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农业
【中国地理】中国的农业概述

在我国出现的最早驯化遗迹
甘肃秦安大地湾遗址——黍; 河南新郑、河北武安——粟,石斧、石镰、石磨; 杭州余姚河姆渡遗址——世界最古老的人工栽培水稻所在
地。
中国是世界上作物最 重要的驯化中心之一。
Chapter 5
第一节 中国农业概述
二、1949年以前中国农业生产的发展与特点 1 1949年以前中国农业生产的发展
美国:生活在北卡罗来纳州的Revis一家, 一周伙食费:341.98美元,喜爱的食物: 意大利细面条、土豆和芝麻鸡
英国:生活在Cllingbourne Ducis的Bainton一 家,一周伙食费:253.15美元,喜爱的食物:鳄 梨、蛋黄酱三明治、对虾鸡开胃汤、巧克力冰 淇淋蛋糕
中国:生活在北京,一周伙食费:155.6美元, 喜爱的食物:糖醋里脊
Chapter 5
第一节 中国农业概述
三、新中国农业生产的发展与特点 3 农业生产布局趋于合理
◆建国后,国家根据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首先有计划的 恢复和加强了原有的、合理的农业基地,并逐步开辟和建 设了一大批全国性的农产品商品生产基地,促进了合理化 的农业生产地域分工的进一步形成和发展。
Chapter 5
三、新中国农业生产的发展与特点 3 农业生产布局趋于合理 ◆1980年代以来,围绕市场需求,发展了一批以中小型和专 业化生产为主的种养业生产基地。
Eg. 海南反季节瓜菜生产基地;山东、河南等的肉牛生产基地; 沿海的淡水养殖基地;华北和西北的瓜果生产基地等。
Chapter 5
第一节 中国农业概述
三、新中国农业生产的发展与特点 3 农业生产布局趋于合理 ◆21世纪以来,我国在加强东部主要农业区建设的同时,也 加强了对中西部及边远和落后地区的农业建设。
农业的概述

以下是人们对农业地位的看法,你是 否赞同?能说一下理由吗?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
农业生产既然那么重要,那么其农 产品主产区我国主要有哪些分布? 课本P68
农产品主产区的分布
P68 活动1、结合第二章第二节中所学知识, 说出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各 属于哪个温度带和干湿地区。
中国温度带图
连一连:
谷物、蔬菜 肉、蛋、奶 鱼、虾等
畜牧业 种植业 林业 水产业
大农业
(广义)
水果
小农业(狭义)
种植业
我国重视农业生产,粮食生产更是重 中之重。看课本67页 说说下列农作物名称
小麦
玉米
水稻
小麦
水稻
玉米
高梁
你知道什么叫做五谷吗?
古代所指的五种谷物。“五谷”,古代有多
种不同说法,最主要的有两种:一种指稻、 黍(shǔ)、稷(jì )、麦、菽(shū);另一种指麻、 黍、稷、麦、菽。两者的区别是:前者有稻 无麻,后者有麻无稻。古代经济文化中心在 黄河流域,稻的主要产地在南方,而北方种 稻有限,所以“五谷”中最初无稻。
水产业
在水域中进行天然捕捞,或人工养殖 有价值的水生生物的农业生产部门。
畜牧业
在牧区,牧民靠放牲畜取得产品;在农 耕区,农民靠饲养牲畜来获得产品的农 业生产部门。
林 业
对森林的种植、养育、保护、采伐以 及对林木产品的采集和加工的农业生 产部门。
农业的概念:
农业的概念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狭义 的农业仅指种植业,广义的农业则包 括农(种植业)、林业、牧业、水产业 等部门。 我们采用的是农业的广义含义,即利 用动物、植物等生物的生长发育规律, 通过人工培育来获得产品的各部门, 统称为农业。
农业农村工作知识

农业农村工作知识第一章农业生产经营与现代农业发展第一节农业的概念、特征、地位和作用理论知识一、概况(一)农业的概念农业是人类以有生命的动植物为主要劳动对象,以土地为基本生产资料,利用生物的生长发育规律,通过人工培育以获得动植物产品的社会生产部门(二)我国的农业的范围我国的《农业法》第二条:本法所称农业、是指种植业、林业、畜牧业和渔业等产业,包括与其直接相关的产前、产中、产后服务。
1、农业:农作物栽培,包括大田作物、园艺作物2、林业:林木的培育和采伐3、牧业:畜禽饲养4、渔业:水生动植物的采集、捕捞和养殖二、农业的特征(一)农业生产过程的概念生物有机体自然环境和人类社会生产劳动共同作用的过程。
(二)农业的本质特征自然再生产与经济再生产相交织是农业的木质特征。
(三)农业的-•般特征1、农业的生产对象具有其固有的生长、发育、繁殖的规律2、土地是农业最基本的、不可替代的生产资料3、农业生产受自然环境的影响很大4、农业内部各生产门类之间相互依存5、农业的生产时间与劳动时间不一致6、农产品具有生活资料与生产资料的双重属性7、农业生产在空间上具有分散性和地域性8、农产品具有鲜活易腐烂且体积大的特点三、农业的地位和作用(-)地位: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二)作用1、产品贡献2、要素贡献3、市场贡献4、外汇贡献5、增长贡献6、生态贡献例1:农业除具有食品保障、原料供给功能,其他功能还有(ABCD)A就业增收B生态保护C观光休闲D文化传承例2农业的基础性作用表现在(ABCD)A.农业是衣食之源、生存之本B.农村是工业品的主要市场C.农业为国民经济其他部门提供劳动力D.农产品是轻工业的重要原料,是重要的出曰产品例3国家把(A )放在发展国民经济的首位A.农业B.工业C.服务业D.商业农业在社会主义国民经济第二节农业生产经营体制理论知识一、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一)家庭承包经营制度的建立及完善家庭承包经营时我国农民的一个伟大创举。
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4.1 农业课件(37张PPT)

