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版高考语文 艺体生百日突围专题10 理解常见文言实词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5版高考语文艺体生百日突围专题10 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
的含义(含解析)
☞基础勤梳理
名篇名句不离口
1.屈原的诗里常有忧国忧民的诗句,表现对人民的深切同情的句子:,。

2.《蜀道难》的主旨句是:,。

3.《蜀道难》中运用夸张修辞方法,写出秦蜀之间崇山叠岭、不可逾越的句子是:,。

4.《蜀道难》中写出水石相激、山谷轰鸣的惊险场面的句子是:,。

5.《蜀道难》中运用夸张极言山峰之高、绝壁之险,渲染惊险的气氛的句子:,。

【答案】1.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2.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3.西当太白有鸟道,可以横绝峨眉巅4.飞湍瀑流争喧豗,砯崖转石万壑雷5.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
易错成语勤温习
1.时下的店名和商品在吸收外来词时,追求时髦,哗众取宠,令人费解。

这些叫人看不懂的名称,只能让人贻笑大方。

(“贻笑大方”是被内行人笑话之意,已含有“让人”之意,与前面的“让人”重复。


2.2001年7月13日,中国终于赢得了2008年奥运会主办权,当时那激动人心的场面至今还记忆犹新。

(“记忆犹新”的意思是过去的事,至今还记得清楚,就像新近发生的一样。

前面不能再用“还”。


3.领导应当在出现问题之前就未雨绸缪,不应在问题出现之后惊慌失措。

(“未雨绸缪”:紧密缠缚。

天还没有下雨,先把门窗绑牢。

比喻事先做好准备工作。

与“在出现问题之前”重复。


4.记得王朔开涮金庸,写文章攻击他是“四大俗”之一。

我们有时会受到意料不到的不虞之誉,有时也会遭到过于苛求的诋毁。

(“不虞之誉”:虞:料想;誉:称赞。

没有意料到的赞扬。

句中“意料不到的”与成语中的“不虞”存在重复。

把句中的“意料不到的”删除即可。


5.老王家的橱柜里摆满了他多年收藏的各种老旧钟表,每当他向慕名来访的参观者介绍这些宝贝时,总是如数家珍。

(“如数家珍”:家珍,家藏的珍宝,好像数自己家藏的珍宝那样清楚。

形容对列举的事物或叙述的故事十分熟悉。

成语与老王自己家“多年收藏”的“宝贝”在意义上重复啰嗦。


写作素材常积累
备考话题:成功与激情
经典素材:
命若琴弦(一老一少盲人寻找复明的药方——要弹断1000根琴弦——其实药方是一张白纸——生命需要激情和梦想)
两个盲人靠说书弹三弦糊口,老者是师父,70多岁;幼者是徒弟,20岁不到。

师父已经弹断了999根弦子,离1000根只剩下一根了。

师父的师父临死的时候对师父说:“我这里有一张复明的药方,我将它封进你的琴槽中,当你弹断第1000根琴弦的时候,你才可取出药方。

记住,你弹断每一根弦子时都必须是尽心尽力的,否则,再灵的药方也会失去效用。

”那时,师父才是20岁的小青年,可如今,他已皓发银须。

50年,他一直奔着那复明的梦想。

他知道,那是一张祖传的秘方,师父记错了应弹断弦子的数目,800根时就打开了那张纸,所以他至死也未复明。

一声脆响,师父长叹一口气又长吁了一口气,心头一阵狂喜,甚至顾不上向周围从遥远的山凹汇聚来听他弹琴的乡亲们说声抱歉,甚至顾不上带上徒儿就一个人向城中的药铺匆匆赶去。

当他满怀虔诚满怀期望等取草药时,掌柜的告诉他:那是一张白纸。

他的心咚地跌入冰窖,头嗡地响了一下,他努力抓住柜台的护栏平衡身体,平静下来他明白了一切:他不是早就得到了那个药方了吗?曾经因为有这个复明药方的召唤,他才有了生存的勇气。

