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届四川省自贡市富顺县第二中学高三二诊模拟考试语文试卷含解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5届四川省自贡市富顺县第二中学高三二诊模拟考试语文试卷
注意事项
1.考生要认真填写考场号和座位序号。
2.试题所有答案必须填涂或书写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
第一部分必须用2B 铅笔作答;第二部分必须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作答。
3.考试结束后,考生须将试卷和答题卡放在桌面上,待监考员收回。
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然而传统的信息呈现和传播方式,不能很好地将传统文化中抽象的人文内涵和精神价值以一种直观的方式传达给受众,因此急需推陈出新,数字媒体交互技术的可视化传播方式逐渐被时代所推崇。
传统文化可视化传播的必要性有哪些?从文化传播本身来说,文化本身具有抽象性、复杂性的特点加上在互联网快速发展的时代,世界各国的文化思想和价值体系闯入我国的文化体系,深刻地影响着国民的精神价值取向和行为准则,传统文化的渗透力和影响力慢慢减弱,这与我国发展的总体目标不相符合。
基于传统文化本身的特点和社会发展的背景,传统文化迫切需要创新传播方式,借助新技术将抽象的文化理念具象化,扩大影响力。
从受众来说,传统文化在过去的传统传播过程中,大都以文字为主,以书籍、报纸等为载体,然而这类文字的知识性和专业性都比较强,容易使受众产生疲惫感,久之容易使受众失去对传统文化的接受兴趣。
另外还有一些传统文化比较抽象,如古代的诗词歌赋,这一类的传统文化,对受众文化水平有一定的要求,如果不能通过具象的场景展示,一部分受众便无法准确解读其中的文化内涵。
传统文化可视化传播有什么意义?首先可以降低文化体验成本。
2003年,故宫文化资产数字化应用研究所推出第一部VR作品《紫禁城·天子的宫殿》,通过手机,观众可以全方位观赏太和殿,这种传播方式为想要了解紫禁城的受众节省了文化体验的成本。
其次可以增强文化传播的交互性。
传统文化传播方式較为单一枯燥,属于灌输式、单向性传播。
受众与文化之间的“互动”较少。
而传统文化“可视化”的传播观念,则利用数字技术等,充分发挥受众的意识能动性,调动受众的思维能力。
再次还有利于民众树立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
文化可视化的传播方法将传统文化中的场景通过数字技术再现,受众在全面了解文化内涵的同时,也可以体验到新技术所带来的乐趣,这无疑会促使人们树立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
传统文化可视化传播有以下实现途径。
通过三维数字可视化技术实现文物可视化,将文物通过三维建模手段建立三维实物或模型数据库,从而更加科学地、高精度地、永久性地保存文物。
通过虚拟现实技术实现名胜古迹可视化,中国名胜古迹众多,虚拟现实技术可以构建虚拟的文化旅游馆,通过超现或模拟实景,构建一个虚拟的三维立体旅游环境,用户通过简单的操作,就可以在虚拟的环境中领略美丽风景通过增强现实技术实现诗词歌赋等文学形式的可视化,增强现实技术是一种将真实世界信息和虛拟世界信息“无缝”集成的新技术,可以使受众达到超越现实的感官体验。
通过AR 技术,可以使诗词歌赋等文学作品中描绘的场景得以再现。
(摘编自刘麟霄等《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可视化”传播研究》)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可视化传播方式逐渐被社会所推崇,主要是因为传统的传播方式不能将传统文化中那些抽象的人文内涵和精神价值传播给受众。
B.文化本身的抽象性、复杂性以及世界各国文化思想和价值体系的闯入,使我国传统文化的可视化传播方式显得十分必要。
