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知相分第二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35

諸佛世尊於大乘中說方廣教,彼教中言:云何應知遍計所 執自性?應知異門說無所有。云何應知依他起自性?應知 譬如幻、焰、夢、像、光、影、谷響、水月、變化。云何 應知圓成實自性?應知宣說四清淨法。何等名為四清淨法? 一者、自性清淨,謂真如、空、實際、無相、勝義、法界。 二者、離垢清淨,謂即此離一切障垢。三者、得此道清淨, 謂一切菩提分法波羅蜜多等。四者、生此境清淨,謂諸大 乘妙正法教。由此法教,清淨緣故,非遍計所執自性;最 清淨法界等流性故,非依他起自性。如是四法,總攝一切 清淨法盡。 此中有二頌:幻等說於生,說無計所執,若說四清淨,是 謂圓成實。自性與離垢,清淨道所緣,一切清淨法,皆四 相所攝。
434
幻等說於生,說無計所執,若說四清淨,是 謂圓成實。自性與離垢,清淨道所緣,一切 清淨法,皆四相所攝。


「生」是依他起法,在一切大乘經中說如幻等 「無」是遍計執,在一切大乘經中說無所有,就 是唯識中的遍計所執性 「清淨道」,得此道清淨所緣 「所緣」是生此境清淨 一切大乘經中說「四清淨」,就是唯識中的圓成 實自性
430
離垢清淨

因位未離垢時名為自性清淨;經過長時期 聞思修,證得離垢的果位時,名為離垢清 淨
431
得此(自性清淨的)道清淨
能證法性的通路名為「道」 如四念住、四正勤、四如意足、五根、五 力、七菩提分、八聖道分等三十七「菩提 分法」;布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 智慧、方便、願、力、智等十波羅蜜多

432
生此境清淨
能生此清淨道的所緣境,就是「諸大乘妙 正法教」。我們若能以大乘教法作所緣境 而修習止觀,就能引生清淨無漏的道果 聞思二慧,得此道清淨則屬修慧

433
由此法教,清淨緣故,非遍計所執自性;最清淨法 界等流性故,非依他起自性。如是四法,總攝一切 清淨法盡。


我們學習佛所開示的法教,是清淨的所緣境,又能令心清 淨。所以聞思修佛法不是遍計所執自性;又這清淨法性是 佛證得了最清淨法界以後,安立教法來教導我們,法教與 佛所證的最清淨法界是同一類(等流),並不是凡夫遍計 所執熏習的依他起法 世親云:於中初二──自性清淨、離垢清淨,是無有變異 圓成實;後之二種──得此道清淨、生此境清淨無有顛倒 圓成實

427
依他起自性──於方廣經中說如幻等

《金剛經》: 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 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
428
圓成實自性──於方廣經中說四種清淨

自性清淨,謂真如、空、實際、無相、勝義、法 界。 離垢清淨,謂即此離一切障垢。 得此道清淨,謂一切菩提分法波羅蜜多等。 生此境清淨,謂諸大乘妙正法教。由此法教,清 淨緣故,非遍計所執自性;最清淨法界等流性故, 非依他起自性。如是四法,總攝一切清淨法盡
429
自性清淨



真如:真是真實不虛,如是如如不變,這真實不變的法性, 說名真如 空:不是說無所有,是空去遍計所執所顯現的諸法空性 實際:不虛假為實,究竟為際,即諸法究竟真實性 無相:無有虛妄不實的亂相所顯的真實相 勝義:勝是殊勝的妙智,義是境界。妙智所證的境界,叫 勝義 法界:界是因義。三乘聖法依此自性清淨而有,所以名為 法界 以上所說名,就是此中所說的自性清淨
所知相分第二
分六大科 出體相 釋名義 辨一異 辨品類 釋妨難 通契經
423
通契經

依三性通大乘經
通方廣教
正釋三性 Hale Waihona Puke 他八喻 通《梵問經》
通《阿毗達磨大乘經》 通餘經
依四意趣四秘密決了一切佛言 由三相造大乘法釋

424
第六節、通契經 第一項、依三性通大乘經 甲、通方廣教 一、正釋三性
425
方廣教 方者,理之方正,廣者,言詞廣博 契經、祇夜、記別、諷頌、自說、因緣、 譬喻、本事、本生、方廣、未曾有法、論 議 諸經中宣說能證無上菩提諸菩薩道,令有 情能證得十力、無障智等,名為方廣 。即 一切大乘法教

426
遍計所執──於方廣經中說「無所有」
《心經》:無眼、耳、鼻、舌、身、意, 無色、聲、香、味、觸、法,無眼界乃至 無意識界,無無明,亦無無明盡,乃至無 老死亦無老死盡,無苦、集、滅、道,無 智亦無得 透過名言所詮表的一切法,沒有真實性, 故說為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