他在谋生中,说书弹弦,受人尊敬,他学会了爱与被爱,在生存的快乐中他早已忘记自己是个盲人——他其实早已复明于那些劳碌的时刻。

回家后,他郑重地对小徒说:“我这里有一个复明的药方。

我将它封入你的琴槽,当你弹断第1200根弦的时候,你才能打开它,记住:必须用心去弹,师父将这个数错记为1000根……”小瞎子虔诚地允诺着,他看不见师父的两只枯眼已满噙泪水,老瞎子心中暗暗说:“也许他一生也弹不断1200根弦……”
时新素材:
日前,著名导演张艺谋接受了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记者的专访。

问起他的成功经历时,记者插了一句题外话:张导演,您已经是国际上知名的大导演了,有人传言,在当今电影界,仅‘张艺谋’这三个字,就是一个聚财的品牌,能不能透露一下,您现在到底有多少财富呢?”
张艺谋仔细思考了一下,然后认真地对记者说:“说来你也许不信,我的财富,只是一架旧式照相机。

由于家庭出身原因,从小到大,我们家一直生活在一个受人歧视的环境里。

18岁那年,我迷上了摄影,可在当时,家里连吃饱饭都困难,哪里还拿得出钱给我买照相机,供我学摄影呢?有一天,我听人说,卖血可以赚钱,于是我瞒着家人,偷偷地到城里去卖血。

一连卖了5个月,终于攒够了买一架照相机的钱。

凭着那架照相机给我的艺术积累,1978年我考入了北京电影学院摄影系……可以这样说,是那架照相机,或者说那段卖血的经历,给了我特殊的人生体验,鼓励我不断挑战逆境,打破宿命,去实现人生的最大价值。

所以,不管到哪里,我一直保留着它,那才是我真正意义上的财富!”
事后,记者在专访上写上了这样的话:“当人们把羡慕的目光投向成功人士名利光环的时候,却往往忽略了他们身上隐藏的精神财富——激情与梦想,那才是他们动力的源泉、制胜的要素、成功的秘诀。


☞技能再提高
一、理解文言实词含义的方法
1.课本迁移法
中学课本中的文言文多是选用名篇名章,多背文章有利于发现陌生文段与课本的内在联系。

在高考中,其实有很多实词是课本里学过的,只不过是换了一个语言环境罢了,只要能及时联系,很容易做出正确的判断。

【典题呈现】2012年高考安徽卷第4题
A.值母病笃.笃:严重。

B.向.者,通判监修向:先前。

C.君奉委.巡察委:委派
D.咸度.君当为朝廷显用度:打算
【思路点拨】
A选项“值母病笃”中的“笃”字,它解释为“严重”,我们就可以联想到《陈情表》中的“刘母日笃”,李密正是说他的祖母的病一天比一天严重,可见将“笃”解释成“严重”是正确的;B选项“向者,通判监修”中的“向”,我们又可以联想到《桃花源记》中的“寻向所至”,所以它将“向”解释成“先前”也是正确的。

排除这两个选项后,我们做对题的机率会大增。

又如2012高考湖北卷第9题,C选项“唯当就蚁封耳”中的“就”,我们可以联想到《劝学》中的“金就砺则利”,应该是“靠近”的意思,而它却解释成“留下”,很显然解释不通,我们一下子就找到了这一题的正确答案。

2.成语对照法
现在运用的成语,还保留着大量的文言词义。

因此,我们可以借助熟知的成语中的实词词义来推断文言文中的实词词义,有时也能使解题“柳暗花明又一春”。

【典题呈现】2012年高考重庆卷第8题
A.即代勒所部.民兵昼夜行部:部署
B.与王素党.结避祸党:勾结
C.商稔.公,知贼不敌稔:熟悉
D.王命秣者加莝豆,不为.止为:因为
【思路点拨】
B选项“与王素党结避祸”中的“党”字,就可对照成语“结党营私”中的“党”字,二者的意思完全一样,都是“勾结”的意思;再如2012年高考北京卷第6题,A选项将“闻君义甚高,愿假榻”中的“假”解释为“借用”,可以对照成语“久假不归”;2012年高
考湖北卷第9题,A选项将“不觉懔然,心神俱肃”中的“肃”解释为“恭敬”,可以对照成语“肃然起敬”;2012年高考全国新课标卷第4题,C选项将“就院易一员往漕闱”中的“易”解释为“更换”,可以对照成语“改弦易张”等,都能做出正确的判断。