C.摒弃传统的文化传播方式,降低文化体验成本,与观众增强互动,增强趣味性,是传统文化可视化传播的关键意义所在。
D.实现文物可视化,可以永久性地保存文物实体,还可以使用户在虚拟的环境中领略美景,享受到超越现实的感官体验。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第一段以简练的语言论述了传统的文化传播方式的不足之处,然后顺势提出可视化传播方式逐渐被时代推崇这一论题。
B.文章第四段着重论述了传统文化可视化传播的实现途径,就文物、名胜古迹、文学作品的可视化分别提出了具体的技术手段。
C.文章第二至四段,分别从传统文化可视化传播的必要性、意义和实现途径三个并列角度加以分析,结构清晰,思路逻辑性强。
D.文章按照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论证思路展开论述,论证了中国传统文化可视化传播这一时代课题。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进入我国文化体系的世界各国文化思想和价值体系不仅影响着国民的精神价值取向、行为准则,还使传统文化的影响力减弱。
B.借助新技术将文化理念具象化之后,传统文化影响力将会增强,借此可以抵御世界各国文化思想对我国传统文化的冲击。
C.古代诗词歌赋不是每一个受众都能欣赏得了的,可视化传播可再现其中描绘的场景,能使观众通过感官体验解读其中内涵。
D.传统文化可视化传播有诸多意义,而有助于国人树立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是其中的一个重要方面对此应引起足够重视。
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远山
张世勤
莽莽苍苍,四面青山。
孤独的牛车,远远望去像一个小黑点,在大山深处移动。
父亲刚逝,连着下了数天的雨,他的心情低沉而忧郁。
今天天气放晴,雨后的阳光格外明媚,山谷间升起薄薄的雾霭,有一处山头上还挂着几道炫炫的彩虹、今天他该出山了,但他只能一个人驾着牛车出山了。
他和父亲在这深山里已经二十多年,早已习惯了每天植树、护林、砍柴、卖柴这一套步调,从未感觉到日子丝毫的单调,因为一切都有父亲在。
父亲不在了,从今天开始他得习惯一个人出山。
山路崎岖,牛车不住地颠簸、一个转弯,转过弯去就是一个长长的缓坡,然后再转弯。
他不觉得这些弯有什么不好,转一个弯,就换一种风景,换一片不一样的树,换一群不一样的鸟,换一壁不一样的花。
对这条通往山外的路他早已烂熟于心。
他回过头,只看见一车的柴,并没有看见父亲。
他再次深切地感受到,父亲的确是不在了。
不知什么时候,车竟然停下了,停在了一个转弯处。
这种情况原来还从未有过,牛同他一样,熟悉这条山路,相信不用他跟着,牛也会自己沿着这条山路悠悠地走出去。
他用一根绵软的枝条轻轻抽在牛身上。
他说,响们赶路吧。
牛却仍然未动。
他抚着牛,竟看到牛眼里闪着迷惘。
他想,牛对父亲看来也有感情了。
他也再次想起父亲,叹口气,自言自语地说,哎,爹,转弯了。
没想到,这一说牛迈开步子,很熟练地转过弯去,然后走上了那条长长的缓坡。
走完缓坡,又要转弯了,牛却又无缘无故地停了下来。
他心里想,父亲没有了,不和父亲在一起,就是不顺。
这么想着,再次叹口气,把心里的话说了出来:爹,转弯了。
这一说,牛竟然熟练地转过了弯儿。
他终于明白,数年来,每到转弯处的提醒,不单是提醒了父亲,也提醒了牛)现在到了转弯,他一言不发,牛就有些慌,不知该怎么办。
接下来的路,他和牛就顺畅得多了。
过了些日子,他再次从山外回来的时候,牛车上不再像原来那么空荡荡的了,而是坐着一个年轻的女人。
年轻的女人穿着蓝裤,红红的上衣,两眼充满着对大山的新奇)过去,出山进山,远远看去都是一个小黑点,而现在却是一抹鲜艳的红。
年轻的女人是他在山外认识的,每次他把木柴装车后,都要带上一点山货,常带的是一种小山果,红红的,既有点甜,又有点酸。
口感好,很开胃。
这些小红山果都是他打柴时顺手摘下的,带着不为卖钱,而是到山外后,摊在木柴一边,供人品尝。
后来年轻的女人就来了,在摊子前转过来又转过去,盯着红红的山果,问他,卖的?他说,不是,随便让人吃的,他看着她,大方地抓起一把,塞到她手里。
女人的脸红了一下,就像天又亮了一层。
