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地理必修一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一地理第一章行星地球知识总结
第一节:宇宙中的地球 一、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
1天体:宇宙中的各种物质:由炽热气体组成的——恒星;指自身不发光,环绕着恒星的天体——行星;围绕一颗行星轨道并按闭合轨道做周期性运行的天然天体——卫星;轮廓模糊——星云;一闪即逝——流星;拖着长尾——彗星;气体和尘埃
2天体系统:运动着的天体与天体之间相互吸引、相互绕转而形成的不同级别的天体系统。

最高一级天体系统:总星系;最低一级天体系统:地月系。

宇宙包括总星系和人类未探测区域。

3
光年:计算天体间距离的单位。

二、 太阳系中的普通行星 1运动特征:同向、共面、近圆 2结构特征:质量、体积、距离
3距太阳由近到远:水金地火木土天海冥;小行星位于火星和木星之间;金星距地球最近
4分类:类地行星:水金地火;巨行星:木土;远日行星:天海冥 三、存在生命的行星
①有适宜的温度——地球与太阳的距离适中,因而有适宜的温度 ②有液态水——内部物质运动、距离适中
③有适量的适合生物呼吸的大气。

地球的体积和质量适中,因而有适量的大气 ④安全的宇宙环境
第二节:太阳对地球的影响 一、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
1太阳辐射:太阳以电磁波的形式向四周发射能量,这种现象称为太阳辐射,主要集中在波长较短的可见光波段。

2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
生物的生成(光、热资源), 促进水、大气的运动
生产生活:太阳能、煤、石油 二、 太阳活动影响地球
1太阳活动的主要类型:主要类型有黑子、耀斑,黑子发生在光球层,耀斑和日珥发生在色球层,太阳风出现在日冕层。

2黑子:温度比其他地方低。

3耀斑:以射电爆发和高能粒子喷发等方式放出辐射能。

磁暴:影响短波通信,4干扰电子设备,威胁运行在太空中的宇航器的安全。

5太阳风:带电粒子流。

极光
6黑子、耀斑、太阳风周期:11年 太阳活动高峰年 太阳活动低峰年
7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电离层扰动,干扰无线电短波通信;干扰地球磁场,
磁暴现象;影响气候
注意:太阳对地球的最大影响是太阳辐射!
第三节:地球的运动
一、地球运动的一般特点:
●地球运动的两种形式:自转和公转
●地轴的方向:始终指向北极星附近
●自转的方向:自西向东。

从地球北极上空观察,呈逆时针旋转。

●公转的方向:自西向东。

从地球北极上空观察,呈逆时针旋转。

地球俯视图的判读逆时针自转,中心为北极;顺时针自转,中心为南极。

●自转的周期:恒星日23时56分4秒,
太阳日24小时
●自转角速度:除两极,角速度相同,15度每小时。

两极点角速度为0。

●自转线速度:由赤道向两极递减,赤道最大,两极点为0。

●公转的轨道(近日点和远日点、快慢):
1月初地球位于近日点及附近时,公转速度快;7月初位于远日点及附近,公转速度慢。

●公转周期:1年,365日6时9分从地球北极上空观察,呈逆时针旋转。

二、地球自转与时差
1晨昏线(圈):晨昏线平分地球,太阳光线垂直于晨昏线.晨昏线的判断沿自转方向,黑夜向白天过渡为晨线,白天向黑夜过渡为昏线。

2地方时:经度相差1度,地方时相差4分钟,东加:地方时的计算每往东1°,时刻增大4分钟。

3世界时:以本初子午线时间为标准时。

4区时:全球分为24个时区,每个时区跨经度15度个时区都以中央经线的地方时为本区的区时。

相连的时区区时相差1小时,东加西减。

北京时间:东八区区时,东经120度地方时
5国际日界线:基本沿东经180度。

由西向东跨过国际日界线,日期减一天;由东向西跨过国际日界线日期加一天。

6自转的地理意义:昼夜交替、地方时
三、地球的公转与季节
1正午时,太阳高度角为一天中的最大值,地方时为12点
2黄赤交角:赤道平面与黄道平面的夹角,23°26′。

