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冲击地压预防技术(三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4年冲击地压预防技术
1.冲击矿压现象及特点
冲击地压(岩爆)是井巷或工作面周围岩体,由于弹性变形能的瞬时释放而产生的一种以突然、急剧、猛烈的破坏为特征的动力现象。
根据原岩(煤)体应力状态不同,冲击
地压可分为3类:重力型冲击地压、构造应力型冲击地压、中间型或重力一构造型冲击地压。
冲击地压的特点:
(1)一般没有明显的预兆,难于事先确定发生的时间、地点和冲击强度;
(2)发生过程短暂,伴随巨大声响和强烈震动;
(3)破坏性很大,有时出现人员伤亡。
2.冲击地压的预测方法
目前,冲击地压的预测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1)钻屑法。
钻屑法是通过在煤体中打小直径(42^50~)钻孔,根据排出的煤粉
量及其变化规律以及钻孔过程中的动力现象鉴别冲击危险的一种方法,目前在我国应用较普遍。
钻屑法是我国《煤矿安全规程》规定采用的冲击危险程度监测和解危措施效果检验的主要方法。
(2)声发射和微震监测方法。
声发射监测的过程主要是对冲击地压前兆信息的统计,冲击危险的判别依据是能率、事件频度及其变化规律,单个声发射事件的幅度、延续时间、频率等参数作为判别冲击危险的参考指标。
(3)综合指数法。
综合指数法是在进行采掘工作前,首先分析影响冲击地压发生的主要地质和开采技术因素,在此基础上确定各个因素对冲击地压的影响程度及其冲击危险指数,然后综合评定冲击地压危险状态的一种区域预测方法。
3.冲击地压的防治措施
根据发生冲击地压的成因和机理,防治措施分为两大类:一类是防范措施;另一类是解危措施。
(1)防范措施。
防范措施主要包括:预留开采保护层;尽量少留煤柱和避免孤岛开采;尽量将主要巷道和硐室布置在底板岩层中;回采巷道采用大断面掘进;尽可能避免巷道多处交叉;加强顶板控制;确定合理的开采程序;煤层预注水,以降低煤体的弹性和强度;等等。
(2)解危措施。
冲击地压解危措施包括卸载钻孔、卸载爆破、诱发爆破和煤层高压注水等。
2024年冲击地压预防技术(二)
对不起,我无法打开文档。
但是我可以尝试回答关于预防地压的问题。
预防地压的技术包括以下几种:
1.地质勘探和监测:通过地质勘探和监测技术,可以了解地下的地质结构和地层情况,及时发现潜在的地压风险。
2.土壤改良:针对地压敏感区域,可以采取土壤改良方法,提高土壤的密实性和稳定性,减轻地压影响。
3.支护结构:在容易受地压影响的建筑物、隧道等工程中,可以采用支护结构,如桩基、橡胶减振器等,增强结构的稳定性。
4.地压控制技术:通过控制地下水位、减少地下水的渗流压力,可以减轻地层压力,降低地压风险。
5.合理规划和管理:在城市规划和工程设计过程中,应充分考虑地压风险,合理选择建筑物的布局和建造方法,进行综合管理和风险评估。
请注意,以上只是一些常见的预防地压的技术措施,具体的应根据具体情况和地区进行评估和选择。
2024年冲击地压预防技术(三)
冲击地压是指在地下工程施工过程中,由于地下水位过高、土层松散或受到震动等因素,导致地下土体失稳、塌陷或产生巨大的压力,对地下工程的施工和运行带来巨大的困扰和危害。
为了预防和控制冲击地压,施工单位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技术措施,保障工程安全。
本文将从土体力学特性、地下水位控制、支护结构设计以及震动控制四个方面进行阐述,介绍一些常用的冲击地压预防技术。
一、土体力学特性
1. 土壤类型分析:在地下工程施工前,需要对施工区域的土壤类型进行详细的调查和分析。
不同土壤类型对地下工程的影响和相应的施工技术措施是不同的。
2. 土壤力学参数测定:通过岩土工程试验和现场观测等手段,测定土壤的力学参数,如土体的内摩擦角、剪切强度等。
这些参数对于地下工程的稳定性分析和支护结构的设计非常重要。
3. 土体排水能力:在地下工程施工中,对于土体的排水能力应进行评估。
高含水量土壤和良好排水能力的土壤对地下工程的稳定性具
有重要影响。
通过采取合适的排水措施,降低地下水位,可以减少冲击地压的危害。
二、地下水位控制
1. 地下水位监测:在地下工程施工前,应对施工区域的地下水位进行详细的调查和监测。
通过水位监测,可以及时掌握地下水的水平变化,为地下工程施工提供参考。
2. 降低地下水位:对于高地下水位地区的地下工程,需要采取措施降低地下水位,以减少冲击地压的危害。
可以采用井点降水、水泵抽水等方式进行地下水位控制。
3. 地下水环境保护:在地下工程施工过程中,需要合理安排施工排水路线,确保地下水环境的安全和保护。
在排水过程中,还应注意对水质的检测和控制。
三、支护结构设计
1. 地下连续墙:地下连续墙是一种常用的地下工程支护结构。
通过设置连续墙,可以有效减少土体的位移和挤压,提高地下工程的稳定性。
2. 地下梁柱:地下梁柱结构也是常用的地下工程支护结构。
通过设置梁柱,可以增加土体的承载能力,提高地下工程的抗震性能。
3. 地下注浆:地下注浆技术可以增加土体的强度和稳定性,减轻冲击地压对地下工程的影响。
通过注浆,可以填充土隙、凝固土体,提高土体的抗挤力。
四、震动控制
1. 施工振动监测:在地下工程施工过程中,需要对施工振动进行监测和控制。
通过振动监测,可以及时发现振动超标情况,采取相应的减振措施。
2. 施工振动控制:在地下工程施工中,需要采取一些措施减小施工振动,如合理安排爆破时间和频率,采用振动吸收装置等。
3. 地下水压控制:在地下工程施工过程中,需要控制施工区域的地下水压。
过高的地下水压会造成土体的流动,增加地下工程的不稳定性和冲击地压的危险。
综上所述,冲击地压是地下工程施工中一个重要的安全隐患,需要施工单位采取一系列的预防措施,保障工程的安全和稳定。
通过合理分析土体特性、控制地下水位、设计合适的支护结构以及控制施工振动,可以有效预防和控制冲击地压的危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