种植业
林业
农业
渔业
畜牧业
判断以下活动是否属于农业。
谷物、蔬菜 肉、蛋、奶
鱼、虾等 水果
种植业 畜牧业 渔业 林业
农业 第一产业
2.影响农业的因素 我的农场我做主: 把以下地区和适合开展的农业生产部门用线连起来。
太行山区 华北平原 内蒙古高原 太湖沿岸
渔业 畜牧业 种植业 林业
种植业
林业
因地制宜
大棚农业
存储、保鲜技术
超 级 杂 交 水 稻
知识点三 主要农作物的分布
1.中国主要粮食作物及其分布。
中国北方居民与南方居民的主食不同,他们的主食各是 什么?其主食与跟当地种植的粮食作物有关。北方与南 方的主要粮食作物各是什么?
读图,说一说中国水稻和小麦的分布特点,并简要 分析形成该分布特点的自然原因。
农作物熟制
主要粮食作 物
主要经济 作物
洞庭湖 平原
水田
一年两熟 到三熟
水稻
甜菜
三江平原 旱地 一年一熟 小麦、玉米 油菜
知识点四 畜牧业分布
牧区畜牧业
农耕区畜牧业
牧区畜牧业
农耕区畜牧业
牧区畜牧业 农耕区畜牧业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主要畜产品
牛、羊、马 家禽和生猪
饲养方式
放牧 圈养
饲料来源
天然草场 粮食
读中国畜牧业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 (1)中国的四大牧区是指哪些地区?主要畜种有哪些? (2)读图分析中国牧区发展畜牧业有哪些有利条件? (3)中国农耕区的畜牧业主要饲养的禽畜有哪些?
授课老师: 时间:2024年9月1日
课堂小结
让“土地奉献” 的产业
概念 影响因素
农 业
--农业的起源与发展

2、广谱采集中发展出集中采集
• 由于环境的不稳定性,资源的波动是不可避免的,特别是高档食物品种日益枯竭,人口压力增大, 人们需要获得和掌握一些可经常利用的动、植物来作为食物匮乏时的一种储备。
• 在采集、贮藏的过程中,人们有时会发觉某些植物有定期生长出新植株的现象,有时则发现被埋藏 起来的果实,籽粒经一段时间会自动长出新的植株。人们于是特别留心这一类的植物或果树,渐渐 地在收获中积累了经验,发现了在一段时间内(如一年)可以反复取食的某些植物(只能是植物, 不可能是动物或水产,因为后者的再生能力再强也不可能在一年内繁殖出几批可供取食的个体)。
• 自然因素:有很多例子可以说明新的盛产区比起原产地具有较好的环境。如温暖潮湿的衣阿华州对 玉米生产自然要比半干燥、较冷的中美高原有利得多。同时在原产地作物被驯化后,往往有一些病 虫害,可是移到盛产区,新的环境往往不利于此类病虫生长,这对作物生产大有好处。
• 于是,很自然地人们迈出了走向农业起源的关键一步——集中采集。
• 在集中采集活动中,人们把采集的对象由广谱阶段的杂乱食谱缩小到某种或几种再生能力强,在一 段时间内能多次取食、便于贮藏的植物身上,这也就是人们最早的栽培驯化对象。
3、集中采集走向原始农业栽培
• 这是最后实质性的一步,走出这一步,才可能称得上农业的真正开始。 • 经过一段时期的集中采集,人们渐渐地熟悉了这些植物的生长料:源地与盛产区的差异
• 现象:很多作物,离开发源地移往别处,其繁荣可超过发源地。象咖啡原产于非洲的埃塞俄比 亚,现在则盛产于巴西;橡胶和奎宁原产于南美,现在盛产于东南亚;玉米原产于中美洲,现 在却盛产于美国东部、阿根廷和匈牙利;香蕉在中美洲和中非洲变得比它的原产地——东南亚 重要得多。
• 原因
• 证据:
现代农业

5、现代农业的主要功能
生产供给、生活休闲、生态保护
6、现代农业追求的目标
提高劳动生产率 提高产品商品率 提高资源利用率 实现农业的社会、经济和生态效益的三统一
5、世界农业发展的主要趋势
1. 2. 3. 4. 5.
6.
7. 8.
农业生产日益科技化,高新技术成为农业发展的强大动力。 各国政府都把农业科技作为振兴农业的一项重要事业来抓。 运用科学技术对传统农业实行技术改造,推动现代农业的发展。 农业正面临着新技术革命的挑战。 农业日益走向商品化、国际化。 农产品朝多品种、高品质、无公害方向发展。 从专业化生产向农工商一体化发展。 世界农业的潮流——建立实现“高效、低耗、持续”的农业发 展模式。
2、现代农业的主要特征
(1)科学化 现代科技正迅速地向农业生产、加工等领域渗透。科技进 步将逐步替代对传统资源投入的单纯依赖,日益成为农业发展的主要 动因。只有依靠现代化的科学技术,农业才有先进的装备设施、先进 的生产管理,劳动者自身的技术素质才能得以提高。 (2)集约化 集约化主要是指现代农业的增长发式由粗放型增长向集约 型增长转变,即由单纯的注重数量和速度增长,转到主要依靠优化产 业和产品结构,提高增长的质量和效益上来;二由单纯地依靠资源的 外延开发,转到主要依靠提高资源利用率和持续发展能力的方向上来。 三改单纯注重物质、资金投入,为在物质、资金投入增加的同时,主 要依靠科技进步,提高物质和资金利用率来实现农业增长。 (3)商品化 商品化是农产品商品化程度不断提高的过程,即从以完全 自给自足(自我消费)为目标向完全形成商品(社会消费)为目标的逐步 过渡。 (4)市场化 它是现代农业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进行发展的必然要求,建 立完善的农业生产要素市场和农产品销售市场体系,是实现农业资源 合理配置的前提。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进程中,现代农业生产已不再 局限于一个国家或一个地区,而是要面向整个国际市场
农业经济学ppt全套教学课件