3五带的名称和范围:热带、北温带、南温带、北寒带、南寒带。

4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昼夜长短的变化、四季更

5正午太阳高度角:地方时12点时,太阳光线与地面的夹角。

6太阳直射:正午太阳高度角为90度,正午太阳高度角变化规律:从直射点向两边递减。

7某地正午太阳高度角=900—∣某地纬度—太阳直射点纬度∣,南纬用负值代入。

8太阳直射点的移动:太阳直射点以一年为周期相应地在南北回归线间往返移动。

● 春分/秋分: 侧视图:
日期:春分3月21日前后,秋分9月23日前后 太阳直射点在赤道,直射光线延长线经过地心 晨昏线和太阳光线垂直,经过地心 地轴和晨昏线重合 昼夜等长
正午太阳高度角从赤道向两边递减 ● 夏至:
侧视图:
太阳光线
赤道
日期:6月22日前后
太阳直射点在北回归线,北纬23度26分,直射光线延长线经过地心 晨昏线和太阳光线垂直,经过地心
北半球昼长夜短,北极圈极昼;南半球夜长昼短,南极圈极夜。

赤道昼夜等长。

正午太阳高度角从北回归线向两边递减 ● 冬至:
日期:12月22日前后
太阳直射点在南回归线,南纬23度26分,直射光线延长线经过地心 晨昏线和太阳光线垂直,经过地心
北半球昼短夜长,北极圈极夜;南半球夜短昼长,南极圈极昼。

赤道昼夜等长。

正午太阳高度角从南回归线向两边递减 ● 夏半年与冬半年:
夏半年昼长大于夜长 冬半年夜长大于昼长 ● 四季划分:
夏季:白昼最长、太阳高度角最高、太阳辐射最多
太阳光线
地轴
冬季:白昼最短、太阳高度角最低、太阳辐射最少
春秋季:冬夏的过渡季节
3、4、5为春季,6、7、8为夏季,9、10、11为秋季,12、1、2为冬季
28、昼夜长短的判断:夏半年,越北白昼越长,冬半年,越南白昼越长。

●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变化、昼夜长短的变化、四季的更
替、五带的划分。

第四节
一:为什么黄赤交角变大,太阳直射范围变大?:
黄赤交角的角度=太阳直射点最大的角度。

目前黄赤交角的角度是23°26′,太阳直射点的最大角度也就是23°26′
(即南北纬23°26′间);如果黄赤交角变成35°时,此时太阳直射点的最大角度也对应变成35°(即南北纬35°之间)---此时,直射范围自然也扩大了。

二:黄赤交角变大变小会对地球有什么影响?为什么?
黄赤交角的角度=太阳直射点最大的角度=热带角度
此时与这个角度互余的角度就是寒带的角度--如黄赤交角为23°26′
时,则0至23°26′间是热带,互余的66°34′至90°就是寒带,中间的23°26′到66°34′为温带。

1黄赤交角变大时,热带、寒带范围变大,温带变小;黄赤交角变小时,热带、寒带范围变小,温带变大;
第四节:地球的圈层结构
一、地球的内部圈层
●地震波:当地震发生时,地下岩层受到强烈的冲击会产生弹性震动,并以波
的形式向四周传播。

即地震波。

特性:
纵波:速度快,可通过固液气传播
横波:能量大,只能在固体中传播
●地震波在地下传播速度会发生变化,而某些地区一定深度处,地震波有明显
的突变,这种波速发生突变处的层面叫不连续面。

莫霍界面
古登堡界面
●地壳:地面以下,莫霍界面以上部分,由岩石组成。

大陆部分的平均厚度为
33KM
●地幔:莫霍界面以下,古登堡界面以上。

在上地幔的上部,有一个物质呈融
熔状态的软流层,一般认为软流层是岩浆和地震的发源地。

●岩石圈:软流层以上部分,物质由岩石组成。

包含地壳。

●地核:外核部分呈液态(因为横波不能通过),内核为固态。

二、地球的外部圈层:
●大气圈:气体和悬浮物
●水圈:地表水、地下水、大气水、生物水;循环运动
●生物圈:地球表层生物及生存环境的总称。

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全部和岩
石圈的上部
1.下图表示某时刻太阳高度的分布,图中间两条线的交点太阳高度是90°,最外面圆圈太
阳高度为零。