而2012年高考全国辽宁卷第4题,D选项将“何乃横得重名”中的“横”字解释成“强行”,却是错误的,这里的“横”字,其实和成语“飞来横祸”中的“横”字意思一样,都是“意外”的意思,据此我们便可轻松选出正确答案。

3.字形推断法
汉字中的形声字占80%以上,会意字占12%以上,其形旁表义为我们破解文言实词的词义提供了帮助。

【典题呈现】2012年高考浙江卷第16题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及门而贽.贽:拿着礼物求见。

B.而又辱.之辱:辜负。

C.或过称
..其文字过称:过分称赞。

D.不暇就.师穷经就:跟从。

【思路点拨】
文中的“贽”并不常见,但我们可以根据它的字形做一些推断。

“贽”由“执”和“贝”两部分组成,那它是形声字还是会意字呢?如果是形声字,他就是“贝”形“执”声,和钱财、礼物等有关,而该选项将其解释成“拿着礼物求见”,又似乎和“执”也有关,那它有可能便是会意字。

结合语境,我们发现这种推断还是很有道理的。

由此便可初步判断这个解释是正确的。

4.结构推断法
文言文中的排比句、对偶句、互文句和并列结构非常多,其中位置对应的词语一般词性相同而意义相同、相近或相反、相对,运用这种方法很容易由已知推出未知,由简易推出繁难。

【典题呈现】2012年高考山东卷第9题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躬.履涂泥,率先期门躬:弯腰
B.犹称.所长而达之称:称赞
C.兴叩头流涕,固.让曰固:坚决
D.兴素与从兄嵩不相能.能.和睦
【思路点拨】
A选项的“越理”和“犯分”就是并列结构,“越”和“犯”都是“越过”、“超出”的意思,那么“分”和“理”的意思也会相近,解释成“本分”是合适的。

B选项“谲佞残
妒”四个字都是并列结构,都是人性中恶的部分,“谲”现在可以组词“诡谲”,将它解释成“诡诈”也是正确的。

5.语法推断法
对实词所在的短语作结构分析,对实词所在的句子作成分分析,可以帮助我们很快推断出文言实词释义的正误。

【典题呈现】2012年高考山东卷第9题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躬.履涂泥,率先期门躬:弯腰
B.犹称.所长而达之称:称赞
C.兴叩头流涕,固.让曰固:坚决
D.兴素与从兄嵩不相能.能.和睦
【思路点拨】
这个句子是省略了主语“阴兴”的,“履”作动词,行走的意思,是谓语,“涂泥”是名词,是宾语,而“躬”应该是修饰“履”的,是状语,它应该是副词,联系到“躬”作副词的义项,即“亲自”,代进去正好解释得通。

它解释成“弯腰”,是把它当成了动词,这在语法上是说不通的,所以可判断这个选项就是正确答案。

【典题呈现】2012年高考福建卷第2题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杳.无穷极杳:深远
B.修篁干.霄干:冲
C.延.坐后堂延:延请
D.履.苍莽中履:鞋子
【思路点拨】
这个句子也省略了主语“予与三二友”,谓语是“履”,宾语是“苍莽”,可见这个“履”字和上面“躬履涂泥”中的“履”都是动词行走的意思,将它解释成“鞋子”是错误的。

6.语境推断法
“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段,段不离文”准确地阐释了语境推断法的内涵,要想推断实词的正确意思,必须结合语境认真揣摩,仔细分析。

上下文之间的照应、解释或暗示关系,更为我们提供了一把准确推断实词词义的钥匙。

【典题呈现】
2012年高考天津卷第9题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而不意.寄来墓志无一字及医意:猜测
B.今执.途之人而问之曰执:拉住
C.貌袭.之,道艺两失袭:承袭
D.可以拯人,可以寿.世者寿:使……长寿
【思路点拨】
从语境“仆方思辑其梗概以永其人,而不意寄来墓志无一字及医,反托于与陈文恭公讲学云云”可以看出:作者想收集记述一瓢先生作为名医的事迹,但后人寄来的墓志却只字不提“医”,反而提到“和陈文恭公讲学”,这让作者很是意外,根据语境,“意”的意思绝不是“猜测”,而是“料想”,这是作者没有意料到的事。