一、“三农”问题的缘由
二、“三农”问题成因
三、“三农”问题的破解
(二)“三农”问题的破解逻辑
“两条腿走路”的战略:
➢ “外部战略”:加快农业剩余劳动力的转移,拓展农民的就业空间; ➢ “内部战略”:改善农业的内部分工,推进农业的产业升级转型。 ➢ 具体的解决思路:
解放农民、投资农民、转移农民、减少农民、富裕农民
谢谢!
第二章 农业自然资源要素
农业经济学 2015年高教版
目录
Content
s
第一节 土地资源
第二节 水资源
第三节 气候资源及生物资源
学完本章,你应该做到
本章要点
➢ 掌握土地资源、水资源、气候资源、生物资源的 基本概念、特征以及他们对农业的重要作用;
➢ 了解我国土地资源、水资源现状及存在问题; ➢ 了解理配置与利用各种自然资源的路径选择。
➢ 农民作为消费者的市场贡献; ➢ 农民作为商品提供者的市场贡献;
(三)要素贡献
➢ 为非农产业部门提供劳动力;
➢ 为非农产业部门提供土地资源;
➢ 为非农产业部门提供资金;
(四)外汇贡献
(五)增长贡献
第二节 农业的地位、贡献与功能
一、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
二、对国民经济的贡献
三、农业的多功能性
(一)生态环保功能 ➢ 农业为社会提供优质的空气、水、土壤等良好的生态环境, 保护人类生存的环境。
第三节 农业经济学的形成与发展
一、西方农经学科 二、中国农经学科 三、现代农经的发展 四、农经研究对象 五、农经研究的内容
农业经济学是在土地、劳动、资金、技术和信息等稀缺要素的约束条 件下,运用经济学基本原理,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 建筑的相互作用、相互联系出发,研究现代农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发 展运动规律及其应用的科学。
4.1中国的农业-课件(47张PPT)

3. 读图,我国农业各部门中,产值比例最大的是( )
A. 种植业 B. 牧业 C. 林业 D. 渔业
4.把以下食品与相关的农业类型连线:
谷物、蔬菜
畜牧业
肉、蛋、奶
种植业
鱼、虾
林业
水果
渔业
牧业35%
渔业11%
4% 林业
种植业50%
学习目标
农业(第二课时)
1.运用资料,说出中国主要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的 分布特点。 2.运用资料,说出我国畜牧业的分布特点。
• 农业科技的不断提高,使许多 不适应农业生产的自然环境条 件得到改善,农业生产空间大 大拓展。
课堂活动
2.讨论:发生下列变化的主要原因。 荔枝生产于中国南部,以广东、广西、福建、台湾等省区栽培较多。读图,
从经济社会发展和科学技术进步对农产品生产和消费影响的角度。
“一骑红尘妃 子笑,无人知 是荔枝来”的 时代已尘封于 历史的记忆中!
一、让“土地”奉献的产业
1.农业的概念
➢ 农业是一种直接利用土地、气候和水资源所从事的生产活动,一种让“土地奉献” 的产业。是支撑国民经济建设与发展的基础产业。
一、让“土地”奉献的产业
?
农业就是种 植农作物吗?
一、让“土地”奉献的产业
2.农业的分类
种植业:在耕地上种植水稻、小麦、大豆、棉花等农作物,这样的生产部门称为种植业。
自动收割机在收割水稻
温室大棚里的草莓
农田滴灌设施
杂交水稻
20世纪70年代以前,我国水稻平均产量 不到4500千克/公顷,目前超级杂交水稻已突 破12000千克/公顷,使我国在耕地面积减少 的情况下粮食产量保持持续增长的态势。
“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
农业经营与管理