第二天,年轻女人又来了。
她说,你怎么不卖呢?他说,这个不稀罕,山里有的是,摘都摘不过来,不值钱。
她说,山里好吗?他说,很好,什么好吃的都有,红山果不过是其中的一种,你不觉得枯燥吗?不枯燥,山里有鸟、山鸡、野兔,山溪里还有小鱼小虾小螃蟹,山树上樱桃、葡萄、山检、石榴……
红苗决计要跟着青树进山了,她坐在空空的牛车上向大山深处走去。
红苗说,我想告诉我爹,于是红苗面对群山,两手打个弧放在嘴边:爹,我转弯了。
牛听了红苗的话,先是一愣,然后就要转弯。
青树抚着牛头,轻声说:不是喊你,是喊她爹的,牛似乎明白了青树
的意思,不好意思地吧嗒了几下眼皮。
第二天,青树要去打柴,红苗说今天不打柴了。
青树说不打明天就没法出山了。
红苗说今后也不打柴了。
青树不解,红苗说我们可以卖山果,山果是山树自己结的,摘下来,是顺手的事,怎么可以拿去卖呢?红苗说树不也是自己长的吗?那可不是。
过去我和爹每年都要种下不少树呢!红苗说那山果咱们也可以自己种啊。
青树第一次驾着空空的牛车出山了,一路上,他不断地跟牛说转弯了,也给自己说,转弯,转弯。
父亲走后,他什么也没想,就沿着父亲的路走下去,像大山里来来回回移动的一块石头,结结实实过着自己的日子而现在,红苗让他到山外的小镇上采买各种种子:树种,瓜果种,蔬菜种。
一年后,青树栽培种植的各色山果和蔬菜都成了小镇上的抢手货。
红苗像做窝的小鸟一样勤快,开发出的品种有二三十个之多。
青树出山的牛车上,不再像过去那样单调,只是一些硬邦邦的木柴,而是瓜果梨枣,色彩缤纷去一趟山外,青树就会装回一袋子钱。
这天青树从山外回来,说我想给我爹说说青树对着群山,高声大喊:爹。
房前的老牛便“哞”一声。
青树喊:爹,我转弯了。
房前的老牛便“哞”一声。
(选自《洛阳晚报》)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与艺术特色分析和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开头写“孤独的牛”像“一个小黑点”与后文对红苗“一抹鲜艳的红”的描写形成鲜明的对比,暗示主人公心境的变化和生活的转变。
B.文中下划线句子在结构上承上启下,在技巧上是语带双关,既可以理解为牛在青树提醒下顺畅地走山路,也可以理解为青树人生道路逐渐开始变化。
C.作者用勤恳的牛在熟悉的路上需要提醒才知转弯,意在表达:在熟悉的生活中,人往往也需要外在的提醒和引导,才可能打破僵化思维,走出新路。
D.老牛可看作远山人的象征,它身上既有老一辈勤恳坚韧而顽固保守的性格特征,又有像青树这样年轻一辈人勤劳踏实而主动进取的精神品质。
2.文章除了刻画青树这一形象外,还写了姑娘红苗,请结合文章内容,试着分析红苗这一形象特征。
3.文章中多次出现“爹,(我)转弯了”,请结合文本试着概述“转弯”的几层意思。
3、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面疙瘩汤
李惊涛
面疙瘩汤里的葱油香味,总能让我很快醒来;但我知道,我必须躺着不动,甚至不能够睁开眼睛。
我要让母亲觉察不到我已经醒过来。
母亲在堂屋里静悄悄地走动,把盛好面疙瘩汤的两只碗,轻轻放到桌子上。
我就知道,我的大姐和二哥,虽然还带着睡意,但已经理直气壮地坐到桌子边上,开始呼噜呼噜地喝面疙瘩汤了然后,在太阳没出来之前,他们要背上书包,在青灰色的晨光里,走上通往青口镇的河堤。
他们是到县城上中学去的。
想到他们已经在上中学,我很无助和无奈。
我知道太阳出来后,我会起床,却喝不到漂着葱花的面疙瘩汤;因为我还在本村小学上三年级,而且是和双胞胎的两个妹妹,在同一个教室上课。
你无法理解143年一个13岁少年内心深处的悲哀和不平。
那种在年龄上永远也追不上姐姐和哥哥,因此也永远享受不到他们在家庭中所受的重视的郁闷,让正处在生长发育期的我,终日心事重重。
我起床后,两个小妹妹也跟着起来。
我们会被母亲叫到饭桌前,喝大麦或玉米面做的糊涂(粥),就着腌胡萝卜,灌个“水饱”,而后去本村小学上学。
妹妹们只要一觉醒来,便叽叽喳喳说个不停;她们并不注意面前的三哥为什么会无缘无故地手脚很重,摆筷子放碗,弄出很大的响动。
我当时的想法只能闷在心里:待我上中学时,看母亲早晨会不会做漂着葱花的面疙瘩汤给我喝;如果不做,那就是偏心!
