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2课 《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 教学设计2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2课《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教学设计2
一. 教材分析
《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这一课,主要介绍了唐朝初年,李世民即位,
改年号为贞观,历史上称他为唐太宗。
唐太宗统治时期,政治比较清明,经济发展较快,国力逐步加强。
历史上称当时的统治为“贞观之治”。
唐玄宗即位后,任用姚
崇等人当宰相,重视地方吏治,还注意节俭。
政治清明,经济空前繁荣,仓库充实,人口增加,唐朝进入全盛时期,历史称为“开元盛世”。
二. 学情分析
学生在学习这一课时,对于历史知识已经有了一定的积累,但对于“贞观之治”
和“开元盛世”的具体内容,可能还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通过丰富
的教学手段,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这两个历史时期的特点。
三.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了解唐太宗李世民和唐玄宗李隆基的统治措施,理解
“贞观之治”和“开元盛世”的含义。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式,提高学生分析历史问
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历史,增强民族自豪感。
四. 教学重难点
1.重点:唐太宗李世民和唐玄宗李隆基的统治措施,以及“贞观之治”和
“开元盛世”的特点。
2.难点:理解“贞观之治”和“开元盛世”的出现原因及其历史意义。
五. 教学方法
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音频等媒体资源,营造生动的历史情境,激
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自主学习法: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
力。
3.合作探讨法: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六. 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查阅相关历史资料,制作多媒体课件,准备相关问题。
2.学生准备:预习课文,了解唐太宗李世民和唐玄宗李隆基的统治措施。
七. 教学过程
1.导入(5分钟)
通过展示唐朝繁荣景象的图片,引导学生回顾上一课所学内容,进而引出本课的主题——“贞观之治”和“开元盛世”。
2.呈现(10分钟)
教师简要介绍唐太宗李世民和唐玄宗李隆基的统治措施,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相关历史事件,帮助学生理解“贞观之治”和“开元盛世”的内涵。
3.操练(10分钟)
学生根据教师提供的资料,分析唐太宗李世民和唐玄宗李隆基的统治措施,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4.巩固(5分钟)
学生通过小组讨论,总结“贞观之治”和“开元盛世”的特点,教师点评并补充。
5.拓展(5分钟)
引导学生思考:“贞观之治”和“开元盛世”的出现原因及其历史意义。
6.小结(3分钟)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贞观之治”和“开元盛世”在唐朝历史中的地位。
7.家庭作业(2分钟)
布置作业:让学生结合课文内容,撰写一篇关于“贞观之治”和“开元盛世”的短文。
8.板书设计
贞观之治:政治清明、经济发展、国力强盛
开元盛世:政治清明、经济繁荣、文化繁荣、社会和谐
在教学《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这一课时,我采用了情境教学法、自主学习法和合作探讨法等多种教学方法,旨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课堂教学实施过程中,我发现了以下几个问题:
一、课堂导入环节,时间安排不够合理。
在展示唐朝繁荣景象的图片时,部分学生过于关注图片,忽略了教师的讲解。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计划在导入环节增加一些与本课相关的问题,引导学生关注课堂内容。
二、在呈现环节,由于多媒体课件的内容较多,导致课堂节奏较快,部分学生
可能没有完全理解。
针对这个问题,我计划在呈现环节适当放慢节奏,尽量让学生在课堂上消化吸收知识点。
三、在操练环节,部分学生对于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较弱,导致讨论效果不佳。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计划在操练环节加强对学生的引导,帮助他们掌握分析历史问题的方法。
四、在拓展环节,部分学生对于“贞观之治”和“开元盛世”的出现原因及其历史
意义缺乏深入理解。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计划在拓展环节增加一些实例,让学生更加直观地感受到这两个时期的重要性。
五、在家庭作业环节,部分学生可能对于如何撰写短文存在困惑。
为了解决这
个问题,我计划在课堂上给学生一些写作指导,帮助他们顺利完成作业。
在改进措施方面,我计划:
1.在导入环节,增加与本课相关的问题,引导学生关注课堂内容。
2.在呈现环节,适当放慢节奏,让学生有更多的时间理解知识点。
3.在操练环节,加强对学生的引导,帮助他们掌握分析历史问题的方法。
4.在拓展环节,增加实例,让学生更加直观地感受到“贞观之治”和“开
元盛世”的重要性。
5.在家庭作业环节,给学生一些写作指导,帮助他们顺利完成作业。
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我将继续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根据实际情况调整教学
方法,努力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同时,我也会注重对学生历史素养的培养,让他们在学习历史的过程中,不仅能掌握知识,还能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此外,我还会加强与其他科目的教师之间的沟通与合作,共同为学生的全面发展贡献力量。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我深刻认识到,作为一名历史教师,不仅要注重知识的传授,更要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培养他们的历史思维能力。
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我将继续努力,不断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为学生的成长贡献自己的力量。
同时,我也将不断学习新的教育理念和方法,与时俱进,为自己的教育事业注入新的活力。
总之,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虽然存在一些问题,但我相信通过不断的反思和
改进,我能够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取得更好的成果。
同时,我也将积极与同行交流,吸取他们的宝贵经验,不断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能力。
在这个过程中,我相信,只要我用心去教学,用心去关爱每一个学生,我一定能够成为一名优秀的历史教师。
在作业设计方面,我布置了一项家庭作业,要求学生结合课文内容,撰写一篇
关于“贞观之治”和“开元盛世”的短文。
这个作业的目的是让学生能够通过自己的语言,对所学的知识进行整理和总结,从而加深对这两个历史时期的理解。
在作业评价方面,我采用了两种评价方式:一是学生之间的互评,二是教师的
评价。
在学生互评阶段,我会引导学生关注文章的内容是否准确、语言是否流畅、观点是否明确等方面。
在教师评价阶段,我会从文章的内容、结构、语言等方面进行评价,对学生的作业进行详细的批改,并提出改进的建议。
在专家点评环节,我会邀请历史学科的专家或者有经验的教师来对课堂教学进
行评价。
他们会从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效果等方面进行评价,并提出改进的建议。
对于专家和同行提出的意见和建议,我会认真分析,并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进行改进。
在教学改进方面,我会根据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和专家的评价,对教学内容、
教学方法、教学节奏等方面进行调整。
例如,如果学生在作业中普遍存在对某个知识点的理解不够深入的问题,我会在课堂上对这个知识点进行更深入的讲解和讨论。
如果专家和同行提出在教学方法上需要改进,我会认真考虑他们的建议,并尝试在今后的教学中采用新的教学方法。
总的来说,作业设计和专家点评是教学过程中非常重要的环节。
通过作业设计,学生能够对所学的知识进行巩固和拓展;通过专家点评,教师能够从专业的角度对自己的教学进行评价和改进。
我相信,通过不断的作业设计和专家点评,我能够更好地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提高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