第一章-农业概述(新石器时期开始农业)第一节农业的含义、发展与作用一、农业的含义农业是指人们利用自然力(光、热、水、土、气)和生物的生命机能(繁殖、生长、发育、成熟)生产有机质产品的物质生产部门.农业生产的对象是动植物和微生物等具有生命的有机体1.狭义的农业指种植业,主要包括粮食作物生产、经济作物生产和饲料作物生产等.在我国20世纪60年代至20世纪70年代占统治地位.2.中义的农业包括种植业和养殖业,涉及农、林、牧、副、渔五大生产部门.这种农业被世界所公认,也为我国多数理论和实际工作者所接受,因而是我国长期所统治地位的一种传统农业观.3.广义的农业是中义的内容的拓展和延伸,即农业不包括农、林、牧、副、渔等动植物生产,还包括其产前、产后的相关工商业活动,主张农、工、商综合经营,产、供、销一条龙服务.这是随着我国农业经济体制的改革和发展,以及经济社会由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转型及农业现代化建设的需要提出的.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学者对广义的农业有以下几种代表性表述方式:(1)“十字型”农业:1982年由于光远同志提出(2)飞鸟型农业:1983年由;李昌同志提出.认为种植业为鸟身,林、牧、副、渔业为鸟的一翼,农、工、商、种、养、加、销一条龙为鸟的另一翼,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为鸟头,水利、能源、交通、城镇建设为鸟窝.(3)三维立体能源:1984年由夏振坤、何信申同志提出.一维具有“生物生产功能”二维具有“资源开发功能”三维具有“经济增值功能”(4)三领域整体农业:1996年由张慎同志提出.认为农业包括产前、产中、产后三个生产领域,是农、工、商整体经营的实体体系.“农”包括产中农户、农产品生产基地、农产品;“工”包括产前的生产资料供应和产后的农产品及其制成品的销售(含外贸),三领域实质是农业产业化(产供销,经科教贸工农),张慎提出,马克思所讲“经济学上最广义的农业”是既有产中动植物生产,又有产后相关工业的生产,包括三领域的农业.总的来说狭义的农业是我国农业的基础,中义农业是我国农业的本体,广义农业是我国农业的未来.因此,应该把三者串联起来进行整体布局,统筹安排立足与本体农业(中义农业),扎根与基础农业(狭义农业),放眼于未来农业(广义农业),实现农业多层次的全面发展,以满足市场经济的多元化需求.二、农业的发展阶段原始农业、传统农业、现代农业.三、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一)农业的经济作用1、产品贡献指农业生产所提供的食物和工业原料2、市场贡献指农业生产对工业产品的市场需求.3、要素贡献指农业生产要素(资金、劳动力、土地)等向其他部门的转移4、外汇贡献指你农业在平衡国际收支方面的作用(二)农业的生态作用(三)农业社会文化作用第二节农业的本质、特点与概况一、农业生产的本质与特点(一)农业生产的本质是自然再生产与经济再生产相交织的生产过程1、自然再生产指生物的自然生长发育的过程,即生物有机体同自然环境之间不断进行物质、能量交换和转化的过程2、经济再生产子在一定的生产方式中,人们通过有目的的活动,利用与改造动植物的生理机能或动植物所处自然环境条件,所反复进行的社会再生产过程,亦是农产品的形成、流通、价格转换与增殖过程.(二)农业生产的特点1、土地的特殊重要性土地是农业生产中不可替代的、最基本的生产资料.2、自然环境的强大影响自然环境对农业的影响表现为各地区具有不同的气候、地形、土壤和植被等自然条件,从而从而形成各地独特的动植物种类,以及与自然环境相适应的农业生产类型、耕作制度、栽培和饲养管理技术.3、强烈的周期性和季节性农业生产的周期长,生产时间往往与劳动时间.农业生产的季节决定了劳动力和其他生产资料利用的季节性、资金支出的不均衡性和产品收获的间断性. 生产周期越长意味着经营风险越大.因此,从宏观管理的角度,有必要建立和完善能够减少经营风险的各种制度和措施。
人文地理 第五章 农业的起源和发展

第五章农业的起源和发展第一节农业的起源农业的含义:农业是指国民经济中一个重要产业部门,是以土地资源为生产对象的部门。
它是通过培育动植物生产食品及工业原料的产业。
农业属于第一产业。
农业的特征:1、经济生产与自然生产交织在一起2、强烈的季节性、连续性和周期性3、强烈的地域性农业的类型狭义农业:耕作业(种植业)广义农业:种植业、林业、牧业、副业、渔业传统农业的基础理论①、农业是粮食等基本生活必须品的来源②、农业是发展工业和其他产业所需劳动力的主要来源③、农业是工业特别是轻工业所需原料的来源④、农业是工业的重要市场⑤、农业是国家资金积累的重要来源⑥、农业是出口物质的主要来源⑦、农业人口占全国人口的绝大多数农业的起源与发展同自然资源、地理环境、气候等自然条件和文化传统密切相关一、关于农业起源的理论(一)、人口压力说-----以博塞洛普为代表为增加新的食物来源和数量以维持自身生存而出现了驯化植物的农业。
人口增长——动物捕杀过度、食物短缺——新食物——驯化植物的农业。
(二)、宴享说-----海登提出为扩大食物品种结构、增加美食种类而出现了驯化植物的农业。
二、关于农业起源的地点(一)、索尔的推论对最先发生驯化的区域和最先从事驯化的人群做推论,提出6条依据:植物驯化的最初中心在东南亚由旧大陆向北部传播。
评价:具有很强的科学性、但在考古学上有待证明(二)、考古学目前的资料证据1、驯化动物、植物的原因(1)气候变化,冰期消失时气候变暖,树木也因而侵入草原生态系统,草原面积减少(2)人口增长和狩猎技术的进步、食草动物数量减少导致食物供应紧张2、驯化区域——西亚、中东3、定居的必要性——储存谷物、加工工具、食具制作、炊具等村舍活动4、植物驯化与动物驯化同时进行(三)、世界动、植物的驯化——最早出现于中东地区牛——欧洲或俄罗斯草原猪——中东驴——北非双峰驼——中亚单峰驼——北非、中东地区稻谷——中国玉米、马铃薯、甜薯、美洲驼、羊驼、火鸡——南北美洲第二节农业的发展与类型一、原始农业——迁移农业(一)分布:热带地区(二)特点:1、对土地进行轮种而不是对作物进行轮种,以“刀耕火种”为种植方式2、多种作物杂处,农作物的种子多种多样3、土地不断更换,但都在村落附近,定居点不需要搬迁二、传统农业(一)传统农业的基本特征:1、由原始农业发展而形成的2、是一种生计农业3、生产水平低、剩余少、积累慢4、农民生活贫困(二)传统农业的类型:传统农业有旱作农业、水稻农业、地中海农业和游牧四种类型。
总论第一章第一节农业生产概述