小小少年清晨的怨气往往在夜里化为乌有。
因为在我爬上床后,总能够感受到母亲来为我掖被子。
母亲的动作是那样轻柔,让我在逐渐朦胧的意识里,依然感到温暖,知道母亲不是偏心,只是家里困难父亲每月47元工资,只给母亲20元养家,她实在无力让五个孩子早晨都喝上香喷喷的面疙瘩汤。
同时,在入睡之前,我还生出某种信念:喝上面疙瘩汤,只是个时间问题……
144年,我终于摆脱了与两个妹妹共读“复式教学班”的尴尬,到邻村的申城小学读四年级。
由于路远,必须早起。
我起床后,虽然只能看见大姐与二哥离家的背影,但饭桌上的面疙瘩汤碗,余温犹在。
那一天,母亲无声地盛出另一碗面疙瘩汤给我。
我接过汤碗的一刹那,心里忽然洋溢出一种强于妹妹、弱于大姐和二哥的优越感。
喝完香喷喷的面疙瘩汤,在一种与母亲心照不宣的神秘感里,我悄无声息地走出家门,邻村上学。
一路走着,我一路想,我快要加入大姐和二哥的行列了。
听说他们在赣楡县中学学习都不错,二哥还创造了六门课考598分(百分制)的成绩。
我也要像他们那样学习好,才能对得起与他们一样的待遇早晨上学前,喝漂着葱花的、香喷喷的面疙瘩汤……
147年,我实现了赶超大姐、二哥的愿望,以所在公社城南片区第一名的成绩,考上了赣榆县中学,读高中。
开学发新书时,我意外发现自己的考试作文《雷锋精神鼓舞着我》就收在下发的《中学语文参考资料·作文》里,并且与鲁迅、冰心的文章排在一起。
我带回家给母亲看。
母亲欣慰地微笑着,眼睛里似有泪光。
高中两年,我延续了母亲的欣慰:两次捧回全县语文竞赛第一名、一次徐州地区(八个县)语文竞赛第一名的奖状回家,成为赣榆县中学的“语文尖子”。
其时我和两个妹妹早晨上学前,都喝上了面疙瘩汤。
那是我们的母亲,以终年举债的方式,竭力撑起一个困窘的家,让孩子们都走上知识改变命运的路。
高考前夕,母亲甚至没有考虑我能否考上大学,便提前准备起我远行的蚊帐和被褥。
事实上,除去大哥14岁入伍做了文艺兵外,147年至1981年,我们兄弟姐妹都没有让母亲失望:二哥考入徐州师范大学中文系,大姐考入铜山师范专科学校中文科,我考入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两个双胞胎妹妹,一个考入江苏警官学院治安系,一个考入徐州师范大学外语系。
在高考升学率只有4%~8%的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一家考出五个大学生,在赣榆当地,一时传为佳话。
现在我已成家立业,年过半百,但对漂着葱花的、香喷喷的面疙瘩汤,依然有一种近乎执着的偏好。
无论天南地北,亲朋相聚,只要有面疙瘩汤,我都会在他们困惑不解的眼神里,急切地端起碗来,喝得津津有味,呼噜作响,直至大汗淋漓,仍意犹未尽。
因为我知道,在天国的母亲,会充满幸福感地望着正在喝面疙瘩汤的小儿子……
(有删改)
1.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与分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A.“已经理直气壮地坐到桌子边上”中“理直气壮”一词用得极妙,表面上是写大姐和二哥,实际上反映了“我”的微妙心理。
B.文章在刻画“我”这一人物形象时,运用了动作描写、心理描写、神态描写等手法,其中动作、心理描写所用的笔墨较多。
C.“我”早饭时“摆筷子放碗,弄出很大的响动”,意在发泄心中的不满,两个妹妹尚小,聊着天,没有留意“我”的举动。
D.文章倒数第三段叙写“我”中学阶段的学习情况,交代五个人的高考情况,流露出自豪感,表明母亲的教育方法行之有效。
E.文章紧紧围绕“面疙瘩汤”,按照小学、中学、现在这一时间顺序行文,文章语言质朴平实,叙事娓娓道来,情感真实感人。
2.小学时的“我”是怎样的一个少年?
