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巧用计数器和以形明算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学有方』巧用计数器,以形明算理
计算是一种有目的、有步骤的思维活动,计算教学应建立在对运算意义理解的基础之上。
为此,教师要善于利用直观教具或图形,鼓励学生从直观的实物或图形中发现规律,从而正确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如图1,北师大版三上第四单元《小树有多少棵》这一课,其知识内容为“整十、整百数乘一位数”的口算。
在此之前,学生已经熟练掌握了表内乘法,对于“整十、整百数乘一位数”的口算已经有一定的基础。
课前,在与学生交流中得知,大多数学生都有“先乘后添0”的计算直觉,只是缺乏理性认识。
怎样才能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算理?在教学了20x3(整十数乘一位数)、400x2(整百数乘一位数)后,我设计如下的教学活动。
【教学片断】
师(出示计数器):看来大家都会计算400x2了。
如果在这个计数器上拨一拨,表示你理解的“400x2”,你会怎么拨?每次拨几个珠子?生1:我会先在百位上拨-4个珠子,再在百位上又拨4个珠子。
请学生拨一拨。
(如图2)
师:为什么在百位上拨2次,每次拨4个珠子就可以了?
生1:因为百位上每一个珠子都表示1个百。
师:那你能否结合计数器拨珠子的活动,来解释一下你是怎样计算“400x2”?
生1:就是直接用“4x2”,再在后面添上2个“0”。
因为这里的“4”表示的是4个百,所以结果就是8个百。
师:你分析得很有道理。
(课件出示图3)那下面这三幅图分别可以用什么乘法算式来表示?
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板书三个乘法算式:40x2、4x2、4000x2。
师(课件呈现图4):观察这4幅图和算式,它们都有什么相同之处?
生2:都是表示乘法算式。
生3:都有8个珠子,分2次拨。
师:有什么不同之处?
生4:算式不同。
生5:算珠所在的位置不同。
生6:每幅图中的4表示的意义不同,表示4个百的珠子就在百位上,表示价十的珠子在十位上……
师:小朋友们真能干,一下看出了问题的本质。
图上的4个算式虽然不同,但是在计算时都用到了4x2=8。
至于是8个十还是8个百,就要看这个4表示的意义了。
【教学思考】
本节课,虽然经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已经掌握了“整十、整百数乘
一位数”的口算方法,但对算理的理解可能并不透彻。
因此,笔者补充了上面的活动。
通过问题引发学生思考,并在操作与解释中,明确了数字的位值:而之后的看计数器写算式,在相似的图形信息呈现中观察比较,进一步明确了每一幅图表示算式的实际意义,理解“整十、整百数乘一位数”的基本思路是一致的。
整个过程,学生实现了“实物操作”向思维中的“算理理解”顺利过渡,不仅理解了算理,抽象思维也碍到了发展。
为什么要规定“先乘除后加减”?
对于这个问题,我们分两层来谈。
第一层先谈谈规定运算顺序的必要性,第二层再谈谈为什么要规定“先乘除后加减”。
(1)规定运算顺序的必要性。
先举两个例子予以说明。
例1 小勇买了一块橡皮,价18分,又买了3支铅笔,每支12分,一共多少钱?
综合算式18+12×3
=18+36
=54(分)=5角4分
根据题意,这道题先算乘法后算加法是合情合理的。
例2 小春有18分钱,小敏有12分钱,小冬的钱数是他们俩人钱数之和的3倍,问小冬有多少钱?
解答这道题的时候应该先求出小春与小敏两人钱数之和,即求出(18+12=)30分,然后再求出30分的3倍,即(30×3=)90分。
得出小冬有钱90分。
这样的解答层次,也就是说先算加法,后算乘法是符合题意的,是合情合理的。
使我们看出,在日常生活中需要先算乘法的与需要先算加法的事例都不少。
如果永远用分步式计算的话就不必规定运算顺序了。
只因为列出综合式,就得规定出前后的顺序。
(2)为什么要规定先乘除而后加减呢?应该从法则的定义说起,乘法是相同数连加的简便算法,除法是乘法的逆运算,除法也可以看作是相同数的连减。
就以加法和乘法来说吧:每盒乒乓球6个,王小通买了1盒,张大力买了4盒,他们俩人共买乒乓球多少个?我们可以列出如下的算式:
6+6×4.
由于乘法的定义是相同数的连加,如果我们把乘法再返回加法的话,那么上面的式子应改写为:
6+6+6+6+6
假如不怕麻烦的话,可以按照6+6+6+6+6来计算,一个一个地加,得出30个乒乓球。
再引申一步说明,乘方是相同数的连乘,它的定义是:n个a相乘的积,叫做a的n次乘方。
我们也规定了在一个算式里,有第二级运算也有第三级运算的时候,应该先算第三级运算,后算第二级运算。
总之,运算顺序是由于法则本身的形成及法则之间的关系而规定的,正因为由第一级运算发展到第二级运算,由第二级运算发展到第三级运算,所以运算顺序规定为:先三级,再二级,后一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