判断下面2题。

⑴.太阳直射点地理坐标为()
°
°
°
°
A.20°N 70°W
B.20°N 110°E
C.20°S 70°W
D.20°S 110°E
⑵.此刻,国际标准时间为 ( ) A.4时40分 B.7时20分 C.16时40分 D.19时20分
2.某地往东是东半球,往西是西半球,往北是高纬度,往南是中纬度,该地地理坐标是( ) A 、20 0
W 、30 0
N B 、160 0
E 、60 0
N C 、20 0
W 、60 0
N D 、160 0
E 、30 0
N
3.下面四幅以极点为中心的示意图中,箭头表示地球自转方向,当斜线区域为3月21日,北京时间为3月22日晨6点,正确的是 ( )
A B C D
4.下面的四幅图均表示A 在B 的什么方向上,其中排列顺序正确的是 ( )
A .西北 东北 西南 西北
B .西北 西北 西南 东北
C .西南 东北 西北 西北
D .东北 西北 西北 西南
5.右面两图为武原镇某房屋内朝南窗户的阳光照射情况和地球公转示意图,当地球从A 公转到C 期间,正午屋内的光照面积 ( ) A.越来越大 B.越来越小
C.由小变大,再由大变小
D.由大变小,再由小变大
6.看旁边示图,回答:
⑴.此时,太阳直射点的地理坐标是 ( ) A.23°26′N ,120°E B.0°,108.5°W C.23°26′S ,108.5°W D.0°,120°E
⑵.此时,把全球分为两个日期的两条经线是 ( ) A.180°经线0°经线 B.180°经线120°E 线 C.180°经线41.5°W 线 D.180°经线71.5°E 线





7.2003年10月15日北京时间9点整,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了“神州”五号载人飞船,这是我国航天史上又一个重要的里程碑,此刻某宾馆墙上的四座时钟指示的钟点错误的是 ( )
8.看右图,回答:A点位于 ( )
A.北极点的西南方向
B.南极点的东北方向
C.北京的东南方向
D.中山站的西北方向
9.如图为6月22日甲、乙、丙、丁四个地点昼夜长短比例示意图
(阴影部分表示夜长),则四地按方向由南到北的排列顺序,正确的
是 ( )
A.甲、乙、丙、丁
B. 丙、丁、甲、乙
C.乙、丙、甲、丁
D.乙、丙、丁、甲
10.假设某车站(80°E,40°N)安装了一台太阳能热水器,为了
获得最多太阳光能,需要根据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变化随季节调整正
午时的倾角。

那么下图中地球日照图与热水器集热板安装的正午时
角度搭配合理的是:①图A ②图B ③图C ④图D ( )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11.右图中,甲地在乙地西北,丙地在丁地东南的是
( )
12.甲、乙、丙三艘船同时出发驶
向1800经线,而且同时到达,速度
最快的是( )
A.甲 B.乙
C.丙 D.乙和丙
13.2004年12月26日8时58分(北
京时间),印度尼西亚苏门答腊岛西
北近海(3.9°N,95.9°E)发生地震并引起海啸。

该地震发生时,地球在公转轨道上的位置接近图中的
A.①
B.②
C.③
D.④
14.下图为某时刻太阳高度分布状况(圆圈为等太阳高度线),据此完成下面三题。

⑴.此刻北京时间是()
A.10:00
B.14:00
C.8:40
D.15:20
⑵.①②两地经度相同,①③两地纬度相同,则此刻的太阳高度
()
A.①>②
B.①=②
C.①<③
D.①=③
⑶.E地的昼夜长短情况是()
A.昼夜平分
B.昼短夜长
C.极夜
D.极昼
15.关于6月22日~9月23日,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北京地区白昼变化为:短→长→短
B.香港地区正午太阳高度变化为:低→高→低
C.北极圈内极昼范围为:大→小→大
D.南极圈内极夜范围为:小→大→小
16.读图,图中的阴影部分为黑夜,且A点在极圈上。

回答下面两题。

⑴.此时角α应该等于()
A.23°26′ B.30° C.45° D.66°34′
⑵.B点的时间可能是()
A.6月22日3时 B.6月22日6时
C.12月22日15时 D.12月22日18时
17.以下几图的阴影表示黑夜幅图中,所示季节相同的是()A.甲乙 B.甲丙C.乙丁 D.丙丁
18.右下图是以极点为中心的俯视图,AB是晨线,CD是日界线。

分析该图,完成下列要求:
⑴极点是极点。

此刻北京时间是月22日时。

⑵此时,地球在公转轨道上接近近、远日点中的。

在未来的两周内,公转速度先继续,然后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