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改任非领导职务干部发挥作用新机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构建改任非领导职务干部发挥作用新机制
作者:司祝建
来源:《群众》2010年第01期
因体制、政策、年龄等原因,我们如东县现有改任非领导职务干部299名,占科级干部总数的29.4%。
这些同志在长期领导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工作经验和良好的群众基础,但改任非领导职务后,存在有力使不上的问题,造成干部资源浪费。
我县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坚持合理使用各年龄段干部,在大力推动在职领导干部干事创业的同时,加强对改任非领导职务干部管理,积极构建激励他们发挥作用的新机制,使其有岗、有责、有为,有效推动了全县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人民日报》介绍我县经验,中组部《组工信息》和《江苏组工信息》编发专刊推广我县做法,《组织人事报》也进行了深度报导。
按需设岗,使其改职不改责。
出台《关于进一步发挥改任非领导职务干部作用的意见》,围绕全县中心工作,科学设定了“党建工作指导员”、“项目建设推进员”、“招商引资联络员”、“企业发展帮带员”、“城市建设协调员”、“新农村建设督导员”、“社会矛盾调解员”、“司法公正督察员”、“作风建设监督员”、“重点工作督办员”等“十大员”岗位,明确各岗位职责,并通过舆论引导、典型宣传等,营造“上岗尽责,有为光荣”的社会氛围。
科学安排,使其扬长且避短。
专门成立了改任非领导职务干部管理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确定了发改委、农办等10家单位为“十大员”岗位的牵头部门,建立了县委统一调配使用,牵头部门分块管理的统分结合管理模式。
根据改任非领导职务干部的工作经历、专业特长,建立服务全县中心工作资源库,通过自愿申报、组织委派、双向选择等程序,实现个人意愿和组织需要有机结合,让他们找到最适合自己的岗位。
目前,全县96%的改任非领导职务干部走上了“十大员”岗位。
考核激励,使其肯为更有为。
分类制定岗位考核细则,实施月走访、季交流、年评鉴的目标跟踪管理。
加大奖惩力度,以实绩论英雄,对表现优秀的给予评优、记功、明确职务、提升职级等激励;对消极应付的,通过诫勉谈话、降等降级等方式予以惩戒。
通过考核,两名同志重新担任了领导职务,25名同志提升了职级,另有2名同志被诫勉谈话,3名同志被降级。
新机制的建立,有效改变了过去因编制紧张,缺人干事,而改任非领导职务干部又无事可干的尴尬局面,全县干部资源进一步盘活。
改任非领导职务干部上岗后,已创造了培育党建示范点32个,解决难点问题3200多起,调处社会矛盾371起,实现招商引资4.5亿元,新培植定报企业35家,完成拆迁324户等业绩,获得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好评。
同时,他们的奋发努力,也极大地激发了现职领导干部的工作热情,全县上下呈现出比学赶超、争先创优的浓烈氛围。
(作者系中共如东县委常委、组织部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