因而可以判断这题的正确答案就是A选项。

解答高考文言文实词考查题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但有一点是肯定的:你掌握的“武器”越多,你答题的准确率就越高。

而且,要学会将各种“武器”综合运用,这样才会取得最佳的效果。

☞基础巩固练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5)题。

与薛寿鱼书①
[清]袁枚
天生一不朽之人,而其子若②孙必欲推而纳之于必朽之处,此吾所为悁悁而悲也,夫所谓不朽者,非必周、孔而后不朽也。

羿之射,秋之弈,俞跗之医,皆可以不朽也。

使必待周、孔而后可以不朽,则宇宙间安得有此纷纷之周、孔哉!
子之大父一瓢先生,医之不朽者也,高年不禄③。

仆方思辑其梗概以.永其人,而不意.寄来墓志无一字及医,反托于与陈文恭公讲学云云。

呜呼!自是而一瓢先生不传矣,朽矣!
夫学在躬行,不在讲也。

圣学莫如仁,先生能以术仁其民,使无夭札④,是即孔子“老安少怀”之.学也。

素位而行,学孰大于是!而何必舍之以他求?文恭,相公也;子之大父,布衣也。

相公借布衣以自重,则名高;而布衣挟相公以自尊,则甚陋。

今执.途之人而问之曰:“一瓢先生非名医乎?”虽子之仇,无异词也。

又问之曰:“一瓢先生其.理学乎?”虽子之戚,有异词也。

子不以人所共信者传先人,而以人所共疑者传先人,得毋以“艺成而下”⑤之说为斤斤乎?不知艺即道之有形者也,精求之,何艺非道?貌袭.之,道艺两失。

医之为艺,尤非易言,神农始之,黄帝昌之,周公使冢宰领之,其道通于神圣。

今天下医绝矣,惟讲学一流转未绝者,何也?医之效立见,故名医百无一人;学之讲无稽,故村儒举目皆是,子不尊先人于.百无一人之上,而反贱之于举目皆是之中,过矣!
仆昔疾病,性命危笃,尔时虽十周、程、张、朱⑥何益?而先生独能以一刀圭⑦活之,仆所以心折而信以为不朽之人也。

虑此外必有异案良方,可以拯人,可以寿.世者,辑而传焉,当高出语录陈言万万。

而乃讳而不宣,甘舍神奇以就臭腐,在理学中未必增一伪席,而方伎中转失一真人矣,岂不悖哉!岂不惜哉!
(选自《小仓山房文集》,有删节)
【注】①此文是袁枚写给名医薛雪(号一瓢)之孙薛寿鱼的一封信,信中借如何评价薛雪,批评了当时重理学轻技艺的社会风气。

②若:和,同。

③不禄:死的委婉说法。

④夭札:因病而早死。

⑤艺成而下:语出《礼记·乐记》“德成而上,艺成而下”。

艺,技艺。

⑥周、程、张、朱:即周敦颐、程颢、程颐、张载、朱熹,均为理学家。

⑦刀圭:用来量取药末的器具,代指药物。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而不意.寄来墓志无一字及医意:猜测
B.今执.途之人而问之曰执:拉住
C.貌袭.之,道艺两失袭:承袭
D.可以拯人,可以寿.世者寿:使……长寿
【答案】A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能力层级为理解B。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仆方思辑其梗概以.永其人
使工以.药淬之
B.是即孔子“老安少怀”之.学也
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
C.一瓢先生其.理学乎
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
D.子不尊先人于.百无一人之上
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
【答案】B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

能力层级为理解B。

(3)作者反对重理学轻技艺,下列句子中不能体现他这一态度的一句是()A.羿之射,秋之弈,俞跗之医,皆可以不朽也。

B.相公借布衣以自重,则名高;而布衣挟相公以自尊,则甚陋。

C.医之效立见,故名医百无一人;学之讲无稽,故村儒举目皆是。

D.仆昔疾病,性命危笃,尔时虽十周、程、张、朱何益?
【答案】B
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

