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仙授理伤续断秘方》治疗痹证的学术特色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仙授理伤续断秘方》治疗痹证的学术特色
邱丽红;温玲
【摘要】目的:探讨《仙授理伤续断秘方》治疗痹证的学术特色.方法:通过对《仙授理伤续断秘方》的研读及相关文献的查阅研究,笔者在他人总结此书学术特色基础上,发挥已见.结果:笔者发现后人对此书多从理伤正骨、内治伤损、分期治疗、辨证论治等方面进行探讨,但在损伤后痹证的论治方面探讨较少.结论:《仙授理伤续断秘方》不仅详细记载骨折、脱位、筋伤、内伤的治疗原则、治疗步骤、治疗方法、内外用药等,对损伤后痹证的治疗也多有论述,除痹思想贯穿于损伤后各个阶段,且用药重视温通.
【期刊名称】《江西中医药》
【年(卷),期】2017(048)009
【总页数】2页(P16-17)
【关键词】仙授理伤续断秘方;痹证;损伤;温通;蔺道人
【作者】邱丽红;温玲
【作者单位】福建医科大学附属龙岩市第一医院福建龙岩 364000;福建中医药大学福州 3501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255.6
《仙授理伤续断秘方》[1](以下简称《续断秘方》)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骨伤科专著,为唐代蔺道人所著。

本书由“仙授理伤续断秘方”及“又治伤损方论”
两部分组成。

该书不仅详细记载骨折﹑脱位﹑筋伤﹑内伤的治疗原则﹑治疗步骤﹑治疗方法﹑内外用药等,对损伤后痹证的治疗也多有论述,至今对中医骨伤临床仍有很好的指导与参考价值。

后人多从理伤正骨﹑内治伤损﹑分期治疗﹑辨证论治等方面进行探讨[2-4],笔者则从本书治疗损伤后痹证的学术特色方面作一探讨。

《续断秘方》作者认为跌仆损伤后,瘀血阻滞,风寒湿邪侵袭可形成痹证。

如:仙正散方论中说“于损处断处,及冷水风脚,筋脉拘急,不得屈伸,行步艰苦”,小红丸方论中说“损后伤风湿,肢节挛缩,遂成偏废”,大活血丹论中说“诸般风疾,左瘫右痪,手足顽麻”,黑丸子方论中说“治打仆伤损……百节疼痛……一切风疾,四肢疼痹”,白药末方论中说“或因损后中风,手足痿痹,不能举动”。

从这些论述中可以看出,损伤后痹证的发生多与损伤后机体感受风﹑寒﹑湿邪有关。

这与《黄帝内经素问·痹论第四十三》所论痹证的原因为“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也”相一致。

说明《续断秘方》作者对损伤后痹证的认识不仅有实践经验,更有理论依据。

归纳其中的症状主要有:筋脉拘急,肢节挛缩,关节屈伸不利,行步艰苦,手足顽麻,四肢疼痛痹冷,手足痿痹,不能举动等。

这些方论中所列举的症状与现代中医所认为的痹证的表现极其吻合。

《中医内科学》[5]中对痹证的定义是:由于风﹑寒﹑湿﹑热等邪气闭阻经络,影响气血运行,导致肢体﹑筋骨﹑关节﹑肌肉等处发生疼痛﹑重着﹑酸楚﹑麻木,或关节屈伸不利﹑僵硬﹑肿大﹑变形等症状的一种疾病。

病因中提到跌仆外伤,损及肢体筋脉,气血经脉痹阻,亦与痹证发生有关。

可见现代中医对痹证的认识既是对古代先人对痹证认识的继承,也是对他们的肯定。

在“仙授理伤续断秘方”和“又治伤损方论”中记载的46首方中,有23首方的
主治中都提到“损伤后风湿”,如黄末药﹑白末药﹑乌丸子﹑红丸子﹑麻丸子﹑活血丹﹑七宝散﹑七气汤等方均可治疗损伤后痹证。

不仅有内服药,还有仙正散洗药﹑乌龙角贴药等外用药。

内服方中常用川乌﹑草乌﹑细辛﹑羌活﹑独活﹑白芷﹑五
加皮﹑花椒﹑肉桂等温经散寒袪风除湿;当归﹑芍药﹑川芎﹑何首乌﹑牛膝﹑乳香﹑没药等养血活血;续断﹑骨碎补﹑狗脊﹑自然铜等补肝肾﹑续筋接骨,体现了“扶正袪邪”“治风先治血,血行风自灭”“标本兼治”“筋骨并重”的治疗原则。

