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化对我国教育变革的影响综述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全球化对我国教育变革的影响综述
田虎伟
(河南科技大学农业教育研究所,河南洛阳 471003)
摘 要:20世纪80年代以来,学术界对全球化进行了系统的研究。

本文在概述我国学者对全球化基本含义认识的基础上,从两大角度较详尽综述了学者们对全球化对我国教育变革影响的认识,即:按照全球化对教育变革的影响是否有中介而把这种影响划分为直接影响和间接影响,按照价值判断角度把全球化的影响划分为积极影响和消极影响。

关键词:全球化;教育变革;影响综述
中图分类号:G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7516(2003)02-0009-04
近几十年来,全球化以经济强国、世界性经济组织为依托,以某些抽象的政治理念、有形的技术规则
和贸易规则为武器,以跨国公司和互联网为先锋,跨越了时空限制,构成了我们这个时代的重要特征。

从世界范围内看,学术界对全球化的系统研究是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的,90年代以来出现高潮。

我国学术界对全球化的关注始于90年代初,到90年代末,社会科学各界对全球化问题研究渐成气候。

教育理论界也开始涉足全球化问题研究,但研究主要是由“入世”引起的。

学者们对全球化的含义进行了热烈的争论,现将主要观点综述如下。

一、全球化基本含义的主要观点
2001年11月卡塔尔首都多哈的一声槌响,标志着中国成为世界贸易市场的一个组成部分。

在经历了20余年的改革开放之后,中国已全面地向世界敞开了国门,开始融入世界全球化进程之中。

那么,什么是全球化呢?我国的学者们围绕全球化的基本含义展开了热烈的争论,发表了各自的看法。

现扼要概述如下。

第一,我国多数教育界学者在2000年前主要是从国际化的角度来指代全球化的,国际化即全球
化。

[1]
第二,有的学者谈全球化时主要指经济全球
化,认为经济全球化是以全球市场化为目标,以全球信息化为条件,使世界各国在市场和生产上相互依存日益加深,全球化推动了人力、资金、商品、知识、技术和信息等实现跨国界的流动,促进了各生产要素和资源的优化配置。

[2]
第三,有的学者干脆认为全球化就是生产要素在全球范围内的大规模流动,是全球范围的资源配置。

第四,有的则认同西方学
者从文化角度的理解。

[3]
第五,有的学者认为,全球化是一个(或一组)体现了社会关系和交易的空间组
织变革的过程———可以根据它们的广度、强度、速度以及影响来加以衡量———产生了跨大陆或者区域间的流动以及活动、交往和权力实施的网络。

[4]
第六,有的学者认为,对全球化的理解不能简单地从定义出发,必须放到资本主义和世界历史发展、演化的大背景中去把握。

迄今为止,全球化仍处在一个演化的过程中。

在这个演化的过程中,世界的国家和民族发生了联系,扩大了交往范围。

因此,在某种意义上可以把这种世界范围之间的普遍联系认为“全球化”。

[5]
第七,相当一部分学者从社会制度或意识形态角度出发认为,全球化实质上是资本主义生产方
9
2003年第2期 河南职业技术师范学院学报(职业教育版)
收稿日期:2003-03-10
基金项目本文为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系郑金洲教授主持的教育部“十五”哲社规划项目“全球化与学校教育变革”
(K6)的部分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田虎伟(6),男,河南淅川人,硕士学位,讲师,河南科技大学农业教育研究所所长,主要研究方向为教
育学原理。

:279:199-
式发生和发展的历史过程,是资本主义的全球化和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全球化。

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及其派生矛盾是制约全球化进程的主要因素,是一个充满矛盾的过程。

[3]第八,也有学者指出,全球化是一种综合现象。

全球化不仅是一种经济现象,而且是一种文化现象、政治现象。

[6]第九,有学者认为,全球化是在危言耸听,夸大其词,不可能存在一种全球状态。

在全球化背景下,教育作为整个社会系统的一个子系统必然要受到外部(本国乃至世界)变化了的环境的影响和制约,而且影响程度比以往任何时候都强烈得多。

这是由教育受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因素制约的规律所决定的。

因此,尽管人们对全球化的理解各异,但参与全球化对我国教育变革影响讨论的学者们普遍认为,全球化或国际化(有人用国际化来指代全球化)已经成为教育发展的一种全球性趋势。