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4)下列对本文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周公、孔子是不朽的,精通某种技艺的人也可以不朽。

B.薛雪留下的奇特病案和有效方剂比理学语录有意义得多。

C.医术也是仁术,薛雪通过行医实践了孔子的仁学,体现出他的价值。

D.薛雪行医救人很有成就,但盛年辞世,令人痛惜。

【答案】D
考点: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

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8分)
①虽子之仇,无异词也。

(2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子不以人所共信者传先人。

(2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而先生独能以一刀圭活之,仆所以心折而信以为不朽之人也。

(4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①即使是您的仇人,也不会有不同的说法。

②您不用人们都相信的事来为过世的祖父作传。

③而唯独一瓢先生能用少许药物救活我,(这)就是我从内心折服而确实认为他是不朽之人的原因。

【解析】本题考查文言文翻译的能力。

所给的句子,特别是句中生僻短语或字词,一定要结合上下文进行揣摩推断含义。

注意句子中虚词的用法和意义,并用恰当的表述使句意更通顺。

考点: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

能力层级为理解B。

【参考译文】
天生一个不朽的人,可是他的子孙却一定要把他推到必然腐朽的地方去,这是我忧闷悲伤的原因啊。

所谓不朽的人,并不一定是周公、孔子那样的人然后才不朽。

后羿的箭法,弈秋的棋艺,俞跗的医术,都可以不朽。

如果一定要等待像周公、孔子那样的人然后才可以不朽,那么宇宙间哪有这么多的周公、孔子呢?
您的祖父一瓢先生,是不朽的医家,高寿去世。

我正想辑录他主要的医学成就,以便使他长存不朽,却没料到您寄来的墓志铭没有一字谈及他的医术,反而假托于与陈文恭先生讲学等等。

唉!自此而一瓢先生不传扬了!磨灭了!
学问贵在身体力行,不在空谈。

最高明的学问没有什么比得上仁爱,先生能用医术爱他的民众,使他们不因疾病而早丧,这就是孔子的“老年人要使他们安宁、青年人要使他们怀归”的学问,不居官位却能奉行仁学,还有什么比这更伟大!又何必舍弃此而追求其他呢?陈文恭是高官,您的祖父是平民。

高官借百姓来抬高自己,名声就高雅;可是百姓依仗高官来抬举自己,就很卑下了。

如果您随意拉住过路人问他们说:“一瓢先生不是名医吗?”
即使是您的仇人,也不会有不同的说法。

又问他们说:“一瓢先生他是理学家吗?”即使是您的亲戚也有不同的意见。

您不用人们都相信的事来为过世的祖父作传,却用人们共同怀疑的理学空言为先人立传,莫不是被“艺成而下”的说法拘泥了吧?不知道技艺就是仁道的具体体现。

精心地探索它,哪种技艺不是仁道?如果表面仿效它,仁道技艺都会失去。

医学作为一门技艺,更是不可轻易谈论。

神农氏首创它,黄帝使它昌盛,周公派冢宰统管它,它的理论通达到神圣的境地。

现在天下名医绝乏,唯独讲学一流反而不绝乏,为什么呢?医生的治疗效果是立即显现的,所以名医一百个中没有一个;理学的空谈无从查考,所以才学浅陋的文人比比皆是。

您不把先人放在百无一人的名医之上加以尊崇,却将他摆到比比皆是村学究中予以轻贱,实在是重大的错误啊!
从前我患病,性命垂危,此时即使有许多像周、程、张、朱这样的理学家,有什么益处呢?而唯独一瓢先生能用少许药物救活我,(这)就是我从内心折服而确实认为他是不朽之人的原因。

