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径颗粒圆柱填充床近壁区孔隙率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图1为用M蚰ab输出的其中一个八层的填
充床样本的三维输出图,笔者统计采用的所
有样本均可用这种方式输出。
以判断其可靠
性,只要颗粒分辨率足够高,它的统计结果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比试验测量更可靠。
容易
判断,笔者此法重构生产的数字化颗粒填充
床等价于对实际等径颗粒填充床进行三维
X射线扫描重构后的结果,因此,统计样本
的可靠性勿庸置疑。
图2为对两个不同填充床直径与粒径
比样本进行高度(轴向)局部孔隙率统计后
局部平均孔隙率分布的三维阵面剖面图,从
图中容易看出,填充床实际局部孔隙率沿径
向分布极不规则,如同山峦丘壑,时高时低,图1八层颗粒填充床样本
但总体来说,同一个填充床样本靠近边壁处
高丘较多但不规则,越靠近中间处丘壑趋于平缓(这和远离边壁时平均孔隙率趋同规律一致);不同直径粒径比的样本大致规律相同。
由此容易看出,如此复杂的局部孔隙率分布规律是Muller公式所远远不能描述的(Muller所描述的孔隙变化阵面为壁面处高、
图2a孔隙率分布阵面剖面周D/dp=141/11212.82图2b孔隙率分布阵面剖形图D/dp=14ill7=8:294
越靠近轴心处越低的三维水波类似的阵面图)。
图3为对五组(每组各50个数字化填充床样本,本文只提供两组图示)不同填充床直径与粒径比的填充床族按Muller方法“车铣”、“称重”、统计后的孔隙率沿径向分布规律与Muller公司预测值的比较图。
由图易知,实际多样本统计出的结果和Muller公式所预测的仍然有一定差异,但基本规律类似,即近壁0.5磊、1.5磊处附件各有一个孔隙率局部极小值,而且随着离壁面距离增加孔隙率振荡趋于定值。
所不同的是,对于大量同填充床直径与粒径比的数字化填充床族的统计结果表明:实际上离壁面大约2~3个粒径时,局部孔隙率统计值趋于一致(Mdl日模型预测是6~7个粒径左右)。
为何在上述两种情况下,Mueller模型都不能很好的预测孔隙率分布?究竟原因何在?笔者考虑了Muller模型预测孔隙率分布的某些结果,发现:
5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