二段。 2.完成作业学案。
范仲淹
6
学法指导 读准字音 读懂文意
读出感情
谪守 怒号 予观夫 属予作文 偕忘 樯倾楫摧 浩浩汤汤
Zhé Háo fú zhǔ xié qīng shāng
课文朗读
录像片断
划分朗读节奏
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
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
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 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属予作文/以
山 西
湖北 湖南 江
西
鹳雀楼 黄鹤楼
滕王阁
岳阳楼
登鹳鹊楼 (唐)王之涣 白日依山尽, 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 更上一层楼。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唐)李白 故人西辞黄鹤楼, 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 惟见长江天际流。
黄鹤楼 (唐)崔灏 昔人已乘黄鹤去, 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 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 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 烟波江上使人愁。
落霞秋水
落
秋霞
水与
共孤
长鹜
天齐
一历新政 几起几落 军中一范 先忧后乐
勤学苦读 政治革新 百折不挠 西贼破胆 心系天下
背景介绍
庆历新政失败后,范仲淹贬居邓州, 此时他身体很不好。昔日好友藤子京从 湖南来信,要他为重新修竣的岳阳楼作 记,并附上《洞庭晚秋图》。范仲淹一 口答应。庆历六年六月,他就在邓州的 花洲书院里挥毫撰写了著名的《岳阳楼 记》。表现作者虽身居江湖,心忧国事, 虽遭迫害,仍不放弃理想的顽强意志, 同时,也是对被贬战友的鼓励和安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