总论第一章第一节农业生产概述农业是人类最基本的生产活动之一,也是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
在现代农业中,人们通过种植农作物和养殖畜禽来生产粮食、棉花、油料、蔬菜、果树等农产品,满足人们的食品和农产品需求。
本文将介绍农业生产的概述,包括农业的类型、农业生产的特点和重要性。
一、农业的类型农业可以分为两种类型,分别是种植业和畜牧业。
种植业是指通过种植植物来获得农产品的生产方式,包括粮食作物、经济作物(如棉花、油料、糖料等)和蔬菜、水果等。
畜牧业是指通过饲养牲畜来生产农产品,包括牛、猪、鸡、鱼等。
二、农业生产的特点农业生产有以下几个特点:1.必须依赖自然条件:农业生产需要土地、水源、气候等自然条件的支持。
不同作物和畜禽对自然条件有不同的要求,因此农业生产的地域性很强。
2.生产周期长:农作物从播种到丰收需要较长时间,畜牧业也需要一定的时间来生长和繁殖。
因此,农业需要农民耐心等待,并且需要合理规划和组织生产活动。
3.季节性强:农业的生产活动受到季节的影响很大,不同季节需要不同的农事措施。
同时,农产品的市场需求也有季节差异,需求旺季和淡季需要合理调配。
4.劳动集中和分散:农业生产在农闲期间需要进行大量的劳动,劳动集中在生产季节;而在其他季节则相对闲散。
这就要求农民在旺季合理安排劳动,做好农田管理和农产品的储备。
三、农业生产的重要性农业生产在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有以下几个重要作用:1.保障粮食安全:粮食是人类的基本生活必需品,农业生产通过种植粮食作物,可以保障人们的粮食供应,维护国家的粮食安全。
2.提供经济支柱:农产品不仅满足人们的生活需求,还可以作为工业生产的原材料。
经济作物如棉花、油料、糖料等可以为农民创造经济收入,对农村地区的经济发展起到重要支撑作用。
3.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农业生产由于其劳动集中和分散的特点,能够有效利用农闲资源,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
农民通过种植农作物和养殖畜禽等农业活动,提高农村经济的收入水平,改善农民生活质量。
农业的起源与发展(1)

2021/4/11
2
2. 宴享说
海登(B.Hayden)认为在农业的起源阶段,由于其生产量不大, 在人类食物结构中不可能占很大的比重。所以,早期人类驯化植 物不是为了解决食物不足,而是为了扩大食物的品种结构,增加 美食的种类。 正因此,人类开始了驯化农业。
1.传统农业的基本特征 ① 土地不需要休闲,可以连续耕种下去; ② 是一种生计农业,农业生产是为自己的生存而进行的劳动。 ③ 动力主要靠体力、畜力和简单的机械; ④ 依靠积累的经验生产,缺乏科学和技术的指导,生产方式较为
稳定; ⑤ 传统农业的生产水平低,剩余少,积累慢,并且严重受环境条
件影响。
2021/4/11
17
哈拉巴
旧石器
穆罕耶達羅
2021/4/11
18
瑪雅文明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2021/4/11
19
印加文明 (Inca)
2021/4/11
20
第二节 农业的类型与发展
农业的发展阶段: 通常分为原始农业、传统农业和现代农业三个阶段,实际
上三者之间是相互交错重叠的发展关系。 今天现代化农业虽然占主导地位,不少地方还停留在传统
另外,该地区的果品业、花卉业和旅游业非常发达。 如美国柑橘, 花卉,新西兰的猕猴桃等。(由于夏季阳光充足,是水果和花卉生长 的好地方,一些国家海岸气候条件优越,成为旅游渡假的胜地)。
2021/4/11
34
么么么么方面
❖ Sds绝对是假的
2021/4/11
36
④ 游牧业
是一种在干旱地区以放养食草动物的一种自给自足的农业 类型。 特点:游牧业主要是逐水草而居,随季节变化交换牧场。生产 力低下。多数以家庭为单位放牧。 分布:副热带和温带极干旱的草原和荒漠地区,分布广泛。如 蒙古高原、沙特阿拉伯半岛、澳大利亚中西部等地。
农业

3.我国是哪些农作物的原产地?______________
二.我国农业的发展
1.农业生产成就:__、肉类、__、花生、__、水果等农产品的产量已居世界第一位,__的产量接近世界平均水平,____人均占有量超过世界平均水平。
(1)
(2)
(3)
(4)
(5概念、五个部门
2.农业发展成就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3.主要粮食作物:以秦岭—淮河为界“南稻北麦”,长城北春小麦,长城南冬小麦。
4.商品粮基地
当堂检测:
1.关于我国农业的发展,叙述错误的是()
A.当前,我国粮食、肉类、棉花、花生等产量已经居世界首位
(2)把1三江平原、2松嫩平原、3洞庭湖平原、4鄱阳湖平原、5成都平原这五个粮食产区的序号填注在图中。
(3)三江、松嫩两平原发展农业生产的优势条件是,这里除粮食外,还广泛种植的经济作物是喜(温凉、湿热)的。
(4)洞庭湖、鄱阳湖种植的粮食作物是,其熟制是。这里还可以进行油料作物的种植。
教学反思
关注我们生活中的热点、焦点,寻找引到学生共勉的切入点,只有这样才能加强我们的基础知识,才能使我们在课堂上信手拈来。增加教学的趣味性,兴趣永远是最好的老师,要理论联系实际。要让学生有“地理的眼睛”
4.以下地区不属于出口农产品基地的是()
A.山东半岛B.江汉平原
C.太湖平原D.珠要分布于非季风区
B.四大牧区分布于我国西部和北部
C.内蒙古东部牧草繁茂,有三和马、三和牛等优良畜种
D.我国牧区的牲畜占全国总量的80%
6.关于我国经济作物分布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2农业起源与发展过程