料想此外他一定有可以救人并使世人长寿的奇特医案和高明医方,把它们编辑并使之传播,其价值一定超过语录陈言万万倍。

你竟然回避而不加宣扬,甘愿舍弃神奇的医学而依附于腐朽的理学,在理学中未必能增加一个非法窃据的席位,而在医学中反而失去一位真才实学的医家。

难道不谬误吗!难道不痛惜吗!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彻里,燕只吉台氏。

曾祖太赤,为马步军都元帅,从太祖定中原,以功封徐、邳二州,因家于徐。

彻里幼孤,母蒲察氏教以读书。

至元十八年,世祖召见,应对详雅,悦之。

从征东北边还,因言大军所过,民不胜烦扰,寒饿且死,宜加赈给.。

帝从之,乃赐边民谷帛牛马有差,赖以存活者众。

二十三年,奉使江
南。

时行省理财方急,卖所在学田①以.价输官。

彻里曰:“学田所以供祭礼、育人才也,安可鬻?”遽止之。

还朝以闻,帝嘉纳焉。

二十四年,桑哥为相,引用党与,钩考天下钱粮,民不胜.其苦,自裁及死狱者以百数,中外骚动。

廷臣顾忌,皆莫敢言。

彻里乃于帝前,具陈桑哥奸贪误国害民状,辞语激烈。

帝怒,谓其毁诋大臣,失礼体,命左右批其颊。

彻里辩愈力,且曰:“臣与桑哥无仇,所以力数其罪而不顾身者,正为国家计耳。

苟畏圣怒而不复言,则奸臣何由而除,民害何由而息!且.使陛下有拒谏之名,臣窃惧焉。

”于是帝大悟,即命帅羽林三百人往籍.其家,得珍宝如内藏之.半。

桑哥既诛,复奉旨往江南,籍桑哥姻党江浙省臣乌马儿、湖广省臣要束木等,皆弃市,天下大快之。

彻里往来,凡四道徐,皆过门不入。

进拜御史中丞,俄升福建行省平章政事。

汀、漳剧盗欧狗久不平,遂引兵征之,号令严肃,所过秋毫无犯。

有降者,则劳以酒食而慰遣之,曰:“吾意汝岂反者耶,良由官吏污暴所致。

今既来归,即为平民,吾安忍罪汝。

其.返汝耕桑,安汝田里,毋恐。

”他栅②闻之,悉款附。

未几,欧狗为其党缚致于军,枭首以徇,胁从者不戮一人,汀、漳平。

九年,以疾薨,年四十七。

薨之日,家资不满二百缗,人服其廉。

(选自《元史·彻里》,有删改)
【注】①学田:旧时办学用的公田。

②他栅:其他营寨。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民不胜烦扰,寒饿且死,宜加赈给.给:供给,施与
B.则劳.以酒食而慰遣之劳:烦劳
C.民不胜.其苦胜:能够承受,禁得起
D.即命帅羽林三百人往籍.其家籍:登记,没收
【答案】B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能力层级为理解B。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卖所在学田以.价输官樊哙侧其盾以.撞
B.且.使陛下有拒谏之名不出,火且.尽
C.得珍宝如内藏之.半长幼之.节,不可废也
D.其.返汝耕桑且行千里,其.谁不知
【答案】C
【解析】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

能力层级为理解B。

3.下列各组句子中,分别能表现彻里“爱护百姓”和“廉洁无私”的一组是()A.帝从之,乃赐边民谷帛牛马有差
所以力数其罪而不顾身者,正为国家计耳
B.号令严肃,所过秋毫无犯
具陈桑哥奸贪误国害民状,辞语激烈
C.则奸臣何由而除,民害何由而息
彻里往来,凡四道徐,皆过门不入
D.今既来归,即为平民,吾安忍罪汝
薨之日,家资不满二百缗
【答案】D
考点:筛选文中的信息。

能力层级为C。

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学田所以供祭礼、育人才也,安可鬻?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学田(收益)是用来供给祭祀仪式、培育人才的,怎么可以卖掉?
【解析】
试题分析:关键词:所以、安、鬻。

考点: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

能力层级为理解B。

②谓其毁诋大臣,失礼体,命左右批其颊。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世祖)说他诽谤诋毁大臣,丧失了礼节规矩,命令侍从打他的脸颊。

【解析】
试题分析:关键词:毁诋、左右、批其颊。

考点: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

能力层级为理解B。

③吾意汝岂反者耶,良由官吏污暴所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