加入世贸组织意味着我们必须以更加积极的姿态参与国际合作与交流,融入世界经济文化的潮流,在世界大市场、大舞台上求生存,在国际竞争与合作中求发展。

因而探讨全球化对我国教育变革的影响非常必要。

学者们不仅阐述了各自对全球化的理解,也从我国“入世”的角度阐述了全球化对我国教育变革的影响或可能产生的影响。

笔者把这些论述划分为直接与间接影响、积极与消极影响两对基本矛盾范畴进行介绍。

二、全球化对我国教育变革的影响
(一)全球化对我国教育变革的直接与间接影响
部分学者按照全球化对教育变革的影响是否有中介,而把这种影响划分为直接影响和间接影响。

1.直接影响
(1)有人认为加入WTO后对我国教育的直接影响首先通过教育市场体现出来,这表现为:①生源的国际流动、跨国流动、跨国办学和教育资源的共享,将使我国教育市场,尤其是高等教育市场面临直接被瓜分的危险。

[7]②教育“边缘”产业倍受挑战, WTO势必会将具有强竞争力的教育教学类“洋货”送入中国,相应地导致生产教学仪器设备、教育网络软件、教育图书玩具等在内的民族教育“边缘”产业部分受挫甚至牺牲。

③有人进一步认为,开放教育市场将冲击现有教育体制,按照“教育服务”协定中的“开放教育市场”条款的有关规定,在相关法规、政策不甚完善的情况下放开中国教育市场,将会在教育主权、办学方向、教育观念、民族文化传统以及经营管理等方面发生矛盾和问题。

[]
(2)对思想教育的影响。

随着西方教育的进入和我国文化服务性行业的逐步开放,再加上网络社会的“信息污染”和道德弱化现象加剧,我国各级各类学校的思想教育面临严峻考验。

[9]
(3)调配教师资源的压力空前加大。

WTO将加剧国际国内高级人才资源的竞争,随着一批高技术含量、高回报职位的增加,在利益的驱动下诱发的教师资源向其他行业或国外流动将无法避免,这将是教育受到的最大的挑战。

[8]
(4)对我国现行的高等教育评价体制与运作模式也提出了新挑战。

高层次人才的跨国服务与市场占领迫切需要建立与国际接轨的质量认证制度。

[7]
2.间接影响
间接影响是指通过经济等中介而对教育变革产生的影响。

较多的学者是从WTO角度入手探讨全球化背景下对教育变革的间接影响,概括起来涉及到如下方面。

(1)对教育观念的影响。

WTO带来的基于创新的全球经济更倚重于教育的人才、智力方面的支持,教育在人们的观念意识中将要上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

(2)对教育功能的影响。

“入世”后教育的经济功能借助现代生产和现代传媒手段得到空前加强的同时,文化功能凸现,消费功能“浮出水面”,休闲功能和审美功能崭露头角。

所有这些功能要求寻求平衡,整合成新的教育功能结构。

(3)对人才的影响。

加入WTO,国际竞争日趋激烈,我国部分产业将“直通”式进入知识化时代,部分处于工业化或传统阶段的产业必将在技术上进行优化、改造、升级,各类产业在相当范围内将不同程度地参与国际化竞争。

这就要求从培养目标和人才素质标准上考虑熟悉国情、具有很高的外语水平、丰富的专业知识、精通WTO基本规则和国际惯例的各类人才。

[8]有学者从多边贸易的特性入手探讨了入世对基础教育的影响。

多边贸易的市场开放性使人们的生存空间、活动空间、思维空间日益扩大,中小学将处于一个更加开放的环境之中,必然要求中小学教育必须培养学生具有防范意识、选择本领、辨别技巧和把握能力,使青少年学生能够从容地面对人生的挑战,抵御诱惑;产品的竞争性对应的是基础教育把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当作重要的教育目标和教育内容;产品的变动性要求专业分化之前的基础教育应着力于人的智力和体力的协调发展,以适应未来职业流动的需要;经济的一体化要求
10田虎伟:全球化对我国教育变革的影响综述 第2期
8
基础教育从小要培养学生全球观念、国际视野、外语能力、经贸知识、法制观念等。