• 2001年度,4个主要国家种植了全世界99%的转基因作物。其中,美国种了 3570万公顷(占全球总量的68%),接下来是阿根廷的1180万公顷 (22%)、加拿大的320万公顷(6%)以及中国的150万公顷(3%)。而 中国的年间增长率最高,BT棉花的种植面积2000年仅为50万公顷,2001年 达到150万公顷,增长了3倍。 • 全球范围内的主要GM作物为GM大豆,2001年达到3330万公顷,占全球 GM作物总量的63%;其次是GM玉米,达980万公顷,占19%;转基因棉花 为680万公顷(13%),GM双低油菜270万公顷(5%)。 • 从1996至2001的6年间,抗除草剂连续占据主导特性之位,而抗虫性位居 其次。 • 2001年:抗除草剂的大豆、玉米和棉花占全球GM作物5260万公顷中的 77%,面积达4060万公顷。其中780万公顷(15%)种植的是BT作物以及 用于棉花和玉米上的抗除草剂与抗虫的多基因转接体---占8%,达420万公 顷。 • 2001年的两种主要GM作物/特性组合为:抗除草剂大豆占全球总量的63%, 达3330万公顷,种植在7个国家;BT玉米590万公顷占11%,在6个国家种 植;其它6种GM作物占了全球转基因种植面积的不足5%。
• 2001年全世界7200万公顷大豆中的46%为GM品种(2000年是 36%);全球3400万公顷棉花中的20%是GM品种(2000年为 16%);而GM油菜和玉米的全球种植面积没有发生改变,依然为: 油菜2500万公顷中的11%与玉米1亿4000万公顷中的7%是GM品种。 这四种主要GM作物的全球种植 面积(传统与转基因品种)达到2 亿7100万公顷,其中19%为GM品种---2000年是16%。 • 1996至2001年,全球总共种植了1亿7500万余公顷(将近4亿4000 万英亩)的GM作物。 • 自GM作物中获益的农民数量从2000年的350万增加到了2001年的 550万。2001年度从GM作物中获益的农民有3/4以上是资源贫乏地 区的种植者,他们种植了BT棉花,主要是在中国与南非。
农业的起源与发展新

补充说明
此外,在农业起源过程中,家畜饲养起源可 以说是它的孪生姊妹。在某种意义上说,它 们是互相促进、互为动力的,之后又共同成 为人类社会发展的主要经济基础。
以上所述之发展模式,是在有关农业起源 的理论和材料中推论出来的,尚未有足够的 考古实例加以证明,但在中石器时期的一些 遗址发现中已初露倪。
竭,人口压力增大,人们需要获得和掌握一些可经常利用的动、植物来作为食物匮
乏时的一种储备。在采集、贮藏的过程中,人们有时会发觉某些植物有定期生长出
新植株的现象,有时则发现被埋藏起来的果实,籽粒经一段时间会自动长出新的植
株。人们于是特别留心这一类的植物或果树,渐渐地在收获中积累了经验,发现了
在一段时间内(如一年)可以反复取食的某些植物(只能是植物,不可能是动物或
二、关于农业起源的地点
(一)索尔的推论 1、推论的依据 2、推论的结果 (二)考古学目前资料的证据 (三)世界动、植物的驯化
三、农业的形成及其对社会发展的影响
(一)农业的形成 (二)农业发展给社会带来的变化
1、流动——定居-------------------------村落 2、单位群体人数多——少-----------------家庭 3、群体小——大/聚居--------------------村落
(三)人类文明的出现与古代文明中心
埃及、巴比伦、印度、中国、墨西哥、玛雅和印加。
第二节 农业的发展与类型
原始农业——迁移农业 传统农业 现代农业
一、原始农业——迁移农业
(一)分布 热带地区 (二)特点 1、对土地进行轮种而不是对作物进行轮种,以
“刀耕火种”为种植方式; 2、多种作物杂处; 3、主要是种植作物的土地的“迁移”,而不是人
为增加新的食物来源和数量以维持自身 生存而出现了驯化植物的农业。
八年级地理上册第四章中国的主要产业第一节农业