从剂型与服用方法来看,《续断秘方》作者治疗损伤后痹证常用丸﹑散剂,所谓“散者,散也,去急病用之;丸者,缓也,舒缓而治之”。

根据病情的缓急选择不同剂型服用,散剂多以酒﹑盐调下,“病在上食后服,在下空心服”,还有“孕妇莫服”等禁忌,说明作者擅用“因人治宜”法则。

在痹证的早中期及后期灵活应用不同剂型及药引,既能充分发挥药效,又能方便患者服用,值得现代医者学习。

《素问·痹论》曰:“逆其气则病,从其气则愈,不与风寒湿气合,故不为痹。


强调了痹证的发生除了风寒湿外邪的侵袭外,还与机体脏腑经脉气机失调﹑逆乱密切相关,“两气相感”才会发病。

机体遭遇外伤后,必定出现离经之血阻滞经脉,经脉气机失调﹑逆乱,易感风寒湿外邪而致痹证,正所谓“邪之所凑,其气必虚”。

《续断秘方》作者充分认识到这一点,故提出“凡损,大小便不通,未可便服损药……待大小便通后,却服损药”。

而损药除了活血化瘀﹑壮筋骨﹑生气血外,多有温经散寒通络除痹的功效。

例如,在“又治伤损方论”提出的“七步用药法”:“第一用大承气汤,或小承气汤,或四物汤,能大小便袪瘀血也……第二用黄末药……第三服白末药……第四服乌丸子……第五服红丸子……第六服麻丸子……第七服活血丹﹑当归散﹑乳香散。

”除了第一步也就是损伤早期当二便不通﹑腹中瘀血停滞时用大小承气汤﹑四物汤外,第二到第七步所用的方如黄末药﹑白末药﹑乌丸子﹑红丸子﹑麻丸子及活血丹﹑当归散等主治中均提到“损伤后风湿﹑诸般风疾﹑手足顽麻﹑痹冷痛”等症。

说明《续断秘方》作者治疗跌仆损伤重视除痹,除痹思想贯穿于损伤后各个阶段。

《素问·痹论》曰:“凡痹之类,逢寒则急,逢热则纵。

”《续断秘方》中的用药
很好地遵从了这个原则,“凡损药必热,便生血气,以接骨耳”,方中多用川乌﹑
草乌﹑细辛﹑肉桂之类以温通经脉,生血气,袪邪外出。

综上所述,唐代蔺道人的《仙授理伤续断秘方》不仅总结了理伤正骨的基本原则与治法,而且对损伤后痹证的治疗也极为重视,除痹思想贯穿损伤后各个阶段,因人制宜选择不同剂型﹑处方用药,重在温通,方药中处处体现“治风先治血,血行风自灭”“扶正袪邪”“标本兼治”的治疗原则,这些学术思想与经验值得后人学习与借鉴。

[1]蔺道人. 仙授理伤续断秘方[M]. 胡晓峰整理.北京:人民出版卫生出版社, 2006:1-41.
[2]胡天喜, 李响玲. 《仙授理伤续断秘方》对骨伤科临床的指导意义[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11, 9(11):8-9.
[3]姜侠,闫方杰. 《仙授理伤续断秘方》的内治伤损法及相关问题探讨[J]. 湖南中医杂志, 2009, 25(5):96-97.
[4]刘蔚雯. 《仙授理伤续断秘方》的治法与方药特色[J]. 福建中医学院学报, 2002, 12(2):57-58.
[5]周仲英. 新世纪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规划教材——中医内科学[M].第二版.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2007:463.
【相关文献】
[1]蔺道人. 仙授理伤续断秘方[M]. 胡晓峰整理.北京:人民出版卫生出版社, 2006:1-41.
[2]胡天喜, 李响玲. 《仙授理伤续断秘方》对骨伤科临床的指导意义[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11, 9(11):8-9.
[3]姜侠,闫方杰. 《仙授理伤续断秘方》的内治伤损法及相关问题探讨[J]. 湖南中医杂志, 2009, 25(5):96-97.
[4]刘蔚雯. 《仙授理伤续断秘方》的治法与方药特色[J]. 福建中医学院学报, 2002, 12(2):57-58. [5]周仲英. 新世纪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规划教材——中医内科学[M].第二版.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2007:463.
中图分类号:R255.6。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