[10]
(4)教育范式转型。

随着市场的开放,留学低龄化,教学电子化、网络化更为流行,各级学校根据既定的本校特色通过创新、转化知识来构筑自己的学校课程。

课程教材的矛盾日趋尖锐。

WTO带来的全球范围的产业结构重组,推动着科学研究领域和教育领域的学科重组、课程重组、教材重组。

(5)德育将上升到更为突出的位置。

“入世”后教会学生如何判断、甄别、选择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任务将更加艰巨。

另外,全球化经济、知识经济发展中更需要道德力量的自律。

[8]
(6)对教育结构、体制的影响。

随着中国“入世”,我国劳动力与人才市场必然要作出结构性的调整,它要求我国教育,尤其是高等教育与职业教育作出相应的调整;劳动力的跨行业流动增加,对终身学习的要求越来越高;短期职业培训的需要将以几何速度增加。

[7]
(二)全球化对我国教育变革的积极影响和消极影响
有不少学者从价值判断角度把全球化的影响划分为积极影响和消极影响。

1.积极影响
(1)全球化对教育变革的影响首先表现在教育思想上。

受激烈的国际竞争的刺激,各国都把发展教育作为立国之本,加大了教育开放改革的力度。

[11]加入WTO后,公平性、公开性、公正性等观念将深入人们的潜意识之中,并必然反映到教育目标上。

可以说,加入WTO对于我国实施素质教育具有更迫切的时代意义。

国际先进的教育理念和人才培养模式的引进也将促进我国教育改革,促进我国教育进一步对外开放,更好地学习外国经验。

(2)教育体制方面。

有人认为,WTO中教育服务条款和有关的教育运行机制,为我国办学体制和管理体制改革提供了多选择的可能,将促使我国旧有教育体制和不规范的办学行为和滞后的教育管理模式淡出和转型,从而为加快我国发展教育生产力创设一个良好的制度环境。

[8]在教育领域引入新的竞争机制,将推动我国教育改革的深化,同时对依法行政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促进依法治教水平的提高。

[12]
还有学者从加入WTO所引起的教育体制的变革而引发对学习者产生的积极影响的角度认为,传统以应试教育为基本取向的教育观念和教育制度都将受到彻底冲击,人们的不同需要将对教育发生更深刻的影响,一种多元的更灵活的教育制度将会替代现行的选拔性教育制度,向每一个学习者提供更多的发展可能性;传统学校的界限也将被打破,教育的形式、内容、方法都将发生根本性的变化,回归教育、继续教育将获得更大的发展空间,向不同需求的人提供更多选择的可能性,中国教育将从终身的角度对自身进行观念和制度的创新。

[13]
(3)在培养教育目标上,全球化背景使各国纷纷提出要培养跨世纪人才,造就世界公民的目标;日本20世纪末叶的教育改革提出要培养活跃于国际化社会的日本人;韩国提出培养主导世界化、信息化时代的具有世界水平的新质量的新韩国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以“学会关心”为口号,要求学校教育要培养儿童的“地球村”意识,关心整个人类,关心整个地球;我国也有不少学者提出了要培养面向世界的中国公民的建议。

(4)在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上,突出外语和国际交往课程的地位,加重了外语教学的分量和加开了国际课程。

[11]
(5)物质方面。

良好的发展机遇主要是将进一步激发人民群众对教育的需求;有利于吸引海外资金和优质教育资源,补充我国教育资源的不足,促进国内教育事业的发展。

[12]有人认为,加入WTO后中国经济的发展将从宏观国民经济、中观学校实力与微观居民生活三个基点向中国教育提供物质推力。

宏观上,国民经济大发展使教育投入能力大幅度增加;中观层次上,中国“入世”在知识生产、传播应用方面为学校教育教学的升级改造输入了不少新鲜血液;微观上将提升居民的教育消费能力。

[8]有人进一步认为:一是优质教育资源的进入将有助于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二是外资企业的扩展将给我国带来新的教育市场,尤其是汉语与双语人才培训市场和外方子女教育市场。

[7]
2.消极影响
有学者从较为宏观的角度探讨了“入世”对我国教育带来的挑战。

首先是维护教育主权的任务十分艰巨;其次,教育市场的竞争加剧,对我国高等学校形成挑战;第三,教育的东西地区不平衡性将加大;第四,就业的结构性矛盾加大;最后,人才流动出现新特点,现有高层次人才会流入外国教育机构。