3.文章是怎样描写母亲的?
4.文章中的“面疙瘩汤”寄寓了哪些情感?请结合全文加以分析。
4、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杨砺,字汝砺,京兆鄮人。
父仁俨,入蜀仕王氏,为丹棱令。
蜀平,补渭南主簿,累迁永和令。
砺,建隆中举进士甲科。
父丧,绝水浆数日。
服除,以禄不足养母,闲居无仕进意,乡旧移书敦谕,砺乃赴官。
解褐凤州团练推官,
岁余,又以母疾弃官。
开宝九年,诣阙.献书,召试学士院,授陇州防御推官。
入迁光禄寺丞,丁内艰
...,起就职。
久之,转秘书丞,改屯田员外郎、知鄂州,以善政闻。
端拱初,真宗在襄邸,迁库部,充记室参军,赐金紫。
初,广顺中,周世宗节制澶州,砺贽文见之,馆接数日。
世宗入朝砺处僧舍梦古衣冠者曰汝能从乎砺随往睹宫卫若非人间殿上王者秉珪南向总三十余砺升谒之,最上者前有案,置簿录人姓名,砺见己名居首,因请示休咎。
王者曰:“我非汝师。
”指一人曰:“此来和天尊,异日汝主也,当问之。
”其人笑曰:“此去四十年,汝功成,予名亦显矣。
”砺再拜,寤而志之。
砺初名励,以籍作砺,遂改之。
至是,
受命谒见藩府,归谓子曰:“吾今见襄王仪貌,即所梦来和天尊也。
”迁水部郎中
..。
真宗尹开封,砺为推官。
真宗
尝问砺“何年及第?”砺唯唯不对。
后知其唱名第一,自悔失问,谓砺不以科名自伐,甚重之。
储宫
..建,兼右谕德,转度支郎中。
即位,拜给事中、判吏部铨。
未几,召入翰林为学士。
咸平初,知贡举,俄拜工部侍郎、枢密副使。
二年,卒,年六十九。
真宗轸悼,谓宰相曰:“砺介直清苦,方当任用,遽此沦谢。
”即冒雨临其丧。
砺僦舍委巷中,
乘与不能进,步至其第,嗟悯久之。
废朝,赠兵部尚书,中使护葬。
砺为文尚繁,无师法,每诗一题或数十篇。
在翰林,制诰迂怪,见者哂之。
有文集二十卷。
(摘编自《宋史•列传第四十六》)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世宗入朝/砺处僧舍/梦古衣冠者曰/汝能从乎/砺随往/睹宫卫若非人间/殿上王者秉珪南向/总三十余B.世宗入朝/砺处僧舍/梦古衣/冠者曰/汝能从乎/砺随往睹/宫卫若非人间/殿上王者秉珪/南向总三十余C.世宗入朝/砺处僧舍/梦古衣冠者曰/汝能从乎/砺随往/睹宫卫若非人间殿上/王者秉珪南向/总三十余D.世宗入朝/砺处僧舍/梦古衣/冠者曰/汝能从乎/砺随往睹/宫卫若非人间殿上/王者秉珪/南向总三十余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阙:古代皇宫大门前两边供瞭望的楼,泛指帝王的住所。
B.丁内艰:古代称妻子为内人,丁内艰指对妻子离世的委婉说法。
C.郎中:隋唐迄清,各部皆设郎中,分掌各司事务,职位次于尚书、侍郎。
D.储宫:封建时代的太子被称作储君,所以储宫指太子的住所。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顶是
A.杨砺是个孝子。
他的父亲去世,他连续几天断绝了饮食;母亲生病,他就弃官回家照顾母亲。
B.杨砺经历颇具传奇色彩。
他梦见有人预言他四十年后会建立功业,后来果然得到了世宗的重用。
C.杨砺为官清廉。
他租赁的住宅位于狭小的陋巷,皇帝的车驾不能进去,只能步行到他家为他哀悼。
D.杨砺的文章世人评价不高。
他虽供职翰林,但行文却不够简洁,拟写的诏书更是被看见的人笑话。
4.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以禄不足养母,闲居无仕进意,乡旧移书敦谕,砺乃赴官。