农村社会结构
随着农业的发展和变革, 农村社会结构也发生了变 化,出现了贫富分化和社 会矛盾。
现代农业
改革开放以来的发展
农业科技与产业化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农业进入了快速发展 阶段,逐步实现了现代化。
农业科技不断进步,农业生产逐步实现产 业化、专业化和规模化。
地势复杂,气候多样,农业发展受限, 主要种植特色农产品和畜牧业。
中部地区
以平原和丘陵为主,主要种植粮食作 物和油料作物。
农业产值和农民收入
农业产值
随着农业科技和生产力的提高,中国 农业产值持续增长,但增长速度逐渐 放缓。
农民收入
农民收入水平不断提高,但城乡差距 仍然较大,需要进一步推进农村改革 和发展。
农业机械化
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减轻农民劳动强度,提高农业生产效率。
农业信息化
推动农业信息化建设,利用信息技术提高农业生产管理效率,实 现精准农业。
农业可持续发展
生态农业
发展生态农业,保护生态环境,实现农业的可持 续发展。
循环农业
推动农业废弃物的循环利用,减少环境污染,提 高资源利用效率。
低碳农业
推广低碳农业技术,降低农业生产过程中的碳排 放,应对气候变化。
农业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contents
目录
• 农业概述 • 中国农业发展历程 • 中国农业现状 • 中国农业面临的挑战与对策 • 中国农业未来发展趋势
01 农业概述
农业的定义和重要性
农业是指利用动植物的生长发育规律,通过人工培育来获得产品的产业。农业是 国民经济的基础,对于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经济发展等方面 具有重要意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农
业
3.与珠江三角洲相比,东北平原种植粮食的主要 劣势条件是(
C
)
A.平原面积狭小
C.热量条件较差 (
C
B.雨热不同期
D.不利于机械化生产
4.下列农业发展符合因地制宜原则的是 ) A.新疆大力发展种植业
B.东北平原大力发展甘蔗种植业
C.长江中下游地区发展淡水养殖业 D.青藏高原大力发展水稻种植业
农
(2)中国北方有一家制糖厂,拟在附近开辟一个甘蔗生产基 地,以满足制糖原料的需求。这种想法是否可行?为什么?
(1)略。 (2)不可行,因为甘蔗生长需要高温多雨 的气候,主要分布在南方地区的南部地区, 不适合在北方种植。
农
业
结合以前所学知识和相关地图,比较洞庭湖平
原和三江平原农业生产特点。 平原名称 耕地类型 农作物熟制
农
业
农业是事关国家稳定的基础和大事,中国政府一直将农 业发展放在非常重视的地位。
农
业
(一)中国主要粮食作物的分布 (二)中国主要经济作物的分布
农
业
(一)中国主要粮食作物的分布
农
业
(1)哪一幅图反映的是北方人的饮食习惯?哪一幅 图反映的是南方人的饮食习惯?他们的主食各是什么? (2)中国北方居民与南方居民的主食不同,跟当地种 植的粮食作物有关。想一想,北方与南方的主要粮食作物 各是什么?
农
业
对森林的种植、养育、保护、采伐以及对林木 产品的采集和加工。这样的生产部门叫林业。
在农耕区,农民靠饲 农 业 养牲畜来获得产品。
在牧区,牧民靠放牧 牲畜而取得产品。
农
业
在水域中进行天然捕捞,或者人工养殖有价值 的水生生物的生产部门,称为渔业。
农
业
什么是农业?
一种直接利用土地资源所
从事的生产活动,一种让“土 地奉献”的产业。
农
业
阅读下列材料,谈一谈你从中获得的启示。 无土栽培是采用人工配制的营养液,以塑料、锯末、泥 炭等作为植物生长支撑介质的栽培方法。无土栽培的营养液
成分易于控制,可随时调节 并循环使用,在光照、温 度适宜而缺乏土壤的地方, 如沙漠、海滩、荒岛,皆 可推广进行。大都市的近 郊,也可采用无土栽培的 方式生产蔬菜和花卉。
农
业
(1)读图,说一说中国水稻和小麦的分布特点。 (2)请把①三江平原、②松嫩平原、③洞庭湖平原、 ④鄱阳湖平原、⑤成都平原、 ⑥江汉平原、 ⑦江淮地区 这7个商品粮 基地的序号 标注在图中。
⑤ ⑥ ③ ④ ⑦ ② ①
农
业
(1)读图,说一说中国棉花、甘蔗、甜菜和热带 经济作物主要分布在哪些地区?
洞庭湖 平原 三江平原 水田 旱地 一年两熟 到三熟 一年一熟 主要粮食 作物 水稻 小麦 玉米 主要经济 作物 油菜 甜菜
种植业和畜牧业
农
业
400mm
农
业
牧区畜牧业
农耕区畜牧业
农
业
读中国 畜牧业分布 图,回答下 列问题。
新疆牧区 青海牧区 西藏牧区
内蒙古牧区
(1)中国的四大牧区是指哪些地区?主要畜种有哪些?
农
业
(1)哪一幅图反映的是中国牧区畜牧业的景观,哪 一幅图反映的是中国农耕区畜牧业的景观? (2)填写下表,比较中国牧区畜牧业和农耕区畜牧业的差异。 牧 区 畜 牧 业 农 耕 区 畜 牧 业 饲养方式 放牧 圈养 饲料来源 天然草场 粮食
主要畜产品 牧区畜牧业 农耕区畜牧业 牛、羊、马 家禽和生猪
农
业
中国南方有甲、乙两个村庄,家家户户都有在自己房前 屋后的山坡上种植李树的传统,两村农田普遍种植油菜。 甲村利用油菜、李树花期相近的特点,积极发展观光农 业。3月份,油菜花、李花次第开放,金黄的油菜花胜似“金 海”,雪白的李花宛若“雪山”,两者交相辉映,形成“金 海雪山”壮丽景观;7月份,正是李子成熟的季节,沉甸甸的 甜脆李子挂满枝头。甲村每年吸引了大批游客前来观景赏花、 摘果品果,“农家乐”生意火爆,农产品一直畅销。 乙村则通过出售菜籽油和鲜李来赚取收入,有的年份还
农
业