[12]有学者从全球化教育蕴含的陷阱角度认为,①对学生认知的影响。

全球化教育是以信息技术为基础的,主要以数字化、计算机化的知识为内容,以电
11
第2期 田虎伟:全球化对我国教育变革的影响综述
子化为传播机制的教育。

全球化教育将引起学生产生认知缺失:第一,破裂的时间观念以及所谓的持续经验从而导致传统与现代断裂;第二,关注范围缩小,普遍对持续学习缺乏耐心;第三,风俗习惯被彻底破坏;第四,与过去断裂;第五,对地理位置以及社区陌生;第六,对个人或集体未来认同感缺失。

②全球化教育会对教育(事业)构成冲击。

全球化教育把教育由一种事业变成了产业,将教育当成了一种可以在全球范围内进行自由交流的商品,可以加以广告化和商业化;将学生看成一个可以在全球范围内自由选择的消费者。

这种选择的多样化,加上中介机构的消退以及学习者经验与能力的缺失,将使低劣的课程乘虚而入,鱼目混珠,从而影响教育质量。

③全球化对社会的冲击。

在全球化背景下,教育已被认为是削弱社区的物质性基础,并且提供了一种缺乏稳定性和牢固性的社区形式。

④全球化教育对文化也构成冲击。

[14]
也有人认为全球化将会对教师构成冲击。

大量超文本的知识信息将通过各种传播途径充斥社会的各个场所,新的交往形式会大大拓展一代人的学习与交往空间。

这些变化将挑战学校与教师的功能与作用;在两代人共同面临的历史性变化面前,青少年对新环境的敏感、接受和认同更快的特性,将使教师的权威受到挑战;人才的流动和人才标准的国际化会使学生以新的眼光看待教育,这就对教师的素质提出了新的要求。

[13]
综上所述,学者们从不同的立场和角度论述了全球化对我国教育变革的影响,基本上反映了当前我国教育界对全球化与教育之间关系的最新认识。

我们有理由相信,随着全球化的影响在我国教育领域的进一步显现和学者们研究的深入,会有更多的新见解“浮出水面”,有待我们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1]唐玉光.国际化———知识时代大学的新职能[J].高等师
范教育,2000,(5).
[2]杨德广.从经济全球化教育国际化的思考[J].教学研究
(秦皇岛),2000,(4).
[3]冯凝君,等.一个重大的时代性课题———南京“全球化与
价值冲突”学术研讨会纪要[Z].哲学研究,1999,(11).
[4](英)戴 维赫尔德,杨冬雪(编译).全球大变革———三
种全球化理论的分析与比较[J].马克思主义与现实, 2000,(1).
[5]葛洪泽.全球化与现代化[J].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00,
(5).
[6]胡元梓,等.全球化与中国[M].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
1998.
[7]陈玉琨.经济全球化与我国高等教育改革[J].中国高等
教育,2001,(1).
[8]周海涛.WTO:蕴含多少教育发展的挑战与机遇[J].人
民教育,2001,(2).
[9]潘 涌.论全球化时代中国教育的战略选择[J].教育导
刊,2001,(23).
[10]钱荣琏.“入世”对基础教育的影响及其对策[J].教育
督导,2001,(1).
[11]赵 烁.全球化与教育[J].河北大学学报(哲社版),
1999,(3).
[12]陈至立.上海教育专访[J].上海教育,2002,(3).
[13]劳凯声.WTO与中国教育[J].人民教育,2001,(6).
[14]庞红卫,方凌雁.略论全球化的陷阱[J].教育发展研
究,2001,(3).
A summary of the influences on education reform against globalization
TIAN Hu-wei
(Hena n University of Science a nd Technology,Luo yang471003,China)
A bstr act:This paper firstly summariz es implication of globalization for our country learners,then summaries viewpoints between education reform and globalization from two aspects.That is to say:firstly,direct influence and indirect influence basing on a medium.Secondly,active influence and inactive influence basing on the value.
Key Words:globalization;education reform;summary of influence
【本栏责编 陆俊杰】12田虎伟:全球化对我国教育变革的影响综述 第2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