(2)后知其唱名第一,自悔失问,谓砺不以科名自伐,甚重之。
5、阅读下面的诗词,完成各题
虞美人·春愁
[南宋]陈亮
东风荡飏轻云缕,时送萧萧雨。
水边台榭燕新归,一口香泥湿带落花飞。
海棠糁①径铺香绣,依旧成春瘦。
黄昏庭院柳啼鸦,记得那人和月折梨花。
[注]糁:散开,散落。
1.从字数上看,这首词属于词中的□□。
2.对这首词的赏析下面正确的一项是()
A.词的上阕开头两句写春风春雨,勾勒出春天温煦和暖而又生机盎然的景象。
B.上阕第二句化用白居易《钱塘湖春行》中的名句,但表达的情感大相径庭。
C.词最后一句中“月”与“梨花”的意象素雅清丽,象征了作者孤傲的精神世界。
D.从风格上看,整首词意象丰富,情感表达直抒胸臆,是婉约词的典范之作。
3.简要赏析“依旧成春瘦”句中“春瘦”一词的表达效果。
6、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____________________,来吾道夫先路也。
(屈原《离骚》)
(2)____________________相去复几许?《古诗十九首·迢迢牵牛星》)
(3)人生得意须尽欢,____________________(李白《将进酒》)
(4)六朝旧事随流水,____________________。
(王安石《桂枝香·金陵怀古》
(5)____________________,羽化而登仙。
(苏轼《赤壁赋》)
(6)蓦然回首,那人却在,____________________。
(辛弃疾《青玉案》)
7、“平凡的世界苦难多,追梦何惧山水长”,遭受矿难毁容后的孙少平再次回到了煤矿,请你以“中午时分,他回到了久别的大牙湾煤矿”开头,续写一段文字,描述此时的情形。
不超过150字。
8、阅读下面《红楼梦》节选文字,根据要求完成题目。
俞平伯品评《红楼梦》时说“钗黛虽然并秀,性格却有显著不同:如黛玉直而宝钗曲,黛玉刚而宝钗柔,黛玉热而宝钗冷,黛玉尖锐而宝钗圆浑,黛玉天真而宝钗世故。
……”
你认同这个说法吗?请结合《红楼梦》中的相关情节阐述你的理由。
9、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①评改试卷时,常常会听到任教数理化等科目的老师向语文老师抱怨:“学生连题目都读不懂!审题不会‘咬文嚼字’怎么会做题?”
②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的中流砥柱钟南山院士近日与大家分享学习体会:“学好语文最关键,学好语文才能对事情进行分析,进行综合和总结。
”
③最近,由武汉发布的32张抗疫感恩海报获得了无数点赞。
“下个烟花三月,一同登楼望春风”“八闽来助,江城有福”……32处美景,配上32句各具特色的美言,让人觉得美好又充满希望。
④外交部发言人耿爽回应美方诋毁中方的抗疫努力:“行有不得,反求诸己。
”此话为孟子所言,意为做事不成功,就要从自身找原因。
大批网友纷纷赞其“驳得好”的同时也感慨:“不学一点国学知识,中国话你都听不懂!”学生小陈经常在班上宣扬语文学习无用论,作为小陈的同学,读了上述材料,你对语文学习有何感想?请你写一篇驳论文来反驳小陈。
要求:结合材料,自选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切合身份,贴合情境;符合文体特征;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 800 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