荔枝生产于中国南部,以广东、广西、福建、台 湾等省区栽培较多。读图,从经济社会发展和科学技术进步 对农产品生产和消费影响的角度,议一议发生下列变化的主 要原因。
“一骑红尘妃 子笑,无人知 是荔枝来”的 时代已尘封于 历史的记忆中! 是啊!即使是 生活在我国北 方的老百姓, 现在也可以享 受到一千多年 前唐朝贵妃的 “待遇”。
农
业
读图,回答1~2题。 1.东北平原粮食作物的分布特 B 点是 ( ) A.小麦种植面积占绝对优势 B.从北向南大致分布着小麦、 玉米、水稻 C.从东向西依次分布着小麦、 玉米、水稻 D.粮食作物品种单一 2 .甲地和乙地的畜牧业类型分 D 别是 ( ) A.农耕区畜牧业、牧区畜牧业 B.农耕区畜牧业、农耕区畜牧业 C.牧区畜牧业、牧区畜牧业 D.牧区畜牧业、农耕区畜牧业
农
业Hale Waihona Puke 我国稻谷、小麦产量的变化(万吨)
25000 20000 15000 10000 5000 0 5384 1369 1978 1990 2000 2011(年) 9822 9964 11792 稻谷 小麦 18933 18791 20078
农
业
在我国耕地减少的情况下,为什么农产品 的产量能大幅度提高? 坚持因地制宜原则发展农业。 农业生产条件不断改善。 科学技术投入不断增加。 国家政策支持。
农
业
新 型 农 业
新型农业是相对于传统农业而言的,诸如创汇农业、 观光农业、绿色农业等。创汇农业以外向型为主要特征, 所生产的农产品面向国际市场。山东半岛、长江三角洲、 珠江三角洲等地,以水果、蔬菜、花卉、畜禽等农产品的 外向型经营为重点,是重要的创汇农业基地。观光农业将 农业生产与旅游观光相结合,引导游客开展消遣性农事活 动,如游览、垂钓、采摘水果和蔬菜。绿色农业侧重生产 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改变过度依赖化肥、 农药的农业生产方式。
三、我国粮食作物的分布
耕地 类型 北方 南方 旱地 水田 粮食 作物 小麦 水稻
农
业
主食 面食 米饭
农
业
(二)中国主要经济作物的分布
纤维作物
油料作物
饮料作物
糖料作物
农
业
中国经济作物种类繁多,有纤维作物、油料作物、糖 料作物、饮料作物、药用作物等。有的经济作物生长在温 带、亚热带地区,有的经济作物只能生长在热带地区,后 者被称为热带经济作物。经济作物通常具有经济价值高、 技术要求高、商品性强等特点。有些经济作物是人们的衣 食之源,有些经济作物是重要的工业原料。 纤维作物——棉花、麻类植物 油料作物——油菜、花生、芝麻、向日葵等 糖料作物——甘蔗、甜菜等 饮料作物——茶叶、可可、咖啡等 药用作物——人参、天麻、黄连等
结合身边事例,说明农业是一种让”土
地奉献”的产业。
农
业
东北三江平原的小麦
农
业
在南方广种的水稻
农
业
内蒙古牧场机械化挤奶
农
业
洞庭湖渔业丰收
农
业
新疆的长绒棉
农
业
海南省的橡胶树
农
业
山东省的苹果园
农
业
西南的林场
农
业
历史悠久的中国农业
我国农业历史悠久,是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粟的国 家。我国培育了品种繁多的农作物,是小麦、大豆、大白 菜、葱、芥菜、萝卜、韭菜、茭白、荔枝、梨、桃、橘、 枇杷、麻等农作物的原产地。我国最早种桑养蚕,古代商 人经“丝绸之路”将我国所产的丝绸运往西亚和欧洲。我
国还是世界上最早栽培茶树的国家,茶叶一直是我国重要 的出口农产品。
你还知道哪些有关我国农业悠久历史的 故事和资料,大家一起来分享一下。
农
业
旧社会落后的农村和贫困的农民
农
业
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
国农业获得的巨大进步,农民生活不断提高。
农
业
我国粮食、肉类、棉花、花生、油菜籽、水 果等产量居世界第一位。 谷物人均占有量接近世界平均水平。 棉花人均占有量超过世界平均水平。 用世界7%的土地养活了近世界 1/5的人口。
会遭遇农产品滞销积压的尴尬。
农
业
阅读上述材料,完成下列任务。 (1)为什么甲村的经济效益会显著好于乙村? (2)议一议,我们从中可以获得哪些重要的启示?
(1)甲村和乙村均可通过出售菜籽油和鲜李获得收入,除 此之外,甲村还利用农业景观获得了旅游收入,因此甲村的 经济效益会显著好于乙村。 (2)农业的发展,可以通过加大先进技术和管理方法的投 入,从而获得更优质、高产的物质产品,同时也可以充分发 挥农业资源和景观优势发展相关的加工业和旅游观光业,从 而提高农业效益。
业
5.下列地区和农作物的搭配,符合因 地制宜的发展原则的是( A ) A、四川盆地——甘蔗、水稻、 油菜 B、松嫩平原――甜菜、冬小麦、大豆 C、华北平原――春小麦、苹果、花生 D、江汉平原――油菜、棉花、甘蔗
4.右图为我国某地区农业生产 景观图。根据图中的信息判断:
农
业
A
B
C
农
业
①如果在这个地区种植柑橘、茶叶 和水稻,你认为A、B、C三处分别 种植哪种作物。 A 种植柑橘 B 种植茶叶 C 种植水稻 ; ②结合第一小题的内容思考:图示 地区位于我国的( C ) A.黄土高原 B.山东丘陵 C.东南丘陵 D.长江中下游平原
农
业
中国西部、北部草原辽阔,牧场宽广。内蒙古、新疆、 青海、西藏是中国的四大牧区,这里的许多地方水草肥美,
气候适宜,具有悠久的畜牧业生产历史。 中国东部、南部农耕区的畜牧业,以畜禽饲养为主。农 耕区饲料资源丰富,饲养的牲畜占到全国总数的80%,是城 乡居民食用肉、奶、蛋、禽的主要来源。除养鸡外,大规模 放养鸭、鹅等水禽,也是家禽饲养的一大特色。四川、湖南、 河南是中国商品生猪的主要产区。目前,中国农耕区的畜禽 饲养方式由农户分散饲养向专业化生产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